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wiki 手机版插件: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4/25 15:12:28

掩耳盗钟
《吕氏春秋》
晋国贵族范氏战败逃亡的时候,有人趁机偷了一口钟。这人想背上逃跑,但是钟很大背不动;于是用锤子把钟砸碎,刚一砸,钟“锽锽锽”地响声很大。他恐怕别人听到声音把钟夺走,就急忙捂住了自己的耳朵。
怕别人听见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怕自己听到——[以为自己捂起耳朵来别人也就会同样地听不见了,]这真是太糊涂了。
(“掩耳盗钟”后来演化成“掩耳盗铃”)
回生之术
《吕氏春秋》
鲁国有个叫公孙绰的人,对人说:“我能使死人复活。”人家问他有什么办法,他回答说:“我素来就会治半身不遂,现在我把治半身不遂的药量加倍,就可以把死人治活了。”
对牛弹琴
《弘明集》
公明仪为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的琴曲,牛无动于衷,照旧低头吃草。并不是牛没听到琴声,因为这种调子它根本听不进去啊!后来,公明仪改变了弹法,模仿着蚊虻的嗡嗡叫声,以及小牛犊寻找母亲的悲鸣声,这下子牛立刻摇摆着尾巴,竖起耳朵,踏着碎步走来走去,细心地倾听起来。
扁鹊治病
《韩非子》

扁鹊拜见蔡桓侯,在他旁边站了一会儿,便说:“我看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医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桓侯毫不在意地说:“我没有病。”扁鹊于是退了出去。桓侯说:“医生就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以便邀功请赏。”
过了十天,扁鹊又来拜见,说道:“您的病已发展到了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桓侯没答理。扁鹊照旧退了出去。桓侯又很不高兴。
过了十天,扁鹊又来拜见,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了肠胃里,要不治还会加深。”桓侯还是不答理。扁鹊又退了出去。桓侯仍然不高兴。
又过十天,扁鹊老远望见桓侯,掉头就跑。桓侯便派人去问原因。扁鹊解释说:“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那就只好由阎王爷做主了,医生是无能为力的。现在君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所以我不再去请求给他医治啦!”
五天以后,蔡桓侯浑身疼痛,派人去找扁鹊,他已经逃到秦国去了。桓侯就病死了。
燕人还国
《列子》

有个燕国人,在燕国出生,在楚国长大,老来回到燕国去。在路过晋国的时候,同路的人故意骗他,指着城对他说:“这就是燕国的城。”燕人听了脸上立时变了颜色;又指着一个神社说:“这就是你乡里的神社。”燕人听了大为感慨,深深地叹了口气。同路的人又指着一幢房子对他说:“这就是你祖先的房屋。”燕人心中酸楚,眼泪止不住直流下来。后来同路的人又指着一座坟墓对他说:“这是你祖先的坟墓。”这时燕人便忍不住哭起来了。
同路的人不觉哈哈大笑起来,说:“以前我都是骗你的,这是晋国呀!”燕人大为惭愧。
及至来到燕国,真的看见燕国的城郭和神社,真的看见他祖先的房屋和坟墓,悲伤的心情反而变得淡薄了。
迂儒救火
宋 濂

赵国人成阳堪家里失了火,想要扑灭它,但没有梯子上房。成阳堪便打发他儿子成阳朒到奔水氏家里去借。
成阳朒衣帽穿戴得很整齐,从容自得地到奔水氏那里去。见到奔水氏,连连作了三个揖,然后登堂入室,一声不响地坐在西面的柱子之间。奔水氏连忙让傧人摆设酒宴,请他吃酒。成阳朒起立,举起酒杯一点点喝着,而且还回敬主人。酒喝完了,奔水氏问道:“您今天来到敝舍,一定有什么事跟我讲吧?”成阳朒这才开口说明道:“老天给我家降下大祸,火灾作祟,烈火熊熊,想要登高浇水,可惜两肘没有长上翅膀,家人只能望着房屋哭号。听说您家里有梯子,何不借我一用?”奔水氏听到后,急得跺着脚说:“你也太迂腐了!你也太迂腐了!在山里吃饭遇到老虎,一定急得吐掉食物逃命;在河里洗脚看见鳄鱼,一定急得丢下鞋子跑掉。家里已经起了火,是您作揖打拱的时候吗?”
急忙扛上梯子眼着他走,但赶到他家,房屋早已化为灰烬了。
白雁落网
宋 濂
太湖水草多的地方,常常有很多白雁集聚在那里。到了晚上,它们总要选好栖身的地方。因为怕有人来射它,就安排一个雁奴环绕周围来回巡视,一见人来立刻叫起来。这样,群雁就可以安心地睡了。湖边上的人熟悉了它们这样做的缘故,就点着火把来照它们。雁奴一见火光便嘎嘎地叫起来,这人很快把火沉在水里熄灭。群雁被叫声惊起,一看什么动静也没有,又都
回去睡觉。就这样经过三四次,群雁都以为雁奴在哄骗它们,一齐来啄它。过一会儿,那人又举着火把来到雁群跟前,雁奴不敢再叫了,群雁正睡得很甜,结果被一网打尽,一个也不剩。

