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优酷缓存视频路径:关于血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4/29 21:29:14
想知到血癌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T)是血液系统的一种恶性疾病或称为血癌。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任何一系列白细胞广泛的异常增生,并向全身各组织、脏器浸润、破坏。在周围血液中,白细胞有质与量的改变,白细胞增多或减少,并伴有幼稚细胞增多。由于异常白血病细胞增生而影响造血组织的正常造血。临床常有贫血、发热、出血及肝、脾淋巴结肿大等据统计白血病在我国发病率约为3~4/105。据1973~1975年,我国恶性肿瘤三年死亡回顾调查,29个省市自治区白血病年调查死亡率,平均男性为:2.79/105,女性为.23/105,占恶性肿瘤总发病率的5%左右,与亚洲国家发病率接近,但明显低于欧美等国。本病以儿童、青年为多见,男女性别之比例为1.25~2:1,以男性稍多于女性。白血病按自然病程和幼稚细胞程度分为急性或慢性;按血细胞类型分为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类型。
-------> 西 医
一:西医的病因病理,
白血病的病因比较复杂,迄今尚未被完全认识,仅认为其发病与物理、化学、遗传和生物等因素有一定的关系。而30年来科学工作者对病毒的致病已成为研究的热点。

1,病毒因素: 目前已有较多的证据已证实从鸡、小鼠、猫、牛和长臂猿等动物中的自发性白血病组织里,可分离出白血病病毒,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在电镜下大多呈C型形态,逆转录病毒是RNA病毒,当逆转入细胞浆,去掉被膜后释放出RNA。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以病毒RNA为模板,转录为互补DNA(即前病毒DNA)再经过DNA依赖性的DNA多聚酶作用,形成前病毒DNA。前病毒DNA能整合于宿主细胞的DNA内进行复制,但不影响宿主细胞的生存。1978年日本高月清分离出成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1980年美国人也从人T细胞白血病中分离出一种逆转病毒,统一命名为HTLV。但对HTLV病毒致白血病的机理尚未阐明。

2,放射因素: 电离辐射能诱导白血病。于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日本的长崎、广岛分别爆炸原子弹,1950~1951年二地白血病发病率明显增高,是其他地区的17倍和30倍之多。辐射后至发病的潜伏期:急性白血病为5~25年,慢性白血病为9.3~12.6年。我国1984年报道26983名临床放射医务人员,白血病标化发病率和其他医务人员相比分别为9.67/105和蔼。2.77/105。但小剂量放射接触能否致白血病尚不肯定。

3.化学因素: 能引起骨髓不增生性的化学物质都有致白血病的可能,尤其是苯及其衍生物对造血组织有抑制作用,并可引起白血病,有报告说从接触到发病的潜伏期为6个月~6年,大多数为低增生性白血病。如用保泰松治疗关节炎等,剂量由此及彼50~?50不等,自服药后至发病间隔为2个月-4年不等;氯霉素对骨髓造血有损伤,用量5~230g,用药时间为3天~180个月(平均为41个月)可致白血病的发生;细胞毒药尤其是烷化剂等可引起继发性白血病;另外也有报道说服用氯喹、苯妥英钠、优痛散、卡巴胂等与白血病发生有关。

4.遗传因素: 有的遗传疾病和免疫缺陷症患者易发生白血病,如先天愚型(Down氏综合征)约定俗成20%可发生急性白血病,其他如anconi氏贫血、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共济失调以及骨发育不全等到遗传缺陷也可引发生白血病。血部位,症状等综 合分析,最后作出结论。
二: 西医诊断: 症状与体征:各类白血病由于其发病原因及病理改变相类似,因而有大致相似的临床表现,如白血病细胞恶性增生,使正常造血细胞受到抑制,造成红细胞减少而贫血;白细胞减少,特别是中性粒细胞减少而致感染发热;血小板减少而致各部位的出血。

1.病史起病: 病史起病:大多数患者起病急骤,病情进展快,由起病到就诊通常为数天或1~2个月。武汉医学院统计235例,起病急者占66.4%,少数起病较缓,常见于青年人。

