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就行官方邀请码:辩论会的辩题是《中庸之道可取不可取》我是反方,该怎样取证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4/24 16:06:13
从哪些方面提问呢?

官场任人唯吹与中庸之道不可取

所谓官场的任人唯吹,通俗来讲就是有些这样的现象,一些下级善于逢迎上级的心理,一方面在政绩上一通狠吹,把稻草说成金条,另一方面,不爱表达和阐述自己的真实想法,走中庸之道,揣摩领导爱听什么就讲什么。结果往往是皆大欢喜,在领导飘飘然获得满足的同时,这样的一些干部也往往比闷头做事的一些黄牛干部更加容易得到提拔。

这种现象不仅不可取,也是对我们党的工作极其有害的。

我先谈谈第一种善于吹的干部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基层一些领导干部上,善于抓住热点,极尽逢迎之事。接待起来各有特色,领导若是喜欢奢侈的,就在楼堂馆所极尽富丽堂皇,领导若是艰苦朴素的,就选择很有特色的大排挡,总之是投其所好。在自己的地盘上,夸大其辞政绩工程或者业绩,充分体现自己的能干和才华,这一类属于最恶心的投其所好逢迎式;

第二种呢,善于吹困难。反其道而行之,不管领导问什么,先不谈成绩,先摆出令人信服的许多客观困难和理由,博得上司的同情与感慨,再高谈阔论一番在自己的领导下,是如何克服困难取得来之不易的成绩的,使领导往往颇为感动,赢得赞誉。这种人物的手段比较高明,属于会哭有奶吃式;

第三种人物就更空虚一点,自己也没有别的本事,但是善于发现和总结上级的优点,善于为上司营造各种各样的光环,使上司的注意力集中在莫名的满足状态中,比如领导在哪里讲了一句比较经典的话,他必定以纸笔记下为座右铭,等到某天领导出现的时候突然旧话重提:“您X年X月曾经在X地说过....”,如何如何复述一遍,最后加一句“这句话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时刻以这句话为鞭策....”最后领导心中就不由得感慨,多好的学生啊,得,提拔一下。再比如在会议上请领导讲话完毕后,这种人往往爱抢过话筒总结一番,大致就是这样的口吻:“刚才,XX同志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深刻指出了.....大家会后一定要认真学习这个讲话,认真领会精神....”云云,总结得领导成就感顿然涌现,自然为自己又创造了吸引眼光的机会,这种人物属于妙嘴生花式;

第四种人物就是彻底屏弃自己的个性和特点,做事情不是以最优为目标,而是以如何使领导满意为目标,只要上级说的是一,决不做二,有更好的建议和主张也不提,含辛茹苦就按一给贯彻落实下去,最后一定要达到领导要求的那种结果,或者是猜测领导可能喜欢的结果,把为人民服务变成为领导服务,这种人物属于唯上满意式。

这四种人物特点在少数干部的身上,有单一体现的,也有交错体现的,体现的复杂程度和手法老到往往取决于其基本头脑素质和灵活程度。但这种干部是有害于我们的事业的,因为他们都违背了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不实事求是,而是为个人最终最大化而牺牲事业的代价,为手段而手段,为升官而生存,而领导也不是圣人,当然有看花眼或者说一高兴就犯点糊涂的时候,这就让这样的人钻了空子,最后甚至成为了我们的蛀虫。这种现象就是任人唯吹和中庸之道结合的拙劣表现。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需要实事求是,以事业成功为追求目标,以总体利益为最优结果,以造福一方为己任的人才。这样的人才,有些并不会吹,也不会逢迎,这也就需要我们的领导同志对下级干部做深入的了解,不能仅仅靠简单接触、工作汇报就判定一个人的才能,会咬人的狗不叫是句骂人的话,但反过来说,我认为会做事的人也不一定会叫唤却是真的。这就要求各级干部对基层干部情况要从多方面去掌握,并且真正靠集体决策而不是靠个人好恶来选用人才,并且要倾听民间对这人评价的声音,倘若如此,善于吹的人自然也不会有市场。

希望我们的队伍,善吹的越来越少,实干的越来越多。如此,国家幸甚,民族幸甚!

谢谢。

记得大约十年前亚洲大专辩论赛有此辩题,找找资料看吧。

偷换概念,将中庸与浑水摸鱼混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