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体酮不足:<<苏轼 前赤壁赋>>的主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4/26 03:08:09
字数150-200

主旨:本文先写月夜泛舟大江,饮酒赋诗,诗人沉浸在美好的景物当中而忘怀了世俗的欢乐心情;再写凭吊历史人物的兴亡,感到人生短促,因而跌入现实的苦闷;最后阐发变与不变的哲理,阐述人类和万物同样永久存在,表达了旷达超脱的人生态度。

附:
前赤壁赋
作者: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文中,作者通过月夜舟,饮酒赋诗引出主客之间的对话。其实,客人吊古伤今的忧愁,正是反映了作者积极上进、兼济天下思想不能实现的儒家情怀,而苏子超脱的人生态度和乐观情怀,则是反映了作者在遭受了政治上的沉重打击后,消极避世,追求个人洒脱的道家思想。因此,此篇文章表现了作者苏轼被贬黄州的复杂而矛盾的心情。

通过对赤壁山水的描写以及与客的问答,表现了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虽执着于自己人生的追求,但又保持平静超然的心态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主旨:苏轼贬谪黄州期间,处境艰危,心情苦闷,有时也从自然山水和佛老思想中悟出之道。本文借游览赤壁,探讨宇宙人生的哲理,内心深处有其复杂的思想斗争,终究归于热爱生活,关怀世事,人生态度仍是积极、欲有所为的。一个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在身处逆境时,能够不甘沉沦,忘怀个人得失,总想有所作为,觉得有价值的贡献不会成为过去,实属难能可贵。

主旨:苏轼贬谪黄州期间,处境艰危,心情苦闷,有时也从自然山水和佛老思想中悟出之道。本文借游览赤壁,探讨宇宙人生的哲理,内心深处有其复杂的思想斗争,终究归于热爱生活,关怀世事,人生态度仍是积极、欲有所为的。一个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在身处逆境时,能够不甘沉沦,忘怀个人得失,总想有所作为,觉得有价值的贡献不会成为过去,实属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