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瑞风s3用什么机油:十月革命前后俄国内的形势及革命具体过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4/29 16:47:57
其实对十九二十世纪欧洲各国革命都想了解。请教

俄国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是指在俄罗斯发生的,由布尔什维克领袖列宁领导的,1917年11月7日(俄历十月)一场武装起义。推翻了俄罗斯的资本主义政权--克伦斯基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府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过程
  11月7日下午,2万名赤卫队员和士兵包围了临时政府——冬宫。 晚上在阿芙乐尔巡洋舰上起义成功的士兵开始炮轰冬宫。 赤卫队员和士兵经过艰苦的拼杀於次日凌晨2点攻陷冬宫。

  影响
  十月革命后,俄罗斯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促使一战结束。

  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关於工人阶级夺权理论的一次实践。俄罗斯十月革命使得马克思主义在许多国家得到传播。
  诺曼底登陆:早在1941年9月,斯大林就向丘吉尔提出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对德国实施战略夹击的要求,但当时美国尚未参战,英国根本无力组织这样大规模的战略登陆作战。对于苏联的建议,英国的回应只是派出小部队对欧洲大陆实施偷袭骚扰。

  1942年6月,苏美和苏英发表联合公报,达成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充分谅解和共识,但英国在备忘录中对承担的义务作了一些保留。

  1943年7月,盟军在西西里岛的登陆迫使墨索里尼的法西斯政府垮台,由巴多格利奥组成的新政府开始与美英秘密谈判,但由于在是否“无条件投降”问题上双方讨价还价,一再延误,使希特勒获得了充足的时间来加强其在意大利的兵力。希特勒在墨索里尼垮台后的次日便下令占领德意边境和法意边境的阿尔卑斯山的所有山口,并从法国和德国南部迅速集结了8个德国师,称B集团军群,由隆美尔元帅任司令,做好进军意大利的准备。8月初,隆美尔率部越过边境进入意大利北部,以支援驻守在意大利南部的凯塞林元帅的8个德国师。

  盟军于8月17日夺占西西里岛后,决定继续进攻意大利本土。地面攻击部队为英将亚历山大将军指挥的第15集团军群,下辖蒙哥马利的英第8集团军和克拉克指挥的美第5集团军。

  9月3日,意大利代表和盟国代表秘密签订了停战协定,当天凌晨,蒙哥马利的英第8集团军从西西里渡过峡窄的墨西拿海峡,在意大利的亚平宁半岛登陆,向意南部快速挺进。9月8日,英国广播公司广播了意大利投降的正式文告。9月9日凌晨,由克拉克指挥的美第5集团军(辖卢卡斯的美第6军和麦克里里的英第10军)在萨勒诺湾登陆。意大利人领导人也没料到登陆来得那么快,他们起初对英国的广播予以否认,随后又承认了这一事实。已有戒备的德军闻讯立即将80万意军解出武装,逮捕了大批意军军官,并于9月10日占领了罗马,控制了南至那不勒斯的意大利本土。意国王和巴多格利奥等仓皇乘潜艇逃到南端的盟军占领区。9月13日,希特勒派党卫军中校斯尔策尼指挥突击队用滑翔机将囚禁于大萨索山顶旅馆的墨索里尼营救来,随后墨索里尼在希特勒的扶持下,在意大利北部成立了“意大利社会共和国”傀儡政府,与巴多格利奥政府对抗。10月13日,巴多格利奥政府正式退出“轴心”同盟,向德国宣战。同时,英、美、苏三国政府也发表宣言,承认意大利为共同作战一方。

  克拉克指挥的美第5集团军在萨勒诺湾登陆后,遭到德军的猛烈抵抗。德军南线总司令凯塞林元帅将所属8个师中的6个师编组为第10集团军,由菲廷霍夫指挥,在萨勒诺抵抗盟军并试图将其赶下海去。9月12日,德军发起反攻,当天冲进了美第6军和英第10军之间的缺口。13日在对美军左翼发动的一次攻击中将美军逐出佩萨诺,使美军来了一次总退却。但是盟军利用强大的海空军向萨勒诺桥头堡紧急调派增援部队。至16日,美第5集团军已拥有7个师,200多辆坦克。16日早上,德军对英第10军发起的攻势在盟军大炮、海军舰炮和坦克的打击下被粉碎。凯塞林终于认识到把盟军赶下海去不过是白日做梦,遂于当晚决定停止战斗,边打边向北撤。并一路上破坏桥梁、公路、隧道和铁道设施,阻止盟军前进。克拉克挥师向意西海岸进军。10月1日,美第5集团军占领了那不勒斯。同日,蒙哥马利的英第8集团军占领了东海岸的福贾。10月14日,美第5集团军攻占了卡普亚,同东面的英第8集团军会师,从而在意南部建立了一条120英里长的牢固战线。

  11月5日,希特勒下令调隆美尔元帅到西线去视察和加强“大西洋壁垒”的海岸防御工事,隆美尔的B集团军群随之解散,驻意德军合编为C集团军群,下辖菲廷霍夫的第10集团军和马肯森的第14集团军,共个21师,370架飞机。由凯塞林元帅任总司令。凯塞林为阻止盟军进一步向北推进,在西起罗马以南80公里的西海岸,向东穿越亚平宁山脉直到东海岸,建立了横贯意大利中部的“古斯塔夫防线”。该防线以卡西诺隘道为核心,依山峰天险而构筑,易守难攻。美第5集团军和英第8集团军数次发起攻势,试图突破该防线,但未成功。整个冬季,盟军一直受阻于古斯塔夫防线。

  1944年初,亚历山大指挥的第15集团军群共有19个师又4个旅,4000架飞机和3000余艘舰艇。亚历山大为了打破僵局,加快战役进程,决定在加强正面进攻的同时,以一部分兵力在罗马南部小镇安齐奥实施登陆作战,从背后突破德军防线。

  1944年1月12日,美第5集团军在卡西诺地区发起进攻。克拉克以英第10军和法军的冲出来吸引德第14集团军大部,美第2军则向利里山谷进击,试图强渡拉皮多河。拉皮多河看上去并不是很宽,但水深流急。担任主攻任务的是沃克将军指挥的美第36步兵师。沃克认为这一行动成功的可能性极小,不赞成渡河,但只能执行命令。战斗持续了一天一夜,结果美军以惨败告终。美第36步兵师伤亡达1681人。

  1月22日,卢卡斯将军指挥的美第6军在安齐奥登临。开始,登陆作战比较顺利,美军很快建立了一个滩头阵地。卢卡斯打算向内陆推进25英里,占领阿尔卑斯山,切断德军的供应线和退路。但是,卢卡斯过于谨慎了。他在出奇制胜后,没有乘胜前进。在随后的9天里,卢卡斯关注的是把更多的兵力和给养运上岸来。

  凯塞林在得知盟军在安齐奥登陆后,立即从法、德及南斯拉夫调派兵力支援,到了28日,已有4个师面对美第6军,并准备进行反击。1月30日,卢卡斯才向阿尔卑斯山发动进攻。经过3天战斗,在付出5500人的伤亡后,卢卡斯才被迫停止了进攻。他命令第6军挖壕自卫,在滩头阵地周围布上铁丝网和地雷。

