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任务凯瑞甘精通:请解释一下这首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4/25 17:35:05
过程

一月你还没有出现,
二月你睡在隔壁,
三月下起大雨,
四月里遍地蔷薇,
五月我们对面坐着,
犹如梦中。

就这样六月到了,
六月里青草盛开,
处处芬芳。

七月,悲喜交加,
麦浪翻滚连同草地,
直到天涯。

八月就是八月,
八月我守口如瓶,
八月里我是瓶中之水,
你是青天的云。

九月和十月
是两只眼睛,装满大海
你在海上
我在海下

十一月尚未到来
透过它的窗口
我望见了十二月
十二月大雪弥漫

林白2004.12.28 北京

我很喜欢这首诗,但不是完全理解,请指教

最反感这些所谓的新诗,好象是描写一对男女(也可能BL、GL)由不认识到认识到快乐到说不出口到分开的过程。。。

嘎嘎~~~~

这是一首完全使用白描的纯粹赋体诗,语言干净洗练,断句浑然天成。而且整首诗到处弥漫着象征主义所特有的模糊性、不确定性和词语的变化无常—— 一种难以言表的复杂况味。作为整体象征,其象征寓意极为透亮;然而其象征寓意同时又是极度发散的,读者可以从中做出极为自由的诠释和联想。
“意伏象外,随所致而与俱流。虽令寻墨者(用志、意义、理性思维等去知解的人)不测其绪。……惟有定质,故可无定文。”(王夫之)这里所说的质,其实就是体,体是活的,志是一种从知识得来的死东西,被诗歌的活体所激活,才出现所谓“诗无达诂”、“一千个哈姆雷特”。是故在我看来,是否可以正读、正解乃区别一首诗优劣高下的重要指标,好诗永远只产生“误读”,因为它是多歧义的、模糊的、若即若离的,所谓 “言有尽而意无穷”即指此。
现在来看这首我认为可以产生“误读”的诗:
“一月你还没有出现/二月你睡在隔壁/三月下起了大雨”——整个就是一篇记事体——初看者完全会这么说。但一经深挖掘,我们会发现,作者好像要用蒙太奇手法给我们娓娓叙述一个凄清、无奈的故事:一月,整个事件只有“我”茕茕孓立,而故事的另一主人公还远远没有出现;二月,你向我慢慢靠近了,我仿佛可以听见你在隔壁轻微的呼吸;三月里的一天,我正在幻想着你甜蜜的睡姿和你天真烂漫的笑容,可惜一场大雨竟将我的幻想、你的美梦淋醒……
再往下看:“四月里遍地蔷薇/五月我们对面坐着 犹如梦中 就这样六月到了/六月里青草盛开 处处芬芳/七月,悲喜交加 麦浪翻滚连同草地 直到天涯/八月就是八月/八月我守口如瓶 八月里我是瓶中的水 你是青天的云”。让我们再来继续刚才的故事吧:刚才说到大雨,一场大雨过后,遍地摇曳着白色的蔷薇,“梨花一枝春带雨”,那浸着雨滴的蔷薇花瓣多像你的脸庞泛着淡淡忧伤;五月我们终于可以四目相对了,轻轻低语、相互倾诉——这一切来得这样快,这一切犹如梦中;就这样,和你一起走过弥漫着青草盛开气息的梦中;转瞬七月就到了,“凄凄惨惨戚戚”,七月里,在一片麦浪的掩饰下,我们终于完成了一项古老、激情而又神秘的仪式——我们终于可以融为一体;八月里似乎没有发生任何事情,我们之间曾经举行过的那个秘密仪式,我一直守口如瓶,你是我紧紧呵护的瓶中那滴幸福的水呵,然而你又是和我相距甚远的云,是什么让我们咫尺万里……
“九月和十月 是两只眼睛,装满了大海/你在海上 我在海下/ 十一月尚未到来/透过它的窗口 我望见了十二月 十二月大雪弥漫”。九月和十月是让我痛苦思恋的日子,你在海上,我在海下,可惜心与心的距离太遥远;十一月和十二月还未来临,但我已透过时间的窗口看到前方将是一场漫天的大雪将你我埋葬……
就这样,本来是一个普通的时序变幻,被故事主人公的故事渲染得起伏跌宕,这才是诗的魅力所在。

好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