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会领导让发言怎么说:关于古代阴阳家的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4/28 20:57:05
听说春秋战国百家争鸣 有一派系是阴阳家 阴阳家是干什么的 有什么杰出代表性人物啊....

想了解去下面网站看看:
  http://history.lib.tsinghua.edu.cn/academic/yinyangjia.htm

  参与稷下学宫百家争鸣的阴阳家学派主要以管仲学派和邹衍为代表。

  一、管仲学派的阴阳五行学说

  管仲学派的阴阳五行学说,主要体现于《管子》书中的《幼官》、《四时》、《五行》、《轻重己》等篇中。管仲学派的阴阳五行学说,仅仅表现出五行相生的特色,不言五行相胜,主张以五行配合四时季节的变化。《四时》说:“东方曰星,其时曰春,其气曰风,风生木与骨。……南方曰日,其时曰夏,其气曰阳,阳生火与气。……中央曰土,土德实辅四时入出,以风雨节土益力。……西方曰辰,其时曰秋,其气曰阴,阴生金与甲。……北方日月,其时曰冬,其气曰寒,寒生水与血。”意思是,东方的季节为春,配木,其气是风;南方的季节为夏,配火,其气是阳;西方的季节是秋,配金,其气是阴;北方的季节是冬,配水,其气是寒;中央是土,其德性是辅四时运行。这就将木、火、金、水、土五行与春夏秋冬四时节令配合起来。

  邹衍的五德终始学说,以宗教迷信的神秘色彩宣扬皇权神授,迎合了战国各国君主争相统一中国的欲望。这种学说表现在历史观上,就是宿命论和循环论。

  这样,“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五行》)。

  管仲学派的阴阳五行学说一项根本性的内容,就是“圣王务时而寄政”。因为他们认为,“阴阳者,天地之大理也;四时者,阴阳之大经也;刑德者,四时之合也。刑德合于时,则生福,诡则生祸。”(《四时》)他们认为阴阳的消长变化是天地的根本道理,而四时运行是阴阳的根本规律,刑政和德政要适应四时。所以管仲学派主张统治者要严格按照四时的运行变化而作为,施政一定要配合四时与五行。如果布政不合时令,就会导致天地之间阴阳二气的失调,灾难就会来临。《四时》篇对春、夏、秋、冬四时所要作的事情规定的很详细,每一时节都规定了五个大方面的内容,体现了管仲学派积极地为统治者所设计的治理国家蓝图的具体实施措施。

  二、邹衍的阴阳五行学说

  邹衍,又写作驺衍,齐国人,生卒年不详,活动年代稍后于孟子,是著名的稷下先生。他“以儒术干世主,不用,即以变化始终之论,卒以显名”(《盐铁论·论儒》)。可见,邹衍是以阴阳学说而扬名的。

  邹衍的阴阳学说,最主要之点就是五德终始的历史观,他以五行相生相胜学说来论证新政权取代旧政权或改朝换代的合理性。邹衍认为,自有人类社会以来,朝代的更替都是五德(金、木、水、火、土五行之德)相胜转移的结果。并且按照一定的次序,前德胜后德,而不是相反。这个次序是:土一木一金一火一水。邹衍把每一个朝代都赋予一种德,一切制度皆与某一种德相应。五德循环往复,相代而兴,历史也就如此推演下去。秦始皇统一天下,就以这种五德终始学说为理论根据。《史记·封禅书》记载说:“邹子之徒,论著终始五德之运,及秦帝,而齐人奏之,故始皇采用之。”秦自称为水德,根据五德终始学说,水德之前是火德,水胜火,于是水德的秦取代火德的周就是合理的了。

阴阳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提倡阴阳五行学说,并用它解释社会人事而得名.这一学派,当源于上古执掌天文历数的统治阶层,代表人物为战国时齐人邹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