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心做人舍得做事作文:请帮忙找些关于倪贻德的资料 谢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4/20 04:00:31
我需要一些关于倪贻德在美术方面的资料 最好有作品目录 或者年表

如果有谁知道 《艺术旬刊》由网络阅读的 望告知。

谢谢~!!!

严肃的现实主义者——倪贻德

  3月20日,倪贻德绘画作品展在中国美术学院新落成的美术馆开展,展览为期两周,近60幅倪贻德先生的代表作品,展示了一个革命艺术家的风雨艺程。展览开幕式当天,虽然春天里的雨西湖分外迷人,又恰逢周六,但这个在上午9点多开幕的展览在当时吸引的观众并不是很多,可见,倪贻德的艺术成就和他的知名度远不成和谐的比例。
  倪贻德一生的艺术历程与近代美术史上许多艺术家的遭际非常相似,当他们走向人生、走向艺坛的时候,变革的浪潮正猛烈冲击着中国社会。由于特殊的社会情境和文化思潮影响,毕业于上海美专的倪贻德参加革命,并在解放后以军代表的身份进入国立艺专,“为人民的现实主义”可以说是倪贻德身份与艺术的最贴切概括。
  然而,有证据显示,虽然倪贻德与江丰、莫朴等艺术家对于现实主义艺术的理解是一致的,认为在当时(20世纪40年代末)“形式主义的绘画必然消灭,而现实主义的绘画必然会成为当前艺术的主流,但他在艺术创作上却走了不同的道路。作为一个严肃的现实主义者,他没有向看起来更“现实”的主题性、情节性油画创作方向发展,而是走上了主要研究风景画创作的道路,这无疑是一个相比较而言更加艰险的选择。
  从其作品的风格和画语录中可以看到:他的油画艺术创作策略是,一方面强调“不失洋画的意味”,同时又注重“在一张油画上表现出整个中国的气氛”;在具体表现上,认为“个性的发挥,是非常重要的,但美术也不能脱离时代思潮”,他怀着讴歌新生活的美好情怀,在现实中寻找生活中符合表现的题材。因为如此的艺术主张,在倪贻德的作品中,我们看到的是在关注现实的同时,绝不缺乏色彩和线条构成的形式美感,强调大块面,用笔精练,和吸收了立体派、野兽派强烈的色彩对比、造型手段的“洋画的意味”,粗犷的线条,概括物象的稳健结构,体面分明,色调清新。其画面的特点不是单纯的物象堆积或情节安排,而是用种种物象以及油画艺术本身的色彩、构成、笔触来构成美丽的画面。
  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主题性、情节性绘画几乎一统天下的局面中(众所周知,50年代以后中国画中山水、花鸟画的被冷漠和人物画的兴起也是基于这样的大背景),他的作品无疑是特立独行的,其意义如曹意强先生在《中国美术学院70年发展综述·华东分院时期》一文提到的:“他的作品说明,我院推行的现实主义艺术并非是照搬生活,而是宽容的,注重艺术本身的语言,善于从各方面汲取灵感。”可以说,这些作品是20世纪中国油画艺术中最具精神力度的作品之一;而倪贻德,则可以说是20世纪绘画史上少有的坚守个性、直面艺术的画家中的一个。深入理解他的艺术,可能给当代艺术的贫血症开出一剂对症的良药。
  从展览策划与操作的角度讲,此次倪贻德绘画作品展,其深远的意义亦值得一提。随着中国美术学院新校园的落成,美术馆的启用,许多艺术家的作品有了一个绝好的安身之所,这是令人欣慰的。记得当年在学校读书时候,获悉有些老先生捐赠学校的书籍字画或隐藏在图书馆角落或常年埋没“深宫”,以及后来社会上时常的文学、艺术名家捐赠引起种种纠纷、作品遭遇流落街头的消息,都如同倪贻德先生优秀的艺术少人喝彩一样,让人感到深深的遗憾。我们无意在今天指责什么或赞扬什么,但是,优秀的作品在艺术家创作时和完成后都是其生命所系。如果我们不能理解艺术家们的心血所在,徒然随波逐流,都不能只归咎于物质或是人事条件的种种不足。对于我们来说,想想这些作品对于艺术家的重要性,我们就应该冷静地反思:在我们习常的活动中,我们的行为常常助长和弘扬了什么?又压制甚至打击了什么?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杨桦林先生表示,这样的展览仅仅是一个开始,接下来还将举办其他老艺术家捐赠作品的展览,我们拭目以待。对于观众而言,期盼的是有机会欣赏到那些凝聚艺术家心血的精彩作品,但是对于许多捐赠了作品的艺术家及其后人,期待的是完成或者说实现一个夙愿。严肃的现实主义关注真实的情感,有时候甚至是琐细的事实。

  著有《玄武湖之秋》(小说),《东海之滨》(散文集),《西洋画概论》、《水彩画研究》、《艺术漫谈》、《近代艺术》、《西洋美术史纲要》、《西洋画研究》、《西画论丛》、《倪贻德画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