  盟军在安齐奥突然登陆,转移了德军的注意力。克拉克命令美第2军和新西兰师先后3次对卡西诺发起进攻,均未能成功。尽管盟军飞机把著名的山顶建筑卡西诺修道院炸成一片瓦砾,但仍无济于事。德军在山峰高处依山掘壕,甚至利用修道院的废墟作掩护,顽强抵抗,使盟军终不能突破德军防线。因此,对卡西诺的进攻被称为克拉克的“最黑暗时刻”。

  安齐奥滩头阵地此时已陷入困境,不仅前进不得,而且前面的德军越来越多。到2月16日,已有10个德国师包围安其奥的5个盟军师。2月28日,德军发起大规模反击,试图一举将盟军赶下海去,但遭到盟军空军的大规模空袭,当天就损失了30多辆坦克,凯塞林不得不于3月4日下令停止了反击,以5个师维持对美军的包围。

  直至5月中旬,安齐奥成了美军的陷阱,在4个多月中,被压缩在滩头阵地上,伤亡日增,一筹莫展。有位新闻记者对当时美军的状况这样描述道:“美军在这里就像原始人那样生活,他们那副样子,挥舞棍棒也许比使用机枪还更像样些。”

  盟军最初打算以登陆作战从后面突破古斯塔夫防线的希望落了空,克拉克因此解出了美第6军军长卢卡斯的职务,任命特拉斯科特将军为美第6军军长。驻意德军统帅凯塞林认为,安齐奥登陆战的真正错误不在卢卡斯,而在于“登陆部队力量不强,缺少机械化部队配合。这是一次不充分的进攻。”

  在绕过德军防线的企图失败后,山谷和海边的盟军都陷入了困境,盟军统帅部没有别的选择余地,只能实施强攻。5月11日晚,在盟军空军的协同轰炸之后,盟军对古斯塔夫防线发动了全面进攻。法军中的一支山地成长的骁勇善战的摩洛哥土著骑兵部队翻山越岭,冲上海拔4850英尺的山峰,绕到德军背后发动进攻。5月14日,经过激烈残酷的争斗夺战,波兰军第二支队终于冲进卡西诺修道院废墟。德军“古斯塔夫防线”许多地段被突破,凯塞林被迫命令德军撤至从台伯河口到东海岸佩斯卡拉的凯撒防线。5月22日,被困于安齐奥滩头的美第6军也发起进攻,于25日同正面进攻部队会师。德军继续北撤,退守至圣马力诺至卡拉拉的哥特防线。6月4日罗马宣布为不设防城市。当晚9时,美第5集团军首先开进罗马。占领罗马后,盟军继续向北推进,8月25日,进攻哥特防线,9月28日将该防线全面突破。在突破哥特防线后,由于在西欧登陆的需要,盟军从意大利战场调走了7个精锐师,使意大利战场一度处于沉寂状态。

  1945年4月,西线盟军和苏军同时对德国发起强大攻势,德军面临全面崩溃的危机,意大利战场也再度活跃。4月9日,由麦克里里指挥的英第8集团军和由特拉斯科特指挥的美第5集团军先后从东西两翼发起攻势,德军士气低落,无力抵抗,节节败退。4月21日,英第8集团军和美第5集团军胜利会师。4月23日,盟军全线进抵波河,俘虏德军3万人。接着,盟军渡过波河天险,于26日攻克曼图亚和维罗纳,27日进占热那亚。这时,意北部爆发了游击队起义,许多城市获得解放。28日,盟军封锁了德军企图逃走的的阿尔卑斯各山口。当天游击队在科摩湖抓住了企图逃往德国的墨索里尼和他的情妇,在美国人尚未赶到之前便将他们枪毙。第二天他们的尸体被运到米兰,倒挂于市中心广场,以中世纪的方式示众。4月29日,美第5集团军进驻米兰,英第8集团军进驻帕多瓦。同日,德C集团军群司令菲廷霍夫的代表在卡塞塔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并于5月2日生效。至此意大利战役全部结束。

  盟军在整个意大利战役中,共伤亡32万多人,歼灭德军65.8万人,并一直牵制着德军1个集团军群的兵力,这对其它战场上的盟军作战起了有力的配合作用。 1943年7月,盟军在西西里岛的登陆迫使墨索里尼的法西斯政府垮台,由巴多格利奥组成的新政府开始与美英秘密谈判,但由于在是否“无条件投降”问题上双方讨价还价,一再延误,使希特勒获得了充足的时间来加强其在意大利的兵力。希特勒在墨索里尼垮台后的次日便下令占领德意边境和法意边境的阿尔卑斯山的所有山口,并从法国和德国南部迅速集结了8个德国师,称B集团军群,由隆美尔元帅任司令,做好进军意大利的准备。8月初,隆美尔率部越过边境进入意大利北部,以支援驻守在意大利南部的凯塞林元帅的8个德国师。

  盟军于8月17日夺占西西里岛后,决定继续进攻意大利本土。地面攻击部队为英将亚历山大将军指挥的第15集团军群,下辖蒙哥马利的英第8集团军和克拉克指挥的美第5集团军。

  9月3日,意大利代表和盟国代表秘密签订了停战协定,当天凌晨,蒙哥马利的英第8集团军从西西里渡过峡窄的墨西拿海峡,在意大利的亚平宁半岛登陆,向意南部快速挺进。9月8日,英国广播公司广播了意大利投降的正式文告。9月9日凌晨,由克拉克指挥的美第5集团军(辖卢卡斯的美第6军和麦克里里的英第10军)在萨勒诺湾登陆。意大利人领导人也没料到登陆来得那么快,他们起初对英国的广播予以否认,随后又承认了这一事实。已有戒备的德军闻讯立即将80万意军解出武装,逮捕了大批意军军官,并于9月10日占领了罗马,控制了南至那不勒斯的意大利本土。意国王和巴多格利奥等仓皇乘潜艇逃到南端的盟军占领区。9月13日,希特勒派党卫军中校斯尔策尼指挥突击队用滑翔机将囚禁于大萨索山顶旅馆的墨索里尼营救来,随后墨索里尼在希特勒的扶持下,在意大利北部成立了“意大利社会共和国”傀儡政府,与巴多格利奥政府对抗。10月13日,巴多格利奥政府正式退出“轴心”同盟,向德国宣战。同时,英、美、苏三国政府也发表宣言,承认意大利为共同作战一方。