古琴高价
刘 基
工之侨得到一块优质的桐木。经过砍削,做成一张琴,安上弦一弹,好像金玉合鸣之声,十分好听。他自以为这是天下最好的琴了,便拿去献给朝廷的乐官。乐官让全国最好的乐工来验看,乐工说:“不古。”仍把琴还给他。
工之侨把琴带回家,和漆工商量,在琴上造了许多断纹;又和刻工商量,刻了古字款识;然后装进匣子,埋在土里。一年以后,取出来,拿到市场上去卖。一个阔人经过时看见,用一百斤金子买了下来,当做珍贵的物品献给朝廷。乐官们互相传看,都说:“这真是世上少有的宝物啊!”
蜈蚣自大
刘 基

蜈蚣在野外遇见了蝁,蝁抬起头就跑。蜈蚣追它,转着圈儿围绕它。蝁迷失了方向,不知应该往哪里去,便停下来张着嘴等着。蜈蚣缩起头,弯屈身体,然后像箭一样地向蝁冲去。钻到蝁的喉咙里,吃了它的心和肠子,然后从它的尾部出来了。蝁到死也不知道。
后来一天,蜈蚣在灶上遇见了蜒蚰,就想把它逮住。马陆告诉它说:“这个东西虽然小,但是有毒,不能碰。”蜈蚣大为生气,说:“你欺负我太厉害啦!天下最有毒的东西莫过于蛇,而最有毒的蛇又莫过于蝁。蝁咬树木,树木就要枯萎;咬人和兽,人和兽就要死。它的毒像火一样猛烈。但是我竟钻进它的喉咙里,吃了它的心,把它的肠胃当肉酱吃,喝醉了它的血,饱餐了它的油;三天后才醒过来,舒服极了。那又何在乎寸把长的蠕动的东西呢!”于是,踮起脚走去侵犯蜒蚰。蜒蚰舒展着身体,把头上的两只角一伸一屈,吐着粘液等待着它。蜈蚣刚走到蜒蚰身边,就被粘住了,登时翻倒在地,想抽身逃跑,谁知所有的脚和须全都粘断,不能
动弹了。结果它呆呆地躺在那里,被一群蚂蚁吃掉了。

饿死狙公
刘 基
楚国有个靠养猴子过活的人,人们都叫他“狙公”。他每天早晨都要在院子里给群猴分派事情,让老猴子率领着到山里去采摘野生果实,回来向它们征收十分之一,用以养活自己。谁要不交足,便用鞭子狠抽。群猴都怕挨打,又恼恨他,可是,谁也不敢违抗。
一天,一个小猴子问大家:“山里的果木是他栽的吗?”群猴说:“不是,是天生的。”小猴又问:“不经过他就不能去摘取吗?”群猴说:“不,谁都可以摘取。”小猴说:“那么我们为什么要靠着他而受他使唤呢?”小猴的话还没有说完,群猴都恍然大悟。那天晚上,它们暗地里瞅着狙公睡下以后,就破坏栅栏,毁掉笼子,取出狙公的积蓄,手拉着手跑到森林里,再也不回来了。狙公终于活活饿死。

