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 灵修值:广播体操的发展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3/29 15:17:51
中国广播体操的发展史,谢谢大家!

  1951年11月24日,第一套广播体操公布。同日,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筹备委员会、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中央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中华全国民主青年联合会和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等9个单位发出"关于推行广播体操活动的联合通知"。同时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广播事业局和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筹备委员会联合决定,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各地人民广播电台举办广播体操节目,领导全国人民做作操。1951年11月2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广播体操研究小组的文章《大家都来做广播体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广播体操节目从1951年12月1日开始播放,各地人民广播电台陆续开始播放。每天喇叭一响,千百万人随着广播乐曲做操,这是中国历史上破天荒的新鲜事。

  从1951年新中国第一套成人广播体操颁布开始,迄今为止中国已经先后颁布了九套成人广播体操。广播体操的历史是中国群众体育运动的缩影,更蕴含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青春记忆。回首广播体操60多年来走过的足迹,或许更能帮助我们理解体育的根本宗旨:让更多的人在运动中强健身体。

 

一至九套广播体操颁布时间

  1951年11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套广播体操正式颁布。

  1954年7月,第二套广播体操正式颁布。新广播体操在保持基本体操特征的基础上,吸纳了健美操、舞蹈和其它体育项目的素材。动作方向变化多,节奏跳跃性强。如新操里加入了一些现代体育项目技术动作,如自由泳的手臂划行动作、武术冲拳和和踢腿动作、高尔夫击球动作,以及跳跃移动等。  

       1957年,第三套广播体操颁布。在第三套广播体操中,融入了很多中国传统武术的动作。在创编中,也请来多位武术大师。这套广播体操中国特色更强,这一特点也在后来的广播体操中得以延续。  

      1963年4月15日,第四套广播体操正式公布。在动作上第四套广播体操开始趋于成熟。共分为九节:第一节-伸展运动,第二节-扩胸运动,第三节-踢腿运动,第四节-腹背运动,第五节-体侧运动,第六节-体转运动,第七节-全身运动,第八节-跳跃运动,第九节-整理运动。  

       1971年9月1日,第五套广播体操正式颁布。第五套广播体操的创编从1969年开始,一直持续了两年多时间,直到1971年才完成。  

      1981年9月1日,第六套广播体操正式与公众见面。它是在分析、综合前面5套广播体操的基础之上,以身体全面发展、中等运动量、适当提高动作难度等原则编制的,其动作新颖、舒展,并首次配制了两支富有民族风格的乐曲,可以交替使用,以此来增加人们做操的兴趣。  

      1990年5月第七套广播体操在全国范围内普及推广。动作与以往几套操相比更规范易学,更轻松活泼一些,使锻炼者精神得到调剂,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这套操的配乐是专门请作曲家创作的。节奏鲜明,乐曲优美,具有民族特色,增添了做操人的兴趣。本操分为二套,第二套动作节奏更快一些。
       1997年第八套广播体操正式推出,是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吸收过去几套广播体操优点的基础上编创的,具有科学、基本、简易、普及、通用等特点。第八套广播体操由8节动作组成,包括屈伸、转体、平衡、跳跃等各种动作,能使身体各部位的关节、肌肉、韧带得到锻炼。
       2011年8月8日国家体育总局正式发布第九套广播体操。4分钟的广播体操共分为9节,分别是:预备节,原地踏步,和其他8节:伸展运动、扩胸运动、踢腿运动,体侧运动、体转运动、全身运动,跳跃运动,整理运动。

广播体操的发展

从1951年12月第一套广播体操公布到现在。广播体操整整经历了50个春秋,更新了八套广播体操。

广播体操的不断更换,并不能说明前一套广播体操不好。之所以更换,主要说明一件事,就是发展。每一事一物的更新必有它的历史性,时代性和必然性。但无论其如何改变与发展,其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改善人民健康状况,增强体质,严明纪律,提高工作效率。”

第一套广播体操的编制,是周恩来总理指示并经政务院第二百零五次政务院会议讨论。首先在全国各机关单位展开。而第二套广播体操的编制是在第一套广播体操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当时第二套广播体操编制有五大原则。其中有两大原则是:第一、面对广大有组织的群众,以青年和成人为主要对象。第二、每节操的目的和作用要求明确,动作易做。

如果说第一、第二套广播体操是摸索、借引的初始阶段。那么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套广播体操的发展应属研究、总结阶段。而第八套广播体操的编制,是以伍绍祖主任为主,其他多个部门的体育工作者,组成研制小组。他们在调查研究、总结中又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在颁布第八套广播体操大会上,伍绍祖主任说:“第八套广播体操就是旨在向全民推荐具有‘科学、简易、基本、普及、通用’等特点的新编广播体操。”从第八套广播体操的编制,伍绍祖主任的讲话,可以明了国家对我国的体育发展方向,主要是:“把体育运动普及到广大群众中去,达到增强人民体质,把我国变成一个富强、文明的强国”

编制第八套广播体操到现在以有6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国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都有很大的进步。国民的物质享受、精神享受,又有什么样的改变呢?广播体操的推广方式、途径、形式又应如何发展呢?

