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型基金持股比例:个性化主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5/05 20:26:15
电视节目 方言新闻的个性化主持

很多地方电视台都有啊.

个性化主持的兴起与长期以来社会主义文化和精神文明的确立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关联。

(一)个性化主持的出现与兴起的背后,是传播主体“实事求是”、“真诚面对观众”的切实体现。冷战结束后,世界与中国正阔步走向和平与发展的昌明年代,以往英雄式形象、严肃的主持方式将不复存在,代之以亲和的面貌,平等的交流,不事雕饰的生活常态,真情真味的展示。电视台与电视主持人都不再神秘而令人敬畏,他们正在成为我们身边的朋友,与大众一起关注,一起成长。

(二)主持风格的个性化与以中央电视台为代表的主流传播媒介长期以来坚持弘扬“双百”、“二为”方针并不相违。从外部环境来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个性化主持的出现背后是长期以来的文化开放和文化尊重。就主持人自身的成长而言,正是为人民服务的指向内在地激发着许多个性独具的主持人面向大众,服务人民的真诚态度和敬业精神。

(三)个性化主持的出现是社会主义文化和精神文明人本性、人民性、人道性的深刻体现。一方面,个性化主持人的兴起使大众传播“小众化”,另一方面,“个性化”主持理念意味着对受众更为细致入微的关怀,他用“小众化”的手段接通了更深、更新层次的大众传播。

所以说,个性化是观众意志的反应,是电视理论界的呼声,是市场的指引。呼唤个性化的主持人,是人们接受信息时理所当然的审美需求,个性化是优化传播效果的重要手段。主持人节目形式提供了个性化传播的舞台,一些个性鲜明的主持人脱颖而出。

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个性化要求

电视节目主持人,为观众展示了一种颇具吸引力的人格化传播方式,也因此常常成为观众的视觉中心。西方国家许多起步较早的电视机构,强调主持人的个性化,加强主持人的权威感,培植主持人的明星素质,以求吸引大批观众。虽然中西方在文化背景和社会制度上有很大差异,但人格化传播始终是节目主持人的基本特征之一。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涌现出一大批著名节目主持人。他们活跃在电视屏幕的黄金收视时间里,以个性魅力来吸引感染观众。这里结合几个著名电视节目实例,来讨论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个性化问题。

(一)外观形象上的个性化

主持人这个职业注定是要给人看的,观众总免不了对某个主持人评头论足。随着观众欣赏水平的提高,“年轻漂亮”已不再是评价主持人形象的唯一标准。有特点有个性有魅力的主持人更具吸引力。

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主持人崔永元,一张扁平而略黑的脸实在谈不上“英俊”,却被誉为“最有观众缘的主持人”。观众喜欢的恰恰是他平凡真诚的外表,毫无装饰的举止和机智幽默的性格,就像“邻居家的大男孩”,“令人不由得对他掏心窝子”。

长相是天生的,屏幕形象却可以塑造。主持人的外观形象应该定位在生活与舞台之间———既高于生活,不似生活中的随意;又低于舞台,不给人以“表演”的造作。主持人(尤其是女主持人)服装发型过于前卫、夸张,妆容过于艳丽,容易给观众以华而不实的感觉。主持人是在屏幕上塑造自我———一个明智、真诚、自然、又有活力又有人情味的个性形象。

适当地借助于表情动作也是主持人的一大法宝。专家指出,非语言符号在人与人面对面交谈中可以传达40%到50%的信息。因此,作为主持人,要锻炼自己“喜形于色、怒形于色”的本领。有时,一个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倾听的姿势,一个拍手的动作,都会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二)语言表达上的个性化

语言表达是主持人赖以运用的重要手段,也是主持人风格的一个组成要素。主持人的个性化语言越鲜明越突出,就越能表现出特殊的魅力和感染力。

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早间新闻节目《时事直通车》,一改新闻播音的姿态,以“说”新闻的方法探索了消息类新闻节目的新形式。该节目主持人鲁豫坦言:“没有任何文字稿,否则就不是我所追求的风格了。”当然,新闻节目有其特殊的严肃性、严谨性,单凭“说”是否能保证新闻消息的准确客观有待论证。但“时事直通车”大受观众青睐却是不争的事实。

与新闻相比经济节目主持人“说”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更大一些。当然,这里的“说”是指主持人在用词、态度上的“说”的感觉,而绝非内容上的“戏说”。经济节目虽然传播了经济知识,但大多数观众是抱着娱乐、欣赏的心情来观看的。因此,主持人应尽量避免在语言

