宙浮跳反薬渍系列 云:1分钟写个故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4/28 04:02:38

智者的四句箴言
  一位十六岁的少年去拜访一位年长的智者。
  他问:我如何才能变成一个自己愉快、也能够给别人愉快的人呢?
  智者笑着望着他说:孩子,在你这个年龄有这样的愿望,已经是很难得了。很多比你年长很多的人,从他们问的问题本身就可以看出,不管给他们多少解释,都不可能让他们明白真正重要的道理,就只好让他们那样好了。
  少年满怀虔诚地听着,脸上没有流露出丝毫得意之色。
  智者接着说:我送给你四句话。第一句话是,把自己当成别人。你能说说这句话的含义吗?
  少年回答说:是不是说,在我感到痛苦忧伤的时候,就把自己当成是别人,这样痛苦就自然减轻了;当我欣喜若狂之时,把自己当成别人,那些狂喜也会变得平和中正一些?
  智者微微点头,接着说:第二句话,把别人当成自己。
  少年沉思一会儿,说:这样就可以真正同情别人的不幸,理解别人的需求,幷且在别人需要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帮助?
  智者两眼发光,继续说道:第三句话,把别人当成别人。
  少年说: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是说,要充分地尊重每个人的独立性,在任何情形下都不可侵犯他人的核心领地?
  智者哈哈大笑:很好,很好。孺子可教也!第四句话是,把自己当成自己。这句话理解起来太难了,留着你以后慢慢品味吧。
  少年说:这句话的含义,我是一时体会不出。但这四句话之间就有许多自相矛盾之处,我用什麽才能把它们统一起来呢?
  智者说:很简单,用一生的时间和经历。
  少年沈默了很久,然后叩首告别。
  后来少年变成了壮年人,又变成了老人。再后来在他离开这个世界很久以后,人们都还时时提到他的名字。人们都说他是一位智者,因为他是一个愉快的人,而且也给每一个见到过他的人带来了愉快。

  和尚下地狱,屠夫上天堂
  从前有一个和尚跟一个屠夫是好朋友。和尚天天早上要起来念经,而屠夫天天要起来杀猪。
  为了不耽误他们早上的工作,是他们约定早上互相叫对方起床。
  多年以后,和尚与屠夫相继去世了。屠夫去上天堂了,而和尚却下地狱了。
  Why?
  因为屠夫天天作善事,叫和尚起来念经,相反地,和尚天天叫屠夫起来杀生……
  你做的东西是不是都是你认为对的,却不一定是对的。

  右手比左手大4%
  不要轻易蔑视那些看似细小的事物,它们有时能决定事情的成败!
  读小学时,老师们喜欢用“错一个小数点,卫星就不能上天”之类的话发出警告,要我们细心、细心、再细心,尤其在面临大考的时候。这个警告后来演变成我们的口头禅,成了开玩笑、嬉闹时的惯用语。
  有一天上课,美术老师偶然听见我们这样说话,很遗憾地摇摇头,说:“你们这些孩子,不懂得卫星和小数点的意义,忽视了一个很严肃的道理。”那天恰好学习画人手,老师说:“手,看起来不复杂,但我先讲一个故事,之后你们可能就会认真学画了。”
  ——德国有一家服装厂,每年生产许多手套,都在附近的城市销售,销量一直平稳。有一年,他们得知不远的地方新建了一家专门生产手套的小厂,由于这个小厂业务量不大,对他们似乎没有什么影响,就不太在意。但是,一年后,他们又发现:自己生产的手套在市场上不吃香了,而那个小厂生产的手套几乎占a领了80%的市场份额……
  老师问:“你们猜猜,这是为什么?”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列举了许多理由,老师对其中的部分答案表示肯定,但同时又一再鼓励我们继续猜。十分钟后,教室里没声音了。老师神秘地笑了,说:“手套里有一个微小的数字,决定了它是否更讨人喜欢……”
  ——原来,那家小厂生产的手套,即使同一双,大小都是不一样的:因为大多数人是右撇子,右手通常比左手大4%。所以,这种大小不一的手套,戴起来感觉更合适!
  “这个4%的区别,使小厂获得了80%的手套市场份额——听起来是不是很有意思?”
  美术老师得意地说:“我知道,卫星离你们太遥远,但手套你们总见过吧!记住,以后不要轻易蔑视那些看似细小的事物,它们有时能决定事情的成败!”