  杞人忧天
  从前在杞国,有一个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的人,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而
  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有一天,他吃过晚饭以后,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门前程量,并且自言自语的说:
  “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来,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岂不是无路可逃,而将活活地被压
  死,这不就太冤枉了吗?”
  从此以后,他几乎每天为这个问题发愁、烦恼,朋友见他终日精神恍惚,脸色憔悴,都
  很替他担心,但是,当大家知道原因后,都跑来劝他说:
  “老兄啊!你何必为这件事自寻烦恼呢?天空怎么会塌下来呢?在说即使真的塌下来,
  那也不是你一个人忧虑发愁就可以解决的啊,想开点吧!”
  可是,无论人家怎么说,他都不相信,仍然时常为这个不必要的问题担忧。
  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伸成“杞人忧天”这句成语,它的主要意义在唤醒人
  们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它与“庸人自扰”的意义大致相同

  狐假虎威

  战国时代,当楚国最强盛的时候,楚宣王曾为了当时北方各国,都惧怕他的手下大将昭
  奚恤,而感到奇怪。因此他便问朝中大臣,这究竟是为什么。
  当时,有一位名叫江乙的大臣,便向他叙述了下面这段故事:
  “从前在某个山洞中有一只老虎,因为肚子饿了,便跑到外面寻觅食物。当他走到一片
  茂密的森林时,忽然看到前面有只狐狸正在散步。他觉得这正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
  是,便一跃身扑过去,毫不费力的将他擒过来。
  可是当它张开嘴巴,正准备把那只狐狸吃进肚子里的时候,狡黠的狐狸突然说话了:
  ‘哼!你不要以为自己是百兽之王,便敢将我吞食掉;你要知道,天地已经命令我为王中之
  王,无论谁吃了我,都将遭到天地极严厉的制裁与惩罚。’老虎听了狐狸的话,半信半疑,
  可是,当它斜过头去,看到狐狸那副傲慢镇定的样子,心里不觉一惊。原先那股嚣张的气焰
  和盛气凌人的态势,竟不知何时已经消失了大半。虽然如此,他心中仍然在想:我因为是百
  兽之王,所以天底下任何野兽见了我都会害怕。而他,竟然是奉天帝之命来统治我们的!
  这时,狐狸见老虎迟疑着不敢吃它,知道他对自己的那一番说词已经有几分相信了,于
  是便更加神气十足的挺起胸膛,然后指着老虎的鼻子说:‘怎么,难道你不相信我说的话
  吗?那么你现在就跟我来,走在我后面,看看所有野兽见了我,是不是都吓的魂不附体,抱
  头鼠窜。’老虎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照着去做了。
  于是,狐狸就大模大样的在前面开路,而老虎则小心翼翼的在后面跟着。他们走没多
  久,就隐约看见森林的深处,有许多小动物正在那儿争相觅食,但是当它们发现走在狐狸后
  面的老虎时,不禁大惊失色,狂奔四散。
  这时,狐狸很得意的掉过头去看看老虎。老虎目睹这种情形,不禁也有一些心惊胆战,
  但他并不知到野兽怕的是自己,而以为他们真是怕狐狸呢!
  狡狐之计是得逞了,可是他的威势完全是因为假借老虎,才能平着一时有利的形势去威
  胁群兽而那可怜的老虎被人愚弄了,自己还不自知呢!
  因此,北方人民之所以畏惧昭奚恤,完全是因为大王的兵全掌握在他的手里,那也就是
  说,他们畏惧的其实是大王的权势呀!”
  从上面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凡是藉着权威的势力欺压别人,或藉着职务上的权力
  作威作福的,都可以用“狐假虎威”来形容。

  亡羊补牢

  这故事出自“战国策”。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
  “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
  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
  定要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与,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
  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
  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
  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
  “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这是一则很有意义的故事,只知道享乐,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结果必然是遭到悲惨的失
  败无疑。
  “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是根据上面约两句话而来的,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
  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例如一个事业家,因估计事情的发展犯了错误,轻举冒
  进,陷入失败的境地。但他并不气馁,耐心地将事情再想了一遍,从这次的错误中吸取教
  训,认为“亡羊补牢”,从头做起,还不算晚呢!

