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ular2 bootstrap3:夜晚为什么出虚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5/03 03:34:35

肾阴虚或肾阳虚都会引起出虚汗,中医称之为盗汗,但还有一种病,就是肺结核也会引起盗汗,它也是一种虚症。

顾名思义,“虚汗”多见于虚症。它既可以单独出现,也可发生于多种疾病的过程中。“汗为心之液”,若病人出汗太多或自汗、盗汗的病程持续时间过久,将导致精气耗伤,出现精神倦怠、脸色苍白、四肢乏力、不思饮食、容易感冒、睡眠多梦等阴阳失调的症状,损害人体的身心健康,甚至诱发其他疾病。对儿童患者的影响尤其明显。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出汗过多会导致体内必需的微量元素流失和电解质失衡,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常出虚汗的孩子,会导致记忆力下降,智力发育迟缓。作为孩子的家长,千万不要掉以轻心。据笔者了解,目前用于治疗虚汗症的药物尚不多,而以广州奇星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虚汗停颗粒”较为著名。奇星“虚汗停”是以宋代著名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中“牡蛎散”为基础,经对原处方进行调整和改进,运用现代制药技术和先进生产工艺精制而成。根据中医“虚则补之”的法则,精选煅牡蛎、黄芪、浮小麦、糯稻根、大枣等诸味药材科学组方和配伍,达到益气养阴、固表止汗的目的。大量的临床研究和实践证明,“虚汗停”用于治疗气虚或气阴两虚引起的自汗、盗汗疗效显著。

天底下谁不流汗?可是有一种汗——虚汗,却不同于一般的汗,是身体不正常或病变的表现。虚汗多见于儿童,有些儿童入睡后出汗不止、间或身体冰凉,这便是医学上所说的“出虚汗”。有些儿童因为身体虚弱、感冒发烧或患肝炎等炎症使用大量抗生素(或其它药物)后导致出虚汗。出虚汗的儿童,常见有头晕、面色苍白、没胃口、睡不好、智力发育受制约等,影响儿童正常的生长发育。
成人也会出虚汗。有些体质虚弱的人在安静情况下,或无原因而全身或局部出汗,甚至大汗淋漓,这也是“虚汗”。某些患急慢性疾病者,或妇女产后体质都特别虚弱,往往会出虚汗。
对虚汗问题,既可以到医院请医生诊治,也可以根据情况自己购药治疗。

夜间出汗就是盗汗,无论阴虚,阳虚皆可引起盗汗.

以下是很好的辨证施治,只怕你没有耐心看。

原作者: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长河镇卫生院
来优鹏

按证型分为:
瘀血盗汗,湿热盗汗,阴虚盗汗和阳虚盗汗四种.

