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在悲剧主角txt:求教:辩论要点(急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4/24 21:57:28
本月10号我被临时换去参加一个辩论赛,我方观点:陋习的产生主要由于主观意识,对方观点:陋习的产生主要由于客观条件。由于我从没参加过此类比赛,所以想请教一些场上的辩论技巧和方法。如果能为我提供一些辩论资料,更不胜感激。

方法有很多,一种是偷换概念,还有就是设计推理问题(两难推理最好),这是最常用的两种办法。
在这个辩题里面,辩眼就是“主观意识”和“客观条件”。你可以偷换成其他的名词来进行解释,当然要偷换成有利与自己这一方的。
另外就是要如何设计推理问题了,一般性,形式逻辑与哲学在辩论中是运用得最多的。像如何设计推理就是考验逻辑思维能力的了。你这种逻辑问题一般都是事先想好,因为到了赛场上是来不及动这个脑筋的了。你可以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占据主动权,而且可以在问题中问一些看似头头是道,其实自相矛盾的问题,让对方来自己反驳自己,而且对方一旦陷入了逻辑问题,只要把握得好主动权就完全掌握了,胜利也是唾手可得了。(另外,不论逻辑的运用是否正确,只要用了,给评委的影响就会好许多)
另外,这个辩题明显在理论上对正方不利。因为在中国的哲学体系中,客观存在总是决定主观意识的,而同样陋习的养成也是必然要有客观存在的事物或其他来催化。所以,观点以正方的观点为主,但是可以偏中庸,否则会给人家扣高帽子,说正方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http://blog.sina.com.cn/u/48c90818010003u0
辩论技巧的基础知识1(上)
辩论犹如战争。先期的准备,如分析辩题、查找资料、设计问题等可称为战前准备。兵家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三军未动,粮草先行”、“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等古训无一不可在此体现。

先期准备尚有如此多的讲究,真正两军对垒时更是战略战术孰优孰逊的较量。辩论当然也是如此,辩论技巧的好坏不仅在于为全队赢取一个优越的局势,很多时候成功的战术运用更可以扭转劣势甚至反败为胜。虽然理论上无不可辩之题,任何辩题都具有可辩性,但限于选手知识、眼界、洞察力、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大众思维的惯性引导等等种种原因,参赛者往往在先期准备方面出现种种漏洞和不足。也就是说相对对手而言在赛前已经处于了不利地位。怎么办?这就靠技巧来缓解危机。兵法云:“兵者,诡道也。”

对抗技巧:

这是短兵交接的战斗。辩论双方在唇枪舌剑的较量中,往往呈现出尖锐的矛盾对立状态。而这对抗性,也正是辩论引人入胜的重要特征之一。对抗技巧的特点就在于针对同一事物能给出针锋相对的结论。

1. 例证对抗

在论辩中,选取与对方所提及的相反的事例来与之对抗,从而构成尖锐对抗。如在“人性本善与人性本恶”中:

正方:对方辩友,请你们不要回避问题,台湾的正严法师救济安徽的大水,按你们的推论不就是泯灭人性吗?

反方:但是对方要注意到,8月28号《联合早报》业告诉我们,这两天新加坡游客要当心,因为台湾出现了千面迷魂大盗。(笑声,掌声)

当台湾大学队列举“正严法师”的例子时,如果复旦大学队就此是不是泯灭人性展开讨论,不仅难度大,而且将陷入被动。预示反方选取了“千面迷魂大盗”这一相反的实例,将对方的诘问有力地顶了回去,赢得了这一回合的胜利。

2. 名言对抗

当对方引用名言来为其观点作证时,直接对名言进行反驳是不理智的。这时最好的办法是引用与对方相反的名言与之构成尖锐对抗。如:

反方:就义利作用而言,利是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而义呢,只是通过对利益关系的调节,来间接地影响社会发展。正是在对自身利益契而不舍的追求下,人类从洪荒蛮野走进现代化文明的瑰丽殿堂。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一语道破这种真谛:“利益是我们的唯一动力。”

正方:对方辩友跟我们说了一位法国人的话,那么我也想回赠对方一段法国人卢梭的话,他说:“爱人类,首先就要爱正义。”(掌声)