近几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单一的传统的课间操在辽宁、天津和重庆等部分省市已逐渐延伸为一种学校体育活动的新形式——大课间体育活动。有人说:“大课间体育活动象一朵艳丽的奇葩,深受师生的喜爱;”“大课间体育活动象一首抒情诗,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最近我们可以在电视教育台里看到,成都市部分学校引进日本的拍拉拍拉舞,经过改编,编成广播体操。结果学生在学校学会了,回到家里做给家长看,家长也要学。影响面广,作用大,从学生到家长,由校内扩展到校外。所有这些广播体操的改变,社会的接受,实践说明其发展是可取的、正确的。

同时从这些改变,也给我们一种更远更深的理解。广播体操是发展的,是重要的,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关心这一体育运动。

逐渐与世界同步 越来越丰富多彩

中国全民健身五十年(附图片6张)

本报记者 王展

编者按:在我国,由于政治、经济发展等的原因,大众健身有着明显的时
代特征。本期,我们请专家回顾这50多年来的群众健身史。从中不难看出,我
国群众健身运动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有效,并且已经与世界健身运动同步发展。

健身是许多现代人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回顾我们从小到大的健身方式
我们不难发现,健身内容也像流行时尚一样不断变化着。近日,记者采访了几
位群众体育专家,他们为我们时代特色十分鲜明的健身发展史做了个全面的回
顾。

20世纪50年代———广播体操风行天下

1951年,新中国成立不久,百废待兴,在群众积极搞建设的同时,急需一
种最简单、最易普及的群众性体育活动来提高国民身体素质。1952年11月24日,
广播体操在这种政治、经济的大环境下应运而生。

“第*套广播体操现在开始!第一节,伸展运动……”

每天喇叭一响,千百万工人、学生随着广播做操,成为历史上破天荒的新
鲜事。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任海告诉记者,为适应不同
人的健身需求,广播体操先后设计了8套,并且还为青少年设计了专门的体操,
使广播操成为我国过去几十年中参加人数最多的群众健身活动之一。广播操主
要通过身体各部位的屈伸活动,使运动即刻心率在120—140次/分左右,锻炼
心脏效果最佳。

“不过”,任研究员指出,“这种依靠行政手段推广的健身运动过分强调
了体育为生产、为国防服务,忽视了体育的对个体发展的作用,不利于调动参
加者内在的健身积极性。”

20世纪60年代———乒乓、游泳规模浩大

上世纪60年代,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中国健儿的胜利,鼓舞几千万中
国人拿起乒乓球拍。从城市到农村,从工厂到学校,到处是木制、砖头做成的
球台,乒乓球热规模空前。

另外,1957年毛泽东同志畅游长江也激发了亿万群众的游泳热潮。游泳爱
好者、今年62岁的陈贵玉先生有幸参加了1965年6月1日上海组织的大型群众渡
江活动。据陈先生回忆,这场群众渡江活动历时两天半,全上海市有2.5万余人
参加。

任研究员告诉记者,迄今为止,这两种锻炼方式仍然是国人健身方式中最
普及的两种。

20世纪70年代———象征性长跑活动
上世纪70年代,群众健身方式中出现了一种新潮流:每到重要节日前,各
省市都会举行群众长跑活动。任研究员介绍说,这些活动常常会吸引上百万的
群众参加,社会影响很大。如1974年11月,上海就组织了“锻炼身体,保卫祖
国,上海———珍宝岛象征性长跑”活动,共有140多万人参加。

任研究员说,70年代前的群众健身大多缺少运动器材和场地,但参与率高,
极大地促进了大众健身的发展。不过,这类活动普遍存在组织复杂、难以经常
化的问题。

20世纪80年代———健身项目一年一个样
国家体育总局群体中心刘新华博士告诉记者,步入80年代,群众健身项目
可谓一年一个样:83年一部《少林寺》让中国功夫热遍大街,84年飞碟游戏流
行起来,85年的旱冰、86年的迪斯科健身舞和87年的呼啦圈成为青年中最热门
的健身方式。在老年人中间,传统的太极拳开始恢复。

在健身方式极大繁荣的同时,小型健身器材也不断涌现,能拥有一个拉力
器或者是握力器成为当时男青年最自豪的事。1987年上大学的王庆美告诉记者,
他从伙食费中省下钱为自己买了个弹簧拉力器,每天早晚练上十多分钟几乎成
了必修课。

刘博士补充说,八十年代的群众健身开始讲究科学,运动前热身、运动后
的营养等相关知识得到普及。

20世纪90年代至今———健身与世界同步
上世纪90年代流行“储蓄金钱不如储蓄健康”的观念,健身方式五花八门,
各种健身方式几乎与世界同步。

记者从北京各健身俱乐部了解到,如今国际上流行的健身项目,从跆拳道、
搏击操,到高温瑜伽、动感单车,中国市场上应有尽有。群众健身不仅是追求
健康,同时也是追求时尚的表现。

任研究员告诉记者,如今群众健身内容的繁荣不仅表现在吸收外来健身方
式上,许多50年代以来出现的健身方式也被很好地继承了下来。就连一度被中
断的广播体操,也开始在相当多企业的职工中,如联想集团职工中重新开展起
来。

那么,今后群众健身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呢?

任研究员告诉记者,从建国50多年来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过程来看,政治
环境、经济条件等外在因素对全民健身的影响相当大。但是,今后随着我国人
民营养水平、广大人口受教育程度、体育消费水平的提高,体育价值观念的改
变,余暇时间的增多,群众健身的发展肯定会越来越好。另外,随着我国逐渐
进入老龄化社会,在与世界同步的同时,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体育健身方
式会逐渐居于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