  教训,改正过失,发奋图强,还是来得及做一番事业的。

  这则成语故事里的庄辛,楚都纪南(今荆州一带)人,是楚国著名国王楚庄王的后代,一生耿介无私,为楚襄王时代大臣。初不为襄王器重,自赴齐力谏襄王后,得到襄王信任,襄王封他为阳陵君,其封地在今淮北。

  四面楚歌

  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
  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
  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
  的项羽部队。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这
  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
  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禁地了吗?
  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看,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
  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泪,在旁的人也非常难
  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一会,项羽骑上马,带了仅剩的八百名骑兵,从南突围逃走。边逃
  边打,到乌江畔自刎而死。
  因为这个故事里面有项羽听见四周唱起楚歌,感觉吃惊,接看又失败自杀的情节,所以
  以后的人就用“四面楚歌”这句话,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人事环境,而致陷于
  孤立窘迫的境地。
  凡是陷于此种境地者,其命运往往是很悲惨的,例如某人因经常与坏人为伍,不事生
  产,游手好闲;但后来却破那些坏人逼迫的无以为生,求助于别人时,别人也应他平日行为
  太坏,绝不同情更不理睬,这人所处的境地便是“四面楚歌”。又如学校里讨论学术问题,
  其学生不学无术(成语,意即没有学术)
  、信口雌黄、颠倒是非,同学们群起而攻之,这学生便完全处于孤立地位,这也可叫做
  “四面楚歌”。在我们的人生历程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好好的做人,脚踏实地的做
  事,若是行差踏错,就未免要遭受“四面楚歌”的厄运了。

  杞人忧天
  从前在杞国,有一个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的人,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而
  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有一天,他吃过晚饭以后,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门前程量,并且自言自语的说:
  “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来,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岂不是无路可逃,而将活活地被压
  死,这不就太冤枉了吗?”
  从此以后,他几乎每天为这个问题发愁、烦恼,朋友见他终日精神恍惚,脸色憔悴,都
  很替他担心,但是,当大家知道原因后,都跑来劝他说:
  “老兄啊!你何必为这件事自寻烦恼呢?天空怎么会塌下来呢?在说即使真的塌下来,
  那也不是你一个人忧虑发愁就可以解决的啊,想开点吧!”
  可是,无论人家怎么说,他都不相信,仍然时常为这个不必要的问题担忧。
  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伸成“杞人忧天”这句成语,它的主要意义在唤醒人
  们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它与“庸人自扰”的意义大致相同

  狐假虎威

  战国时代,当楚国最强盛的时候,楚宣王曾为了当时北方各国,都惧怕他的手下大将昭
  奚恤,而感到奇怪。因此他便问朝中大臣,这究竟是为什么。
  当时,有一位名叫江乙的大臣,便向他叙述了下面这段故事:
  “从前在某个山洞中有一只老虎,因为肚子饿了,便跑到外面寻觅食物。当他走到一片
  茂密的森林时,忽然看到前面有只狐狸正在散步。他觉得这正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
  是,便一跃身扑过去,毫不费力的将他擒过来。
  可是当它张开嘴巴,正准备把那只狐狸吃进肚子里的时候,狡黠的狐狸突然说话了:
  ‘哼!你不要以为自己是百兽之王,便敢将我吞食掉;你要知道,天地已经命令我为王中之
  王,无论谁吃了我,都将遭到天地极严厉的制裁与惩罚。’老虎听了狐狸的话,半信半疑,
  可是,当它斜过头去,看到狐狸那副傲慢镇定的样子,心里不觉一惊。原先那股嚣张的气焰
  和盛气凌人的态势,竟不知何时已经消失了大半。虽然如此,他心中仍然在想:我因为是百
  兽之王,所以天底下任何野兽见了我都会害怕。而他,竟然是奉天帝之命来统治我们的!
  这时,狐狸见老虎迟疑着不敢吃它,知道他对自己的那一番说词已经有几分相信了,于
  是便更加神气十足的挺起胸膛,然后指着老虎的鼻子说:‘怎么,难道你不相信我说的话
  吗?那么你现在就跟我来,走在我后面,看看所有野兽见了我,是不是都吓的魂不附体,抱
  头鼠窜。’老虎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照着去做了。
  于是,狐狸就大模大样的在前面开路,而老虎则小心翼翼的在后面跟着。他们走没多
  久,就隐约看见森林的深处,有许多小动物正在那儿争相觅食,但是当它们发现走在狐狸后
  面的老虎时,不禁大惊失色,狂奔四散。
  这时,狐狸很得意的掉过头去看看老虎。老虎目睹这种情形,不禁也有一些心惊胆战,
  但他并不知到野兽怕的是自己,而以为他们真是怕狐狸呢!
  狡狐之计是得逞了,可是他的威势完全是因为假借老虎,才能平着一时有利的形势去威
  胁群兽而那可怜的老虎被人愚弄了,自己还不自知呢!
  因此,北方人民之所以畏惧昭奚恤,完全是因为大王的兵全掌握在他的手里,那也就是
  说,他们畏惧的其实是大王的权势呀!”
  从上面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凡是藉着权威的势力欺压别人,或藉着职务上的权力
  作威作福的,都可以用“狐假虎威”来形容。

