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本地有什么烟:老舍作品简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4/30 04:47:06
作品

老舍,中国小说家、剧作家。生于1899年,卒于1966年,满族,祖籍北京。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

老舍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赵子日》、《老张的哲学》、《四世同堂》、《二马》、《小坡的生日》、《离婚》、《猫城记》、《正红旗下》,剧本《残雾》、《方珍珠》、《面子问题》、《龙须沟》、《春华秋实》、《青年突击队》、《戏剧集》、《柳树井》、《女店员》、《全家福》、《茶馆》,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出口成章》,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及作品集《老舍文集》(16卷)等。

他于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担任过小学校长、郊外北区劝学员等职。五四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民主、科学、个性解放的思潮,把他从“兢兢业业办小学,恭恭顺顺地侍奉老母,规规矩矩地结婚生子”的人生信条中惊醒;文学革命的勃兴,又使他“醉心新文艺”,由此开始生命和事业的新起点。

1924年,老舍赴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讲授汉语和中国文学。自1925年起,陆续写了3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对乌烟瘴气的教育界作了生动的揭露;《赵子曰》的鞭挞锋芒指向以新派自诩其实醉生梦死的青年学生;《二马》的主人公是旅居英国的北京人,讽刺的仍是在封建的小生产的社会土壤里培植出来的“出窝儿老”的畸形心态——都以清脆的北京口语,俏皮的幽默笔墨,渲染北京的民俗风情,通过闭塞守旧、苟且偷安的民族心理的剖析,申述对于祖国命运的忧虑,显示出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和思想视角。3部作品陆续在《小说月报》上连载后,引起文坛的注目。

1926年老舍加入文学研究会。1929年夏,绕道欧、亚回国。在新加坡逗留期间,为当地高涨的民族解放要求所鼓舞,创作反映被压迫民族觉醒的中篇童话《小坡的生日》。1930年7月起,到济南齐鲁大学任教。1934年秋,改任青岛山东大学教授。在这两所大学,相继开设文学概论、外国文学史、欧洲文艺思潮、小说作法等课程。课余继续从事创作。沿袭原来的艺术取向的,有长篇小说《离婚》和《牛天赐传》等,都写得富有生活情趣和喜剧效果。比之早期作品,描写从浅露趋向含蓄,相当圆熟地形成他作为幽默作家、北京人情世态的风俗画师、市民社会的表现者和批判者独特的艺术风格。面对愈来愈严酷的社会现实,创作出现两种新的趋势:一是日益关切国家大事,由此触发写作的灵感,如受到日本侵略者制造的五三惨案的刺激,写了《大明湖》,九一八事变引起他“对国事的失望”,遂有寓言小说《猫城记》的问世;一是更加关怀城市贫民的苦难,以此作为主要描写对象,《月牙儿》叙述母女两代沦为暗娼,《我这一辈子》诉说下级警察的坎坷经历。在《骆驼祥子》中,以农村来到城市拉车的祥子个人的毁灭,写出一场沉痛的社会悲剧。把城市底层暗无天日的生活引进现代文学的艺术世界,是老舍的一大建树。

《骆驼祥子》是他个人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要作品。他从30年代初起 ,开始写作短篇小说 ,作品收入《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等。其中如《柳家大院》、《上任》、《老字号》、《断魂枪》诸篇,绰约多姿,精致完整,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11月济南沦陷前夕,只身奔赴武汉。1938年3月 ,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出任总务部主任。抗战8年中,对文艺界的团结抗日多有贡献。他写于抗战时期的作品,也多以直接为民族解放服务为题旨。战争初起,他热情提倡通俗文艺,写作宣传抗日的鼓词、相声、坠子等小型作品,供艺人演唱。随后,转向直接向群众宣传的话剧创作,连续写剧照了《残雾》、《张自忠》、《国家至上》等10余个剧本,颂扬民族正气、表彰爱国志士,批判不利于团结抗日的社会弊端,在当时起了积极的宣传作用。自1944年初开始,进入长篇小说《四世同堂》的创作,回到所熟悉的北京市民社会和所擅长的幽默讽刺艺术。小说刻画深受传统观念束缚的市井平民,在民族生死存亡关头的内心冲突,于苦难中升腾起来的觉醒和抗争,自然也有消极逃匿和无耻堕落。《四世同堂》是他抗战时期的力作,也是抗战文艺的重要收获。1946年3月,老舍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讲学。一年期满后,继续旅居美国,从事创作和将自己的作品译成英文。