  你吃的是第几只鸭?
  1582年,法国国王亨利三世的侍从在巴黎开了一家专卖鸭子的“银塔餐厅”。400多年过去了,餐厅还在卖鸭子,不过此时的鸭子已卖出了国际水平,成了巴黎乃至整个欧洲数一数二的鸭子专店。2003年,餐厅举行了一场盛大的“百万庆典”,“你吃的是第几只鸭?”成了红极一时的广告语。
  要问“银塔餐厅”的鸭子为什么如此出名,还得从1880年的鸭店老板弗雷德里克·杰列尔身上说起。当时店里的鸭子名头已经很响。同时,市场上也出现了假冒“银塔餐厅”牌子出售的鸭子,为了打假,杰列尔灵机一动,就决定只在“银塔餐厅”出售自己的秘制鸭,同时,对每一只出售的鸭子都进行编号,发展到后来,还把食客的名字一同记入名录里。谁也没曾料想,就是这一个小小的举措,从此改写了“银塔餐厅”的历史。
  看一看今天餐厅档案记录就可以知道杰列尔带来的“鸭子革命”:餐厅的墙上,挂满了名人食客的照片,包括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德国首相俾斯麦、俄国歌唱家夏里亚宾、英前首相丘吉尔、美国前总统肯尼迪等;再看“食客名录”及鸭子编号,英国王爱德华七世是最早来吃鸭子的腕级名人,他吃的鸭子编号为328号;喜剧大师卓别林为253652号;影星伊丽莎白·泰勒是579051号……最有意思的是日本天皇裕仁,二战时期他吃的是53211号,50年后又当了一次回头客,吃掉了423900号。到今天,冲着一只美味鸭,更为冲着一个吉祥号,“银塔餐厅”的名声持续看涨,食客络绎不绝。
  建立食客名录,一个看似极普通、且有点多此一举的举动,为何有着那么大的市场魔力?分析家认为:主要是里面包含了三大市场要素。其一是诚信消费。有了品质保证,食客们自然“酒香不怕巷子深”,餐厅也省下了一大笔运费和管理费;其二是广告效应。那么多政要和名流在餐厅留名、留影,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据说,仅日本天皇当“回头客”一事,每年就吸引近万日本顾客前来消费。历任老板根本无需营销策划,把大量的精力用来研制鸭子新配方和口味改良;其三是尊重心理。“顾客就是上帝”这句经营名言,在“银塔餐厅”100多万食客名录里得到最真实的体现。看到自己的名字与那么多的名人齐名,且被热心的店主精心收藏,顾客的享受不光是口头上,更多是在心里。
  如今,在巴黎,“你吃的是第几只鸭?”不仅是一句广告,更是一种诚信、尊重和品牌的象征。它的营销价值和意义,早已超出餐厅遍及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

  谁是盲人
  由于天生双目失明,我看不到自己的样子,只能通过别人的眼睛来塑造自己的形象。遗憾的是,在别人眼里,我的形象似乎更残缺。
  有些人认为既然我看不见,当然也就听不见。于是经常有人扯着嗓门儿和我讲话,把每个字都咬得十分清楚;还有人当着我的面儿窃窃私语,认为我听不到。例如每当我去机场,请机票代理帮我登机时,他(她)总会拿起电话叫服务员,并低声说:“喂,这儿有位老人需要帮助。”他们不使用“盲人”这个词,似乎是不想让我知道这个我以前也许没有意识到的可怕事实。
  还有的人认为,盲人当然能听到别人讲话,只不过自己不会说话。例如当我和妻子出去吃饭时,侍者经常会问她:“他想来一杯吗?”这时我就会抢着回答:“他确实想来一杯。”
  但最夸张的例子还要属我在英国的一次经历,当时我正在牛津大学进修法律。一天我生了病,被送到医院里。我坐在轮椅上,被护理员推向X光室。一位上了年纪的女士———我是凭声音判断的———问护理员:“他叫什么名字?”
  “你叫什么?”护理员问我。
  “哈罗德·克伦茨。”我回答。
  “哈罗德·克伦茨。”他重复道。 “他何时出生?”“1944年11月5日。”我答。
  “1944年11月5日。”护理员重复道。
  这个过程大约持续了5分钟,直到我那圣人般的耐心终于用尽了。“嘿,”我脱口说道,“这简直太荒唐了。的确,我看不见东西,但你们没发现我根本用不着一位翻译吗?”
  “他说他不需要一位翻译。”护理员向那位女士报告说。
  但最令我痛苦的偏见莫过于由于我失明,人们认为我“无法胜任”工作。先后有40多家律师事务所拒绝了我的求职申请,尽管我的履历中包括一份哈佛大学的优等成绩通知单。不停地有人告诉我盲人不能当律师。根本不考虑我的能力,仅仅因为我失明就把我拒之门外,是我遇到的最残酷的现实。
  幸运的是,1976年4月16日美国劳工部颁布法令,规定残疾人享有与健康人同等的就业权利,残疾人的就业前景才变得乐观起来。
  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雇主们会用当年一个小男孩那样的眼光来看待身有残疾的雇员。当时我们一家住在斯卡斯戴尔,我和父亲经常在后院打篮球。由于我看不到篮板,我俩就制定了游戏规则:父亲站在篮筐下面,他一喊我就向那个方向投篮。
  有一天,隔壁一个5岁的男孩带着他的伙伴来到我家后院。“他是个盲人。”男孩轻声对朋友说,但我和父亲都听到了。这时父亲投篮不中,我也没有投中。父亲再投,他投了个“三不沾”———篮球哪儿也没碰到。我再投,球碰到了篮圈。“哪一个是盲人?”男孩的朋友问男孩。
  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当一位工厂经理巡视生产线、领班向他介绍工人中有位残疾人时,经理在观察一会后能够发问:“哪一位是残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