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一阵风卓依婷:如何训练高考历史选择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4/18 15:26:02
我觉得即使历史知识点背好了但历史选择题还是做不好,总觉得选择题最后答案和自己分析的差很远.如何训练高考历史选择题呢?

解答选择题的策略和非常规技巧
自2003年,高考选择题从30题减到25题,每一题的分值已增加到3分,这对解答选择题的能力要求更高,做好选择题是高考取得好成绩的根本保证。
(一)解答选择的策略:
1、熟记历史知识,灵活运用。
历史基础知识的熟练与否,直接关系到解题和成绩,是能力运用的基本条件。没有基础的能力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海市蜃楼”、“空中楼阁”,都是虚幻飘渺,毫无实用的。要保证高考历史取得好成绩,必须过好基础知识这一关,细细阅读教材内容。
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求做到六个字:全面、扎实、系统。“全面”即要求对历史知识,事无巨细,全面掌握(不是考点知识除外),包括课文文字、表格、图表,注释等。避免记忆中出现知识的空白。“扎实”是建立在对知识的理解之上,死记的东西不会保持长久。任何历史事件都不可能是孤立的,而是环环相扣,某一历史事件的结果,可能是另一历史事件的起因。如:殖民扩张是工业革命导致的结果,却是民族解放运动兴起的原因。这又要求对历史知识能够“系统”的掌握。
如何“全面、扎实、系统”的掌握基础知识。需要:一要在复习的时候注意前后事件的联系,注意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二要忌只看不练,没有练习的辅助,知识不可能理解和牢固。三要反复,做到温故而知新,任何人都不可能做到过目不忘,不反复,难扎实。
2、做题小心谨慎,不盲目求快,不轻视。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历史选择题表面看似简单,其实却暗含陷阱和圈套,稍不留神,即会出错。应认真审题,小心谨慎。
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审题是应注意:首先看时间和地点的限定,特别是时间限定。二要看条件范畴,原因或结果、主观或客观、政治或经济等。三要注意关键字眼。例:
⑴、建国初期,为稳定社会秩序和恢复经济,人民政府最迫切解决的问题是( )
A、完成土地革命 B、进行工矿企业的民主改革
C、稳定金融和物价 D、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物价”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活,与社会秩序的稳定有最密切的关系,故选C。此题关键字眼在“稳定社会秩序”。又如:
⑵、1962年初,中共召开了中央工作会议即七千人大会,其议题主要是( )
A、制定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B、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方针
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D、总结“大跃进”的经验教训
A项发生在“1958年”,B项为“1960年”,C项是“1959年”的,故选D。(此题可见对基础知识的熟练程度要求非常之高)再一例:
⑶、20世纪70年代,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主地位发生严重动摇,其主要原因是:
①西欧和日本成为美国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②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③西欧和日本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 ④“星球大战计划”实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关键词是经济霸主,与经济有关的是①②,③不属于经济范畴,④发生在80年代,也不属于经济范畴,故选C。(此题是典型)
选择题题型多种多样,有理论型、材料型、否定型和多选型,万变不离其宗,根据题目,联想其反映的阶段内容,细心分析题干和各个选项,排除错误项和无关项,找到正确选项。
(二)解答选择题的技巧:
技巧只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必须要以基础知识为依托。但熟练灵活的运用多种解题技巧,无疑对做好历史选择题有很大的帮助。总结个人经验,可归纳为如下方法:
1、巧用政治常识,妙解历史选择题: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历史思维能力的核心,其基本内容可以简单概括为:①社会的基本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可进一步扩大引申为经济决定政治。思想、文化是一定经济的反映。②矛盾形成历史运动,历史发展围绕主要矛盾进行③历史总体来看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
运用:
例:人文主义成为文艺复兴时期主要的社会思潮,其根本原因是( )
A、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B、新航路开辟,扩大文化交往
C、它肯定人,注重人性,适应社会的发展
D、它反对神学迷信,提倡现世生活享乐
运用理论内容①,经济决定政治、思想文化,故选A。根据理论,根本原因一般选经济和内因。当然,做此类题,应注意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不可生搬硬套。
2、排除法在解选择题中的应用:
排除法是在解题过程中最常使用,也是最有效的一种解题方法,可按如下方法进行排除:
⑴与题干条件不符的应排除:选项对应题干条件,不符合者应排除,题干条件应特别注意限制条件,如:时间限制,空间限制、内容限制、其它条件的限制等。
①不符合时间限制:
例1、19世纪60年代,推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北美大陆迅速扩展的主要事件是( )
A、美国内战 B、西进运动 C、废奴运动 D、英荷战争
时间限制是60年代,美国内战在61—65年,BCD都发生在内战之前,不是60年代,故选A。
例2、(1998全国高考卷第23题)1640年英国新议会的召开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标志,这是因为( )
A、议会提出了掌握政权的要求 B、国王宣布“讨伐议会”挑起内战
C、议会组建军队与王军交战 D、内战后议会把持了全国政权
时间限制是1640年,B发生在1642年,C也发生在1642年,D发生在1649年,故选A。
②不符合空间限制:
例:(1999年全国卷25题)15、16世纪之交,欧洲农村自然经济受到商品经济的冲击,其表现之一是( )
A、货币地租消失
B、出现了最早的无产者
C、封建领主开始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业
D、富裕的作坊主扩大生产规模
地点限制是农村,A表述明显错误,应是货币地租流行。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出现在威尼斯,佛罗伦萨,所以B、D应在城市。C封建领主开始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业,从“农业”一词可对应题干“农村”的地点限制。
③不符合题干内容:
学会分清条件、内容、表现、结果等项目。条件即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或背景,一定是在历史事件出现之前。内容、表现是发生在历史事件的过程之中。结果、作用、意义、影响等都必然发生在事件之后。
例:(1993年上海卷第17题)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人民民主运动高涨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共产党组织了反蒋统治的第二条战线
B、上海学生举行了声势浩大的“三反”斗争
C、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经济崩溃和政治危机
D、民主党派的联合斗争和人民起义遍及各地
此题有一定的难度,但如仔细分析,可看出ABD明显是国统区人民民主运动高涨的具体表现,不是原因,故选C。
除此之外,还应注意题干涉及的范畴是政治领域还是经济领域,如前面已有的一例:
20世纪70年代,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主地位发生严重动摇,其主要原因是( )
①西欧和日本成为美国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②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③西欧和日本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 ④“星球大战计划”实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⑵选项表述错误应排除(做否定型选择题除外):
例:(1995年全国卷第5题)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实行的闭关政策的含义是( )
A、禁绝中国对外贸易 B、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C、一概排斥西方事物 D、封闭边界固守疆域
A“禁绝”、C“一概排斥”、D“封闭”等表述都太绝对,皆错误,故选B。
⑶选项表述相同的,二者都应该排除:历史高考选择题是为单选,不可能出现两个答案,故二者皆不是,此类选择题较少,选择时应慎重分析。
例如:(2001年春季高考第21题)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标志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政权的确立,这主要因为( )
A、国王权力受到限制 B、议会权力大为增强
C、法律具有了至高的地位 D、内阁制得以形成
细心分析,A“国王权力受到限制”与B“议会权力增强”选项的意思其实是一模一样的,调反过来表述的是同一意思。D项“内阁制得以形成”在君主立宪制形成之前就已出现,也不能选,故选C。
又如:(2000年广东高考卷第27题)启蒙运动中,启蒙学说发展了人文主义,这主要表现在( )
A、反对教权主义和蒙昧主义 B、宣传天赋人权 C、提倡自由平等 D、主张建立法治社会
对比四个选项,ABC所表述的意思是相同的,天赋人权即是要自由平等,要反对教权主义,故应选D。
3、对应估计法:
选择题所涉及到的考点内容非常全面,在解题过程中也许我们会遇上记忆中空白或模糊的内容,能够把不会做的题目做出来,对提高我们的成绩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灵活运用好非常规的估计方法,对解好此类题目有一定的帮助,可以根据如下方式进行估计:
⑴对应估计:即根据题干内容,在选项中选出与题干意思相同或相似的选项:
例如:(1999年广东高考卷第25题)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强调人的价值,追求个性解放,反对神学迷信,主要是因为( )
A、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天圆地方”说
B、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突出了人的作用
C、宗教改革运动动摇了天主教会的地位
D、哥白尼“太阳中心说”的创立
题干的“强调人的价值”与选项B“突出人的作用”相对应,故选B。
又如:(2000年广东高考卷第26题)文艺复兴时期宣传人用知识武装起来便有伟大力量的作品是( )
A、《乌托邦》 B、《巨人传》 C、《哈姆雷特》 D、《愚人颂》
题干的“人……有伟大力量”与选项《巨人传》相对应,故选B。
这种做法实有牵强附会之意,能够应用的体型少之又少,毫无办法时可采取此下策。
⑵根据掌握的常识进行估计:
例:下列关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胜利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结束了非洲人民遭受殖民奴役的历史,改变了非洲的面貌
B、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瓦解
C、使联合国不再是一两个超级大国为所欲为的场所
D、使非洲国家走上经济迅速恢复发展是道路
根据常识应知道非洲大多数国家还依然贫穷落后,D是明显常识性错误,故选D。
当然,大多数不会做的题目是不可能估计出来的,特别是纯粹考认知性的题目,故应尽量扫除知识中的盲点。
上述做选择题的方法,只能解决部分问题,大多数题目是考查基础知识,以及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这不是一般技巧能完全解决的,所有的方法或技巧都只能起辅助作用,最实际有效的复习应以课文为托,充分理解历史事件的内涵。