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老舍立即启程回国。新社会的新气象使他极为振奋,不久就发表以艺人生活为题材的剧作《方珍珠》。1951年初创作的话剧《龙须沟》上演,获得巨大成功。剧本通过大杂院几户人家的悲欢离合,写出了历尽沧桑的北京和备尝艰辛的城市贫民正在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是献给新中国的一曲颂歌。《龙须沟》是老舍创作新的里程碑,他因此获得人民艺术家的荣誉称号。50~60年代,他在文艺、政治、社会、对外文化交流等方面担任多种职务,但仍然勤奋创作。作品以话剧为主,有《春华秋实》、《西望长安》、《红大院》、《女店员》等,以刻画北京市民告别旧生活、迎接新时代的精神历程的作品较为成功。他还写有散文《我热爱新北京》。自50年代后半期起,老舍在话剧《茶馆》、《义和团》(又名《神拳》)和小说《正红旗下》(未完成)等作品中,转而描绘近代北京的历史风云。《茶馆》以一座茶馆作为舞台,展开了清末戊戌维新失败、民国初年北洋军阀盘踞时期、国民党政权崩溃前夕3个时代的生活场景和历史动向,写出旧中国的日趋衰微,揭示必须寻找别的出路的真理。老舍的话剧艺术在这个剧本中有重大突破。《茶馆》是当代中国话剧舞台最享盛名的保留剧目,继《骆驼祥子》之后,再次为老舍赢得国际声誉。

老舍在4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思想上艺术上不断取得重要进展和突破。他写作勤奋,孜孜不倦地涉猎文学创作的各个领域,是位多产作家,一生写作了1000多篇(部)作品。文化大革命初期遭受迫害,于1966年8月24日自溺于北京太平湖。

摘自:中国戏剧场(梧桐新语整理)

123

老舍,中国小说家、剧作家。生于1899年,卒于1966年,满族,祖籍北京。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

老舍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赵子日》、《老张的哲学》、《四世同堂》、《二马》、《小坡的生日》、《离婚》、《猫城记》、《正红旗下》,剧本《残雾》、《方珍珠》、《面子问题》、《龙须沟》、《春华秋实》、《青年突击队》、《戏剧集》、《柳树井》、《女店员》、《全家福》、《茶馆》,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出口成章》,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及作品集《老舍文集》(16卷)等。

他于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担任过小学校长、郊外北区劝学员等职。五四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民主、科学、个性解放的思潮,把他从“兢兢业业办小学,恭恭顺顺地侍奉老母,规规矩矩地结婚生子”的人生信条中惊醒;文学革命的勃兴,又使他“醉心新文艺”,由此开始生命和事业的新起点。

1924年,老舍赴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讲授汉语和中国文学。自1925年起,陆续写了3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对乌烟瘴气的教育界作了生动的揭露;《赵子曰》的鞭挞锋芒指向以新派自诩其实醉生梦死的青年学生;《二马》的主人公是旅居英国的北京人,讽刺的仍是在封建的小生产的社会土壤里培植出来的“出窝儿老”的畸形心态——都以清脆的北京口语,俏皮的幽默笔墨,渲染北京的民俗风情,通过闭塞守旧、苟且偷安的民族心理的剖析,申述对于祖国命运的忧虑,显示出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和思想视角。3部作品陆续在《小说月报》上连载后,引起文坛的注目。