  亡羊补牢

  这故事出自“战国策”。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
  “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
  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
  定要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与,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
  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
  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
  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
  “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这是一则很有意义的故事,只知道享乐,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结果必然是遭到悲惨的失
  败无疑。
  “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是根据上面约两句话而来的,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
  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例如一个事业家,因估计事情的发展犯了错误,轻举冒
  进,陷入失败的境地。但他并不气馁,耐心地将事情再想了一遍,从这次的错误中吸取教
  训,认为“亡羊补牢”,从头做起,还不算晚呢!

  教训,改正过失,发奋图强,还是来得及做一番事业的。

  这则成语故事里的庄辛,楚都纪南(今荆州一带)人,是楚国著名国王楚庄王的后代,一生耿介无私,为楚襄王时代大臣。初不为襄王器重,自赴齐力谏襄王后,得到襄王信任,襄王封他为阳陵君,其封地在今淮北。

  四面楚歌

  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
  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
  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
  的项羽部队。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这
  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
  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禁地了吗?
  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看,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
  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泪,在旁的人也非常难
  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一会,项羽骑上马,带了仅剩的八百名骑兵,从南突围逃走。边逃
  边打,到乌江畔自刎而死。
  因为这个故事里面有项羽听见四周唱起楚歌,感觉吃惊,接看又失败自杀的情节,所以
  以后的人就用“四面楚歌”这句话,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人事环境,而致陷于
  孤立窘迫的境地。
  凡是陷于此种境地者,其命运往往是很悲惨的,例如某人因经常与坏人为伍,不事生
  产,游手好闲;但后来却破那些坏人逼迫的无以为生,求助于别人时,别人也应他平日行为
  太坏,绝不同情更不理睬,这人所处的境地便是“四面楚歌”。又如学校里讨论学术问题,
  其学生不学无术(成语,意即没有学术)
  、信口雌黄、颠倒是非,同学们群起而攻之,这学生便完全处于孤立地位,这也可叫做
  “四面楚歌”。在我们的人生历程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好好的做人,脚踏实地的做
  事,若是行差踏错,就未免要遭受“四面楚歌”的厄运了。

杞人忧天
从前在杞国,有一个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的人,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而
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有一天,他吃过晚饭以后,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门前程量,并且自言自语的说:
“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来,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岂不是无路可逃,而将活活地被压
死,这不就太冤枉了吗?”
从此以后,他几乎每天为这个问题发愁、烦恼,朋友见他终日精神恍惚,脸色憔悴,都
很替他担心,但是,当大家知道原因后,都跑来劝他说:
“老兄啊!你何必为这件事自寻烦恼呢?天空怎么会塌下来呢?在说即使真的塌下来,
那也不是你一个人忧虑发愁就可以解决的啊,想开点吧!”
可是,无论人家怎么说,他都不相信,仍然时常为这个不必要的问题担忧。
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伸成“杞人忧天”这句成语,它的主要意义在唤醒人
们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它与“庸人自扰”的意义大致相同

