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纯很暧昧精校版下载:汉初三杰指哪三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4/20 13:01:36

韩信、张良、萧何

汉王刘邦灭项楚后,问臣下自己何以得天下。群臣曰项羽对下属仁慈而汉王动辄斥责部下,然之所以汉王能得天下,为之项羽乃妇人之仁,据其地而不分封部将;汉王而能使大将就地而封,从而奋力为汉。(偶认为此分析也是有理的)
然汉王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安抚百姓,筹集粮草,吾不如萧何;统帅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克,吾不如韩信。三人皆为我用也。项羽独有范增,而不能用也。
此话概括了汉胜楚的原因,也奠定了汉初三杰的地位。
清朝末年,群雄并起,项羽起于楚地,刘邦起于沛县,巧合的是少年时都见过秦始皇盛仪出巡的场面,一个是“吾将取而代之”,一个是“大丈夫该当如此”,均是君临天下的人物。后两人共奉楚怀王,并结拜为兄弟(后面兄弟相争,联想起一千年以后的成吉思汗和扎木合),分路共击咸阳。项羽遇秦军主力,杀宋义,破釜沉舟击败秦军,杀20万秦降卒,众诸侯奉为霸主。刘邦受阻较小,先入咸阳,约法三章收买人心,遣军守关中要塞。项王至,怒之,驻霸上,誓击之。后设下鸿门宴,刘邦赴宴安然返回,项羽入咸阳,火烧阿旁宫,杀秦民,失民心。之后项羽自封西楚霸王,大封天下18王,刘邦封汉王归蜀地,只带三万兵而归。
自数月后刘邦出兵定三秦,到垓下之战霸王自刎,前后27月,楚汉相争的历史成就了三杰的功就。
张良少年曾遣力士捶击秦王,后得黄石公真传,学得师帝王之计,位居三杰之首,也是刘邦最尊敬的人物。鸿门宴时曾内通项伯帮刘邦渡过难关,后为汉王讨得整个汉中之地,以及后汉军彭城兵败时,定下楚汉相争必持久,分封韩信、彭越、英布三王以共击楚军的谋略,得出楚必败,稳定汉军军心。子房被后世谓为谋圣。
萧何自刘邦沛县起兵时就跟定汉王。其实最早他的名望还在刘邦之上,之所以举刘邦为首领,可能是他没有刘邦那种君临天下的大志。而且局势不明,带头的有诛灭九族的危险,不能不说有这种考虑。萧何自刘邦初入咸阳时就注意保存地理文图,后来的月夜追韩信,保举韩信为大将。最能体现其相才的地方是楚汉相争前期汉军劣势,不断的被消灭时,能从巴蜀之地不断的补充新的兵员,且使蜀地不乱。这些均为盖世奇功也。
最值得说的是韩信。他年少有大志,甘受胯下之辱,葬母于开阔高地之中,“当有百户相拥”。初投项羽,后归汉王后,拜为大将,自初定三秦,至垓下之战士面埋伏灭项羽,前后八次大的战役全胜,更有明修暗道、暗渡陈仓;背水一战;十面埋伏等战争中的经典,打下了汉朝的半壁江山。可惜的是他始终是将才,而没有做帝王的气势,门下数次说自立为王而不为所动,最终身首异处。
汉初三杰由于不同的个性,最终结局也各不相同。张良为帝王师,地位最尊,而且后懂得臣子之道,大隐隐于朝,刘邦死后吕后仍敬之,结局最好;萧何伴君占占惊惊,甘愿派子孙上前线为质,抢占田地自坏名声,以取得刘邦的信任,这些比韩信好多了,虽免不了锒铛入狱,尚能善终;韩信的下场最惨,居功自傲,讨求封号,又尚有愚忠,无帝王之气魄,最后软禁于朝时迫不得已私通外将谋反被诛(说迫不得已是指此时反汉他已无兵,和以前带兵时相差太多;他强在带兵打仗,而不是在谋略)。
自古乱世出英雄。汉初有这三位不世出的英杰,当汉有天下。虽楚霸王力拔山兮气盖世,如之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