2.发 热: 约50%(甚至80%)的患者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其热型多样,可见弛张热、稽热或间歇热等。常伴有恶寒、自汗、盗汗。发热原因与成熟粒细胞减少免疫功能低下引起继发感染及白血病细胞周身浸润有关。当患者体温高达38.5℃时其发热往往是由感染引起。据国外494例急性白血病1894次发热分析,明确感染性占64%,不明原因占35%,非感染性仅占1%。一般而言,若中性粒细胞小于1.0×109/L感染机会中度增加,若小于0.5×109/L,感染机会显著增加,当小于0.1×109/L时几乎都有严重感染.由于粒细胞的趋化、游走、吞筮、杀菌功能降低,在感染时不能产生正常的充血红肿的炎症表现,且感染极易扩散。由于化疗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等加重免疫功能紊乱,免疫球蛋白合成减少,血清中调理素抗体缺乏,使机体对具有荚膜的细菌如肺炎双球菌、流感杆菌的防御能力减弱,患者易发生广泛的各种病原体感染如沙门氏菌、结核杆菌、军团菌、病毒、卡氏肺囊虫等及皮肤粘膜感染及住院患者的交叉感染。感染部位以口腔、咽部、肺部、肛周感染为常见。胃肠道、泌尿系的感染也有发生,消化道细菌感染,多数来自患者本身。肺炎和绿脓杆菌引起的败血症,是白血病的主要死亡原因 。

3.出 血: 部位可遍及全身,约1/3患者起病时即有出血倾向,出血发生率约67%~75%,死于出血者占38%~44%,其中死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者占20%~25%。血小板减少是引起出血的主要原因,另外,白血病细胞侵润、感染、内毒素及大量化疗,凝血机制障碍,血中抗凝物质增多均可引起出血。细菌感染时释放有抗凝作用的多糖,故感染使出血加重。

4.贫 血: 患者在发病早期即可出现面色苍白、心悸乏力、气促、浮肿等。急性白血病在发病数月以前可出现难治性贫血。贫血原因是白血病细胞干扰正常红系祖细胞,并使其对红系生成素的反应性降低,无效性红细胞生成,出现隐性溶血;或因甲氨喋呤、阿糖胞苷等化疗药物干扰核酸代谢,使幼红细胞巨幼变,而加重贫血。

5.肝脾淋巴结肿大:这是白血病常见的体征,急淋初起约有50%的淋巴结肿大,约60%~80%T-ALL有纵膈淋巴结肿大,在ANLL中以M5发生淋巴结肿大多见。急性白血病中的肝脾肿大以ALL最为显著,少数ANLL也可有轻度肝脾肿大。

6.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治疗因多数化疗药物不易透过血脑屏障而成为难治愈类型。浸润至脑部时临床症状与患脑瘤情况相似,浸润至脑膜者,表现类似脑膜炎,有颅内压升高表现,如头痛、恶心、呕吐、视乳头水肿,视力障碍等。脑脊液检查可见到白血病细胞,蛋白质正常或轻度增加,糖减少。浸润至颅神经、脊髓,临床可见口眼歪斜、眩晕、截瘫、大小说便失禁等症状,半数以上的患者可有脑电图的改变。病情严重者,可出现昏迷,甚至残废中枢神经白血病(CNL)以蛛网膜的浸润及硬脑膜的浸润最多,分别为82%及78.6%,其次脑实质浸润为62%,脉络膜浸润为42%及颅神经浸润为22%,CNL可发生在白血病活动期或缓解期,以急性白血病多见,尤其是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发生CNL的情况可达36%~83%。
7.骨骼和关节: 急性白血病多有胸骨压痛,这对诊断有一定意义,因为白血病细胞浸润破坏骨皮质及骨髓和关节。关节痛多见于儿童,成人ALL可见肢体骨髂疼痛。

