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taol无法下载档案ps4:什么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5/03 03:35:46

一、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意思是:

志向在于道,根据在于德,凭籍在于仁,活动在于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人。 

二、详细解释

1、“志于道”:可以解释为形而上道,就是立志要高远,要希望达到的境界。这个“道”就包括了天道与人道,形而上、形而下的都有。这是教我们立志,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目的。

2、“据于德”:立志虽要高远,但必须从人道起步.所谓天人合一的天道和人道是要从道德的行为开始。

3、“依于仁”,指依傍于仁,也就是说道与德如何发挥。

4、“游于艺”:“游戏”的“游”是“辵”旁,这里是水旁的“游泳”的“游”,“游于艺”的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

三、出至《论语·述而》短短十二个字,是孔子一生教育、学术思想的总结,是他立己立人的写照。

扩展资料

孔子的“为学:

1、主张“述而不作”,反对“不知而作之者”,要求自己“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自己认为自己是“非生而知之者”,并且“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乃至“五十以学《易》”,真正做到了学而不厌。

2、在文章典籍方面,孔子自己认为还大约赶得上一般的人,至于身体力行的做个君子,还没有达到。坚持从善如流,闻过则改,尤其是陈司败“昭公知礼乎”之问,表现了孔子闻过则喜的圣人风范。

3、以“仁”“道”为标准,“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终身以周公为榜样,立志恢复周礼,以推行仁道为己任。认为“仁”在日常生活之中,在举手投足之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论语·述而

百度百科-论语

这句话的意思是,志向在于道,根据在于德,凭籍在于仁,活动在于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人。

1、“志于道”:可以解释为形而上道,就是立志要高远,要希望达到的境界。这个“道”就包括了天道与人道,形而上、形而下的都有。这是教我们立志,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目的。

2、“据于德”:立志虽要高远,但必须从人道起步.所谓天人合一的天道和人道是要从道德的行为开始。

3、“依于仁”,指依傍于仁,也就是说道与德如何发挥。

4、“游于艺”:“游戏”的“游”是“辵”旁,这里是水旁的“游泳”的“游”,“游于艺”的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

扩展资料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出自《论语·述而》 。

《论语·述而篇》选自《论语》第七章。

《论语》是记载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共四十卷,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首创语录体。

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源于此,儒家(在春秋战国时期与墨家对立)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和“中庸”。《论语》是记录孔子主要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一部书。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对话,以记言为主,“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论语》成书于众手,记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有孔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

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论语·述而

出自《论语·述而篇》,孔子说:“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凭藉,活动于(礼、乐等)六艺的范围之中.”

扩展资料:

人生四事: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人的一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在孔子看来,人的一生只需要有四件事就够了。《论语》中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短短十二个字,是孔子一生教育、学术思想的总结,是他立己立人的写照。

志于道:确立生命的目标

道是宇宙生命的终极真理。宇宙的形成,属于天道。人的切身问题,是人道。

无论是人道还是天道,都是高远的理想,是现在的人们还无法达到的境界。因此孔子说人生的第一件事,就在于立志。所谓“取乎上者得其中,取乎中者得其下”,人的立志不妨高远一点,难以达到,这一生才有奋斗的动机。

据于德:找准做事的依据

立志虽要高远,但必须从人道起步。所谓“天人合一”,天道和人道是要从道德的行为开始。据于德,即是要以道德为根据。

如果说“志于道”是望向远处的眼光,那么“据于德”就是人生奋斗的底线。人可以一事无成,但起码不可丧失道德。古人解说“德”就是“得”,有成果即是德。但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所得到的成果也不可久享。为了道德良心,有所为有所不为,才是真正的做事法则。

依于仁:理顺待人的态度

人有志向,也有道德,所做的事才真正显出其价值。做事要顺利,还应该注意人际关系。依于仁,是依傍于仁,也就是说道与德如何发挥,在于对人对物有没有爱心。

当然,只是依于仁还不够,还需要依于“仁义礼智信”这“五常”。依于义,是说人不应有害人之心,取之予之,都应合乎义理。依于礼,是说礼多人不怪,唯有礼貌的人能得到他人尊重。依于智,是说与人交往注意吸收他人智慧,自己也不能浪费别人时间,让双方的交往流于肤浅。依于信,是说人无信不立,唯有以诚待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厚待。

游于艺:寻求内心的丰盈

“依于仁”然后才能“游于艺”。游是遨游之意。“游于艺”可以回归到“至于道”,因为知识与艺术的目的,正在于探寻宇宙、人生的真相。在现代社会,“天道”大约可以相应于哲学和自然科学,“人道”大约相应于各种人文学科。

