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义思迁哪个字错了:请大家帮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5/07 11:02:41
现在有一个让人头痛的问题,"超女"是好是坏,和cctv好象有冲突,我想要一些资料,看"超女"是好是坏<对大家的影响><包括对他们本人>
由于本人能力有限,希望大家在其他的论坛发表和我一样的论题,<引起所有网民的注意>并把你们发表的地址告诉我,我进行归纳,然后告诉大家,最后统一行动
我一直认为超级女生,很无聊,这是我家男子的看法,我真就不懂,有什么意义,又不是自己,最后的那个回放,我只能认为无聊,她们的歌声,和唱的歌,我认为很不协调,又不知道她们唱这首歌有什么意义,只是知道她们喜欢这首歌,
还有,有人愿意帮我去别的论坛看大家的看法的人吗?有就告诉大家那个论坛,
我的qq:416422546可以和我联系

一句话
我分不清楚是男是女。
我人为超女的歌迷当她们男的看。

无聊!!!

有创议~~~~~~~~~~~~~~~

湖南卫视的娱乐节目《超级女声》似乎火得不明不白,令许多文艺界人士不服气。然而,为什么一个地方电视台的娱乐节目会如此火爆,一些自视正统的文艺节目却“有心栽花花不发”?这的确值得认真思考。

仔细研究《超级女声》的成功之处,无非是做到了真实、互动。举个例子,《超级女声》短信投票之后,节目还会回复,虽然收费10倍于平常的手机短信,但由于有了主办者与参与者的互动,众多参与者也觉得能够接受。在网络时代,“互动”无疑是观众对文化艺术、娱乐活动的正当诉求。

种种关于《超级女声》“黑幕”的传说,证明观众在饱受歌手“假唱”、排行榜作假、文艺晚会录播的种种蒙骗之后,对当下娱乐评比的真实性不免存疑。但对于《超级女声》节目的“互动”性,人们大抵都是满意的,交口称赞的。这就是人气所在!

其实,剥开其外表,似乎正在演变成一种文化现象的《超级女声》,不过是一场由电视、短信、网络合力,加上传统媒体炒作而形成的商业事件,虽然会因为契合了网络时代大众对文化娱乐“真实、互动”的渴求而红极一时,但终归只是一种商业活动而已,艺术性有多少并不见得在商家追求之列。

《超级女声》之“超”,并不在于几个“女声”,而在于节目运作方式的“滚雪球”效应,在于它所制造的巨大商机。平常的手机短信收费1角,而《超级女声》的参与者每发一条短信要交费1元。节目回复后转发来若干垃圾短信,也是每条收费1元。据统计,仅支持李宇春一人的短信就有两百万条。各地被“超女”们弄得如痴如醉的少男少女们光花在短信上的费用有多少,不难相象,精力上的耗费更无须赘言。

为几个“超女”和电视台的商业节目忘乎所以不足取,但传统的主流文艺节目确实应当从这档节目火爆一时现象中吸取经验教训。《超级女声》之长,正是国内传统主流文艺之短。在中国,许多文化艺术产品的生成,往往将人民大众、普通观众排除在外。在文化界采访,记者常常听到创作者侃侃而谈,要“提升”观众水准,要“普及”经典、高雅艺术,却很少听闻让观众参与其中,和观众互动。难怪我们的许多演出、影视作品,往往耗费了巨大人力物力生产出来,却被观众所冷落。

