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余粗糙度标注方法:佛曰?来解释下意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4/25 08:27:14
佛曰: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物也。

佛曰 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 心不动,万物皆不动 心不变
万物皆不变

都在说什么啊?哪方面的情感?

佛法观点:“唯心所现,唯识所变。”
现代气功学研究观点:意识即物质
与我们所接受的教育恰恰相反。是我们的认知有问题?还是先哲在糊说?
有智慧的人细细体悟吧!

“命由已造,福自已求”,正是佛教破除迷信的有力的证据。“命”虽有天定,但“运”完全在自己手中掌握。正是“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可参阅袁了凡先生写的《了凡四训》。充分的论述和分析了为何命由已造?

佛曰: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物也。 我也解释不好。但只觉得此段话与《金刚经》里的内容非常吻合。不妨看看,也许就会心领神会了。只能意会,不可言传。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语言、文字又何尝不是!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哲学啊

夫以名求物,物无当名之实。以物求名,名无得物之功。物无当名之实,非物也;名无得物之功,非名也。是以名不当实,实不当名,名实无当,万物安在?〔注释:同上书,152页上〕。
这是说,用物的名强加于物,则被定名的,都可称为物;用物的名加之于非物,则非物虽被冠以物名,实际上并不是物。可见物并非因具有物的名就合乎物的实,同样,名也非因其加之于物而成为真名。僧肇认为,在认识论领域,以物的概念(名)去认识物,物并没有和名相符合的实,以物去求名,名也没有代表物的功用。“名”与“实”不相当,“实”与“名”也不相当。名实既互不相当,哪里还有真实的万物存在呢?僧肇通过揭示名(概念)的主观性以及名实之间的矛盾,来论证万物现象的虚假性。
与名实关系的论证相联系,《不真空论》还阐发了“万象不能自异”的论点:“万象虽殊,而不能自异。不能自异,故知象非真象;象非真象故,则虽象而非象。”〔注释:同上书,152页上〕。这是说,森罗万象,千差万别,宇宙现象虽有差异,但并非事物本身所固有的。由于事物本身都是无自性的,性空的,因此事物本身并无彼此之别。这样也就可知事物并不是真象,是虽象非象,也即幻象。僧肇说:“故《中观》云:物无彼此,而人以此为此,以彼为彼。彼亦以此为彼,以彼为此,此彼莫定乎一名,而惑者怀必然之志。然则彼此初非有,惑者初非无。既悟彼此之非有,有何物而可有哉?”[注释:《不真空论》,《大正藏》第45卷,152页下]。这也是说,事物原来并无彼与此的差异,区分事物的彼此完全出自于人为,是人们强加在事物之上的。既然事物没有彼此的分别差异,又有什么事物是真正存在的呢?

下句就是说:世间所有东西都是由人心所生,心不变,万物不变,惟心啊.就象那个故事,旗动风动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