  克拉克指挥的美第5集团军在萨勒诺湾登陆后,遭到德军的猛烈抵抗。德军南线总司令凯塞林元帅将所属8个师中的6个师编组为第10集团军,由菲廷霍夫指挥,在萨勒诺抵抗盟军并试图将其赶下海去。9月12日,德军发起反攻,当天冲进了美第6军和英第10军之间的缺口。13日在对美军左翼发动的一次攻击中将美军逐出佩萨诺,使美军来了一次总退却。但是盟军利用强大的海空军向萨勒诺桥头堡紧急调派增援部队。至16日,美第5集团军已拥有7个师,200多辆坦克。16日早上,德军对英第10军发起的攻势在盟军大炮、海军舰炮和坦克的打击下被粉碎。凯塞林终于认识到把盟军赶下海去不过是白日做梦,遂于当晚决定停止战斗,边打边向北撤。并一路上破坏桥梁、公路、隧道和铁道设施,阻止盟军前进。克拉克挥师向意西海岸进军。10月1日,美第5集团军占领了那不勒斯。同日,蒙哥马利的英第8集团军占领了东海岸的福贾。10月14日,美第5集团军攻占了卡普亚,同东面的英第8集团军会师,从而在意南部建立了一条120英里长的牢固战线。

  11月5日,希特勒下令调隆美尔元帅到西线去视察和加强“大西洋壁垒”的海岸防御工事,隆美尔的B集团军群随之解散,驻意德军合编为C集团军群,下辖菲廷霍夫的第10集团军和马肯森的第14集团军,共个21师,370架飞机。由凯塞林元帅任总司令。凯塞林为阻止盟军进一步向北推进,在西起罗马以南80公里的西海岸,向东穿越亚平宁山脉直到东海岸,建立了横贯意大利中部的“古斯塔夫防线”。该防线以卡西诺隘道为核心,依山峰天险而构筑,易守难攻。美第5集团军和英第8集团军数次发起攻势,试图突破该防线,但未成功。整个冬季,盟军一直受阻于古斯塔夫防线。

  1944年初,亚历山大指挥的第15集团军群共有19个师又4个旅,4000架飞机和3000余艘舰艇。亚历山大为了打破僵局,加快战役进程,决定在加强正面进攻的同时,以一部分兵力在罗马南部小镇安齐奥实施登陆作战,从背后突破德军防线。

  1944年1月12日,美第5集团军在卡西诺地区发起进攻。克拉克以英第10军和法军的冲出来吸引德第14集团军大部,美第2军则向利里山谷进击,试图强渡拉皮多河。拉皮多河看上去并不是很宽,但水深流急。担任主攻任务的是沃克将军指挥的美第36步兵师。沃克认为这一行动成功的可能性极小,不赞成渡河,但只能执行命令。战斗持续了一天一夜,结果美军以惨败告终。美第36步兵师伤亡达1681人。

  1月22日,卢卡斯将军指挥的美第6军在安齐奥登临。开始,登陆作战比较顺利,美军很快建立了一个滩头阵地。卢卡斯打算向内陆推进25英里,占领阿尔卑斯山,切断德军的供应线和退路。但是,卢卡斯过于谨慎了。他在出奇制胜后,没有乘胜前进。在随后的9天里,卢卡斯关注的是把更多的兵力和给养运上岸来。

  凯塞林在得知盟军在安齐奥登陆后,立即从法、德及南斯拉夫调派兵力支援,到了28日,已有4个师面对美第6军,并准备进行反击。1月30日,卢卡斯才向阿尔卑斯山发动进攻。经过3天战斗,在付出5500人的伤亡后,卢卡斯才被迫停止了进攻。他命令第6军挖壕自卫,在滩头阵地周围布上铁丝网和地雷。

  盟军在安齐奥突然登陆,转移了德军的注意力。克拉克命令美第2军和新西兰师先后3次对卡西诺发起进攻,均未能成功。尽管盟军飞机把著名的山顶建筑卡西诺修道院炸成一片瓦砾,但仍无济于事。德军在山峰高处依山掘壕,甚至利用修道院的废墟作掩护,顽强抵抗,使盟军终不能突破德军防线。因此,对卡西诺的进攻被称为克拉克的“最黑暗时刻”。

  安齐奥滩头阵地此时已陷入困境,不仅前进不得,而且前面的德军越来越多。到2月16日,已有10个德国师包围安其奥的5个盟军师。2月28日,德军发起大规模反击,试图一举将盟军赶下海去,但遭到盟军空军的大规模空袭,当天就损失了30多辆坦克,凯塞林不得不于3月4日下令停止了反击,以5个师维持对美军的包围。

  直至5月中旬,安齐奥成了美军的陷阱,在4个多月中,被压缩在滩头阵地上,伤亡日增,一筹莫展。有位新闻记者对当时美军的状况这样描述道:“美军在这里就像原始人那样生活,他们那副样子,挥舞棍棒也许比使用机枪还更像样些。”

  盟军最初打算以登陆作战从后面突破古斯塔夫防线的希望落了空,克拉克因此解出了美第6军军长卢卡斯的职务,任命特拉斯科特将军为美第6军军长。驻意德军统帅凯塞林认为,安齐奥登陆战的真正错误不在卢卡斯,而在于“登陆部队力量不强,缺少机械化部队配合。这是一次不充分的进攻。”

  在绕过德军防线的企图失败后,山谷和海边的盟军都陷入了困境,盟军统帅部没有别的选择余地,只能实施强攻。5月11日晚,在盟军空军的协同轰炸之后,盟军对古斯塔夫防线发动了全面进攻。法军中的一支山地成长的骁勇善战的摩洛哥土著骑兵部队翻山越岭,冲上海拔4850英尺的山峰,绕到德军背后发动进攻。5月14日,经过激烈残酷的争斗夺战,波兰军第二支队终于冲进卡西诺修道院废墟。德军“古斯塔夫防线”许多地段被突破,凯塞林被迫命令德军撤至从台伯河口到东海岸佩斯卡拉的凯撒防线。5月22日,被困于安齐奥滩头的美第6军也发起进攻,于25日同正面进攻部队会师。德军继续北撤,退守至圣马力诺至卡拉拉的哥特防线。6月4日罗马宣布为不设防城市。当晚9时,美第5集团军首先开进罗马。占领罗马后,盟军继续向北推进,8月25日,进攻哥特防线,9月28日将该防线全面突破。在突破哥特防线后,由于在西欧登陆的需要,盟军从意大利战场调走了7个精锐师,使意大利战场一度处于沉寂状态。

  1945年4月,西线盟军和苏军同时对德国发起强大攻势,德军面临全面崩溃的危机,意大利战场也再度活跃。4月9日,由麦克里里指挥的英第8集团军和由特拉斯科特指挥的美第5集团军先后从东西两翼发起攻势,德军士气低落,无力抵抗,节节败退。4月21日,英第8集团军和美第5集团军胜利会师。4月23日,盟军全线进抵波河,俘虏德军3万人。接着,盟军渡过波河天险,于26日攻克曼图亚和维罗纳,27日进占热那亚。这时,意北部爆发了游击队起义,许多城市获得解放。28日,盟军封锁了德军企图逃走的的阿尔卑斯各山口。当天游击队在科摩湖抓住了企图逃往德国的墨索里尼和他的情妇,在美国人尚未赶到之前便将他们枪毙。第二天他们的尸体被运到米兰,倒挂于市中心广场,以中世纪的方式示众。4月29日,美第5集团军进驻米兰,英第8集团军进驻帕多瓦。同日,德C集团军群司令菲廷霍夫的代表在卡塞塔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并于5月2日生效。至此意大利战役全部结束。