文艺对普通观众需求的忽视是危险的。本来娱乐有娱乐的地界,文艺有文艺的地盘,前者制造文化快餐,后者孕育精神食粮。但如果主流文艺不能和观众“互动”起来,不能满足大多数人的精神需求,就只能看着快餐文化大行其道.
超女总决赛的那天下午,我接到一位朋友的电话,邀我晚上到他家里去看超女总决赛的现场直播,他告诉我说,他还邀了好些朋友一起观战,“倒看看这个匪夷所思的事情怎样收场。”
而前一个星期周五的晚上,他看了“五进三”的那一场,看完之后给我打电话,说这是怎么回事,一档这样的节目,居然叫他这个四十岁的男人看得涕泪横流。“太煽情了,”他骂了一句亲爱的国骂,又说,“太莫名其妙了。”
那一场我是第二天看的重播,我要承认,我从来不屑于看这样的娱乐节目,我也要承认,这是我第一回认真地看了整个一场超女表演,我还要承认,我也是禁不住流了好几回泪。我说不出我被什么所感动,我看到那些年轻的、自信的并且坚强无畏的脸,我就开始激动了。我感觉到我们的生活中有种陌生的新的东西在社会的底层翻涌,轰轰烈烈地抵达了我们内心深处的某个地方。
我的朋友在电话里说,他准备了好几打毛巾。他大概担心这一回众人又要江州司马青衫湿了。
我这朋友是家人气很旺的商场的老总,他就住在商场的楼上,有个辽阔的大客厅,时常宾朋满座。我去的时候才八点钟,穿过商场的时候,我发现四壁墙上的几架等离子电视屏,全都锁定在湖南卫视了。在正式决赛之前,正回放着几乎长达半年之久的超女比赛的各种花絮,商场里的营业员也好,顾客也好,都已无心买卖,人人仰起头来,像中秋赏月般地直盯着屏幕上的花样超女。这情形是罕见的。
事实上,我朋友准备的毛巾没有派上用场。因为以短信决胜负,已无任何悬念。当然是李宇春第一,周笔畅第二,张靓颖第三。这是由粉丝团的阵容决定的。对名次的排定,网上和纸媒上的争论很多,街谈巷议也很多,但那都不重要,唱歌也不是最重要,而表现自己,展露个性和梦想才是最重要。最后这场没有悬念的决赛,被办成了一台皆大欢喜的晚会,倒是冲淡了超女比赛的那种只有在激烈竞争中才会呈现出来的残酷而又喜气的精彩,也远没有“五进三”和任何一个PK时候让人兴奋跟激动。
许多人说,最不好看的就是决赛。因为所有的比赛都有湖南卫视的面目,而独独决赛却办成了央视风格。只是这个晚上,全球华人,有四亿人在观看。
一个地方电视台,把一档从美国舶来的节目经过本土化的设计和鼓动,居然办得如此红火,创下中国电视史上第一的辉煌,真是不容易。这里头的话题非常多,所有的媒体,尤其是英特网上,简直铺天盖地,把它和“民主运动”、和“市民社会”、和“女权主义”、和“娱乐暴民”等等全都扯上了关系,争得面红耳赤,说得唾沫横飞。有很多观点,现在看来很有些道理,但是时间也许会让这些观点苍白可笑。我觉得对于“超女”现象的忽然涌现和全面爆发,也许需要尘埃落定,经过很长时间的沉淀,才会让人看出它的完整的面目和清晰的意义来。我们现在来说它,真还说早了。
我们近一年多来,被发生在娱乐界的一连串事件简直搞昏了头:从孔庆祥到刀郎到芙蓉姐姐然后到超级女生。这其中有什么样的联系?它暗示或明示了社会的什么变化或潮流?它是好是坏?它是喜是忧?它是中国人的庆幸还是中国人的悲哀?
事情居然弄成了这样的局面:谁要想说清楚它,谁就变得像傻瓜。

超级女声》之“超”,并不在于几个“女声”,而在于节目运作方式的“滚雪球”效应,在于它所制造的巨大商机。平常的手机短信收费1角,而《超级女声》的参与者每发一条短信要交费1元。节目回复后转发来若干垃圾短信,也是每条收费1元。据统计,仅支持李宇春一人的短信就有两百万条。各地被“超女”们弄得如痴如醉的少男少女们光花在短信上的费用有多少,不难相象,精力上的耗费更无须赘言。

看超级女声,好的方面是听歌,不好的方面是花钱!

我觉得超女垃圾,还不是有很多人愿意去啊,为了她们有前途而上这个舞台,大家就捧场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