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遂无问津者的遂:什么叫“浮世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5/05 12:13:17
求解

“浮世”与“浮世绘”

〔作者〕边民

“浮世”与“浮世绘”

浮世绘是日本德川时代版画艺术品种之一(主要品种),典型的花街柳巷艺术。
从其绘画素材看,70%以上内容是妓画(暂称为“美人画”)和伎画(暂称为“艺人画”),也就是说,作品主角是娼妓和艺伎,女性,裸体,性感美,色情是其标志性特征。用现代艺术眼光看,可算“人体绘画艺术”,但其中大量的性爱交媾题材尚不能与中国“春画”相提并论,缺少艺术性,技法拙劣,但对于欣赏性感美还是具有一些审美意义的。

浮世绘的艺术渊源,一来自绘画,师承了中国的“春画”,房中术绘画也;一来自文学,浸染了“浮世草子”(草子:小说),西鹤《好色一代女》《好色一代男》和近松《曾根崎情死》《情死天网岛》,是文学“浮世写”直接彰显,主题和题材无非色情和妓女(当然,文学价值与作品题材并非正比例关系)。

因此,“浮世绘”是一个绘画艺术的专有名词,有其特定的内涵外延。近现代西方人体绘画艺术借鉴了日本“浮世绘”主题和技法,这是积极的方面,有着艺术审美的价值。

“浮世”一词,来自佛教用语,本意指人的生死轮回和人世的虚无飘渺。即,此岸或秽土,即忧世或尘世。日本语言中自“浮世”一词出现开始,就一直含有暗指艳事与放荡生活之意。

望文生义的理解“浮世绘”,想当然的以为就是关于尘世风俗的绘画,类似于中国《清明上河图》那种风俗画。再扩大到文学领域运用这个专有名词,泛化为关于尘世风俗的描写,则偏离约定俗成的语义越来越远,差不多等于是错别字了。搞绘画的人很难接受这样的定义,日本人当诧异一个日本词汇出口到中国以后居然发生了那么大的歧义。

参考文献:
(1)日本《浮世绘概斯》——田中喜著
(2)日本《德川时代的艺术与社会》——阿部次郎著
(3)日本《性与婚姻的冲突》——大井正著

江户时代,描写风景及百姓的风俗人情,主要是多彩的版画被称为“浮世绘”。此名称的由来是因为当时描绘“浮世”的歌舞伎和花街柳巷的风俗。1670年菱川 师宣将单一墨色印刷的木版画卖出,故被称为“浮世绘”的创始人。浮世绘的特点是以木版印刷,大量生产,价钱廉宜,并易于购买。起初,市场上仅有单一墨色印的画(墨摺绘),但不久出现了[赤版],以红为主色,再加印黄 和绿,在日本绘画史上打开了新的境界。

“浮世”二字源自佛教用语,是泛指现象界的林林总总,亦即眼见耳闻之社会百态。到了十七世纪末期,它被日本文人应用在美术方面,因此“浮世绘”三个汉字便于延宝年间(1680年左右)广为传播开来。

早期的浮世纪包括以美人为中心的风俗画和风景画;制作方式是先有较昂贵的肉笔画(纸或绢本的彩绘原作),然后再出现众所习知的木刻版画。三百年前犹称“江户”的东京,不仅因德川幕府之驻地而带来近半的全国岁收,同时聚集了百万人口中的资产阶级也迅速地兴起。所以在戏剧与美术的发展,除了为贵族效劳的能剧和宋元遗风的狩野派绘画外,更添增了百姓们的通俗“歌舞伎”(相当于我国平剧)和反映社会民情的“浮世绘”。

日本从前就有句俗语:“江户儿当天的积蓄是见不到隔日的阳光”,而这种京阪地区望尘莫及的海派消费力,直接地促成了隅田川畔长年歌舞升平的繁华景象。群聚于吉原(令日的浅草一带)的艺妓,再加上附近几座歌舞伎剧场和相扑(角力竞赛),可说是当年江户的“浮世三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