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量数据 刘惠离职:为什么郑成功被称作国姓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4/25 08:59:27

郑成功郑成功,(1624—1662年)是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民族英雄,原名福松、森,号大木,福建南安县石井村人。其父郑芝龙,是南明隆武朝“建安伯”,曾组织向台湾移民,积极开发台湾岛。1645年(清顺治二年),21岁的郑成功在福州受到隆武帝朱韦健的召见,颇多赏识,被认为本家,赐他国姓(朱),改名成功,因此中外尊称之为“国姓爷”。1653年(清顺治10年),南明永历帝(朱由榔)又封他为“延平郡王”。

郑成功(1624-1662年),名森,字明俨,号大木,南安石井人。 其父郑芝龙 ,早年到日本经商,娶日本女子田川氏为妻。1624年7月14日, 郑成功诞生于日本 长崎县有市千里滨。 郑成功气宇轩昂,才思敏捷,聪颖过人。他7岁从日本回国, 师承曾其五恩师 就读,8岁通晓四书五经,10岁能写八股文,12岁即通读春秋左传,15 岁入南安县 学,21岁以优异成绩名列首榜进南京国子监太学。所作文章立意深远,词藻华典雅 ,且常于学余之际舞剑学射。郑芝龙见儿子十分出息,喜出望外,想利用手中权势 ,为儿子买个状元来当,以便将来官远亨通。郑成功知道后又气又羞说:“为国 为民做事,要靠真正的本领,我不做欺世盗名的事!” 在南京,郑成功拜鸿儒钱谦益为师,这位名师见他才华横溢,极为赏识和器重 ,视为旷世人才,赞叹说:“此人英物,非人所比。”并为他改名“大木”,含有 “大木寄危厦”之意。 1644年,适逢神州震荡,天下大乱。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推翻明朝统治。明朝 部分仕官拥福王即位南京。郑成功目睹明迁昏庸腐败,官员花天酒地,谋取私利, 极为痛心。他撰写了一对自勉联:“养心莫善寡欲,至爱无如读书。” 1645年,由郑芝龙拥立的唐王朱聿键在福建即位,建号隆武。一日,郑成功随 父亲朝见,隆鹉帝问之:“江山危矣!你何从我乎?”郑成功引用岳飞的话即口答 曰:“文不贪财,武不怕死,江山可保唉。”可见英豪的一言一行早已铭记在他心 中。隆武帝十分欣慰,即赐与国姓,易名成功(此则又名“朱成功”、“郑国姓” 、“国姓爷”之由来),封御营中军都督,赐尚方宝剑。 隆武二年(1646年),隆武帝被害,郑芝龙降清。翌年,清兵突袭泉州安平, 烧杀奸淫,安平镇十室九空,鸡犬不宁,郑成功的母亲田川氏不堪忍受耻辱而自杀 身亡。国仇家恨,涌上心头。郑成功携带儒衣青巾,焚于南安丰州孔庙,祭曰:“ 昔为儒子,今为孤臣,向北去留,各行其是,谨谢儒服,帷先师昭鉴之!”从此, 郑成功投笔从戎,打起“杀父报国”之大旗,聚师起义,走上武装抗清的道路。 1647年11月18日,桂王朱由榔于文本肇庆即皇位,改明年丁亥为永历元年。此 时,郑成功已有几千人马,奉永历正朔,自称“招讨大将军”,进一步“募兵措饷 ”、“修船练兵”,沿海农民、渔民,水手和不愿随郑芝龙降清的将士纷纷投奔郑 成功。不多时,郑成功便组成一支兵卒10万余、战船500艘的声势浩大的军队。 1650年夏,郑成功率大军到小金门、大金门和厦门等地屯驻,继续扩充军队。 为了解决给养问题,他还进一步发展海上贸易。平时,郑成功特别重视水师训练, 他辖下的水师“舳舻阵列,进退以法,将士在惊涛骇浪中,无异平地,跳踯上下, 矫捷如飞”。在闽粤江浙战斗中,郑成功身先士卒,戎马沙场,屡败清兵,军威大 震。他控制北至浙江,南及广东之东南沿海一带,给清王朝以沉重打击。 清廷慑于郑成功的威力,于是自永历七年至十一年(1653-1657年)间, 利用 郑芝龙与郑成功父子关系,多次对郑芝龙进行威胁,企图逼使郑成功投降。然而, 郑成功忠不渝,坚决予以拒绝和痛斥。 永历十二年(1658年)一月,永历帝册封郑成功延平郡王。同年三月,郑成功 在厦门筑演武亭,精选良将将锐卒,整编大军,筹集粮饷,为出片做了大量准备工 作。 