简而言之,这是一种精神生活,培养的是一种人文素养。台湾作家龙应台曾经讲过:“文学让你看见水里白杨树的倒影;哲学使你在思想的迷宫里认识星星,走出迷宫;历史让你知道,没有一种现象是孤立存在的。”一切一切精神生活,最终都是为了培养对生命的终极关怀。

志于道而据于德的人,知道人生应该有所追求,但同时遵循内心的守则,不逾越道德的界线。依于仁义礼智信,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左右逢源,到处都是贵人。

除了要搞好人际关系,还要搞好自己与自己的关系,因此要游于艺,培养自己的艺术素养。“游”最初是遨游,程度深入之后,变成“游戏”。在艺术中得到游戏般的乐趣,才能真正做到游戏人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论语·述而篇

这句话的意思是,志向在于道,根据在于德,凭籍在于仁,活动在于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人。

“志于道”:可以解释为形而上道,就是立志要高远,要希望达到的境界。这个“道”就包括了天道与人道,形而上、形而下的都有。这是教我们立志,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目的。

“据于德”:立志虽要高远,但必须从人道起步.所谓天人合一的天道和人道是要从道德的行为开始。

“依于仁”,指依傍于仁,也就是说道与德如何发挥。

“游于艺”:“游戏”的“游”是“辵”旁,这里是水旁的“游泳”的“游”,“游于艺”的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

扩展资料: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出自《论语·述而》 。

《论语·述而》出自《论语》,共包括38章,也是学者们在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时引述较多的篇章之一。本章提出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学习态度,孔子对仁德等重要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释,以及孔子的其他思想主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述而

这句话的意思是:“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凭藉,活动于(礼、乐等)六艺的范围之中。这句话出自《论语  述而》。

志于道” 首先是理解这个“道”字,“道”——天道、人道.天道是不可说的最高存在和理想境界.而人道是人们可以实践的.人的一生是不断实践人道,以其接近天道,实现“天人合一”。

“据于德” 立志虽然高远,但实践“人道”要依据于德,“德”——道者谓于德,志于道是思想上的认识,“据于德”是为人处事的准则,城信是生命线。

“依于仁” 做事要“依于仁”,有爱心,会有体用之分,仁是体的内心修养,是性命之学,心性之学,是内在的.表现于外用的则是仁的“推已及人”,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之幼、以及人之幼”和穷则独善其身,达到兼济天下,依傍于仁,修炼好“道”与“德”。

“游于艺” 关键是“游”和“艺”的本质含义,“游”是游泳的“游”,而不是游戏的“游”,古代这二个字是有区别的,“艺”在古代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即:丰富的知识,做事的本领,“游于艺”就是做事有知识,以理想为基础,不断学习,提高业务能力,游刃有余。

扩展资料: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故事: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

孔子说:“要立志向道,据守道德,依靠仁义,游娱艺术。”

孔子对自己和自己的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立志向道,就是要走正道,行正道。要有远大的志向,敬畏天道,敬重地道,践行人道。据守道德,就是要时刻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而且要以高的道德标准去要求自己。

依靠仁义,就是能够泛爱众而亲仁,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以及整个社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游娱艺术在当时主要是指能够精通六艺,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这小六艺,这小六艺也就是当时公务员考试的考试内容,是一个想从政的人必须掌握的六门知识。孔子的这些主张对于我们今天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有诸多启示。

志于道:人要有一种行道情怀,有一种为天下大道奋斗一生的理想信念。孔子开始周游列国时已经是54岁的高龄,在今天也是一个快要退休的年龄。

是什么力量促使孔子在老年还要四处奔波呢?道义。孔子看到当时战争不断、社会混乱,决心救济苍生,为广泛传播仁爱思想而周游列国。于是,他的思想超越了那个时代,穿越了历史,一直影响到今天,影响到世界。什么可以超越有限的生命?广行大道。

据于德:孔门是把德行放在首位的。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讲:德者,才之帅也;才者,德之资也。德行往往能弥补智慧的缺陷;智慧却不能填补德行的缺失。

古人讲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放在首位的依然是立德。德行高尚的人能真正获得别人的尊重,也真正能在内心深处体会到德行的高贵快乐。

在德行的修养上,一定要诚,切忌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在修身立德上注重一个“诚”字,不欺人,不自欺。“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中庸》)对于一个人的修养是这样,对于一个组织的发展也是这样。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论语 述而

参考资料:中国青年报-为学为人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