狐假虎威

战国时代,当楚国最强盛的时候,楚宣王曾为了当时北方各国,都惧怕他的手下大将昭
奚恤,而感到奇怪。因此他便问朝中大臣,这究竟是为什么。
当时,有一位名叫江乙的大臣,便向他叙述了下面这段故事:
“从前在某个山洞中有一只老虎,因为肚子饿了,便跑到外面寻觅食物。当他走到一片
茂密的森林时,忽然看到前面有只狐狸正在散步。他觉得这正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
是,便一跃身扑过去,毫不费力的将他擒过来。
可是当它张开嘴巴,正准备把那只狐狸吃进肚子里的时候,狡黠的狐狸突然说话了:
‘哼!你不要以为自己是百兽之王,便敢将我吞食掉;你要知道,天地已经命令我为王中之
王,无论谁吃了我,都将遭到天地极严厉的制裁与惩罚。’老虎听了狐狸的话,半信半疑,
可是,当它斜过头去,看到狐狸那副傲慢镇定的样子,心里不觉一惊。原先那股嚣张的气焰
和盛气凌人的态势,竟不知何时已经消失了大半。虽然如此,他心中仍然在想:我因为是百
兽之王,所以天底下任何野兽见了我都会害怕。而他,竟然是奉天帝之命来统治我们的!
这时,狐狸见老虎迟疑着不敢吃它,知道他对自己的那一番说词已经有几分相信了,于
是便更加神气十足的挺起胸膛,然后指着老虎的鼻子说:‘怎么,难道你不相信我说的话
吗?那么你现在就跟我来,走在我后面,看看所有野兽见了我,是不是都吓的魂不附体,抱
头鼠窜。’老虎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照着去做了。
于是,狐狸就大模大样的在前面开路,而老虎则小心翼翼的在后面跟着。他们走没多
久,就隐约看见森林的深处,有许多小动物正在那儿争相觅食,但是当它们发现走在狐狸后
面的老虎时,不禁大惊失色,狂奔四散。
这时,狐狸很得意的掉过头去看看老虎。老虎目睹这种情形,不禁也有一些心惊胆战,
但他并不知到野兽怕的是自己,而以为他们真是怕狐狸呢!
狡狐之计是得逞了,可是他的威势完全是因为假借老虎,才能平着一时有利的形势去威
胁群兽而那可怜的老虎被人愚弄了,自己还不自知呢!
因此,北方人民之所以畏惧昭奚恤,完全是因为大王的兵全掌握在他的手里,那也就是
说,他们畏惧的其实是大王的权势呀!”
从上面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凡是藉着权威的势力欺压别人,或藉着职务上的权力
作威作福的,都可以用“狐假虎威”来形容。

亡羊补牢

这故事出自“战国策”。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
“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
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
定要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与,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
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
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
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
“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这是一则很有意义的故事,只知道享乐,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结果必然是遭到悲惨的失
败无疑。
“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是根据上面约两句话而来的,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
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例如一个事业家,因估计事情的发展犯了错误,轻举冒
进,陷入失败的境地。但他并不气馁,耐心地将事情再想了一遍,从这次的错误中吸取教
训,认为“亡羊补牢”,从头做起,还不算晚呢!

教训,改正过失,发奋图强,还是来得及做一番事业的。

这则成语故事里的庄辛,楚都纪南(今荆州一带)人,是楚国著名国王楚庄王的后代,一生耿介无私,为楚襄王时代大臣。初不为襄王器重,自赴齐力谏襄王后,得到襄王信任,襄王封他为阳陵君,其封地在今淮北。

四面楚歌

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
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
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
的项羽部队。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这
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
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禁地了吗?
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看,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
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泪,在旁的人也非常难
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一会,项羽骑上马,带了仅剩的八百名骑兵,从南突围逃走。边逃
边打,到乌江畔自刎而死。
因为这个故事里面有项羽听见四周唱起楚歌,感觉吃惊,接看又失败自杀的情节,所以
以后的人就用“四面楚歌”这句话,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人事环境,而致陷于
孤立窘迫的境地。
凡是陷于此种境地者,其命运往往是很悲惨的,例如某人因经常与坏人为伍,不事生
产,游手好闲;但后来却破那些坏人逼迫的无以为生,求助于别人时,别人也应他平日行为
太坏,绝不同情更不理睬,这人所处的境地便是“四面楚歌”。又如学校里讨论学术问题,
其学生不学无术(成语,意即没有学术)
、信口雌黄、颠倒是非,同学们群起而攻之,这学生便完全处于孤立地位,这也可叫做
“四面楚歌”。在我们的人生历程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好好的做人,脚踏实地的做
事,若是行差踏错,就未免要遭受“四面楚歌”的厄运了。

杞人忧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