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洛泽中国行:《尚书》书名中的尚是什么意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5/09 13:57:24

  1. “尚”即“上”。

  2. 《尚书》就是上古的书,它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

  3. 《尚书》:儒家经典之一,又称《书》或《书经》。是中国汉民族第一部古典散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它以记言为主。自汉初以来,有今文、古文两种不同的传本。《汉书·艺文志》说,《尚书》原有100篇,孔子编纂并为之作序。字体书写,并未在秦代的焚书中烧毁),比今文《尚书》多出16篇,这16篇后来亡逸了。西晋永嘉之乱后,今文《尚书》散亡。《尚书》有58篇。其中的33篇与汉代传本文字大抵相同(只有少数篇章的分合、定名不同),另外25篇经宋代以来的考异争论总体认为是东晋人的伪作。

据孔颖达解释:「尚者上也,言此上代以来之书,故曰尚书」。

“尚”是 上 的意思,《尚书》:上古以来的书。

“尚者,上也。上所为,下所书也。”王充《论衡·须颂篇》
“言此上代以来之书。” 孔颖达《尚书正义》

《尚书》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最初只称为《书》,后来所加的“尚”字,其义为“上”,即指上古以来的书,故名《尚书》。书中记事内容上起原始时代的尧舜时期,下到春秋时期的秦穆公为止。《尚书》各篇,按时代先后,分为《虞夏书》、《商书》、《周书》几个部分。《虞夏书》不可能是当时的实录,而只能是后人根据传说整理或改写而成的。《商书》和《周书》各篇,大部分是当时的作品,也有一些篇目写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它所保存的商、周时期的诰、誓等材料,是历史学家研究历史不可或缺的依据,其中的一些述古之作,由于写作时代甚早而具有极高价值。它还保存了我国上古时代思想和文化发展的材料,为思想史、文化史的研究者所重视。《尚书》作为一部历史文献汇编,既不写定于一时,也非出于一人之手,而是经过很长时期的汇集和流传,到春秋战国时才定型成书。通行本的《尚书》五十九篇中,有二十五篇伪作(加上书序,共二十六篇),所余三十三篇中,《舜典》合于《尧典》,《益稷》合于《皋陶谟》,《盘庚》上、中、下三篇合为一篇,《康王之诰》合于《顾命》,这样便成为二十八篇,与汉代伏生所传今文《尚书》篇目相合。这二十八篇是学术界一致公认的可靠资料。《虞夏书》中的《尧典》记尧、舜、禹“禅让”之事,反映了原始时代权位继承情况。《皋陶谟》是舜、禹、皋陶议事的记录,可以说是《尧典》的姊妹篇。《禹贡》是我国最早的地理著作,对古代九州的划分、制度、山川、物产、土壤等都有记载。《甘誓》是夏君与有扈氏战于甘地时的誓师之辞。《商书》包括《汤誓》、《盘庚》、《高宗肜日》、《西伯戡黎》、《微子》五篇,其中价值最高的是《盘庚》篇。《盘庚》篇虽然其中可能有后人训诂改字的地方,但其内容则无可怀疑的是商朝遗文。在《尚书》各部分中,以《周书》数量最大,包括了自《牧誓》以下的十九篇。《牧誓》一篇,虽然其文字不如周诰古奥,但其所记史实则是有根据的。在《周书》中,周初八诰尤为人们所重视。这八篇是《大诰》、《康诰》、《酒诰》、《梓材》、《召诰》、《洛诰》、《多士》、《多方》。其内容记载了周初东征、营建洛邑、封邦建国等重要历史事件,反映了周王朝征服东土、加强对殷遗民统治的历史过程。此外,《无逸》、《君奭》、《立政》是周初统治集团内部的论政之作;《顾命》记载了成王临终时的遗命,以及成王去世后的丧礼、康王即位的仪节;《吕刑》记载了周代刑律的条目及审理案件的方法。《周书》中的《洪范》篇的著作时代较晚,可能是战国时期的人依据商、周以来的资料纂集写作而成。它是研究我国古代历史,特别是研究我国古代哲学思想、政治思想的重要文献资料。《文侯之命》一篇一般认为作于周平王时期,是周平王念晋文侯助王平定乱事之功,而锡命之辞,是两周之际的一篇重要文献。《费誓》一篇的写作时代聚讼未决,《史记·鲁世家》和书序认为这一篇是伯禽讨伐淮夷时的誓辞,不少学问家则认为这一篇是春秋时期鲁僖公将伐淮夷、誓师于费而作。《秦誓》是秦穆公派军偷袭郑国遭到惨败以后,沉痛总结失败教训之作,对于研究春秋史有一定的价值。

指 上古。

高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