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ancial viability:今年为什么有2个七夕情人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3/29 18:20:01
听别人说分别是7.30和8.31,没有搞懂为什么哈,请大家指教。

http://blog.taocu.com/m/50600/log/2006/27287.shtml

7月31和8月30日是双七夕(38年一次)

今年(2006年)的中国情人节“七月七”由于恰逢闰七月,出现了38年一遇的两个七夕节,分别是阳历7月31日和8月30日。
解释:农历出现闰年是因为农历一年约为354天,而阳历一年中有365天,两者相差约11天,为了平衡两者之间的差距,每19年农历要置7个闰月。今年是农历狗年,七月后的那个月只有节气白露,立秋后的中气处暑落到另一个月去了,这样七月后便出现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份。(说到今年闰七月,因为我们在今年农历的第八个月份当中没有一个中气,所以就把第八个月份设置为闰七月,就是有两个七月。)
阳历、阴历和阴阳历,今年为何闰七月?

新年伊始,当人们翻阅新的日历时,便会发现明年(狗年)农历七月紧随其后的不是八月,而是“闰七月”。为什么明年会多出个“闰七月”呢?要弄清其中的道理,就要从历法谈起。

历法可分为阳历、阴历、阴阳历三种。阳历是以太阳周年视运动周期(即回归年,等于365.2422日)为一年,一年划分成12个月,它与月亮运动毫无关系。根据严厉日期,可知寒来暑往的四季变化,但它不能显示月亮的圆缺,这对那些需要根据月相了解潮汐变化的人来说是不便的。

阴历则以月亮的圆缺周期(即朔望月,等于29.5306日)为一个月,积12个月为一年。它完全不考虑太阳的周年视运动规律,因而阴历的日期不能显示四季冷暖。这种历法实用价值太小,现在除伊斯兰教外,已弃置不用了。

阴阳历,即我国的农历,它扬阳历之长避阴历之短,取阴历的月为月,阳历的年为年,即以朔望月为月,以回归年作为一年的平均长度。所以农历是加入阴历成分的阳历,带有阳历因素的阴历。根据农历日期,既可知道潮汐涨落,又可基本掌握四季更替。农历是我国独创,它闪耀着我们祖先的智慧之光。

由于回归年和朔望月两者不能整除,为方便起见,农历规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一年12个月共354或355天,比回归年365.2422天少11天左右,积四年就要少一个多月。久之,就会出现时序和天时错乱的怪现象。例如,2002年春节在阳历2月12日,正是寒冬季节;2003年春节在阳历2月1日,比前一年提前11天,如不采取措施,这样逐年提前,积上16年,我们就要在盛夏摇着扇子过年了;农事活动也无章可循——时而10月种麦,时而9月种麦……这自然是很不适宜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便采用增加“闰月”的办法。

远在公元前六百多年,我们的祖先就开始采用“19年7闰法”,即在19个农历年中,规定12个平年,每年12个月;另7年每年增加1个月,变成13个月,这个增加的月便叫“闰月”。这样,19个农历年的总日数(12年×12个月+7年×13个月)×29.5306日=6939.6910日,与19个回归年的总日数(365.2422日×19年=6939.6018日)基本相等,农历的月份和四季冷暖也基本相符,日历和天时就不会错乱了。

至于闰月如何安排,完全是人为规定。秦朝以前,曾把闰月置于年末,叫“十三月”;汉初则置闰月于九月之后,称“后九月”;到汉武帝太初元年,又把闰月分插在各个月份。现在的农历规定不含“中气”的月份为闰月。
......
------------------------------------------------------------------------------------------------------
http://bbs.shenhuafc.net/read.php?tid=9305

38年一遇双七夕

今年的中国情人节“七月七”由于恰逢闰七月,出现了38年一遇的两个七夕节,分别是阳历7月31日和8月30日。
解释:农历出现闰年是因为农历一年约为354天,而阳历一年中有365天,两者相差约11天,为了平衡两者之间的差距,每19年农历要置7个闰月。今年是农历狗年,七月后的那个月只有节气白露,立秋后的中气处暑落到另一个月去了,这样七月后便出现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份。(说到今年闰七月,因为我们在今年农历的第八个月份当中没有一个中气,所以就把第八个月份设置为闰七月,就是有两个七月。)
------------------------------------------------------------------------------------------------------
http://www.haedu.com.cn/webmanager/public/xspd/view1.asp?id=1154

阳历、阴历和阴阳历,今年为何闰七月?

新年伊始,当人们翻阅新的日历时,便会发现明年(狗年)农历七月紧随其后的不是八月,而是“闰七月”。为什么明年会多出个“闰七月”呢?要弄清其中的道理,就要从历法谈起。

历法可分为阳历、阴历、阴阳历三种。阳历是以太阳周年视运动周期(即回归年,等于365.2422日)为一年,一年划分成12个月,它与月亮运动毫无关系。根据严厉日期,可知寒来暑往的四季变化,但它不能显示月亮的圆缺,这对那些需要根据月相了解潮汐变化的人来说是不便的。

阴历则以月亮的圆缺周期(即朔望月,等于29.5306日)为一个月,积12个月为一年。它完全不考虑太阳的周年视运动规律,因而阴历的日期不能显示四季冷暖。这种历法实用价值太小,现在除伊斯兰教外,已弃置不用了。