  盟军在整个意大利战役中,共伤亡32万多人,歼灭德军65.8万人,并一直牵制着德军1个集团军群的兵力,这对其它战场上的盟军作战起了有力的配合作用。早在1941年9月,斯大林就向丘吉尔提出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对德国实施战略夹击的要求,但当时美国尚未参战,英国根本无力组织这样大规模的战略登陆作战。对于苏联的建议,英国的回应只是派出小部队对欧洲大陆实施偷袭骚扰。

  1942年6月,苏美和苏英发表联合公报,达成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充分谅解和共识,但英国在备忘录中对承担的义务作了一些保留。

  1942年7月,英美伦敦会议,决定1942年秋在北非登陆,而把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推迟到1943年上半年。但此时苏德战场形势非常严峻,德军已进至斯大林格勒,苏联强烈要求英美在欧洲发动登陆作战,以牵制德军减轻苏军压力。英国只好仓促派出由6018人组成的突击部队在法国第厄普登陆,结果遭到惨败,伤亡5810人,伤亡率高达96.5%。

  1943年1月,英美卡萨布兰卡会议,通过上半年在西西里岛登陆的决定。把在欧洲大陆的登陆推迟到1943年8月。在这次会议上,英国借第厄普的失败,以大规模两栖登陆的复杂与危险必须谨慎从事为理由,坚持要求推迟对欧洲大陆的登陆。实际上英国一则想乘苏德相争坐收鱼翁之利,二则想借美国的力量恢复大英帝国战前在北非和南欧的传统势力。当然遭到美国的反对,作为妥协,英国同意成立英美特别计划参谋部,负责制订在欧洲的登陆计划。由英国陆军中将F·摩根担任参谋长。摩根上任后立即组建“考萨克”,“考萨克”就是同盟国欧洲远征军最高参谋部的英文缩写,主要成员有副参谋长美国陆军准将雷·巴克,陆、海、空军及所有与登陆有关的各军兵种代表,负责指挥对欧洲大陆偷袭骚扰作战的英国联合作战司令部司令蒙巴顿海军中将也是当然成员。

  1943年5月,英美华盛顿会议,决定于1944年5月在欧洲大陆实施登陆,开辟第二战场。“考萨克”立即开始制定登陆计划,首先确定登陆地点,根据历次登陆作战的经验教训,登陆地点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要在从英国机场起飞的战斗机半径内,二航渡距离要尽可能短,三附近要有大港口。那么从荷兰符利辛根到法国瑟堡长达480km的海岸线上,以此条件衡量,有三处地区较为合适:康坦丁半岛、加莱和诺曼底。再进一步比较,康坦丁半岛地形狭窄,不便于展开大部队,最先被否决。加莱和诺曼底各有利弊,加莱的优点是距英国最近,仅33km,而且靠近德国本土;缺点是德军在此防御力量最强,守军是精锐部队,工事完备坚固,并且附近无大港口,也缺乏内陆交通线,不利于登陆后向纵深发展。诺曼底虽然距离英国较远,但优点一是德军防御较弱,二是地形开阔,可同时展开30个师,三是距法国北部最大港口瑟堡仅80km。几经权衡比较,“考萨克”选择了诺曼底,于1943年6月26日起制定具体计划,以“霸王”为作战方案的代号,以“海王”为相关海军行动的代号。初步计划以3个师在卡朗坦至卡昂之间32km宽的三个滩头登陆,即后来的“奥马哈”、“金”和“朱诺”滩头,同时空降2个旅。第二梯队为8个师,将在两周内占领瑟堡。整个计划中最大的难题是港口问题,也就是在占领瑟堡前,如何解决部队的后勤补给,要知道诺曼底在五六月间,多为大风大浪,光靠登陆滩头无法保证后勤供应——这似乎成为无法克服的困难。束手无策中,“考萨克”的海军代表英国海军少将约翰·休斯·哈莱特想起蒙巴顿在一次会议上的玩笑:既然没有天然港口,就造一个人工港。于是建议制造配件装配成人工港来解决问题。别无良策,他的设想获得批准。7月15日,摩根将“霸王”计划大纲呈交英美联合参谋长委员会。

  1943年8月,英美魁北克会议批准“霸王”计划。

  1943年11月,英美苏德黑兰会议确定于1944年5月发动“霸王”行动。

  1943年12月,美国陆军上将艾森豪威尔被任命为欧洲同盟国远征军最高司令,于1944年1月2日抵达伦敦就任。艾森豪威尔阅读了摩根计划,认为突击正面太窄,在最初攻击中缺乏足够的突击力量,提出修改意见,把登陆正面扩大到80km,第一梯队由3个师增加到5个师,登陆滩头也从3个增加到5个(新增“犹他”,“剑”滩头),空降兵从2个旅增加到3个师,这一意见得到最高司令部三军司令的支持。

  1944年2月,英美联合参谋长委员会批准了“霸王”计划大纲和修改后的作战计划,但是随之对登陆舰艇的需求也增加了,为了确保拥有足够的登陆舰艇,英美联合参谋长委员会决定将登陆日期推迟到6月初,并且将原定同时在法国南部的登陆推迟到8月。

  由于登陆日(代号D日)推迟到6月初,盟军统帅部开始确定具体的日期和时刻,这是一个复杂的协同问题,各军兵种根据自己的需要提出不同要求,陆军要求在高潮上陆,以减少部队暴露在海滩上的时间;海军要求在低潮时上陆,以便尽量减少登陆艇遭到障碍物的破坏;空军要求有月光,便于空降部队识别地面目标,最后经认真考虑,科学拟定符合各军种的方案,在高潮与低潮间登陆,由于五个滩头的潮汐不尽相同,所以规定五个不同的登陆时刻(代号H时),D日则安排在满月的日子,空降时间为凌晨一时,符合上述条件的登陆日期,在1944年6月中只有两组连续三天的日子,6月5日至7日,6月18日至20日,最后选用第一组的第一天,即6月5日。

  战役目的是横渡英吉利海峡,在法国北部夺取一个战略性登陆场,为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最终击败德国创造条件。战役企图是在诺曼底登陆,夺取登陆场,在登陆的第12天,把登陆场扩展到宽100km,纵深100km。计划在登陆场右翼空降2个美国伞兵师,切断德军从瑟堡出发的增援,并协同登陆部队夺取“犹他”滩头,在左翼空降1个英国伞兵师,夺取康恩运河的渡河点,然后首批8个加强营在5个滩头登陆,建立登陆场,在巩固和扩大登陆场后,后续部队上岸,右翼先攻占瑟堡,左翼向康恩河至圣罗一线发展,掩护右翼部队的攻击;第二阶段攻占冈城、贝叶、伊济尼、卡朗坦,第三阶段攻占布勒塔尼,向塞纳河推进,直取巴黎