北上出征前,郑成功为严格约束部队,提高战斗力以取得民援,特颁布军纪条 令:官兵除沿途取粮外,不许奸淫掳掠,不许抓夫屠畜抢夺等,违者枭首示众,将 领连罪。是年五月十三日,郑成功率甲士5万,伏兵10余万,乘坐舰船千艘, 自思 明(厦门)开始北伐。旋即攻破温州,沿途清军过将望风丧胆,纷纷投降。七月初 二至舟山,遇风。八月初至羊山,不幸风转不顺,伤亡数千。十四日,折回舟山屯 驻休整。越年(1659年)五月初一日,郑成功再次率师北上。此次一帆风顺,势如 破竹。月底入长江,六月克镇江、破瓜州,七月七日逼近南京,至观音门。此时, 士气大振,郑成功信心百倍,遥望钟山虎踞龙盘之雄伟气势,赋诗一首,曰:“缟 素临江誓灭胡,雄师十万气吞吴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以表“灭清复 明”的强烈愿望。然而,就在郑成功兵临城下,南京清兵力量薄弱的大好形势之际 ,他不听大将甘辉等扼阻南北清朝援军之路、速拔南京城的劝谏,而中了清朝两总 督郎廷佐的缓兵之计。九月初七日,郑成功北伐失败,不得不率师回思明。 为了保存实力,更好地抗击入侵之敌,郑成功认真总结北伐失利的经验教训。 他深谋远虑,料定精兵会乘胜追袭,以图全歼。他一面调兵遣将,整编操练将士; 一面征集粮饷。修造船只,制造武器弹药等,严阵以待。尽管清廷集闽和粤江浙这 兵夹攻思明,来势十分凶猛。但是郑成功指挥若定,亲率水师诸镇坚守海门,并周 户官郑泰出浯州(大金门),抵御广东之师;遣右虎卫陈鹏督诸部守高崎,抵遏同 安之兵。由于布防严密,将士戮力同心,勇敢抗击,接连限得了海门、高崎大捷。 天启四年(1634年),荷兰殖民者独占台湾。中华儿女,尤其是台湾没胞,都 盼望早日把荷侵略者赶出台湾。就在郑成功北伐回师之后,荷兰通事(翻译)何延 斌(郑芝龙旧属)再度到思明投奔郑军,不带来了台湾人民的心声,向郑成功说蝗 了台湾人民深受殖民者的蹂躏、压榨等惨状及渴望救援之情。何延斌还献台湾地图 一张,恳望郑军早日率东征。郑成功欣然应允,决计东征台湾,拯台民于水深火之 中。 1661年2月1日,郑成功经过一番精心筹划之后,集船只将士于料罗湾祭江誓师 。准备东征。令提督黄廷、五军总督王秀奇、户官郑泰等人辅助世子郑经留守厦门 。 1661年4月21日,郑成功率将士2万5千,乘舰数百, 浩浩荡荡自料罗湾出以发 。途经澎湖,4月30日到达台湾的鹿耳门港。经过8个月的苦战,被因在台湾城的荷 兰士兵死伤惨重,弱尽粮毕,陷入因境。荷兰侵略者头目揆一走投无路,只好挂白 旗投降。 1662年2月1日,时年方39岁的郑成功威风凛凛地坐于台湾城外的军帐中,接受 殖民者俯首献上的投降书。这时,成千一万的群众潮水般地涌入广场,欢呼声经久 不息,响彻宝岛上空。台湾人民重见天日,沦陷了38年的台湾宝岛又回祖国的怀抱 。 为了说快制定出一套切合实际,有益台湾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治理政策 ,在荷夷投降后,郑成功立即走访了各社。当他了解台湾百姓耕耕收割等技术落后 ,即派“农师”指导,并分戌熟牛、犁耙、锄等给各社。授于犁耕镰等技术,赏勤 者罚怠玩于澎湖,编户籍,兴办学校。随后。郑成功携同马信等人到高山族目加溜 等处巡视,还以烟、布等物品馈赠高山族同胞。高山族人 热烈欢迎郑成功一行。 此外,郑成功还召集文武官员,提出寓兵于农,在兴军屯,还把留大陆的眷属搬到 台湾。这一切,为台湾农业生产、社会经济和文化技术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 献。从此,台湾面貌焕然一新,百姓感恩不已。 收复台湾后,郑成功对建议和发展台湾充满信心,赋诗一首。抒发自己的抱负 ,表达他为收复台湾而奔波的艰辛历程。诗曰:“开辟荆榛逐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田横尚有三千各,茹苦间关不妨离。” 可惜,5个月以后,下池郑成功呕心沥血,描绘宝岛蓝图之际,却因10 年征战 ,驰骋沙场而积劳成疾,于5月8日与世长辞,享年39岁。噩耗传来,郑成功将士及 台湾人民莫不悲痛欲绝。 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的丰功伟绩永垂青