阴阳历,即我国的农历,它扬阳历之长避阴历之短,取阴历的月为月,阳历的年为年,即以朔望月为月,以回归年作为一年的平均长度。所以农历是加入阴历成分的阳历,带有阳历因素的阴历。根据农历日期,既可知道潮汐涨落,又可基本掌握四季更替。农历是我国独创,它闪耀着我们祖先的智慧之光。

由于回归年和朔望月两者不能整除,为方便起见,农历规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一年12个月共354或355天,比回归年365.2422天少11天左右,积四年就要少一个多月。久之,就会出现时序和天时错乱的怪现象。例如,2002年春节在阳历2月12日,正是寒冬季节;2003年春节在阳历2月1日,比前一年提前11天,如不采取措施,这样逐年提前,积上16年,我们就要在盛夏摇着扇子过年了;农事活动也无章可循——时而10月种麦,时而9月种麦……这自然是很不适宜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便采用增加“闰月”的办法。

远在公元前六百多年,我们的祖先就开始采用“19年7闰法”,即在19个农历年中,规定12个平年,每年12个月;另7年每年增加1个月,变成13个月,这个增加的月便叫“闰月”。这样,19个农历年的总日数(12年×12个月+7年×13个月)×29.5306日=6939.6910日,与19个回归年的总日数(365.2422日×19年=6939.6018日)基本相等,农历的月份和四季冷暖也基本相符,日历和天时就不会错乱了。

至于闰月如何安排,完全是人为规定。秦朝以前,曾把闰月置于年末,叫“十三月”;汉初则置闰月于九月之后,称“后九月”;到汉武帝太初元年,又把闰月分插在各个月份。现在的农历规定不含“中气”的月份为闰月。

什么叫“中气”呢?众所周知,古代天文学家把以立春、雨水、惊蛰……为序排列的24节气中的单数称节气,双数称中气。一年共有12个节气和12个中气,并规定农历的12个月份要以12个中气作为标志,即每个月份必须含有一个特定的中气。如正月必须含雨水,二月必须含春分……,否则就不能称其为正月、二月……。凡不含中气的月份即定为闰月。

为什么会出现不含中气的月份呢?因为24节气是根据阳历定的,其日期在阳历中是基本固定的,节气与节气或中气与中气之间的平均日数为365.2422日÷12个月=30.4368日,而农历一个月的平均日数是29.5306日,二者相差约一天。因此,按照阳历定的中气在农历中的日期,会逐月有一天的推迟,当推迟到月尾时,下个月份就会只有节气而没有中气了。

狗年“闰七月”的道理,我们从附表中就可以看出,七月后的那个月只有节气白露,立秋后的中气处暑落到另一个月去了,这样七月后便出现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份,因此便把七月后这个没有中气的月份,沿用七月的名称,定为“闰七月”,这就是今年“闰七月”的道理。

由此可见,闰月和闰哪个月,完全是一种人为规定,与世事风云,吉凶灾祥毫无关联。

“七夕”闰七月里加倍

多了个闰七月的狗年,因此就有了两个“七月初七”(分别为公历7月31日和8月30日),即中国传统的“七夕”情人节。

那这闰七月又是怎么来的呢?天文历法专家说,这就要从农历与阳历的区别上说起。农历主要与月相有关,农历一个月就是一个“朔望月”,一年合计354天,同公历1年相差11天。因此,农历每3年闰1个月,5年闰2个月,7年闰3个月,19年闰7个月,这种设置闰月的方法叫“19年7闰法”。

有闰月的那年就被称为闰年,但具体闰几月,则要根据24节气来定。24节气是个统称,其中双数节气(春分、夏至、大暑、处暑、秋分等)又称为“中气”,闰年中第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份就是这一年的闰月。按此规定,今年七月后的那个月只有节气白露,立秋后的中气处暑落到另一个月去了,这24节气实际上是太阳视运动的一种反映,在公历中比较固定,在农历中却没有固定的日期,上一次闰七月在1968年。

两头春带来两个情人节

2006丙戌年是农历闰年,因为多了一个闰七月,狗年共有385天。两千多年以来,这还是第12次出现这么长的农历闰年,上一次发生在1944年,即8个大月(30天),5个小月(29天),今年还是本世纪大月个数最多的有闰月的年份。

由于狗年特别长,便出现了“一年两头春”,即农历一年中出现两次立春,要到2007年2月18日才迎来下一个农历新年。狗年也因此头尾各占一个2月14日,即西方情人节。

西方情人节最早起源于三世纪时的古罗马,后来还逐渐演化出了3月14日“白色情人节”:在2月14日这天接受礼物的一方要在3月14日回赠对方一份情人节礼物,这一习俗在日本、韩国的年轻人中也很流行。

四个情人节有点吃不消

拿出日历一算,今年“狗头”、“狗尾巴”横跨两个2月14日西方情人节,再加上今年闰七月的两个七夕中国情人节,狗年的情人节数量果然翻倍。

如此算来,今年果然有4个情人节,数量翻了一番。这一现象很可能笑了商家,愁了情侣。不少单身汉干脆表示,今年不打算谈恋爱。

哦,本来我也不知道,你讲那么详细不知道也太不给你面子啦。不过说实话,你写的太多,我就没兴趣继续看完,呵呵~~

有两个阴历七月呗.苯!!!!

闰七月

闰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