挥不去的历史阴影——略谈俄国十月革命真相
俄国在一战爆发前,从亚历山大二世开始到后来被推翻的尼古拉,一直在进行 和缓的资本主义改革,实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措施,诸如解放农奴,召开国家杜马(国 会)等。战前俄国经济开始进入资本主义的起飞阶段,根据勃列日涅夫时代苏联异议学者 的统计资料,战前十年俄国的经济增长是俄国有史以来最快的,后来苏联从未达到那个速 度。

一战爆发时,俄国人民对沙皇无限崇拜无限敬仰,在宣战当天群集皇宫前,高举圣像,高 唱国歌。但当战争打了三年后,前线接连失败,后方经济破产。尼古拉忙着指挥战争,朝 政让他的德国老婆弄得乌烟瘴气,因为皇储害血友病,几次濒危,全靠一个文盲农民大气 功师拉普斯丁救活,她便纵容他如魏忠贤般胡作非为,使得人民纷传皇后是德国间谍,前 后方的一切重大灾难都是这个俄奸搞出来的。当战争带来的灾难使人民忍无可忍时,二月 革命便爆发了。沙皇本可镇压,但还是和平退位了。

二月革命爆发后,列宁大喜若狂,决定立刻回国。但他在瑞士,要回国必须穿过德国领土 和德军占领的地区。德国当时正在两面作战,很希望把列宁放回去从后方搞垮俄国,让他 们把兵力从东线调到西线去(这一策略后来被日本人沿用。日本右派黑龙会帮助孙中山组 成同盟会,后来日人识破了张国焘身份却照样放行,都是试图颠覆削弱大清和民国、陷人 民于血海的毒招)于是便主动提供专列,让列宁和他的同志们穿过战线回国去。列宁生怕 被人民当成奸细,便想出了个自欺欺人的花样,把专列从外头封了起来,尽管如此,他还 是一路提心吊胆,几次跟同志们说,只怕火车一进俄境,他们就得让人家抓起来。

不料一路无事,火车进了彼得堡的芬兰站,车门从外面打开后,列宁惊喜地发现外面竟然 有一大群欢迎的人。他当即发表了演讲,提出了和平与面包的口号,主张立即无条件与德 国媾和。当时临时政府承担沙皇与协约国的协议,坚持对德作战,而且大片领土沦于德军 之手,单方面媾和不但要严重损害国家利益,而且违反了国际义务,将来要受到协约国的 制裁。列宁的演说完全是叛国言论,虽然引起了许多听众的义愤,但毫未受到政府的追究 ,因为临时政府是民主政府,保障每个人的言论自由。

列宁充份利用了这种俄国人民刚刚得到的自由,用德国人源源送来的金钱,一下子就办了 四十多种刊物报纸,拼命鼓吹和平与面包,主张立即停战与德国议和。这行为引起了协约 国的注意。法国反间机构便着手调查,发现有大量的德国马克转到布党手中。他们拿到了 过硬证据,便把它提供给临时政府。临时政府于是下令通缉列宁这个德国间谍,吓得他化 装后逃到了刚刚取得独立的芬兰去(芬兰原属俄国),在边境地区过了一段提心吊胆的日 子。据当事人回忆,列宁给吓得要死,完全不是后来苏联油画上边烤火,边写《国家与革 命》的那副潇洒样。

此前列宁就一直在鼓动同志们起来武装夺权,但没有一个人听他的,觉得那是轻举妄动。 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还居然把他们的反对意见登在公开报纸上,让列宁火冒三丈,以为 要遭到政府的镇压了,然而白痴临时政府就是毫无动作。此时列宁被通辑,布党是德国间 谍的丑事曝了光,再没法混下去了,这才铤而走险。他们把中央分成两个班子,由担任总 指挥的托洛茨基率领一个班子搞暴动,另一个班子(包括当时还是个二流角色的斯大林) 则置身事外。那样的话,万一失败了,党也不至于被人家一网打尽,因为临时政府那个民 主政权不像后来的共党极权,讲究公平审判,不兴无罪株连。

所谓十月革命只是一只小部队干的活,无惊无险,几乎没放一枪就顺利拿下了彼得堡城内 的各要害部门。所谓攻打冬宫是个神话,事实上临时政府根本没有抵抗就投降了,天亮时 全城已入共党掌握。共党于是顺利接管了各大城市。当时二月革命给人民的思想带来极大 冲击,造成的混乱还没有过去。临时政府一旦做了俘虏,全国便群龙无首,任人宰割。如 果临时政府的官员们当初有布党的亿分之一的坚强和狡猾,只需在通辑列宁的同时,从前 线调只部队回来保卫首都,乱事就决不会发生。我想,那些部长们做梦也没想到,世上竟 然会有共党这种心狠手辣的歹徒,利用他们的宽大仁厚起事得手后,马上就把他们毙了。

布党一掌权就露出了流氓嘴脸。当时和布党合作的,还有一两个政党如左翼社会革命党。 列宁在革命前的口号是“一切权力归苏维埃”,主张把权力从国家杜马中和平夺过来。此 时这些人便发梦,以为布党要通过苏维埃搞民主了,欣欣然去参加苏维埃会议,轻而易举 地便在议会中取得多数。殊不知列宁二话不说就派兵把这些代表抓了起来,以后又让契卡 的皮夹克把他们统统毙了。

布党掌权既没给人民带来和平,也没有带来面包,又胡乱杀人。前线接连打败仗,后方经 济困难更因革命而加深,于是人民就起来反抗。从一开头,布党就是以一小撮人的钢铁意 志,靠铁腕镇压,用大规模屠杀来吓唬全国人民就范的。列宁亲手签发了组建契卡的手令 ,派捷尔任斯基那个杀人魔王作头子,不经审判便大规模枪决“反革命”。那血腥情景, 连苏联的正统读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上都有所描绘。书中角色朱赫来参加了行刑队, 每天大批毙人毙到神经快要错乱的地步。电影《列宁在1918》上也有高尔基劝列宁不要滥 杀知识分子的情节。世上除了效法十月革命的国家,又有哪个国家出过这种事?

