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堂幼稚园:谁能给我介绍介绍林语堂,详细一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4/29 04:13:03

林语堂简介

林语堂(1895.10.3-1976.3.26)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
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
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
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
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1932年主编《论语》
半月刊。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
为格凋”的小品文。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
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
1944年曾一度回国到重庆讲学。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1952年在美
国与人创办《天风》杂志。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
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1976年在香港逝世。
思想———

“中庸”作为林语堂人文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林语堂文化思想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同时它也是林语堂对待人生及艺术的一种基本态度。作为一种传统元素,“中庸”在林语堂这里以一种新的生命形式存在着。在林语堂这里“中庸”是一种宇宙人生观,是中国文化精神中近情性的集中表现。它以近情为核心,以明理和常识为内容。它反映了一种以“人”为本的宇宙人生态度。林语堂以一种现代人的文化思考赋予了它现代性的内涵。

著作书目:
《剪拂集》(杂文集)1928,北新
《新的文评》(评论集)1930,北新
《语言学论丛》1932,开明
《欧风美语》(散文集)1933,人间
《大荒集》(杂文集)1934,生活
《我的话》(第1卷,杂文集,又名《行素集》),1934,时代
《我的话》(第2卷,杂文集,又名《拙荆集》),1936,时代
《林语堂幽默文选》1936.万象
《生活的发见》1938,东京创元社
《新生的中国》1939,林氏出版社
《俚语集》(杂文集)1940,上海朔风书店
《第一流》 1941,上海地球出版社
《语堂文存》1941,林氏出版社
《中国圣人》1941,上海朔风书店
《中国文化精神》1941,上海国风书店
《讽颂集》蒋旗译,1941,国华编译社
《爱与刺》1941,明日出版社
《锦秀集》1941,上海朔风书店
《生活的艺术》1941,上海西风社
《有不斋文集》(杂文集)1941,人文书店
《雅人雅事》(杂文集)1941,上海一流书店
《语堂随笔》1941,上海人间出版社
《拨荆集》(杂文集)1941,香港光华出版社
《瞬息京华》(长篇小说,又名《京华烟云》)张振玉译,1940,上海若干出版社
《文人画像》1947,上海金屋书店
《啼笑皆非》1947(5版),商务
《林语堂散文集》1954,香港世界文摘出版社
《无所不谈》(1一2集,杂文集)1969,文星书局;1—3合集,1974,开明
《平心论高鄂》(杂文集)1966,文星书局
《语堂文集》1978,开明
《林语堂经典名著》(1— 35卷)1986,台湾金兰文化出版社
《文人剪影》(散文集)与人合集,1986,重庆人民出版社
《中国人》(杂文集)1988,浙江人民
《赖柏英》(长篇小说)1988,湖南文艺
《人生的盛宴》(散文集) 1988,湖南文艺

林语堂简介

林语堂(1895.10.3-1976.3.26)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
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
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
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
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1932年主编《论语》
半月刊。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
为格凋”的小品文。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
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
1944年曾一度回国到重庆讲学。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1952年在美
国与人创办《天风》杂志。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
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1976年在香港逝世。

著作书目:
《剪拂集》(杂文集)1928,北新
《新的文评》(评论集)1930,北新
《语言学论丛》1932,开明
《欧风美语》(散文集)1933,人间
《大荒集》(杂文集)1934,生活
《我的话》(第1卷,杂文集,又名《行素集》),1934,时代
《我的话》(第2卷,杂文集,又名《拙荆集》),1936,时代
《林语堂幽默文选》1936.万象
《生活的发见》1938,东京创元社
《新生的中国》1939,林氏出版社
《俚语集》(杂文集)1940,上海朔风书店
《第一流》 1941,上海地球出版社
《语堂文存》1941,林氏出版社
《中国圣人》1941,上海朔风书店
《中国文化精神》1941,上海国风书店
《讽颂集》蒋旗译,1941,国华编译社
《爱与刺》1941,明日出版社
《锦秀集》1941,上海朔风书店
《生活的艺术》1941,上海西风社
《有不斋文集》(杂文集)1941,人文书店
《雅人雅事》(杂文集)1941,上海一流书店
《语堂随笔》1941,上海人间出版社
《拨荆集》(杂文集)1941,香港光华出版社
《瞬息京华》(长篇小说,又名《京华烟云》)张振玉译,1940,上海若干出版社
《文人画像》1947,上海金屋书店
《啼笑皆非》1947(5版),商务
《林语堂散文集》1954,香港世界文摘出版社
《无所不谈》(1一2集,杂文集)1969,文星书局;1—3合集,1974,开明
《平心论高鄂》(杂文集)1966,文星书局
《语堂文集》1978,开明
《林语堂经典名著》(1— 35卷)1986,台湾金兰文化出版社
《文人剪影》(散文集)与人合集,1986,重庆人民出版社
《中国人》(杂文集)1988,浙江人民
《赖柏英》(长篇小说)1988,湖南文艺
《人生的盛宴》(散文集) 1988,湖南文艺