8.口腔及皮肤: 白血病细胞浸润口腔粘膜表现为齿龈助听肿胀或巨舌等,这多发生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AMOL)及急性粒-单细胞白血病(AMMOL),常伴有继发感染,吐血及继发性口干燥症。白血病细胞皮肤浸润,表现有皮疹及淡紫色小丘疹、结节、斑块和溃疡等。活检或皮损印有助诊断。皮肤感染表现为蜂窝组织炎、单纯疱疹及带状疱疹等。

9.心 肺: 白血病细胞对心脏的浸润多见于心包,偶有心肌炎、心包炎、心力衰竭的表现。有报道发现60%以上严重白血病均有肺部浸润,尤其粒-单细胞白血病多见。肺部浸润常并发感染,在X线片上酷似结核,有时可出现胸腔积液。临床有发热、咳嗽、咯痰、胸闷、气短等症。

10.性 腺: 白血病细胞浸润睾丸,在白血病初诊时已约有2%,是中枢神经系统外的第二个髓外复发部位。急粒、急淋、淋巴瘤的白血病期发生睾丸浸润者分别为3.7%、7.4%、23.5%,睾丸被浸润可无明显症状,常呈单侧或双侧弥漫性肿大,质硬,不透光,可经局部穿刺或活检证实。个别白血病患者有阴茎异常勃起,可能与海绵体内白血病栓子有关,多见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卵巢白血病病症少见。

11.绿 色 瘤 : 常见于小儿及青年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临床可见眼眶骨膜下不对称的突眼症,其次见于颞骨、鼻骨、胸骨、肋骨、骨盆等结节肿块,另外乳腺、肝、肾、肌肉等也可有绿色瘤等。绿色瘤是由于含有大量骨髓过氧化酶造成。

12.其他部位 : 约有25%患者有确诊白血病时胃肠道已发生白血病浸润,临床症状一般为腹痛、腹泻、胃肠道出血、阑尾炎、肠梗阻等。泌尿系统被浸润主要症状是血尿和尿路感染等症。

三: 诊断要点:

①临床证状:急骤高热,进行性贫血或显著出血,周身酸痛乏力,胸骨压痛,淋巴结、肝、脾肿大。

②血象:白细胞总数明显增多(或减少),可出现原始或幼稚细胞。

③骨髓有核红细胞占全部有核细胞50%以下,原始细胞大于或等于30%,可诊断为急性白血病;如骨髓有核红细胞大于或等于50%,原始细胞占非红系有核细胞的比例大于或等于30%,可诊断为急性红白血病。
一:中医诊断, 本病主要是由于机体正气不足,而先天已有“胎毒”内伏,复感瘟毒所致。正气虚而邪毒实,耗伤营阴,损及肝、肾、骨髓,而致气血亏损。本病属于急劳、热劳、血证、温病等范畴,由于本病凶险,治疗难度大,易在短期内死亡,故也有称为“百日劳”等。

1,辨证分型:
⑴气血(阴)两虚型:以贫血症状为主,面色苍白、头晕心悸、疲乏无力、低度热、手足心热、自汗、盗汗,舌质淡,脉象细数。
⑵热 毒 炽 盛 型 :以发热为主,有或无明显感染病灶,伴有贫血、轻度出血、胸骨压痛、周身不适、或肝脾肿大,舌苔黄少津,脉数或弦数。
⑶热 毒 入 血 型 :以出血症状为主,发热轻或重,有齿衄、鼻衄、皮肤瘀斑,甚者唇舌有血泡、咯血、吐血、便血、崩漏、中风(内)等,或有淋巴结、肝、脾肿大,舌苔薄黄,舌质红绛,脉细数。
⑷瘀 血 痰 核 型 : 症见面色晦暗,皮肤甲错,痛有定处,淋巴结、肝脾肿大,伴有低热,贫血或轻度出血,舌有瘀斑,脉象涩或弦数。

2.辨证要点: 急性白血病发病多急骤,症见面色苍白、发热、头晕、心悸、乏力、皮肤紫癜、口腔粘膜血泡、鼻衄、齿衄、咯血、吐血、便血、崩漏、食钠差、体重减轻、骨关节痛、胸骨压痛等,少数患者有抽蓄,失眠、昏迷等。临床检查见肝、脾、淋巴结肿大,脉象细数或滑数,舌质淡,舌苔薄黄等。