反方队从古今中外名家名言的宝库中找出爱尔维的话来论证重利的主张。同样,正方也从这一宝库中找出重义的名言来与之构成尖锐的对抗,使辩论更具有激动人心的色彩。

在论辩中要运用好名言对抗的技巧,平时对名言要有深厚的积累,辩论赛前更应准备好与对方观点相对应的名言卡片,以便运用。

3. 史实对抗

当对方从历史典籍中挑选与对方观点有联系的史实来进行论辩时,我们也不妨从历史典籍中找出与对方观点相反的史料来与之构成对抗。可参照名言对抗,在此暂略。

4. 数据引证

很简单,数字是一种非常有说服力的工具。不作赘述。

5. 煽情对抗

煽情,就是通过公众的某些特殊利益,迎合公众的心理来挑拨“是非”,并凭借公众在情感上的好恶,把假象说成真相,或把某些问题推向极端,以次达到征服对方的目的。对于煽情的对手我们有时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唤起公众对己方的支持和对对方的憎恶来与之构成尖锐对立,此谓“煽情对抗”。如关于“离婚率上升是社会文明的表现”中:

反方:我只想请大家设想一个很简单的场景,当越来越多的孩子在他们最需要关怀的时候,偏偏失去了健全的爱,这难道能说是社会文明的表现吗?

正方:君不见,有多少孩子在父母的吵闹声中流着眼泪离家出走;又有多少孩子有家不愿回,流浪在外而误入歧途。他们是有一个家,然而,这样的家带给他们的又是什么呢?
辩论技巧的基础知识1 (下)

2006-05-12 02:30:17

大 中 小

6. 问句对抗

当论敌提出一个令己方难以回答,或是我方不愿意回答的问题时,我们不妨乘机向对方提出一个令他们难以回答的问题,化被动为主动。如在“爱滋病是医学问题还是社会问题”中:

正方:光用社会的方法也不能解决,彻底解决的方法是从医学来,不是从社会!

反方:光靠医学能解决爱滋病吗?

正方:光靠社会能解决吗?

7. 反推对抗

当论敌依据某一条件,从中推出令我方为难的荒谬结论来向我方发难时,我们不妨从反面来推论,否定论敌所依据的推论条件,同样也可推出荒谬的结论,这样便可以巧妙的将论敌的推论推翻,此谓反推对抗。如“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应在当地吸纳”中:

正方:对方同学认为只要出去了就有钱赚,恐怕出去了还得流浪吧?

反方:那么,就是说,留在当地就有钱赚了?那他怎么还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啊!(掌声)

8. 顺推对抗

当对方依据某一条件推出某一结论时,我们不妨通过肯定对方的结论,并从中推出某一荒唐的结论,从而与对方构成尖锐对抗。这种方法称为顺推对抗。如“经济发展应该以教育发展为前提”中:

正方:对方辩友说先行不是前提,可是不要忘了,今天辩题中还有“应该”二字啊,应该加前提,不就是先行吗?

反方:先行就是前提了吗?女士优先就是说女士是男士的前提吗?(掌声)

正方在这里的论断是“前提是先行的”,由“前提”得出它应该是先行的结论;反方则从“先行的”得出“它不一定是前提”的结果,比如女士优先但女士不是男士的前提,这样便与对方构成尖锐对抗。反驳得极为机智巧妙。

顺推对抗和反推对抗可以取得幽默风趣的辩论效果,常常被人们使用着。

9. 归谬对抗

当论敌在辩论中使用过于武断的语句时,我们可以用归谬的方法,先假设对方的说法是正确的,然后将其引向与权威与名家与公众尖锐对立的处境,这样便可给对方论断以迎头痛击,从而与其论点构成对抗。

如“人性本善”中:

反方:荀子也说:后天的所谓善是在“注错习习所积年”,什么叫“注错习习所积年”啊?请回答。

正方:荀子说错了!……

反方:你说荀子说错了就错了吗?那么要那么多儒学家干什么?