1 瘀血盗汗 王某,男, 42岁,农民.1996年
10月25日门诊.患者2个月前在工地上建筑房
屋,不慎从二楼摔到地上,身体多处挫伤,经治疗
后创口已愈,腰背,四肢多处疼痛未已.且夜间盗
汗甚多,神疲乏力,口干不欲多饮,苔薄,舌质暗红
有瘀点,脉细涩.证属气虚血瘀.瘀血未净,脉络
受阻,故全身多处疼痛.瘀血内阻,气血运行不畅,
久而化热,迫津外泄发为盗汗.瘀热在里,耗伤津
液而口干,但瘀血为阴,故口干不欲多饮.气虚不
足则神疲乏力,舌红有瘀点,脉细涩为气虚血瘀之
征.治宜益气活血化瘀止汗.方用血府逐瘀汤加
减:桃仁,红花,赤芍,木香各10g,当归,党参,生
黄芪各20g,川芎5g,生地10g,浮小麦,糯稻根须
各30g.方中桃仁,红花,当归,川芎活血化瘀,疏
通经络;生地,赤芍凉血清热;木香理气,使气行则
血行;党参,生黄芪益气固表;浮小麦,糯稻根须固
涩止汗.服药5剂,盗汗减少,疼痛缓解,再进7
剂,诸症均瘥.
2 湿热盗汗 来某,男, 50岁,干部.1996年
8月10日门诊.患者患冠心病多年,盗汗20余
天,曾服各种西药未效,前来就诊.证见形体肥胖,
夜寐盗汗,口苦口干,肢困乏力.小便短赤,舌红,
苔黄腻,脉濡数.证属湿热蕴结.因肥胖多湿,加
之平素嗜酒肥甘,湿热内生,湿热蕴结,蒸腾营阴,
腠理开泄发为盗汗.而脾主四肢,湿邪困脾则肢困
乏力;口干口苦,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均为湿热内盛之征.治宜清利湿热,佐以止汗.方
用四妙丸加减:茵陈,黄芩,六一散,焦苍术各
15g,薏苡仁,浮小麦各30g,黄柏,,黄芩,生黄芪,
麻黄根各10g.方中茵陈,六一散,米仁清利湿热;
黄芩,黄柏清热燥湿;焦苍术健脾燥湿;黄芪,浮小
麦,麻黄根益气固表止汗.服药3剂,盗汗大减,原
法再进5剂,汗止寐安.停药1周,又见少许汗出,
口苦口干,苔腻,尿黄,上方再进7剂.数月后因感
冒来诊,告知前服药后盗汗已愈.
3 阴虚盗汗 李某,女, 48岁,农民.1995年
12月门诊.患者诉夜寐盗汗已3月,午后潮热,两
颧色红,口干咽燥,月经紊乱,舌红,少苔,脉细数.
证属更年期肾气已衰,阴精亏虚.阴虚火旺,热迫
津液外泄,故见盗汗;虚热内蒸则五心烦热,潮热
颧红;阴虚津液不足,故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
细数,为阴虚火旺之象.治宜滋阴降火敛汗.方用
当归六黄汤加味:当归,生地各10g,熟地15g,黄
芩,黄连,黄柏各5g,黄芪20g,煅牡蛎,浮小麦各
30g,麻黄根12g.方中黄芩,黄连,黄柏苦寒清热,
泻火坚阴;生黄芪益气固表;当归,生熟地滋阴养
血,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煅牡蛎,浮小麦,麻黄根固
涩敛汗.服药5剂,盗汗,潮热大减.前方去黄芩,
黄连,加地骨皮,麦冬,五味子,再服7剂,痊愈.
97陕西中医2002年第23卷第1期
4 阳虚盗汗 陈某,女, 76岁,农民.1998年
12月20日门诊.患者素体虚弱,患有慢性支气管
炎,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史5年.近2月来夜寐
盗汗,形寒肢冷,面色白光白,神疲乏力,腰膝冷痛,
五更泄泻,舌淡,胖苔薄白,脉沉迟无力.证属脾肾
阳虚,阴津不固.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脾
肾之阳气互相资助,共同温煦机体.阳虚不能敛
阴,则津津汗出;脾肾阳虚,机体失其温煦,故形寒
肢冷,面色白光白,腰膝冷痛;脾主运化,赖命火助其
腐熟,肾阳虚衰不能温煦脾阳,则脾失健运,不能
腐熟水谷化为精微输布全身,故神疲乏力,五更泄
泻.舌淡胖,苔薄白,脉沉迟无力,均为阳虚气弱之
征.治宜温补脾肾,益气固表.方用四神丸合牡蛎
散加味:黄芪,党参,煅牡蛎,浮小麦各30g,附子
6g,补骨脂,陈皮,麻黄根各10g,吴萸3g,肉豆蔻,
五味子各5g,大枣20g.方中黄芪,党参,附子,补
骨脂,吴萸温肾益气,温中散寒,温之则中阳振奋,
阳生阴长,阴有所附,汗不外泄;陈皮,大枣健脾和
胃;煅牡蛎,浮小麦,麻黄根,五味子固涩敛汗.服
药5剂,盗汗大减,诸症好转,再进7剂而愈.
5 体 会 盗汗一证,病因多端,虽经阴虚
火旺者居多,但瘀血郁热迫津以外泄或湿热蕴结
蒸腾营阴或阳气亏虚,阳不敛阴均可发生盗汗.临
证时贵在详察病情,辨证施治.治疗原则:虚者补
之,实者泻之,虚实挟杂者又当标本兼顾.临床上
笔者在证论治中常配以麻黄根,糯稻根须,煅牡蛎
等固涩敛汗之品,疗效显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