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地4图章:中法黄埔条约 内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3/29 03:42:18

中法黄埔条约
即《中法五口贸易章程》。鸦片战争爆发后,法国政府于1841年初派来中国沿海监视战争的真盛意、谢西尔等一直在澳门活动,并多次与广东大使接触,获得了可像英商一样的五口贸易、居住的口头允诺。1844年8月,法国专使拉尊尼(Theodore de Lagrene)率8艘军舰抵达澳门。拉萼尼亦效法美国,照样用军事恫吓与外交讹诈的手法胁迫两广总督耆英来澳门谈判。中、法谈判在澳门拉草尼的驻地和望厦的普济禅院内轮流举行。经过谈判,耆英很快就同意让法国享有与英、美两国相同的特权,拟定了《中法五口贸易章程》并于章程外同意取消对天主教的禁令,准许法国传教士在通商口岸建立教堂,自由传教。该约最后在拉尊尼乘坐的停泊在广州黄埔的法国军舰上签字,故又称《中法黄埔条约》。但该约的谈判与拟定过程则完全是在澳门完成。

1844年10月订立的中法《黄埔条约》规定,法国人只准在五口通商的双方“议定界址内”活动,“法兰西无论何人,如有犯此例禁,或越界,或远入内地,听凭中国官查拿,但应解送近口法兰西领事官收管;中国官民均不得殴打、伤害、虐待所获法兰西人,以伤两国和好。”

1844年《中法黄埔条约》签订后基督教得以公开传教。

中法《黄埔条约》
中法《黄埔条约》又称《中法五口贸易章程》。法国侵略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844年10月24日,法国专使刺萼尼强迫清两广总督在停泊于广州的法舰阿吉默特号上签定。共36款,条约规定除取得英美两国在条约中规定的侵略权益外,还规定法国人得在通商口岸建造教堂,中国不能“触犯毁坏”。不久,法国又强迫清政府取消长达一百多年的对天主教的禁令。

中法《黄埔条约》共36款,并附有“海关税则”。主要内容有:1.法国人可以在五个通商口岸永久居住,自由贸易,设立领事,停泊兵船等。对法国人的家产、财货,中国政府负责保护,中国人均不得欺凌侵犯。2.中国将来如改变海关税则,应与法国“会同议允后,方可酌改”。3.法国享有领事裁判权,法国人与中国人或其他外国人之间发生诉讼,中国官员均不得过问。4.片面最惠国待遇。5.法国人可以在五口建造教堂、坟地,清政府有保护教堂的义务。

法国通过中法《黄埔条约》,获取了中英《南京条约》、《虎门条约》中除割地、赔款外的特权以及中美《望厦条约》中规定的全部特权,给中国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这个条约也为外国侵略者利用传教权利进行公开的侵华活动埋下了第一块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