中出现深奥晦涩的专业术语和很长的数字,对专家们撰写的评论稿,也应先转化为更生活化的语言,让大多数观众听得懂,愿意听。

有人认为“语言”应该贯穿节目的始终,节目中每个段落间语言的空档都是“信息量不够大”的表现,就如舞台表演中的“冷场”令人尴尬。可事实上,一个对语言驾驭自如的主持人,还要做到“该闭嘴时就闭嘴”。一个喋喋不休的形象也会令观众招架不住的。

最后要指出的是,个性语言应该根植于丰满的性格和深厚的内涵,而不是提倡怪腔怪调。有的主持人一味模仿港台主持人的腔调,或吐字含混、言语不通,全然不顾主持人应有的语言的纯正和规范。长此以往,电视语言被污染,主持人的个性形象流于庸俗,这远不是我们所追求的。

主持人的情感传导应该能够艺术地“化入”节目内容之中。如果节目主持人不能用节目内容来感染观众、打动观众,反而让观众仅仅注意到自己的细节动作、表情变化,那只能说明我们情感交流的功夫还不到家,我们的个性形象仍然是肤浅的。

(三)现场节目调度的个性化

节目中涉及到的内容,只要能以活动方式主持,主持人都应尽量走出演播室到现场去做进行式主持。这是保证节目纪实性的需要,同时也是展现主持人个性的好机会。当然,这个机会还要看我们能否把握。

当全国军民掀起抗洪热潮的时候,我在电视上看到了去抗洪前线采访的主持人倪萍。她穿着肥大的军裤坐在战士们中间,略显疲惫的脸上显然缺少了往日在演播室里的神采。然而也就在这时,倪萍在我心中的形象更加真实,我甚至体会到她作为职业女性的坚定、朴实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我在湖南卫视新闻中心实习的时候,一次随记者出去采访城运会,做现场主持。当时在城运会开幕式筹备现场报道筹备进程,我现场采访一位正在布置主席台的工作人员的时候,一边采访一边给他打帮手,采访气氛轻松自然。这条新闻在当天的湖南新闻联播中播出之后,我获得了主任和大家的一致好评,他们认为我采访时真正溶入了现场环境,增强了现场感和亲和力。

其实作为主持人,大都品尝过现场采访的艰辛或欢乐,只是部分主持人习惯于将各种体验整理成理智而有条理的语句,并以惯有的端庄姿态在镜前播讲,从而错过了展示个性的绝好机会。

(四)全方位编辑意识体现个性化

山东有线电视台大型娱乐节目《状元三百六》第一期节目中有这样一段情形,女主持人让男主持人闭上眼睛,然后自己转到大屏幕后面。这时,大屏幕上出现女主持人手持话筒站在外景地的形象,并对站在舞台上的男主持人说:“喂,睁开眼睛吧!你知道我现在在哪儿吗?我在上海!”男主持人也对着屏幕讲话:“上海?不可能!你有什么证据吗?”大屏幕上的女主持人用手一指,“瞧,我身后就是上海的标志———东方明珠塔。”随后引出了女主持人在上海拍摄的一段采访。

这一个段落,创意新颖,过渡自然,主持人的开朗俏皮跃然屏上。显然,主持人在外景拍摄时,就已经考虑到后期的编辑工作。若没有全方位的编辑意识,很难做到这一点。全方位编辑意识,要求我们能够把握节目整体编排,正确处理局部组合,并撰写或润色文字稿。有了这些能力,语言的流畅,画面衔接的自然,节目结构的完整才有保障,才能更成功地办好节目,更丰满地展示主持人的个性魅力。

电视事业的发展需要个性化的主持人,但是必须明确,个性化不是传播的目的,而是优化传播的手段。首先,主持人的个性化是对栏目的个性及传播对象的认识和遵从,主持人的个性风格必须与栏目融为一体。个性化不等于“个人化”。个人化是针对受众而言的另一个概念(如提供个人化的信息、个人化的节目)。主持人提个人化则会误入迷恋和展现“小我”的泥沼。一切脱离栏目特点,不符合社会主流价值判断,恣意妄为孤芳自赏的“与众不同”,是不会被受众接纳的。其次,主持人的个性化是“从人格出发而表现出来的创作个性”,没有高尚的人格作后盾的所谓“个性化”,可能恰是道德滑坡、趣味低下的“垃圾”。第三,个性化是在主持人自身、声音、形象等先天条件与栏目、个性和受众审美契合中的发挥。在这个前提下,个性化表现为独特的思维方式、独特的视角、独到的见解、独创的构思、独有的感受、独具特色的表达。诚如在节目中让我们感受到个性风采的白岩松、敬一丹、水均益、张越、黄健翔们,这才是我们所倡导的个性化的传播,个性化的服务。
(楼主,一定要谢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