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g外传:汽车是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4/25 14:46:46
四个轮子一个方向盘一个变速箱几个座位
就是最普通的那种啦!
有没有更简单明了的?

汽车是什么?这个问题值得研究,答案可能五花八门:便捷的交通工具。富裕和现代化的标志。喝油大王。噪声和大气污染源。堵塞道路的罪魁祸首。伤人数量超过战争的铁老虎。西方学者甚至认定汽车是人类最糟糕的一项发明。
发展汽车,除了便利交通,还可以带动钢铁、橡胶、石油、公路、旅游服务业的共同发展和提高就业率,好处甚多。20世纪美国经济的三大支柱之一就是汽车。美国最富,汽车最多。德、法、日、韩也是汽车大国。现在他们都看中了中国这个“地球上最大和最后的汽车市场”,把资金、技术、名牌纷纷转移过来,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投靠汽车,卖给一部分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当然也想出口。于是乎,中国的不少城市“一夜之间”变成了严重污染、交通堵塞的汽车城。
无节制地发展汽车,就是过分强调好的一面,鼓励私人买车,给货款,办车展,宣传广告铺天盖地,不怕脱离实际。实际情况如何?首先是道路不适应,譬如北京,这些年大力修路、建立交桥,还是赶不上每月新增三万辆汽车的速度,道路堵塞极为严重,迫不得已时就施行“单日单号、双日双号”出车法,两辆车顶一辆用,呜呼,“北京四大怪:坐车没有车骑快……”汽车发烧友又想起了自行车的种种好处。二是泊位奇缺,90%的私家车没有停车位,“汽车进入家庭”是美国佬提出的促销口号,我们把它接过来,却忘了基本国情:中美两国版图相当,我们的人口多5倍!北京有几座居民楼和四合院设置了停车场?原告规定:没有泊位不准买车。不知是谁惟恐限制汽车发展,公然取消了这条规定。派警察把路边的摊贩全赶跑,理由是“还路于民”,其实“还路于车”,上下班时间,大街小巷全都成了“停车场”。美国发展汽车百多年,道路、泊位、管理设施逐步得到相互适应,公民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也经过了几代的磨练,我们想一口吃成胖子,不得“肠梗阻”才怪呢。三是治理污染力度不够,北京20年前禁止汽车鸣喇叭,城区安静了许多,但是越来越大的轰隆声无法禁止,噪声是引发多种疾病的“无形杀手”。北京从禁止拖拉机、大卡车进城,到使用无铅汽油,限制有害尾气排放量,淘汰老旧汽车,做了大量工作,但是大气污染依然严重,可见限制有害尾气的标准不高。发达国家大城市的汽车比北京多,对大气的污染小,就因为我们一辆汽车排放的有害气体相当人家的10辆。纽约的车用空调在停车3分钟之内必须关闭,否则犯法。国外许多城市的餐馆不卖酒,预防顾客酒后开车。这些细节小事,我们还没提上管理日程。
怎样有节制地发展汽车呢?城市主要是发展公交车,清洁燃料车,包括地铁,城铁,公共电、汽车,出租车,保留自行车道,看来北京已经开始这样做;问题是未能控制小轿车,一辆小轿车,在行使状态占据的路面与一辆40座的大客基本相同,载人数量却相差甚多,因此,在道路拥挤、大量石油进口的情况下,应当适当控制小轿车,实现谐调发展。新加坡车多人密,控制小轿车有办法:先买泊位后买车,泊位比车贵;高级轿车上牌照更贵;准入市中心的牌照另外加费;这些收入都用来改善交通设施。香港、温州也有类似规定。日本许多县市规定,新增一辆汽车,车主必须植树100株,以抵消其造成的大气污染(我国环保法也有“谁污染谁治理”的规定,可惜还没有到落实上)。目前欧美上千城市实行“停车日”,有些一周停一日,节约汽油,减少污染,骑自行车,走路,让城市养养肺,人们恢复肢体功能。可见,并非汽车越多越现代化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