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里芳菲是真是假:雪是怎么形成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5/06 09:01:08

空气中有无数个小尘埃和微粒子漂浮着,高空的空气逐渐稀薄,呈现出水蒸气无法入侵的饱和状态,此时有部分的水蒸气就进入小灰尘等微粒子,形成一颗颗小水滴(冰的结晶)。

其主要形成条件就是大气在零度一下。云的上端一旦冰晶化,冰晶就会吸收周围过饱和水蒸气而成长,形成雪降落地面。

温度会影响雪晶的生长,进而影响最后的形状。在接近零下2摄氏度的条件下,冰晶长成小而扁的盘状。在零下5摄氏度,它们形成细长的柱形和针形。

在接近零下15摄氏度时,它们形成最薄同时最大的雪花。在低于零下30摄氏度情况下,它们再次形成柱形。


扩展资料:

原理:

冰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的。这些小冰晶在相互碰撞时,冰晶表面会增热而有些融化,并且会互相沾合又重新冻结起来。这样重复多次,冰晶便增大了。另外,在云内也有水汽,所以冰晶也能靠凝华继续增长。

最有利于云滴增长的是混合云。混合云是由小冰晶和过冷却水滴共同组成的。当一团空气对于冰晶说来已经达到饱和的时候,对于水滴来说却还没有达到饱和。

这时云中的水汽向冰晶表面上凝华,而过冷却水滴却在蒸发,这时就产生了冰晶从过冷却水滴上“吸附”水汽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冰晶增长得很快。另外,过冷却水是很不稳定的。一碰它,它就要冻结起来。

所以,在混合云里,当过冷却水滴和冰晶相碰撞的时候,就会冻结沾附在冰晶表面上,使它迅速增大。当小冰晶增大到能够克服空气的阻力和浮力时,便落到地面。

空气中有无数个小尘埃和微粒子漂浮着,高空的空气逐渐稀薄,呈现出水蒸气无法入侵的饱和状态,此时有部分的水蒸气就进入小灰尘等微粒子,形成一颗颗小水滴(冰的结晶)。

其主要形成条件就是大气在零度一下。云的上端一旦冰晶化,冰晶就会吸收周围过饱和水蒸气而成长,形成雪降落地面。

温度会影响雪晶的生长,进而影响最后的形状。在接近零下2摄氏度的条件下,冰晶长成小而扁的盘状。在零下5摄氏度,它们形成细长的柱形和针形。

在接近零下15摄氏度时,它们形成最薄同时最大的雪花。在低于零下30摄氏度情况下,它们再次形成柱形。

扩展资料

雪花的作用

1、雪花能大量清洗空气中的污染物质。

冬季降雪以后会发现空气清新了好多,并且降雪也可以减少尘土和灰尘,可以说是天然的空气清新剂。

2、雪花有利于农作物等植物的生长发育。

因雪的导热本领很差,可以减少土壤热量的外传,阻挡雪面上寒气的侵入,使庄稼可以安全越冬。

3、雪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作用。

经常用雪水洗澡,不仅能增强皮肤与身体的抵抗力,减少疾病。而且还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雪

在混合云中,由于冰水共存使冰晶不断凝华增大,成为雪花。

当云下气温低于 0℃时,雪花可以一直落到地面而形成降雪。如果云下气温高于 0℃时,则可能出现雨夹雪。雪花的形状极多,有星状、柱状、片状等等,但基本形状是六角形。

雪花之所以多呈六角形,花样之所以繁多,是因为冰的分子以六角形为最多,对于六角形片状冰晶来说,由于它的面上、边上和角上的曲率不同,相应地具有不同的饱和水汽压,其中角上的饱和水汽压最大,边上次之,平面上最小。

在实有水汽压相同的情况下,由于冰晶各部分饱和水汽压不同,其凝华增长的情况也不相同。例如当实有水汽压仅大于平面的饱和水汽压时,水汽只在面上凝华,形成的是柱状雪花。当实有水汽压大于边上的饱和水汽压时,边上和面上都会发生凝华。

由于凝华的速度还与曲率有关,曲率大的地方凝华较快,故在冰晶边上凝华比面上快,多形成片状雪花。当实有水汽压大于角上的饱和水汽压时,虽然面上、边上、角上都有水汽凝华,但尖角处位置突出,水汽供应最充分,凝华增长得最快,故多形成枝状或星状雪花。

再加上冰晶不停地运动,它所处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也不断变化,这样就使得冰晶各部分增长的速度不一致,形成多种多样的雪花。

扩展资料:

原理:

冰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的。这些小冰晶在相互碰撞时,冰晶表面会增热而有些融化,并且会互相沾合又重新冻结起来。这样重复多次,冰晶便增大了。另外,在云内也有水汽,所以冰晶也能靠凝华继续增长。

