listen歌词王乃恩:什么意思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5/06 11:02:28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唉.

菩提\树,明镜\台,本来为幻有!

真如自性,本无一物,,何处惹尘?

1.何处惹尘埃?什么东西惹尘埃呢?

自己问问自己,不疑则不能破/

......

最后经过真修实证<可不是在那里闷头"坐驰"----搞所谓的逻辑思维-----也不是默照邪禅>

发现了,那个"心物一元"的,那个本体,那个"不可还者",

那个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至于说这个是不是最后一招呢,恐怕还不是/

为什么呢?

参参看

后来六祖跑路前的时候对五祖说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嘿嘿:答案都在原来的经文中,仔细诚心的读读坛经

你就可以明白一半了.

另一半的,六祖是在吃了10几年"肉边菜"后才出来宏法的/

2.禅宗发达以后,到处都是禅,嘴巴都很厉害,道理都很明白,实际修行的人反而不多,证果的人当然也跟着越来越少了。

现在接着讲气,印度北传的佛教传到西藏,称为藏密。开始是红教,演变成花教、白教,再演变成黄教。黄教是宗咯巴大师创立,他的四大弟子是达赖、班禅、章嘉活佛及哲布尊丹巴。

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广论,讲修定、修观,与天台宗的止观法门,几乎完全相同,唯引用经教不同而已。天台宗的摩诃止观,走的是龙树菩萨大般若宗的教理,是性宗路线;宗喀巴大师走的是无著菩萨唯识法相宗的路线。

打坐为什么腿麻?因为腿的脉不通,下部的脉都没有通。最难通的是臀部,。。。

凡夫的心不能转物,唯物思想家认为,人的思想受物理影响,并没有错,只是这个说法只适用在凡夫的境界上。<坡注:老子云“心能使气曰强”,心使气者能用肉掌斩断石头,能用意念移动物体等等,皆非唯物论者所能理解接受。>

为何禅宗以后更无禅,禅是真误了不少人。

真正把中脉打通了以后,一坐一定,闭着眼,满天星斗看得清清楚楚,密宗所讲的是真事。那个情境就像太空船进入太空的境界一样,这就是宇宙的奥秘,生命的奥秘。<坡注:老子云“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而凡夫以为“行千里路,胜读万卷书”,在渺小的地球上到处跑,好比细菌在沙粒上考察,却忽略了至大无形的宇宙老家。>

吕纯阳是道家,也学禅,他在百字铭中,把修证的事相,尤其炼出入息成就的步骤,都包括在内了,很值得研究。当然细则很多,非依明师不可,没有过来人指导,会走很多冤枉路,如由有经验的人点一句,则事半功倍。<坡注:不仅如此!修道修密,若无上师指点,如照着书籍炼,尚有误入偏门走火入魔之可能。>

学大乘没有小乘基础,根本就不必谈,等于小学基础没打好,怎么读大学呢!

达摩祖师。。。“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

唐宋时候,第一流人才,第一流头脑,往往致力佛法。现在第一流的头脑和人才,都到工商业界去了。所以现在怎么会有佛法?时代完全相反了。那时学佛学禅是时髦,等于现在研究科学一样,风气使然。<坡注:这句话也可以这样表达---------我们的人世就如同一个死亡集中营,死神随时随地在拘拿任何生命,唐宋时候的聪明者都致力于挖地道逃跑自救救人,而现代的聪明者都致力于在这集中营里升官发财吃喝玩乐,而不知死神终会无条件没收一切。由此可见人类大脑越“进化”,其智慧越退化。>

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理,越说得明,佛学则越加暗淡。修证功夫越发没有着落。<坡注:时代越向前发展,人的智慧越退步,故神秀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的渐修法门观越有指导价值。惠能师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原本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明训越成为高不可攀的上乘古训。这两位大师的“口头比武”,历时千年,可谓精彩之极,耐人寻味。>

再说,禅宗提倡了金刚经以后,因为金刚经讲性空,容易导致狂禅,理解上虽很容易通,但对求证则没有帮助。

禅宗的书,以指月录为最好,它集中了禅宗各种书籍的要点,包括了见地、修证、行愿。我在台初版指月录时,因销售不佳,只好论斤卖给屠宰业,用来包猪肉,这是另一段插曲。真要研究禅宗,把指月录搞通就够了,不过教理要熟,而且要有修证的底子,不然很多地方就看不通。

我在峨嵋山曾用人境俱夺,接引过一个出家人,一脚把他踢昏了,躺在那里不动,醒来后,叩了三个头,高兴地跳起来走,从此居山顶、住茅篷去了。<坡注:今日人类智慧已退化到不堪,这种度人法,只好失传了,不信谁再去踢踢看。>

在过去禅堂里,有些人参话头如疯了一样,参到什么都不知道,什么妄想杂念都没有了,专一话题,就是止。等碰到一个机会,突然打开了以后,这个问题整个解决,这就是观。<坡注:如果直到参至火葬场门口也没悟,怎办?>

但参话头流行了以后,禅宗就更衰落了。当年在大陆,因参话头而得神经病的很多<坡注:发禅疯>。现代人脑筋太复杂,问题已经太多了,若再加上参话头这桩事,不疯才怪!

佛对我说:你的心上有尘。我用力地擦拭。
佛说:你错了,尘是擦不掉的。我于是将心剥了下来。
佛又说:你又错了,尘本非尘,何来有尘!
我领悟不透,是什么意思?
我想这是从神秀和慧能那两个偈子引申出来。
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的确,要能够参透这两个偈子的确很难,就是正确的理解也不易。 参悟不透...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
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
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试,
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 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
那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现在只能从字面上去理解它,惨悟不透!
心本无尘,尘即是心。无心无尘,人便死。
我曾经思考过一个问题: 人觉得一个东西好吃,事实上嗅觉比味觉占更大的比重
所以象狗这样嗅觉灵敏的生物,在饮食上远比我们快乐 这样的想法到底对不对?..如果错了..错在哪里?
其实尘在外,心在内,常拂之,心净无尘; 尘在内,心在外,常剥之,无尘无心;

就是活人不要太执著的意思!但如果太想死,那死了也没什么,死了跟活着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