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王 江湖行: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5/07 08:10:07
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它出自哪里,它的全文是什么?先谢谢你的帮助!非常感谢!

菩提本非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染尘埃.

少林六祖慧能偈语.
菩提树下是佛祖悟道的地方.

菩提树本来不是树,明镜台也不是台.
本来什么都没有,怎么能染上尘埃呢?

慧能写这个偈语之前北宗六祖神秀有偈语.
身是菩提树,
心是明镜台.
时时常拭免,
不使染尘埃.

慧能的主要是针对神秀的偈语说的,证明慧能更加的心中无物.有更高的悟性.

说一下这首诗的出处

在南北朝的时候,佛教禅宗传到了第五祖弘忍大师,弘忍大师当时在湖北的黄梅开坛讲学,手下有弟子五百余人,其中翘楚者当属大弟子神秀大师。神秀也是大家公认的禅宗衣钵的继承人。弘忍渐渐的老去,于是他要在弟子中寻找一个继承人,所以他就对徒弟们说,大家都做一首畿子(有禅意的诗),看谁做得好就传衣钵给谁。这时神秀很想继承衣钵,但又怕因为出于继承衣钵的目的而去做这个畿子,违法了佛家的无为而作意境。所以他就在半夜起来,在院墙上写了一首畿子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首畿子的意思是,要时时刻刻的去照顾自己的心灵和心境,通过不断的修行来抗拒外面的诱惑,和种种邪魔。是一种入世的心态,强调修行的作用。而这种理解与禅宗大乘教派的顿悟是不太吻合的,所以当第二天早上大家看到这个畿子的时候,都说好,而且都猜到是神秀作的而很佩服的时候,弘忍看到了以后没有做任何的评价。因为他知道神秀还没有顿悟。

而这时,当庙里的和尚们都在谈论这首畿子的时候,被厨房里的一个火头僧—慧能禅师听到了。慧能当时就叫别人带他去看这个畿子,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慧能是个文盲,他不识字。他听别人说了这个畿子,当时就说这个人还没有领悟到真谛啊。于是他自己又做了一个畿子,央求别人写在了神秀的畿子的旁边,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有这首畿子可以看出慧能是个有大智慧的人(后世有人说他是十世比丘转世),他这个畿子很契合禅宗的顿悟的理念。是一种出世的态度,主要意思是,世上本来就是空的,看世间万物无不是一个空字,心本来就是空的话,就无所谓抗拒外面的诱惑,任何事物从心而过,不留痕迹。这是禅宗的一种很高的境界,领略到这层境界的人,就是所谓的开悟了。

弘忍看到这个畿子以后,问身边的人是谁写的,边上的人说是慧能写的,于是他叫来了慧能,当着他和其他僧人的面说:写得乱七八糟,胡言乱语,并亲自擦掉了这个畿子。然后在慧能的头上打了三下就走了。这时只有慧能理解了五祖的意思,于是他在晚上三更的时候去了弘忍的禅房,在那里弘忍向他讲解了《金刚经》这部佛教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并传了衣钵给他。然后为了防止神秀的人伤害慧能,让慧能连夜逃走。于是慧能连夜远走南方,隐居10年之后在莆田少林寺创立了禅宗的南宗。而神秀在第二天知道了这件事以后,曾派人去追慧能,但没有追到。后来神秀成为梁朝的护国法师,创立了禅宗的北宗。

来自神秀和卢慧能那两句偈子。
神秀: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若尘埃。
慧能: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以上这两句偈语的分别,一句是凡夫之作,而第二句是开悟的人所作的偈诵。境界不一样。

解释:
菩提是指菩提心,是指清净的心。哪里会有树呢?
我们照镜子但我们不能摸到镜子所显出来的东西。就如我们的心只能显出来,而我们又摸不到所显出来的东西,是不是?
本来无一物是指本来就没有东西。
哪里会有什么尘埃?

菩提本非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染尘埃.

少林六祖慧能偈语.
菩提树下是佛祖悟道的地方.

菩提树本来不是树,明镜台也不是台.
本来什么都没有,怎么能染上尘埃呢?

慧能写这个偈语之前北宗六祖神秀有偈语.
身是菩提树,
心是明镜台.
时时常拭免,
不使染尘埃.

慧能的主要是针对神秀的偈语说的,证明慧能更加的心中无物.有更高的悟性.