最有利于云滴增长的是混合云。混合云是由小冰晶和过冷却水滴共同组成的。当一团空气对于冰晶说来已经达到饱和的时候,对于水滴来说却还没有达到饱和。

这时云中的水汽向冰晶表面上凝华,而过冷却水滴却在蒸发,这时就产生了冰晶从过冷却水滴上“吸附”水汽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冰晶增长得很快。另外,过冷却水是很不稳定的。一碰它,它就要冻结起来。

所以,在混合云里,当过冷却水滴和冰晶相碰撞的时候,就会冻结沾附在冰晶表面上,使它迅速增大。当小冰晶增大到能够克服空气的阻力和浮力时,便落到地面。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雪

雪的形成:

在混合云中,由于冰水共存使冰晶不断凝华增大,成为雪花。当云下气温低于 0℃时,雪花可以一直落到地面而形成降雪。如果云下气温高于 0℃时,则可能出现雨夹雪。雪花的形状极多,有星状、柱状、片状等等,但基本形状是六角形。

雪花之所以多呈六角形,花样之所以繁多,是因为冰的分子以六角形为最多,对于六角形片状冰晶来说,由于它的面上、边上和角上的曲率不同,相应地具有不同的饱和水汽压,其中角上的饱和水汽压最大,边上次之,平面上最小。

在实有水汽压相同的情况下,由于冰晶各部分饱和水汽压不同,其凝华增长的情况也不相同。例如当实有水汽压仅大于平面的饱和水汽压时,水汽只在面上凝华,形成的是柱状雪花。当实有水汽压大于边上的饱和水汽压时,边上和面上都会发生凝华。

由于凝华的速度还与曲率有关,曲率大的地方凝华较快,故在冰晶边上凝华比面上快,多形成片状雪花。当实有水汽压大于角上的饱和水汽压时,虽然面上、边上、角上都有水汽凝华,但尖角处位置突出,水汽供应最充分,凝华增长得最快,故多形成枝状或星状雪花。

再加上冰晶不停地运动,它所处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也不断变化,这样就使得冰晶各部分增长的速度不一致,形成多种多样的雪花。

扩展资料:

中国的雪带分布:

东北、内蒙东部、新疆北部、青藏高原东部和南部边缘、秦岭、山东半岛北部为常年多雪带;南疆大部、青藏高原中西部、西北东部、华北大部、秦岭-淮河地区为常年降雪带;

塔里木盆地大部、阿拉善地区、黄河下游一带、南方山地丘陵地区为偶尔降雪带;滇中南、四川盆地、长江以南的小型盆地和谷地、江浙闽沿海等地区为永久无雪带。

平均年雪季长度在中国东部大致呈纬向分布,大兴安岭雪季最长,超过210d,长江以南最短,为常年无雪或偶尔降雪区域;雪季长度60d等值线大体与秦岭-淮河一致。

西部以青海和西藏北部雪季为最长,其中伍道梁站(93.01ºE,35.22ºN,4612.2m)达到348.0d,托托河站(92.4ºE,34.2ºN,4533.1m)为331.9d,清水河站(97.1ºE,33.8ºN,4415.4m)为314.4d,安多站(91.1ºE,32.4ºN,4800.0m)为307.6d,四季均可落雪;

滇、川、藏交界处雪季长度也较长;北疆雪季长度与东北北部接近,最长达210d以上,但南疆地区最短,一般不足60d。

平均年降雪量分布与雪季长度大致相似,东北北部和东部、西北北部以及青藏高原东北部年平均降雪量较多,可以超过30mm,其中青藏高原部分地区降雪量最大,最大超过60mm。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雪

雪是空中的水汽遇冷凝结成的。

在一般情况下,水汽先凝成水,然后才能结冰,但雪花却是直接由水汽凝结成的(人们也把这个过程叫做“凝华”)。当气温降低,空中水汽变为过饱和时,就会在结晶核(如尘埃)上开始结晶,然后逐步长大形成雪花。

云中雪花“胚胎”的小冰晶,主要有两种形状。一种是六棱体状,长而细,叫“柱晶”;其中,有些柱晶的两端是尖的,就叫“针晶”。另一种则是六角形的薄片状,叫“片晶”。

雪花大约有两万多种不同的图案,不过它们基本上是六角形的,这就是从片晶发育而成的。这和水的结晶习性有关。天然水冻结的冰和大气中水汽凝华的雪,都属于六方晶系。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以及一个氧原子以一种很强的键——共价键而结合在一起的。

在形成固态冰晶时,它们会利用氢键结合在一起,相对来说,最稳定的排列方式是以六角形状把六个水分子黏在一起,所以大部份冰晶是六角形的。

扩展资料:

雪级别划分

由于降落到地面上的雪花的大小、形状、以及积雪的疏密程度不同,雪是以雪融化后的水来度量的。降雪分为小雪、中雪、大雪和暴雪四个等级。

1、小雪:0.1~2.4毫米/天;

2、中雪:2.5~4.9毫米/天;

3、大雪:5.0~9.9毫米/天;

4、暴雪:大于等于10毫米/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