列宁还下达了组建余粮征集队的命令,他在命令中说得清清楚楚:要把农民的粮食抢光, 用饥饿来迫使他们屈服,这一策略果然奏效,后来被斯大林在更大的规模上实施,造成乌 克兰等地饿死几百万人的人造大饥荒。列宁还发明了集中营,把起来反抗布党统治、以罢 工捍卫自己权益的工人阶级投入其中,强迫他们从事奴隶劳动。布党还解散了所有的工会 ,代之以御用工会。世界上只有苏联式的“工人阶级的天堂”的工会只管发电影票、送花 圈,根本不管工人利益。不但俄共第一代领导班子里只有一个工人出身的成员,而且工人 阶级在共党国家的实际地位,远没有资本主义国家的高。共党国家从来没有过罢工的现象 就足以说明这一点。

布党的血腥统治激起了几乎全国人民的反抗,内战席卷全国,这是在法国大革命中根本见 不到的景象。农民纷纷拒绝向城市供应粮食,顿河哥萨克大规模暴动,和红军血腥拉锯, 双方那种原始的野蛮、残忍和血腥,在萧洛霍夫《顿河故事集》、《静静的顿河》中得到 了体现。那还是官方容许的正统读物。高尔察克、邓尼金等前白军将领率领的起义队伍, 一度几乎推翻了布党的统治。一个政权初生便激起几乎全部人民的反抗,这在世界史上还 找不到第二例。

为了镇压人民的反抗,布党采用了两手,第一是请求德国人援助。德国人怕布党垮了,还 得两线作战,便慷慨给予大量的金钱。据协约国的调查,他们先后资助了布党两百多万马 克。布党还和德国人片面媾和,割让了几乎整个乌克兰(后来这部份领土在德国战败后又 给俄国人占领了)这就是臭名昭著的布列斯特和约。如果不是德国战败,布党便是俄国历 史上最大的卖国贼。

第二手是组建红军去镇压人民起义。红军总司令是布党中才干最杰出的托洛茨基(这是列 宁遗嘱上的评价)。他的绝招是把前白军将领的家属关起来作人质,再派出忠实可靠党员 作政委,监视着将领们去率领红军打仗。全靠这种流氓手段,布党才建起了一只职业军队 ,陆续荡平了各地的反抗。但共党的传统手段是兔死烹狗,鸟尽藏弓,不但这些将领后来 统统给斯大林毙了,就连总司令托洛茨基也让斯大林的特工在墨西哥暗杀了。

等到斯大林上台后,无穷无尽的人间惨剧便从此拉开序幕。国家的组织方式赋予了他史无 前例的为所欲为的权力,他不但变成了空前的大独裁者,而且干出了人类历史上从未见过 的疯狂罪行:将全国富农流放到西伯利亚去;将日尔曼、吉卜赛等多个少数民族全族流放 ;用人造饥荒饿死乌克兰几百万农民的同时大量向国外抛售谷物,以此来迫使农民屈服, 加入集体农庄;搞大清洗,枪毙了所有的老布尔什维克和红军全部高级将领,枪毙了80% 以上的16大代表,90%以上的中央委员,从肉体上消灭了所有加盟共和国的中央委员会; 把数千万忠于他的公民抓到“古拉格”中去,强迫他们从事类似建造金字塔的大规模奴隶 劳动,承担开挖北海运河、伏尔加-顿河运河等一系列重大工程;在吞并了东波兰后,枪 毙了人家的所有军官(officer corps); 战争爆发前夕还把德国共产党员送去给希特勒 屠杀,以维护苏德友谊;在卫国战争中驱使劳改营里的囚犯上前线作战,战后又把幸存者 投入黑牢,哪怕是立下累累战功者也不宽恕;把盟军解放并送回来的全部被俘苏军官兵和 苏联间谍(例如著名的“红色乐队”领导人)统统投入监牢……。

挥不去的历史阴影——略谈俄国十月革命真相 发表于 : 2004-08-26 12:24:52 来源:BBS.TONGJI.NET

作者:无间道之孤魂游弋

在“新”中国长大的人,没有一个思想深处不被官方宣传深深地打上几乎是终生难以消除 的烙印。不久前,在《海纳百川网》上的《罕见奇谈》论坛上,网友们曾就如何评价暴力 革命进行了激烈辩论。某位著名网络作家以法国大革命为论据,证明十月革命是伟大的社 会实验,说它虽然不幸失败了,但“成功是金,失败也是金”。根据这位先生,“1789年 发生的法国大革命,确立了西欧国家的近代民主体制”,因此,“尽管发生了这些骇人听 闻的罪行,法国仍然是个伟大的国家,法国大革命仍然值得歌颂,作为一种伟大的实验, 它仍然值得其它国家人民效法”。据说,十月革命也是这样。

关于法国大革命是否“确立了西欧国家的近代民主体制”,网友徐仰药先生已经在《法国 大革命的启示》中作了极为精彩的驳斥。其实,提出这种说法的网友忘了或是不知道一个 起码的事实:早在法国大革命之前,英国就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那场革命虽然也算是暴 力革命,但从未制造出法国大革命那样的血腥恐怖,付出了远比后者小得多的人命与社会 进步代价,此后的社会发展也相对顺利得多,是西欧最先“确立近代民主体制”的国家, 从没像法国那样在革命爆发数十年后还在漩涡里打转。

更重要的是,在我看来,法国大革命和俄国的十月革命完全是两回事。哪怕前者是伟大的 ,也决不能自动证明后者也是伟大的社会实验,因为后者除了“砸碎了一些坛坛罐罐”( 也就是毁灭了两千万苏联人民的生命)之外,唯一“确立”了的不是什么“近代民主体制 ”,而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反动、最黑暗、最**的社会制度。

身居海外的自由知识分子中还有这种糊涂观念,说明党文化的遗毒是何等深重。不破除这 些党从青少年时代就强行植入我们大脑深处的腐恶教条,未来的中国还要卷进暴力革命的 惨祸之中。有鉴于此,笔者不揣鄙陋,根据近年来在国际上披露的前苏联机密档案,在此 谈一下法、俄革命的重大区别。

一、 时代背景完全不同

法国大革命爆发前是路易15、16的封建统治。当时法国社会的统治阶级是贵族和教会,大 部份土地为贵族与教会霸占,贵族阶级和僧侣阶级权倾朝野,不但不从事生产劳动和贸易 ,而且享有种种特权,将税收的重担完全压在新兴的资产阶级(所谓第三等级)身上。连 续多年的灾荒和对外支持北美独立战争,引起了严重的财政危机。在危机深重时国王还想 一如既往地把财政负担转嫁到第三等级头上,因而引起官逼民反,导致国民议会成立。国 王路易16虽然一度屈从民意,宣誓效忠宪法,但一有机会就想变天,最后竟然想逃出巴黎 去投奔他的奥地利堂兄弟,引外国军队来镇压革命,从而激起民愤。人民处死了国王,大 革命从此一发而不可收。

与此相反,俄国在一战爆发前,从亚历山大二世开始到后来被推翻的尼古拉,一直在进行 和缓的资本主义改革,实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措施,诸如解放农奴,召开国家杜马(国 会)等。战前俄国经济开始进入资本主义的起飞阶段,根据勃列日涅夫时代苏联异议学者 的统计资料,战前十年俄国的经济增长是俄国有史以来最快的,后来苏联从未达到那个速 度。

一战爆发时,俄国人民对沙皇无限崇拜无限敬仰,在宣战当天群集皇宫前,高举圣像,高 唱国歌。但当战争打了三年后,前线接连失败,后方经济破产。尼古拉忙着指挥战争,朝 政让他的德国老婆弄得乌烟瘴气,因为皇储害血友病,几次濒危,全靠一个文盲农民大气 功师拉普斯丁救活,她便纵容他如魏忠贤般胡作非为,使得人民纷传皇后是德国间谍,前 后方的一切重大灾难都是这个俄奸搞出来的。当战争带来的灾难使人民忍无可忍时,二月 革命便爆发了。沙皇本可镇压,但还是和平退位了。他这样做的结果,是害得全家后来让 列宁下令谋杀了。