1926年老舍加入文学研究会。1929年夏,绕道欧、亚回国。在新加坡逗留期间,为当地高涨的民族解放要求所鼓舞,创作反映被压迫民族觉醒的中篇童话《小坡的生日》。1930年7月起,到济南齐鲁大学任教。1934年秋,改任青岛山东大学教授。在这两所大学,相继开设文学概论、外国文学史、欧洲文艺思潮、小说作法等课程。课余继续从事创作。沿袭原来的艺术取向的,有长篇小说《离婚》和《牛天赐传》等,都写得富有生活情趣和喜剧效果。比之早期作品,描写从浅露趋向含蓄,相当圆熟地形成他作为幽默作家、北京人情世态的风俗画师、市民社会的表现者和批判者独特的艺术风格。面对愈来愈严酷的社会现实,创作出现两种新的趋势:一是日益关切国家大事,由此触发写作的灵感,如受到日本侵略者制造的五三惨案的刺激,写了《大明湖》,九一八事变引起他“对国事的失望”,遂有寓言小说《猫城记》的问世;一是更加关怀城市贫民的苦难,以此作为主要描写对象,《月牙儿》叙述母女两代沦为暗娼,《我这一辈子》诉说下级警察的坎坷经历。在《骆驼祥子》中,以农村来到城市拉车的祥子个人的毁灭,写出一场沉痛的社会悲剧。把城市底层暗无天日的生活引进现代文学的艺术世界,是老舍的一大建树。

《骆驼祥子》是他个人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要作品。他从30年代初起 ,开始写作短篇小说 ,作品收入《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等。其中如《柳家大院》、《上任》、《老字号》、《断魂枪》诸篇,绰约多姿,精致完整,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11月济南沦陷前夕,只身奔赴武汉。1938年3月 ,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出任总务部主任。抗战8年中,对文艺界的团结抗日多有贡献。他写于抗战时期的作品,也多以直接为民族解放服务为题旨。战争初起,他热情提倡通俗文艺,写作宣传抗日的鼓词、相声、坠子等小型作品,供艺人演唱。随后,转向直接向群众宣传的话剧创作,连续写剧照了《残雾》、《张自忠》、《国家至上》等10余个剧本,颂扬民族正气、表彰爱国志士,批判不利于团结抗日的社会弊端,在当时起了积极的宣传作用。自1944年初开始,进入长篇小说《四世同堂》的创作,回到所熟悉的北京市民社会和所擅长的幽默讽刺艺术。小说刻画深受传统观念束缚的市井平民,在民族生死存亡关头的内心冲突,于苦难中升腾起来的觉醒和抗争,自然也有消极逃匿和无耻堕落。《四世同堂》是他抗战时期的力作,也是抗战文艺的重要收获。1946年3月,老舍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讲学。一年期满后,继续旅居美国,从事创作和将自己的作品译成英文。

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老舍立即启程回国。新社会的新气象使他极为振奋,不久就发表以艺人生活为题材的剧作《方珍珠》。1951年初创作的话剧《龙须沟》上演,获得巨大成功。剧本通过大杂院几户人家的悲欢离合,写出了历尽沧桑的北京和备尝艰辛的城市贫民正在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是献给新中国的一曲颂歌。《龙须沟》是老舍创作新的里程碑,他因此获得人民艺术家的荣誉称号。50~60年代,他在文艺、政治、社会、对外文化交流等方面担任多种职务,但仍然勤奋创作。作品以话剧为主,有《春华秋实》、《西望长安》、《红大院》、《女店员》等,以刻画北京市民告别旧生活、迎接新时代的精神历程的作品较为成功。他还写有散文《我热爱新北京》。自50年代后半期起,老舍在话剧《茶馆》、《义和团》(又名《神拳》)和小说《正红旗下》(未完成)等作品中,转而描绘近代北京的历史风云。《茶馆》以一座茶馆作为舞台,展开了清末戊戌维新失败、民国初年北洋军阀盘踞时期、国民党政权崩溃前夕3个时代的生活场景和历史动向,写出旧中国的日趋衰微,揭示必须寻找别的出路的真理。老舍的话剧艺术在这个剧本中有重大突破。《茶馆》是当代中国话剧舞台最享盛名的保留剧目,继《骆驼祥子》之后,再次为老舍赢得国际声誉。

老舍在4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思想上艺术上不断取得重要进展和突破。他写作勤奋,孜孜不倦地涉猎文学创作的各个领域,是位多产作家,一生写作了1000多篇(部)作品。文化大革命初期遭受迫害,于1966年8月24日自溺于北京太平湖。