郑成功(1624-1662年),名森,字明俨,号大木,南安石井人。 其父郑芝龙 ,早年到日本经商,娶日本女子田川氏为妻。1624年7月14日, 郑成功诞生于日本 长崎县有市千里滨。 郑成功气宇轩昂,才思敏捷,聪颖过人。他7岁从日本回国, 师承曾其五恩师 就读,8岁通晓四书五经,10岁能写八股文,12岁即通读春秋左传,15 岁入南安县 学,21岁以优异成绩名列首榜进南京国子监太学。所作文章立意深远,词藻华典雅 ,且常于学余之际舞剑学射。郑芝龙见儿子十分出息,喜出望外,想利用手中权势 ,为儿子买个状元来当,以便将来官远亨通。郑成功知道后又气又羞说:“为国 为民做事,要靠真正的本领,我不做欺世盗名的事!” 在南京,郑成功拜鸿儒钱谦益为师,这位名师见他才华横溢,极为赏识和器重 ,视为旷世人才,赞叹说:“此人英物,非人所比。”并为他改名“大木”,含有 “大木寄危厦”之意。 1644年,适逢神州震荡,天下大乱。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推翻明朝统治。明朝 部分仕官拥福王即位南京。郑成功目睹明迁昏庸腐败,官员花天酒地,谋取私利, 极为痛心。他撰写了一对自勉联:“养心莫善寡欲,至爱无如读书。” 1645年,由郑芝龙拥立的唐王朱聿键在福建即位,建号隆武。一日,郑成功随 父亲朝见,隆鹉帝问之:“江山危矣!你何从我乎?”郑成功引用岳飞的话即口答 曰:“文不贪财,武不怕死,江山可保唉。”可见英豪的一言一行早已铭记在他心 中。隆武帝十分欣慰,即赐与国姓,易名成功(此则又名“朱成功”、“郑国姓” 、“国姓爷”之由来),封御营中军都督,赐尚方宝剑。 隆武二年(1646年),隆武帝被害,郑芝龙降清。翌年,清兵突袭泉州安平, 烧杀奸淫,安平镇十室九空,鸡犬不宁,郑成功的母亲田川氏不堪忍受耻辱而自杀 身亡。国仇家恨,涌上心头。郑成功携带儒衣青巾,焚于南安丰州孔庙,祭曰:“ 昔为儒子,今为孤臣,向北去留,各行其是,谨谢儒服,帷先师昭鉴之!”从此, 郑成功投笔从戎,打起“杀父报国”之大旗,聚师起义,走上武装抗清的道路。 1647年11月18日,桂王朱由榔于文本肇庆即皇位,改明年丁亥为永历元年。此 时,郑成功已有几千人马,奉永历正朔,自称“招讨大将军”,进一步“募兵措饷 ”、“修船练兵”,沿海农民、渔民,水手和不愿随郑芝龙降清的将士纷纷投奔郑 成功。不多时,郑成功便组成一支兵卒10万余、战船500艘的声势浩大的军队。 1650年夏,郑成功率大军到小金门、大金门和厦门等地屯驻,继续扩充军队。 为了解决给养问题,他还进一步发展海上贸易。平时,郑成功特别重视水师训练, 他辖下的水师“舳舻阵列,进退以法,将士在惊涛骇浪中,无异平地,跳踯上下, 矫捷如飞”。在闽粤江浙战斗中,郑成功身先士卒,戎马沙场,屡败清兵,军威大 震。他控制北至浙江,南及广东之东南沿海一带,给清王朝以沉重打击。 清廷慑于郑成功的威力,于是自永历七年至十一年(1653-1657年)间, 利用 郑芝龙与郑成功父子关系,多次对郑芝龙进行威胁,企图逼使郑成功投降。然而, 郑成功忠不渝,坚决予以拒绝和痛斥。 永历十二年(1658年)一月,永历帝册封郑成功延平郡王。同年三月,郑成功 在厦门筑演武亭,精选良将将锐卒,整编大军,筹集粮饷,为出片做了大量准备工 作。 北上出征前,郑成功为严格约束部队,提高战斗力以取得民援,特颁布军纪条 令:官兵除沿途取粮外,不许奸淫掳掠,不许抓夫屠畜抢夺等,违者枭首示众,将 领连罪。是年五月十三日,郑成功率甲士5万,伏兵10余万,乘坐舰船千艘, 自思 明(厦门)开始北伐。旋即攻破温州,沿途清军过将望风丧胆,纷纷投降。七月初 二至舟山,遇风。八月初至羊山,不幸风转不顺,伤亡数千。十四日,折回舟山屯 驻休整。越年(1659年)五月初一日,郑成功再次率师北上。此次一帆风顺,势如 破竹。月底入长江,六月克镇江、破瓜州,七月七日逼近南京,至观音门。此时, 士气大振,郑成功信心百倍,遥望钟山虎踞龙盘之雄伟气势,赋诗一首,曰:“缟 素临江誓灭胡,雄师十万气吞吴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以表“灭清复 明”的强烈愿望。