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千里之行优秀作品:请问什么是“马太效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4/29 02:24:31

在《圣经》中的“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有这么几句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1973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默顿用这几句话来概括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对已有相当声誉的科学家做出的科学贡献给予的荣誉越来越多,而对那些未出名的科学家则不承认他们的成绩。”默顿将这种社会心理现象命名为“马太效应”。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马太效应”是个既有消极作用又有积极作用的社会心理现象。其消极作用是:名人与未出名者干出同样的成绩,前者往往上级表扬,记者采访,求教者和访问者接踵而至,各种桂冠也一顶接一顶地飘来,结果往往使其中一些人因没有清醒的自我认识和没有理智态度而居功自傲,在人生的道路上跌跟头;而后者则无人问津,甚至还会遭受非难和妒忌。其积极作用是:其一,可以防止社会过早地承认那些还不成熟的成果或过早地接受貌似正确的成果;其二,“马太效应”所产生的“荣誉追加”和“荣誉终身”等现象,对无名者有巨大的吸引力,促使无名者去奋斗,而这种奋斗又必须有明显超越名人过去的成果才能获得向往的荣誉。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的进步和科学上的突破还真与“马太效应”有点关系。

一、马太效应

《新约.马太福音》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国王远行前,交给三个仆人每人一锭银
子,吩咐他们:“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时,再来见我。”国王回来时,第一个仆人
说:“主人,你交给我们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10锭。”于是国王奖励他10座城邑。第
二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5锭。”于是国王例奖励了他5
座城邑。第三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一直包在手巾里存着,我
怕丢失,一直没有拿出来。”于是国王命令将第三个仆人的一锭银子也赏给第一个仆
人,并且说:“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
益善。”这就是马太效应。看看我们周围,就可以发现许多马太效应的例子。朋友多的
人会借助频繁的交往得到更多的朋友;缺少朋友的人会一直孤独下去。金钱方面更是如
此,即使投资回报率相同,一个比别人投资多10倍的人,收益也多10倍。

对企业经营发展而言,马太效应则告诉我们,要想在某一个领域保持优势,就必须
在此领域迅速做大。当你成为某个领域的领头羊的时候,即使投资回报率相同,你也能
更轻易的获得比弱小的同行更大的收益。而若没有实力迅速在某个领域做大,就要不停
地寻找新的发展领域,才能保证获得较好的回报。
<马太福音》第二十章有这样一句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有”----指的是“有”信上帝的信仰。“还要。。”----指另外要加给他物质,并且物质有丰余。举个例子:一个主人生日,分礼给仆人,一本圣经和20元美金随选一样。一个仆人说,我不识字,去拿20元。主人把圣经给另一个仆人,因他识字,他却说:我没有工夫读,也去拿20元美金。主人把20元钱给孩子,但这一孩子说:“我要圣经,因为我虽然不识字,但我母亲天天读圣经给我听,但圣经已很破旧,这本簇新的金边圣经母亲一定喜欢。” 主人欢喜的给了他,他翻开一看,想不到还夹着100元美金。这两佣人看了,目瞪口呆,后悔不已。

“没有”----指的是没有信上帝的信仰。“所有的。。。也要夺过来”,神有绝对的主权,他可以剥夺你。当然,可能这辈子并没有剥夺你的物质财产,但是不要窃以为喜。讲下去太多了,一下子讲不完。
20世纪60年代,著名社会学家罗伯特·莫顿归纳“马太效应”为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个方面(如金钱、名誉、地位等)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马太效应揭示了一个不断增长个人和企业资源的需求原理,关系到个人的成功和生活幸福,因此它是影响企业发展和个人成功的一个重要法则

楼上说得很详细,我概括一下就是贫者越贫,富者越富。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楼上回答的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