说一下这首诗的出处

在南北朝的时候,佛教禅宗传到了第五祖弘忍大师,弘忍大师当时在湖北的黄梅开坛讲学,手下有弟子五百余人,其中翘楚者当属大弟子神秀大师。神秀也是大家公认的禅宗衣钵的继承人。弘忍渐渐的老去,于是他要在弟子中寻找一个继承人,所以他就对徒弟们说,大家都做一首畿子(有禅意的诗),看谁做得好就传衣钵给谁。这时神秀很想继承衣钵,但又怕因为出于继承衣钵的目的而去做这个畿子,违法了佛家的无为而作意境。所以他就在半夜起来,在院墙上写了一首畿子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首畿子的意思是,要时时刻刻的去照顾自己的心灵和心境,通过不断的修行来抗拒外面的诱惑,和种种邪魔。是一种入世的心态,强调修行的作用。而这种理解与禅宗大乘教派的顿悟是不太吻合的,所以当第二天早上大家看到这个畿子的时候,都说好,而且都猜到是神秀作的而很佩服的时候,弘忍看到了以后没有做任何的评价。因为他知道神秀还没有顿悟。

而这时,当庙里的和尚们都在谈论这首畿子的时候,被厨房里的一个火头僧—慧能禅师听到了。慧能当时就叫别人带他去看这个畿子,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慧能是个文盲,他不识字。他听别人说了这个畿子,当时就说这个人还没有领悟到真谛啊。于是他自己又做了一个畿子,央求别人写在了神秀的畿子的旁边,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有这首畿子可以看出慧能是个有大智慧的人(后世有人说他是十世比丘转世),他这个畿子很契合禅宗的顿悟的理念。是一种出世的态度,主要意思是,世上本来就是空的,看世间万物无不是一个空字,心本来就是空的话,就无所谓抗拒外面的诱惑,任何事物从心而过,不留痕迹。这是禅宗的一种很高的境界,领略到这层境界的人,就是所谓的开悟了。

弘忍看到这个畿子以后,问身边的人是谁写的,边上的人说是慧能写的,于是他叫来了慧能,当着他和其他僧人的面说:写得乱七八糟,胡言乱语,并亲自擦掉了这个畿子。然后在慧能的头上打了三下就走了。这时只有慧能理解了五祖的意思,于是他在晚上三更的时候去了弘忍的禅房,在那里弘忍向他讲解了《金刚经》这部佛教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并传了衣钵给他。然后为了防止神秀的人伤害慧能,让慧能连夜逃走。于是慧能连夜远走南方,隐居10年之后在莆田少林寺创立了禅宗的南宗。而神秀在第二天知道了这件事以后,曾派人去追慧能,但没有追到。后来神秀成为梁朝的护国法师,创立了禅宗的北宗。
回答者:赵大掌柜

慧能的揭语,全文即: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世间本无事 何处惹尘埃

相关典故:
[佛教故事-禅语典故] 菩提本无树慧能千里迢迢赶到湖北的黄梅山,拜五祖弘忍为师学禅。五祖见了他后就说:“你是南方之人,也能成佛吗?”。慧能回答说:“佛性也分南北吗?”五祖无言以对,便留他下来,在后院做碾米、打水的杂活。很久过去了,也不见五祖重视他。但他心中一点怨言也没有,他想,佛性恐怕也不分打坐和挑水吧。很多年后,五祖年龄大了,就有心选一个传法之人。于是,在一天的下午,他召集所有的弟子,对他们说:“你们都将自己多年证悟的结果写成偈子,我要看谁真正悟道了。我要将衣钵传给这个悟道的人。”五祖的大弟子神秀被认为是最有希望成为衣钵传承之人的。于是,很多人都注视着他,争着去看他的偈子。有的人甚至根本没想去作偈子,而是等着看神秀的参悟。不几天,神秀的偈子就传遍了整个寺院,他就将它写在醒目的墙上。偈子云:身如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这样的偈子引来一片叫好之声。本来有的人写好了自己的证悟,也不好意思再拿出来。很快,这就传到了慧能的耳中。慧能听了后,就告诉身边的僧人说:“这首偈子还行,但并未真正悟道。”这件事也传得很快,连五祖都惊动了。在大家的一致要求下,慧能说出了自己的偈语。他说的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人们这才信了这勤杂工所说的话,人们将慧能的偈子写上了那面墙,当然,擦掉了神秀的那首。
禅的智慧:
禅是一种超脱的学问,以一种大空明的心境体会着世界的本真形态,从而达到一种绝对的超脱和通透。心中无执,无物,何以染尘埃呢?这一首偈子,还出现在《红楼梦》中,林黛玉和薛宝钗解救贾宝玉的执迷时,就写下了这首偈子。
禅的知识:
慧能大师(638 — 713),广东岭南人,佛教禅宗南宗的开创者,也是禅宗的第六祖。俗姓卢,俗家时只是一个砍柴人,后投禅宗五祖弘忍门下,因一偈成名,得承禅宗衣钵。676年,在广州法性寺正式受戒,传法;后于韶州(治今广东韶关市)曹溪大倡顿悟法门,创立禅宗的南宗,传承甚广,被称为禅宗正系。死后,弟子们编集其语录,为《六祖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