在辩论中,当论敌的说法过于武断时,我们可以用归谬对抗来反击。同时也要注意表达的巧妙,切勿因绝对化的语言而被对方抓住小辫子。

以上是对于对抗技巧的常用手法。简单归纳而言,就是对针尖就要用麦芒。尤其在前五中对抗形式中,其主要精神就是找出相反的论据,采用相同的手法,直接正面对抗,以极端激烈的方式唤起观众及评委的共鸣。就兵家而言,就是白刃战、拼刺刀!

在之后的内容中,我们将就攻、守两面介绍“问”、“答”的技巧。

辩论技巧的基础知识2(上)

2006-05-12 02:33:23

大 中 小
问的技巧

我们之前已经说过,对抗就相当于短兵交接的白刃战,对抗的技巧就好比武艺。而提问就是攻击,提问的技巧就是兵法策略的运用。

直问技巧

如“知难行易”中:

反方:如果按照对方辩友所说的知难行易原则出现后,那接下来的步骤应该是很简单。那两千多年前柏拉图告诉我们的理想国的境界,为什么到今天还未出现理想国啊?

正方:对方辩友,那是因为我们还没有找到达到理想国进去的方法和途径,还是知之不深啊!对方辩友,刚刚又说,知是很容易的话,那么我们请问对方辩友,这世界上有没有外星人呢?我们怎么去和外星人做交流呢、做朋友呢?

在这里,反方提出理想国到现在还没有实现来发问对方,击中要害;而正方则提出有没有外星人,应该怎样和外星人做交流、做朋友来直问对方,同样是击中要害,气势逼人。

应该指出的是直问看起来不难,但它要求辩手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反应能力,同时也要求在前期准备时周详的考虑。当然,在提问时气势很重要,这里的气势是广义上的,可以与辩手自身的风格相联系。就是说,不论是冷面杀手还是微笑杀手,必须有一种一往无前的气势和自信。就兵家而言,直问就是强攻,区别于白刃战的是,它要求针对敌方的薄弱环节以绝对优势强攻,务求一击必杀!

直问的最大优点就是:很多时候,直问的效果可以完全扭转之前不利的局势!尤其当发现对方无法给出合理答复的时候,综合连续发问、点名发问,步步紧逼置对方于死地——对方当然还会不断辩解,但在观众尤其是评委心里,他们已经被竖起了倒拇指!

当然,先期的准备毕竟有限。更多的时候,对方的破绽是在比赛过程中无意识中暴露的,这就是我们刚说的,要求辩手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反应能力,就是说要会听。那如果对方守得很好,或者我们听不出来的时候怎么办?咱们把毛主席的话改一下,有破绽要攻,没有破绽,制造破绽也要攻!这就是我们即将谈到的

迂回设问

在先秦散文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说,某某子(总之是一位嘴皮子很利索的先生)要去劝说一位大王。一般呢,那位大王知道自己做的事有些不得众意,所以先下令,有敢来做说客的,斩!然后,那位叫某某子的先生不顾别人的劝说,很牛地去了。到了之后先和大王谈一些无关紧要的话题,有些则是谈些大王感兴趣的东西,然后说着说着,不知不觉就说到他的来意了,偏偏大王在之前聊天时已经对类似的事件发表过很义正词严的批评了,于是现在正好变成自我批评了,只好奉守“沉默是金”或者开明一点的就顺水推舟改变了之前的做法。这方面的例子有“触龙说赵太后”、“孟子说齐王”(就是那个说得“王顾左右而言他”的故事)等等等等,谁让咱们春秋战国时出了那么多牙尖嘴利的辩手呢?

言归正传,相信大家也知道那某某子先生为什么不直接说关键的,没命等他说完!在谈判中,对方往往有一条自己的底线,如果你直接攻击,他可是要不惜一切代价死守的。甚至根本不来听你说得有没有道理,只要你一谈起这个话题,他就会像受惊的刺猬一样把全身的刺都竖起来,他动不了,你也无从下手,僵局!

你知道来收集论点就已经不错了,不过太多我哪里一下子能教会你呵,自己找资料慢慢研究吧,想好对方的论据,然后自己找个论据去推翻,呵呵,最佳辩手就是你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