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域网断网是什么原因:《让儿子独立一回》的分析结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4/28 03:39:39
《让儿子独立一回》

http://hwxz.zhjnc.edu.cn/supermanage/ShowContent.asp?ArticleID=515&parent=1&SmallClassID=4&Num=2339437055&page=14

让儿子独立一回

凌鼎年

儿子真是争气,以全县高考总分第三名的好成绩被上海财经大学录取。

史工程师比当年自己考取大学要高兴得多,满脸的阳光,满脸的春色。

望子成龙,是中国人的传统。这些年来,儿子他妈真是费尽了心血。真可谓儿子读一年级,她也读一年级,年年这样陪着读陪着复习。

如今儿子是如愿以偿考取了大学,他妈却病倒了。

病床上的她念念不忘的是儿子开学在即,自己将不能亲自送儿子去大学,这叫她如何放心得下?她坚持叫丈夫无论如何要把儿子送到大学,安顿好了才回来。

史工程师更放心不下妻子,与妻子商量说:“让儿子独立一回吧?”

“不行!没娶媳妇总是孩子。哪能让儿子一个人去大学。再说这孩子你也知道,他能行吗?”

妻子的担心不是没有一点道理的。儿子长这么大了,没买过一回菜,没烧过一顿饭,没洗过一件衣,没拖过一次地,就连床也都是他妈铺的。自小到现在,从未单独出过一回门,就像鸡雏似的从未离开过母鸡翅膀的保护。而现在,猛一下就叫儿子一个人去经风雨见世面,她一百个放心不下。

史工程师开导妻说:儿子是去上海读大学,又不是去非洲探险去神农架考察野人,不会有什么事的。想当年,我十七八岁时不去长征大串联吗,家里谁跟我去了?你在儿子年纪时,不是报名去了黄海边的建设兵团,你爹妈送你到了海边?没有吧。常言道,到啥山,砍啥柴。让儿子独立一回有好处……

几乎是磨破了嘴皮子,好说歹说,妻才十分勉强十分不愿意地不再持反对票,但她拖了一句:“就是我同意,儿子也不会同意的,人家父母都送,他父母不送,多没面子……”

简直是出乎意外,儿子很平静地说:“早该让我独立了。”

儿子去大学前一天,史工程师关照了又关照,诸如碰到意外情况立即找警察,安顿好后,先打电话回来,再写封详细的信……

儿子去了三天,没有电话,儿子去了七天,依然没有音信。史工程师夫妇急了。妻子要史工程师无论如何亲自去一趟学校。

正当史工程师准备去上海时,儿子的信来了。夫妇不啻接到福音书,迫不及待地打开。不料随信纸带出的是叠发票,共有:

娄城至上海中巴车票一张

上海出租车票一张

大三元酒家餐费发票一张

新华书店购书发票一张

另附纸一份,上注明:

付搬运费、服务费、冷饮费若干

买饭菜票若干……

乖乖,不连学杂费,光这些额外开支,就一千多。

看了儿子信才知道。儿子.这回过了下独立瘾。他去上海时,不坐公共汽车乘中巴,到了上海后,打的去学校,到了学校后,花钱请人搬行李,乃至挂蚊帐铺床他都未自己动手。为了搞好关系,他买了一箱冰淇淋,凡那天在他宿舍的,不管是同学教师,还是他们的父母、朋友,一概由他请了。第三天,他又请同宿舍的到大三元酒家聚了聚……

史工程师看了信和发票,不知说什么才好。他妻子看了,一颗十五个吊桶七上八下般的心总算放了下来。她很欣慰地说:“我这儿子,是做大事的料!”

史工程师没有接嘴,他大概正在为如何为儿子回信而伤脑筋呢。

选自《小小说作家网》

情节蕴藉与悬念省略

——《让儿子独立一回》赏析

苏海平

凌鼎年的《让儿子独立一回》是一个社会、文学创作一直关注的母题:子女培养问题。史工程师儿子考上大学,因母亲为儿子高考而操劳过度而无法送儿子入学;无奈之下,“慷慨”让儿子独立一回——单独去学校报到。一周后,儿子汇回的是一叠请人搬运、请人吃喝的发票。

故事情节显现出来的因果逻辑关系及其深层蕴藉,让人笑中含泪!那么,具体有哪些呢?