然而,就在郑成功兵临城下,南京清兵力量薄弱的大好形势之际 ,他不听大将甘辉等扼阻南北清朝援军之路、速拔南京城的劝谏,而中了清朝两总 督郎廷佐的缓兵之计。九月初七日,郑成功北伐失败,不得不率师回思明。 为了保存实力,更好地抗击入侵之敌,郑成功认真总结北伐失利的经验教训。 他深谋远虑,料定精兵会乘胜追袭,以图全歼。他一面调兵遣将,整编操练将士; 一面征集粮饷。修造船只,制造武器弹药等,严阵以待。尽管清廷集闽和粤江浙这 兵夹攻思明,来势十分凶猛。但是郑成功指挥若定,亲率水师诸镇坚守海门,并周 户官郑泰出浯州(大金门),抵御广东之师;遣右虎卫陈鹏督诸部守高崎,抵遏同 安之兵。由于布防严密,将士戮力同心,勇敢抗击,接连限得了海门、高崎大捷。 天启四年(1634年),荷兰殖民者独占台湾。中华儿女,尤其是台湾没胞,都 盼望早日把荷侵略者赶出台湾。就在郑成功北伐回师之后,荷兰通事(翻译)何延 斌(郑芝龙旧属)再度到思明投奔郑军,不带来了台湾人民的心声,向郑成功说蝗 了台湾人民深受殖民者的蹂躏、压榨等惨状及渴望救援之情。何延斌还献台湾地图 一张,恳望郑军早日率东征。郑成功欣然应允,决计东征台湾,拯台民于水深火之 中。 1661年2月1日,郑成功经过一番精心筹划之后,集船只将士于料罗湾祭江誓师 。准备东征。令提督黄廷、五军总督王秀奇、户官郑泰等人辅助世子郑经留守厦门 。 1661年4月21日,郑成功率将士2万5千,乘舰数百, 浩浩荡荡自料罗湾出以发 。途经澎湖,4月30日到达台湾的鹿耳门港。经过8个月的苦战,被因在台湾城的荷 兰士兵死伤惨重,弱尽粮毕,陷入因境。荷兰侵略者头目揆一走投无路,只好挂白 旗投降。 1662年2月1日,时年方39岁的郑成功威风凛凛地坐于台湾城外的军帐中,接受 殖民者俯首献上的投降书。这时,成千一万的群众潮水般地涌入广场,欢呼声经久 不息,响彻宝岛上空。台湾人民重见天日,沦陷了38年的台湾宝岛又回祖国的怀抱 。 为了说快制定出一套切合实际,有益台湾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治理政策 ,在荷夷投降后,郑成功立即走访了各社。当他了解台湾百姓耕耕收割等技术落后 ,即派“农师”指导,并分戌熟牛、犁耙、锄等给各社。授于犁耕镰等技术,赏勤 者罚怠玩于澎湖,编户籍,兴办学校。随后。郑成功携同马信等人到高山族目加溜 等处巡视,还以烟、布等物品馈赠高山族同胞。高山族人 热烈欢迎郑成功一行。 此外,郑成功还召集文武官员,提出寓兵于农,在兴军屯,还把留大陆的眷属搬到 台湾。这一切,为台湾农业生产、社会经济和文化技术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 献。从此,台湾面貌焕然一新,百姓感恩不已。 收复台湾后,郑成功对建议和发展台湾充满信心,赋诗一首。抒发自己的抱负 ,表达他为收复台湾而奔波的艰辛历程。诗曰:“开辟荆榛逐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田横尚有三千各,茹苦间关不妨离。” 可惜,5个月以后,下池郑成功呕心沥血,描绘宝岛蓝图之际,却因10 年征战 ,驰骋沙场而积劳成疾,于5月8日与世长辞,享年39岁。噩耗传来,郑成功将士及 台湾人民莫不悲痛欲绝。 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的丰功伟绩永垂青

明末清初军事家,民族英雄。初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号大木。
南明隆武元年(清顺治二年,1645),受隆武帝朱聿键倚重,赐姓朱,改名成功,封忠孝伯,任御营中军都督,世称“国姓爷”。

赐姓多为历代帝王赏赐有功之臣为皇室姓氏,统称“国姓”,赐姓之制始于流代。汉高祖刘邦为表彰娄敬、项伯的功绩,赐...中国复姓由来已久,尤其是在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中复姓更为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