与十月革命完全不同,二月革命是真正的自发的人民革命。临时政府上台后实行民主改革 ,开放党禁报禁,释放政治犯,召开被沙皇在战争中关闭的国家杜马,着手建立民主国家 。这样一个进步的民主政府,根本就没有理由去推翻它。

二、 性质完全不同

法国大革命是自发的人民革命,那时根本就没有后来那种革命党去组织人民。攻打巴士底 狱是暴民的自发行动,处死路易16是国民议会的决定,体现了多数民意。除了个别地区曾 由外国阴谋家煽起骚乱外,革命得到大多数人民拥护,后来组成军队是为了抵抗神圣罗马 帝国的武装干涉,是人民自报奋勇参加的,并没有革命党组织操纵。因为是从未受过训练 的外行们去打仗,他们便本能地使用散兵线去对付敌人训练有素的方阵,反而因此大获全 胜,这点恩格斯曾在《反杜林论》中提及。革命基本上是由被形形色色的政治家们的雄辩 煽动起来的暴民去进行,根本不是后世那种由一个严密的核心组织经过周密策划后组织、 发动、操纵群众来执行首脑命令的阴谋行为。

相反,十月革命是一小撮黑社会匪徒搞出来的反动军事政变。在此以前,哪怕后来恩格斯 、考茨基组织的社会民主党也是类似西方议会政党的松散组织。列宁对国际共运乃至所有 暴力革命的最大贡献,是他首次发明了俄共那种特地设计出来颠覆国家政权的极权组织。 1905年,俄国爆发了自发的人民革命。这场革命失败后,列宁总结了它的历史教训后认为 ,由于社会生产力和技术的进步,统治者对人民的控制和镇压能力极大地增强了。在新的 历史条件下,真正的人民革命已经不可能获得胜利。用他的话来说就是:“革命决不能通 过人民去制造”(“Revolution can never be made through the people”), 只能由 受过严格训练的专业人士(所谓“职业革命家”)去制造。为此,他组建了俄共那种世界 历史上第一个严密组织、高度集权、实行铁的纪律的黑社会阴谋组织,并在瑞士开办了世 上第一所训练“职业革命家”的秘密学校,教会学员们怎样利用社会危机,躲在群众后面 去煽动、教唆、组织他们起来用暴力反抗当局。

尽管如此,因为当时俄国的政治经济形势不错,俄共的革命事业不可避免地处于低潮。在 一战爆发前,列宁根本就没有预见到未来会有革命高潮的出现,曾悲观地预言:“我们这 一代人大概是看不到革命爆发了”。等到战争爆发后,他主张失败主义,要革命党人不遗 余力地破坏捣乱,导致国家打败仗,从中渔利,由此导致他与孟什维克和第二国际社会民 主党人的决裂。布尔什维克党人因此在国内外被普遍视为人人可得而诛之的俄奸国贼,众 叛亲离,声望跌到了最低点。

二月革命爆发后,列宁大喜若狂,决定立刻回国。但他在瑞士,要回国必须穿过德国领土 和德军占领的地区。德国当时正在两面作战,很希望把列宁放回去从后方搞垮俄国,让他 们把兵力从东线调到西线去(这一策略后来被日本人沿用。日本右派黑龙会帮助孙中山组 成同盟会,后来日人识破了张国焘身份却照样放行,都是试图颠覆削弱大清和民国、陷人 民于血海的毒招)于是便主动提供专列,让列宁和他的同志们穿过战线回国去。列宁生怕 被人民当成奸细,便想出了个自欺欺人的花样,把专列从外头封了起来,尽管如此,他还 是一路提心吊胆,几次跟同志们说,只怕火车一进俄境,他们就得让人家抓起来。

不料一路无事,火车进了彼得堡的芬兰站,车门从外面打开后,列宁惊喜地发现外面竟然 有一大群欢迎的人。他当即发表了演讲,提出了和平与面包的口号,主张立即无条件与德 国媾和。当时临时政府承担沙皇与协约国的协议,坚持对德作战,而且大片领土沦于德军 之手,单方面媾和不但要严重损害国家利益,而且违反了国际义务,将来要受到协约国的 制裁。列宁的演说完全是叛国言论,虽然引起了许多听众的义愤,但毫未受到政府的追究 ,因为临时政府是民主政府,保障每个人的言论自由。

列宁充份利用了这种俄国人民刚刚得到的自由,用德国人源源送来的金钱,一下子就办了 四十多种刊物报纸,拼命鼓吹和平与面包,主张立即停战与德国议和。这行为引起了协约 国的注意。法国反间机构便着手调查,发现有大量的德国马克转到布党手中。他们拿到了 过硬证据,便把它提供给临时政府。临时政府于是下令通缉列宁这个德国间谍,吓得他化 装后逃到了刚刚取得独立的芬兰去(芬兰原属俄国),在边境地区过了一段提心吊胆的日 子。据当事人回忆,列宁给吓得要死,完全不是后来苏联油画上边烤火,边写《国家与革 命》的那副潇洒样。

此前列宁就一直在鼓动同志们起来武装夺权,但没有一个人听他的,觉得那是轻举妄动。 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还居然把他们的反对意见登在公开报纸上,让列宁火冒三丈,以为 要遭到政府的镇压了,然而**临时政府就是毫无动作。此时列宁被通辑,布党是德国间 谍的丑事曝了光,再没法混下去了,这才铤而走险。他们把中央分成两个班子,由担任总 指挥的托洛茨基率领一个班子搞暴动,另一个班子(包括当时还是个二流角色的斯大林) 则置身事外。那样的话,万一失败了,党也不至于被人家一网打尽,因为临时政府那个民 主政权不像后来的**极权,讲究公平审判,不兴无罪株连。

所谓十月革命只是一只小部队干的活,无惊无险,几乎没放一枪就顺利拿下了彼得堡城内 的各要害部门。所谓攻打冬宫是个神话,事实上临时政府根本没有抵抗就投降了,天亮时 全城已入**掌握。**于是顺利接管了各大城市。当时二月革命给人民的思想带来极大 冲击,造成的混乱还没有过去。临时政府一旦做了俘虏,全国便群龙无首,任人宰割。如 果临时政府的官员们当初有布党的亿分之一的坚强和狡猾,只需在通辑列宁的同时,从前 线调只部队回来保卫首都,乱事就决不会发生。我想,那些部长们做梦也没想到,世上竟 然会有**这种心狠手辣的歹徒,利用他们的宽大仁厚起事得手后,马上就把他们毙了。

布党一掌权就露出了流氓嘴脸。当时和布党合作的,还有一两个政党如左翼社会革命党。 列宁在革命前的口号是“一切权力归苏维埃”,主张把权力从国家杜马中和平夺过来。此 时这些人便发梦,以为布党要通过苏维埃搞民主了,欣欣然去参加苏维埃会议,轻而易举 地便在议会中取得多数。殊不知列宁二话不说就派兵把这些代表抓了起来,以后又让契卡 的皮夹克把他们统统毙了。

布党掌权既没给人民带来和平,也没有带来面包,又胡乱杀人。前线接连打败仗,后方经 济困难更因革命而加深,于是人民就起来反抗。从一开头,布党就是以一小撮人的钢铁意 志,靠铁腕镇压,用大规模屠杀来吓唬全国人民就范的。列宁亲手签发了组建契卡的手令 ,派捷尔任斯基那个杀人魔王作头子,不经审判便大规模枪决“反革命”。那血腥情景, 连苏联的正统读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上都有所描绘。书中角色朱赫来参加了行刑队, 每天大批毙人毙到神经快要错乱的地步。电影《列宁在1918》上也有高尔基劝列宁不要滥 杀知识分子的情节。世上除了效法十月革命的国家,又有哪个国家出过这种事?