二: 中医治疗:

1.气血(阴)两虚: 治宜益气补血滋阴,佐以祛邪。选方:①黄芪、党参(或人参)、当归、生地、熟地、天冬、何首乌、龟板、浮小麦、土茯苓、半支莲、龙葵。②人参(或党参)、熟地、 黄柏、砂仁、甘草、半支莲、山慈菇、紫草。
2.热 毒 炽 盛 : 治宜清热解毒。选方:①白花蛇舌草、蚤休、青黛、土茯苓、山豆根、生石膏、栀子、黄芩、黄芪、当归、丹参、知母。
②生石膏、生地、广角、川黄连、栀子、桔梗、黄芩、知母、赤芍、元参、连翘、丹皮、竹叶、甘草。

3.热 毒 入 血 : 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佐以扶正。选方:①广角(或水牛角)、生地、白芍、丹皮、栀子、山豆根、白花蛇舌草、半枝莲、旱莲草、女贞子、黄芪、紫草。②广角、(或水牛角)、生地、元参、生石膏、地骨皮、龟板、鳖甲、大青叶、银花、黄芪、当归、芦荟。

4.瘀 血 痰 核 : 治宜活血化瘀,消瘀散结,佐以扶正。①当归、川芎、三棱、莪术、夏枯草、山慈菇、牡蛎、黄芪、鳖甲。桃仁、红花、熟地、白芍、川芎、当归、黄芪、山慈菇、夏枯草、川贝。
------------> 并发症

1.感染: 由于白血病造成正常白细胞减少,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减少,同时化疗等因素亦导致粒细胞的缺乏,使患者
易发生严重的感染或败血症。常引起感染的细菌有:革兰阳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棒状杆菌
等革兰阴性杆菌,如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克雷白氏杆菌等。霉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曲霉菌、毛霉菌扩头毛孢
子菌等,上述霉菌感染多发生于长期粒细胞闰少或持续发热而抗生素不敏感的患者。有的接受皮质激素治疗的患
者,由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更易被病毒感染,如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此外卡氏肺囊虫感染也常
见,上呼吸道感染及肺炎为其常见类型。

2.肠功能衰竭:由于治疗白血病中的化疗药物、放疗手段影响肠胃功能,而导致怕胃功能衰竭,患者的营养补充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目前采用锁骨下静脉插管到上腔静脉内进行高营养输液仅解决部分问题,营养缺乏可发生肺炎、肠炎等并发症。

3.高尿酸血证:正常人由于核酸代谢分解,每日尿中排出尿酸300~500mg。白血病患者因大量白血病细胞的核酸分解可使尿酸排出量增加数十倍。当患者接受化疗、放疗等治疗时则出现高尿酸血症,应用皮质激素等又能增加高尿酸症,高浓度的尿酸很快过饱和而沉淀,引起肾小客广泛损伤和尿酸结石,可导致少尿、无尿。因此白血病患者必须补充较充分的液体,以保证一定的尿量,并服用别嘌噙醇,如发生肾功能衰竭则须限制补液量,并作透析治疗。

4.出血: 白血病患者由于白血病细胞恶性增生,血小板明显减低,易引起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系出血,尤其是颅内出血,所以要根据病因打取积极止血措施,包括输注浓缩血小板。

5.肺部疾患: 由于白血病患者正常成熟中性粒细胞减少,免疫功能降低,常常导致肺部感染。此外白血病细胞、浸润可阻塞肺部小血管、支气管而发生呼吸困难、呼吸窘迫综合征,胸片可有毛玻璃状或粟粒网状,可作肺部放射的试验性治疗。

6.电解质失衡:白积压病治疗过程中常因白血病细胞破坏过多或因化疗药物性肾损害等原因而排钾过多。又因化疗引起饮食欲差,消化系统功能紊乱,纳入量不足而致低血钾。或因白血病细胞破坏使磷释放增多,导致低钙等。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钾、钙、钠等电解质浓度。

7.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播散性血管是一组严重的出血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