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大脑第三季第二期:借水抒发忧愁的诗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3/29 23:59:19

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词人借水抒发了亡国之痛的愁苦与凄凉。李白在《行路难》中,“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诗人借水表达了怀才不遇、命运多舛、事事多艰的忧愁之叹。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意译:春花谢了,秋月淡去,时光一年一年流过,到何时才是人生的尽头?多少的往事还依然记得清清楚楚。昨晚,东风又吹进小楼,在月光下,实在不忍去回想我那失去的家国!往日宫中那些雕花栏杆和玉石的台阶,应该依旧在那里,只是如今人事已变,面目全非。我真不知道往后还有多少悲愁?多少悲愁,如满江的春水,永远不断地向东流,向东流。。。

解说:作者李煜,又称南唐后李后主。他做了十五年皇帝,国亡而被俘。宋太宗封他作违命候。从此,生活十分清苦。他曾写信给旧日宫人说:“此间日夕,以眼泪洗面。”后来,宋太宗听说他于七夕节夜晚在寓中作乐,颇为生气;又因为他的这首词中有<故国不堪明月中>的句子,便命人用毒药将李后主毒死。这首词是李后主到宋朝做俘虏后第二年正月的一个月夜里写的,距离他的一年正月受降恰恰是一年。显然,也是一种纪念。所以,李后主才用<又东风>来表示又过了一半的意思。一国之君沦为阶下之囚,第一年的俘虏生涯,其愁苦其悲切,真是非笔墨所能形容。作者一字一泪,读者也一字一泪,歌者更一字一泪!这首词的意境,沉痛悲凉,回肠荡气,被推为千古绝作。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意译:蓝天白云,满地黄叶。水边一片秋天的景色。水波上漂浮着秋凉的绿悠悠的露气。斜阳照着远山,天和水在远处相接。芳草无情,更何况在斜阳外。在旅途中,独自一人怀念故乡和过去的情景。除非每个夜晚都能安然入睡而且做个好梦。否则,千万不要失眠时独自一人在高楼上看月亮,以免酒入愁肠,会变成相思泪!

解说:作者范仲淹,乃宋朝有名的儒将,官至宣抚使,镇守边关多年,贼寇不敢来犯。这首词就是在他离乡别井时所写的。景色越美,越掩不住离情的愁苦。旅途中的孤况滋味,深深抓住读者。这首词,前一半写秋天的景色,《芳草无情》,写出了游子的寂寞孤独心情;后一半写出了旅途中,悠悠长夜的难受。这首词,把离情的愁苦,描写着入木三分!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意译:春花如林,万紫千红;转眼间,春去花落,凋谢得太快,太快!无奈那朝朝的寒雨,还有那夜夜的晚风。女人的泪珠,染着胭脂,像一片片红花瓣一般落下,使人留恋,使人陶醉,使人不忍离去;此情此景,何日再重逢?唉!人生就是这样,永远有遗憾像江水一样,永远向东流去。

解说:这首词是李后主做了宋朝俘虏之后所作,命运的坎坷,痛苦的煎熬,中年的人生,作者此时满怀淡淡的哀愁。前一句虽是写景,但用<太勿勿>,用<常恨>,词意便迅速转入内心的感受。融景入情,景为情使,这是千年难得的上乘抒情之作。读者在这首词里所感染到的是美好的事物横遭摧毁,并不限于<林花>。<林花>的命运如此,其他如<林花>同样命运的都如此。后段转到描写人生的好景不长。把女人比作<林花>般值得留恋与陶醉,凄艳动人。这就有足够的力量来表现<人生长恨水长东>这一深刻的主题思想。

[背景]:

这首词又是出自于李煜之笔,牌名为《乌夜啼》。值得一提的是:这首词与前面的一首《独上西楼》的格律一样,所以词牌名也为《乌夜啼》。此词一反普通伤春词的哀婉风格,而以极富气势的语句(所以我用了三个惊叹号和一个问号来标点其主要的句子)来表达他郁积于胸的悲恸。它不仅对作者的人生经验做了沉痛的反思,而且还对全部人类历史进行了“一网打尽”式的概括和总结,其结论是:人生的本质就是一场大悲剧。虽然这种看法未免悲观了些,但其忧患情绪之深浓却足以令人惊叹。

辛弃疾在《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也有用水抒发忧愁的诗句:郁孤台下清江水,
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