摘自:中国戏剧场(梧桐新语整理)

老舍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赵子日》、《老张的哲学》、《四世同堂》、《二马》、《小坡的生日》、《离婚》、《猫城记》、《正红旗下》,剧本《残雾》、《方珍珠》、《面子问题》、《龙须沟》、《春华秋实》、《青年突击队》、《戏剧集》、《柳树井》、《女店员》、《全家福》、《茶馆》,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出口成章》,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及作品集《老?E >

·长篇小说集·
蜕 文博士 牛天赐传 无名高地有了名 骆驼祥子 猫城记
火葬 二马 离婚 老张的哲学 赵子曰 小坡的生日
鼓书艺人 正红旗下 四世同堂
·短篇小说集·
《赶集》《蛤藻集》《樱海集》《火车集》《贫血集》 ·旧体诗·
白云寺 北戴河赠四友诗 北行小诗 春游小诗 登太白楼 登岳阳楼 致章老 观豫剧《花打朝》 黄山小诗之一 黄山奇 赠友人归广州 黄山云 哭王礼锡先生 内蒙东部纪游 内蒙即景 汕头行 诗二首 诗二章 诗三律 诗三首 诗四章 诗五首 赠土歧善麿 蜀村小景 题----全家福 题关良“凤姐图”诗 题静庐写秃松小品 向日本话剧团献诗 赠荀慧生 咏黄山 游海门----莲花峰 游秦皇岛 游日十七首 赠白土吾夫 致郭老 赠陈叔通 赠涤非词人 赠山月 赠湖南博物馆 赠梅阡 赠北京晋阳饭庄 赠木下顺二
赠王莹 赠申凤梅 诗谢郭老秋雨中来访 赠沈柔坚 登岳阳楼题-三秋图 赠广州部队战士话剧团 赠汕头工艺美术陈列馆 再集马派名剧----赠马连良 贺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 一九六五年春节与北京曲艺团诸友欢聚得句
·曲艺·
八九十枝花 保民杀寇 保我河山 壁报诗 陪都赞 青年
别迷信 长期抵抗 陈各庄上养猪多 成渝路上 日本撤兵了 扫荡五气 慈母 打 打刀曲 读书 生产就业 柿子丰收 二期抗战 附录-致友人函 歌唱伟大的党 歌声 说明白话 覃本秀自述 鬼曲 国葬 过新年 海外新声 微笑 为和平而战 和平解放西藏 红售货员 红叶 鸿兴饭馆红旗飘 小相声一则 新春之歌 厚古薄今 活-武松 假博士 教授 雪中行军 音乐的生活 她记得 抗战民歌二首 空城计 控诉搂包的-大鼓书词 札兰屯的夏天 战 礼物 恋歌 流离 乱形容 中秋月饼 祝贺北京解放十年 蒙古青年进行曲 谜 怒 女儿经 青年突击队员 清明 痰迷新格 童谣二则 山高挡不住太阳 神仙辞职 蜀江船歌 双反 为小朋友们作歌 维生素 新青年 新诗 英雄赞 元旦铭 丈夫去当兵 致富神咒 祝贺儿童节1 祝贺儿童节2 作诗
·戏剧集·
《张自忠》 《神拳》 《方珍珠》 《归去来兮》 《西望长安》 《秦氏三兄弟》 《荷珠配》《大地龙蛇》 《茶馆》 《谁先到了重庆》 《春华秋实》 《残雾》
《龙须沟》 《面子问题》 《全家福》 《宝船》 《女店员》《青蛙骑手》 《柳树井》 《青霞丹雪》 《火车上的威风》
·杂文集·
[报告] [出口成章] [和工人同志们谈写作] [ 老牛破车] [杂文集第十四卷] [杂文集第十六卷]
·文学概论讲义·
一 引言 二 中国历代文说(上) 三 中国历代文说(下) 四 文学的特质 五 文学的创造 六 文学的起源 七 文学的风格 八 诗与散文的分别 九 文学的形式 十 文学的倾向(上) 十一 文学的倾向(下) 十三 诗 十四 戏剧 十五 小说