列宁还下达了组建余粮征集队的命令,他在命令中说得清清楚楚:要把农民的粮食抢光, 用饥饿来迫使他们屈服,这一策略果然奏效,后来被斯大林在更大的规模上实施,造成乌 克兰等地饿死几百万人的人造大饥荒。列宁还发明了集中营,把起来反抗布党统治、以罢 工捍卫自己权益的工人阶级投入其中,强迫他们从事奴隶劳动。布党还解散了所有的工会 ,代之以御用工会。世界上只有苏联式的“工人阶级的天堂”的工会只管发电影票、送花 圈,根本不管工人利益。不但俄共第一代领导班子里只有一个工人出身的成员,而且工人 阶级在**国家的实际地位,远没有资本主义国家的高。**国家从来没有过罢工的现象 就足以说明这一点。

布党的血腥统治激起了几乎全国人民的反抗,内战席卷全国,这是在法国大革命中根本见 不到的景象。农民纷纷拒绝向城市供应粮食,顿河哥萨克大规模暴动,和红军血腥拉锯, 双方那种原始的野蛮、残忍和血腥,在萧洛霍夫《顿河故事集》、《静静的顿河》中得到 了体现。那还是官方容许的正统读物。高尔察克、邓尼金等前白军将领率领的起义队伍, 一度几乎推翻了布党的统治。一个政权初生便激起几乎全部人民的反抗,这在世界史上还 找不到第二例。

为了镇压人民的反抗,布党采用了两手,第一是请求德国人援助。德国人怕布党垮了,还 得两线作战,便慷慨给予大量的金钱。据协约国的调查,他们先后资助了布党两百多万马 克。布党还和德国人片面媾和,割让了几乎整个乌克兰(后来这部份领土在德国战败后又 给俄国人占领了)这就是臭名昭著的布列斯特和约。如果不是德国战败,布党便是俄国历 史上最大的卖国贼。

第二手是组建红军去镇压人民起义。红军总司令是布党中才干最杰出的托洛茨基(这是列 宁遗嘱上的评价)。他的绝招是把前白军将领的家属关起来作人质,再派出忠实可靠党员 作政委,监视着将领们去率领红军打仗。全靠这种流氓手段,布党才建起了一只职业军队 ,陆续荡平了各地的反抗。但**的传统手段是兔死烹狗,鸟尽藏弓,不但这些将领后来 统统给斯大林毙了,就连总司令托洛茨基也让斯大林的特工在墨西哥暗杀了。

等到斯大林上台后,无穷无尽的人间惨剧便从此拉开序幕。国家的组织方式赋予了他史无 前例的为所欲为的权力,他不但变成了空前的大**者,而且干出了人类历史上从未见过 的疯狂罪行:将全国富农流放到西伯利亚去;将日尔曼、吉卜赛等多个少数民族全族流放 ;用人造饥荒饿死乌克兰几百万农民的同时大量向国外抛售谷物,以此来迫使农民屈服, 加入集体农庄;搞大清洗,枪毙了所有的老布尔什维克和红军全部高级将领,枪毙了80% 以上的16大代表,90%以上的中央委员,从肉体上消灭了所有加盟共和国的中央委员会; 把数千万忠于他的公民抓到“古拉格”中去,强迫他们从事类似建造金字塔的大规模奴隶 劳动,承担开挖北海运河、伏尔加-顿河运河等一系列重大工程;在吞并了东波兰后,枪 毙了人家的所有军官(officer corps); 战争爆发前夕还把德国共产党员送去给希特勒 屠杀,以维护苏德友谊;在卫国战争中驱使劳改营里的囚犯上前线作战,战后又把幸存者 投入黑牢,哪怕是立下累累战功者也不宽恕;把盟军解放并送回来的全部被俘苏军官兵和 苏联间谍(例如著名的“红色乐队”领导人)统统投入监牢……。

综上所述,所谓十月革命完全是一小撮黑社会匪徒发动的军事政变,它推翻了民主临时政 府,腰斩了本来大有希望的俄国民主改革,用血腥镇压将人民的大规模反抗勉强镇压下去 ,使苏联从此变成了各族人民的大监狱。在这种黑暗社会制度下,人民丧失自由到了空前 绝后的地步,哪怕抱怨两句就可能送命,国民中十个里就有一个倒在了这个反动政权的屠 刀下。这种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大倒退,根本就不能与法国大革命同年而语。它连**革命 都不如,后者毕竟还骗取了大部份人民的拥护。

三、后果完全不同

法国大革命虽然先导致罗伯斯庇尔为首的雅各宾疯子派上台,用断头台来治理国家,后来 又把国家引入了战乱,最终导致大**者拿破仑上台,但它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 毕竟写进了人类历史,启发、鼓舞、感召了后来人起来争取民主自由。由法国大革命产生 的一系列先进的价值观念,后来部份写进了《拿破仑法典》,在帝国范围内一体通行,客 观上在欧洲普及了这些观念。而且,拿破仑帝国虽然是**政体,但它是一个法治国家, 毕竟比被推翻的波旁王朝要先进得多。

十月革命则完全是对俄国二月革命的反动,断送了俄国本来大有希望的民主改革凡八十多 年,制造出来的是一个人类历史上最反动、最**、人民丧失自由最彻底的极权怪物。如 果说法国大革命留给人类的遗产是“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那么十月革命留给人类 的遗产就是“无产阶级**”(按:dictatorship是**的意思,被御用学者们翻译成了 好听的“专政”),那就是:在革命前秘密结成组织严密、高度集权的黑帮会,使用一切 阴谋手段、流氓伎俩(包括故意给国家民族造成巨大灾难、割让领土、勾结敌国并接受资 助等无耻行为)来夺取政权,在掌权后使用大规模屠杀、人造饥荒等手段实行恐怖统治压 倒反抗,彻底剥夺人民最起码的自由和人身权利,从根本上消除了他们选择别的生活制度 与政权的可能。十月革命留在人类历史上的耻辱烙印,就是大规模谋杀平民、秘密警察、 思想管制、奴隶劳动那些令人发指的滔天大罪,它再充份不过地显示了,一小撮意志如钢 、心狠手辣、组织严密的歹徒利用人民的崇高名义能干出什么样的坏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