(果1)如愿以偿考取大学

因果1:(因1)母亲费尽了心血,年年陪读陪复习

(果2)他妈病倒

蕴藉:中国父母望子成龙的热切及其良苦用心令人感动。但我们从“病倒”的“果”来说,作为父母的做法,可取吗?

因果2:(因2)母病,史工程师放心不下妻子 (果3)让儿子独立一回

蕴藉:“没娶媳妇总是孩子”的观念在中国是何等根深蒂固,这种没有指导、无奈之下的“慷慨”式的子女培养方法,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呢?

因果3:(因3)“长这么大了,没买过一回菜,没烧过一顿饭,没洗过一件衣,没拖过一次地,就连床也都是他妈铺的。自小到现在,从未单独出过一回门,就像鸡雏似的从未离开过母鸡翅膀的保护”

(果4)通过花钱买“独立”

蕴藉:“狗急跳墙”,花钱买独立仅仅是儿子的错吗?
(果5)母喜

因果4:(因4)儿子花钱买“独立”

(果6)史工程师忧

蕴藉:该悲,该喜?

五个原因汇成的一个大的原因造成了让儿子独立一回的可笑可悲结果,它反映的深层蕴藉是:在当前市场经济大潮下,在应试教育的禁锢下,做父母的该如何培养子女独立,如何培养子女成才呢?

这种畸形的“独立”是一种必然结果,无数个“儿子”在无数个家庭涌现。而作者是通过悬念式微型小说的独特规律来组织。《让》一文通过设置悬念 强化悬念 释消悬念 外延悬念的情节链来展开的。作者通过原因1、2、3给读者留下了“儿子怎么办,他怎么去学校”的悬念;然后通过史工程师夫妻两“是否让儿子单独报到的争论”、“果5”以及“儿子‘早该让我独立了。’的坦然”、“夫妻俩等儿子消息的焦急”来加强悬念;最后通过儿子汇回的支票来释消悬念,最后通过史工程师夫妇俩的相反的反应来把悬念延伸。在强化悬念和释消悬念间、释消悬念和外延悬念间,作者分别省略了儿子如何花钱“买独立”和史工程师如何回信的过程。除了节约篇幅,加强节奏外,更重要的是加强了悬念,拓宽了想象空间,引发读者对如何培养子女这一深层蕴藉的思考。
--------------------------------------------------------------------------------------------------
http://www.baidu.com/s?ct=0&ie=gb2312&bs=%B0%B0%C9%BD%CA%D0%B9%AB%CE%F1%D4%B1%D5%D0%BF%BC%BC%F2%D5%C2&sr=&z=&wd=%A1%B6%C8%C3%B6%F9%D7%D3%B6%C0%C1%A2%D2%BB%BB%D8%A1%B7&cl=3&f=8

1.请以史工程师的口吻概述这篇微型小说的故事情节。
儿子考上大学,妻子却因病无法送他入学。我们只得让儿子单独去报到。一周后,儿子寄回一叠发票。妻子很欣慰,我却为此大伤脑筋。
2.结合小说对“妻子”言行的描写,具体分析“妻子”这个人物形象.
妻子看看陪读复习,为儿子费尽心血,爱子之心令人感动。在培养过程中,她溺爱儿子,包办了除读书以外的所有事情,导致儿子脱离社会,缺乏独立能力。他认为儿子花钱解决问题搞好关系能成大事,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3.小说用不少笔墨列出一张张发票,并详细介绍“儿子”如何过独立瘾,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详写儿子寄回发票和儿子如何过独立瘾,可以突出儿子花钱买独立的可笑(荒唐)之处,更好地表达对这种假独立的讽刺(批评、否定)之意。
4.小说围绕“儿子”独立问题来写。作者借此是想引发读者对什么问题的思考?你如何评价小说中“儿子”的这种独立?
(1)对“如何搞好家庭教育(如何培养子女)”这个问题的思考。(2)小说中儿子的独立是花钱买来的假独立,反映了他缺乏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及错误的处世观念。

儿子好动的话,由他去一回吧.
儿子很害羞的话.也当他人生的一次锻炼啊.
儿子就是儿子,做父母的也不能太溺爱他了.要不就比不上外国的孩子那么自立了.也不能放着他不管.不管他.学坏了都不知道呢.
多陪陪他\鼓励鼓励他吧.

让孩子尽快独立是对的,不然的话他怎么面对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