老舍 (1899~1966) 当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著有小说《骆驼样子》、《四世同堂》,剧本《龙须沟》、《茶馆》等,是“语言大师”,被称为“人民艺术家”。

老舍,巴金称他为“中国知识分子最好的典型”;曹禺说他“是中国当代的‘人杰’”;政府授过他“人民艺术家”称号;朱光潜认为他的小说屈指可数……。是的,《骆驼祥子》畅销美国,《茶馆》震动欧洲,老舍在世界文学中自有他的地位。人们期望更多地了解老舍,了解他的经历、性情、思想、人格……。这就需要传记:他传、自传,不止一种。

·长篇小说集·
蜕 文博士 牛天赐传 无名高地有了名 骆驼祥子 猫城记
火葬 二马 离婚 老张的哲学 赵子曰 小坡的生日
鼓书艺人 正红旗下 四世同堂
·短篇小说集·
《赶集》《蛤藻集》《樱海集》《火车集》《贫血集》 ·旧体诗·
白云寺 北戴河赠四友诗 北行小诗 春游小诗 登太白楼 登岳阳楼 致章老 观豫剧《花打朝》 黄山小诗之一 黄山奇 赠友人归广州 黄山云 哭王礼锡先生 内蒙东部纪游 内蒙即景 汕头行 诗二首 诗二章 诗三律 诗三首 诗四章 诗五首 赠土歧善麿 蜀村小景 题----全家福 题关良“凤姐图”诗 题静庐写秃松小品 向日本话剧团献诗 赠荀慧生 咏黄山 游海门----莲花峰 游秦皇岛 游日十七首 赠白土吾夫 致郭老 赠陈叔通 赠涤非词人 赠山月 赠湖南博物馆 赠梅阡 赠北京晋阳饭庄 赠木下顺二
赠王莹 赠申凤梅 诗谢郭老秋雨中来访 赠沈柔坚 登岳阳楼题-三秋图 赠广州部队战士话剧团 赠汕头工艺美术陈列馆 再集马派名剧----赠马连良 贺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 一九六五年春节与北京曲艺团诸友欢聚得句
·曲艺·
八九十枝花 保民杀寇 保我河山 壁报诗 陪都赞 青年
别迷信 长期抵抗 陈各庄上养猪多 成渝路上 日本撤兵了 扫荡五气 慈母 打 打刀曲 读书 生产就业 柿子丰收 二期抗战 附录-致友人函 歌唱伟大的党 歌声 说明白话 覃本秀自述 鬼曲 国葬 过新年 海外新声 微笑 为和平而战 和平解放西藏 红售货员 红叶 鸿兴饭馆红旗飘 小相声一则 新春之歌 厚古薄今 活-武松 假博士 教授 雪中行军 音乐的生活 她记得 抗战民歌二首 空城计 控诉搂包的-大鼓书词 札兰屯的夏天 战 礼物 恋歌 流离 乱形容 中秋月饼 祝贺北京解放十年 蒙古青年进行曲 谜 怒 女儿经 青年突击队员 清明 痰迷新格 童谣二则 山高挡不住太阳 神仙辞职 蜀江船歌 双反 为小朋友们作歌 维生素 新青年 新诗 英雄赞 元旦铭 丈夫去当兵 致富神咒 祝贺儿童节1 祝贺儿童节2 作诗
·戏剧集·
《张自忠》 《神拳》 《方珍珠》 《归去来兮》 《西望长安》 《秦氏三兄弟》 《荷珠配》《大地龙蛇》 《茶馆》 《谁先到了重庆》 《春华秋实》 《残雾》
《龙须沟》 《面子问题》 《全家福》 《宝船》 《女店员》《青蛙骑手》 《柳树井》 《青霞丹雪》 《火车上的威风》
·杂文集·
[报告] [出口成章] [和工人同志们谈写作] [ 老牛破车] [杂文集第十四卷] [杂文集第十六卷]
·文学概论讲义·
一 引言 二 中国历代文说(上) 三 中国历代文说(下) 四 文学的特质 五 文学的创造 六 文学的起源 七 文学的风格 八 诗与散文的分别 九 文学的形式 十 文学的倾向(上) 十一 文学的倾向(下) 十三 诗 十四 戏剧 十五 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