现在的高考题越来越活了,课本教材的只是已经不够了,而且有的题目出的很偏,你只从课本根本就找不到答案,很多东西也越来越涉及一些政治的观点,而不单单是历史了,你在历史教材中完全找不到解释,而如果你们的老师又不注意平时对学生的视野的拓展的话,遇到一些偏题,怪题,你只能靠蒙了,所以对那些重要的历史事件,你应该理解的深一点,多看看有深度的历史资料,你像很多事件,在历史教材上仅仅用一句话就解释完了它的意义,其实你如果查一些资料的话,你会发现一个历史事件政治决策要从很多方面去讨论。影响它的因素是很多的,并不是一个。一些偏题怪题,比如从某个名人著作中抠出一句话,让你选说明什么问题的时候你就要小心了,审题要仔细,很多答案貌似都很接近,这个时候你就要抓住他的平生的政治决策总结出观点,才能做的出来。

关键是要理解选择题的考点在哪里。可以在做好题目之后将选择题各个选项的书本知识落实一下(考的是那本书里的那个章节与知识点)。
一般五六套综合卷(高考卷)就可以涵盖全部的高考考点。
不过关键是要多训练,观察出题规律,熟悉解题技巧。

一个重要的原则:当材料与教材相冲突时,材料的地位高于教材。高考历史选择题考察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提取能力,一个题可能有许多层意思,而你必须抓住材料的中心思想,即选出能正确完善的概括材料的选项。这需要对做题技巧进行训练,需要时间和耐心。多问问历史学得好的同学和老师。但这一切都建立在你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之上。死背解决不了问题,理解才重要。

1、要把握题中所给的时间,人物,事件等以这些为突破口;

2、平时积累一定的文言文技巧,考试题中大有文言文的出现,要明白其含义;

3、注意运用排除法,将不合题意的首先排除,再根据内容进行挑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