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社会e网:古文翻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5/08 15:42:37
言水路行深,回望如一矣。

查了一下 是《水经注》里的

郦道元的《水经注》有曰:“江水又经黄牛山下,下有滩名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即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江湍纡回,虽途经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发黄牛’,言水路行深,回望如一矣。”。

大概意思是 (行者谣)说的是水路走了很长 回头望(黄牛岩) 还是和原来一样啊 (因为此岩既高,加江湍纡回)

呵呵 这是我乱翻译的

还是要真正知道的人来回答了

三 峡 游 记 陈新祥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日。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 船过了宜昌著名的水利枢纽工程葛洲坝,便穿行于蜿蜒迤逶的巍巍群峰间。吃过午餐,悠闲地读着《徐霞客游记》,不一会就感到有些头昏目眩。踱出闷热聒燥的船舱,登上空寂寥阔的甲板,双目驰骋万里江天。时近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灿烂在水面上跳跃,像一条金鳞巨蟒,呼啸着奔腾流出。而一面又把它那万莫测的水光射向两岸的悬崖峭壁上。于是,整个峡谷波光荡漾,笼罩在一江玫瑰色的梦幻里。船溯江直上,太阳还没有落下虞渊,峡江里便升起一层白色的轻雾,使峡里的黄昏来得特别早。在青色透明的黄昏里两岸峭壁的倒影一齐拥入江心。江面顿时越变越窄,窄得仿佛只能容一只小船穿行,江面上只剩下一线发光的天空,江水静静地流淌,长江变得有如一条明辉透耀的小溪。 过了下牢戍,江面一下了变得豁然开朗,幽暗明幻莫测的江水静静地流着,只听得见船机械轰鸣马达声。山间腾起的白雾不时拥入江心,模糊人的视野,凄冷寒寂的青山在暮色苍茫中离我们远去,只有若隐若现的山峰在无边的氤氲中缥渺荡漾。不一会儿月亮上来了,它爬过连绵高耸的群山远黛,挂在一线天的悬崖峭壁间。清凉凄冷的月辉撒满了万物山川,湍急纡回的江水在静静的月辉下显得格外的耀眼夺目,长江宛如一条蜿蜒远溯的素腰带缠在万山群峰间。远处的山峦笼罩在轻纱般的素辉里,似凡阿林上演奏的《月光曲》。山上稀疏的树,在水色银辉般的月光里挺出来,投着一丝阴影。再向远处的山谷看出,是峰峦把月光挡住了,阴沉沉的,山谷里几户人家微弱的灯光,恰似增添几点诗情画意。 站在凄寂空阔的船头上,略感几许寒意,抬头仰望明月,寸许明净的苍穹飘着丝丝云絮,如钩的月儿静静地挂在悬崖峭壁间,好一幅群星灿饰月空图。淡淡的月色,浓浓的乡愁,激起我诗情勃发。想当年陆放翁入蜀任夔州通判途中写下了文思卓著、至今仍辉映诗坛的《入蜀记》。无独有偶,江西诗派创始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黄鲁直被贬谪贵州南行中也写下了著名的游记散文《黔南道中记》,还有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及清代文坛巨魁王士桢的《蜀道驿程记》等。这些叙议同工、文情并茂的游记散文,至今还拨动着每个读者的心弦。回舱就灯,在淡淡的月色、潺潺的流水声中,怀着无比仰慕、崇圣般地心境,静静体味着这些文坛先驱们的诗篇。 第二天,船仍沿江而上。在进西陵峡九十华里的宽谷地带,江南岸有座拨地千米高耸云际的孤峰,宛若黄牛状。由于江水绕岩成九十度弧形,故在上下五十华里的江面上行舟都能望见这座孤峰。太白《上三峡》里曾曰:“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复三暮,不觉鬓成丝。”眼前这座突兀的孤峰就是三峡以高峻险峭而闻名的黄牛岩?郦道元的《水经注》有曰:“江水又经黄牛山下,下有滩名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即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江湍纡回,虽途经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发黄牛’,言水路行深,回望如一矣。”。明代雷思霈的《荆州方舆书》也载:“东为黄牛山,滩曰黄牛滩,江上三石迭叠,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此中之言应摘自郦道元的《水经注》。证实这座高耸俊峭的孤峰确实就是黄牛岩。 船行过湍急纡回的黄牛滩,南岸有庙赫然立于黄牛山下的翠竹茂林间。弃船登岸,沿江边石阶顺势而上,走大约三四十蹬,高大雄伟的黄牛庙便撞入眼帘。庙门庄严肃穆,山门和戏楼巍然高耸。门两旁镶有一幅八字珠矶楹联,左曰:神佑行人布帆无恙,右曰:踵成善举栋宇维新。落款为宜昌总镇罗缙绅,清光绪十二年(1887)撰并书。字迹秀美挺拨,不同凡品。沿山门台阶拾阶而上,两旁有石马岿然傲立,石马雕刻精细、造型准确生动,应出自名家之手笔。抚摸着光滑莹润的白玉石雕,不禁感叹中华雕刻艺术之精美。跨过山门,迈进古朴典雅的黄陵庙,迎面而来的是外貌斗拱飞构成、简瓦兽脊、黄顶红墙、庄严肃穆的禹王殿。殿前高悬两块彩漆大匾,下悬盘龙金底黑字大匾是明惠王题书的“玄功万古”,字体丰润遒劲。上悬的棕底绿字小匾是清代爱新觉罗•齐格书写的“砥定江澜”,体格流转俊秀。走进禹王殿,大殿当中是禹王爷的像,雕像约高丈二,面容威慈并露、可敬可亲,这幅造型有点像鲁迅《故事新编•治水》中禹王形象。关于大禹治水,民间就流传着他为专心治理好江水泛滥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居外十三年,过家门而不敢入”。而《山海经•大荒经》中有关于大禹更为详尽的记载。《海内经》中言:“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腹生禹,帝乃命禹率布土定九州”。由此史学界莫衷一是,但较为一致认为鲧应为母系氏族之首领。其实这些都无关紧要,我们华夏子孙崇敬是他那种百折不扰、勇于献身的民族精神。而历史就这样无声无息地离我们远去,只有这尊禹王像仿佛还在向我们诉说着这段久远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