林语堂(1895.10.3-1976.3.26)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
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
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
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
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1932年主编《论语》
半月刊。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
为格凋”的小品文。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
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
1944年曾一度回国到重庆讲学。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1952年在美
国与人创办《天风》杂志。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
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1976年在香港逝世。

著作书目:
《剪拂集》(杂文集)1928,北新
《新的文评》(评论集)1930,北新
《语言学论丛》1932,开明
《欧风美语》(散文集)1933,人间
《大荒集》(杂文集)1934,生活
《我的话》(第1卷,杂文集,又名《行素集》),1934,时代
《我的话》(第2卷,杂文集,又名《拙荆集》),1936,时代
《林语堂幽默文选》1936.万象
《生活的发见》1938,东京创元社
《新生的中国》1939,林氏出版社
《俚语集》(杂文集)1940,上海朔风书店
《第一流》 1941,上海地球出版社
《语堂文存》1941,林氏出版社
《中国圣人》1941,上海朔风书店
《中国文化精神》1941,上海国风书店
《讽颂集》蒋旗译,1941,国华编译社
《爱与刺》1941,明日出版社
《锦秀集》1941,上海朔风书店
《生活的艺术》1941,上海西风社
《有不斋文集》(杂文集)1941,人文书店
《雅人雅事》(杂文集)1941,上海一流书店
《语堂随笔》1941,上海人间出版社
《拨荆集》(杂文集)1941,香港光华出版社
《瞬息京华》(长篇小说,又名《京华烟云》)张振玉译,1940,上海若干出版社
《文人画像》1947,上海金屋书店
《啼笑皆非》1947(5版),商务
《林语堂散文集》1954,香港世界文摘出版社
《无所不谈》(1一2集,杂文集)1969,文星书局;1—3合集,1974,开明
《平心论高鄂》(杂文集)1966,文星书局
《语堂文集》1978,开明
《林语堂经典名著》(1— 35卷)1986,台湾金兰文化出版社
《文人剪影》(散文集)与人合集,1986,重庆人民出版社
《中国人》(杂文集)1988,浙江人民
《赖柏英》(长篇小说)1988,湖南文艺
《人生的盛宴》(散文集) 1988,湖南文艺

林语堂(1895.10.3-1976.3.26)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凋”的小品文。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
1944年曾一度回国到重庆讲学。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1952年在美国与人创办《天风》杂志。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1976年在香港逝世。

著作书目:
《剪拂集》(杂文集)1928,北新
《新的文评》(评论集)1930,北新
《语言学论丛》1932,开明
《欧风美语》(散文集)1933,人间
《大荒集》(杂文集)1934,生活
《我的话》(第1卷,杂文集,又名《行素集》),1934,时代
《我的话》(第2卷,杂文集,又名《拙荆集》),1936,时代
《林语堂幽默文选》1936.万象
《生活的发见》1938,东京创元社
《新生的中国》1939,林氏出版社
《俚语集》(杂文集)1940,上海朔风书店
《第一流》 1941,上海地球出版社
《语堂文存》1941,林氏出版社
《中国圣人》1941,上海朔风书店
《中国文化精神》1941,上海国风书店
《讽颂集》蒋旗译,1941,国华编译社
《爱与刺》1941,明日出版社
《锦秀集》1941,上海朔风书店
《生活的艺术》1941,上海西风社
《有不斋文集》(杂文集)1941,人文书店
《雅人雅事》(杂文集)1941,上海一流书店
《语堂随笔》1941,上海人间出版社
《拨荆集》(杂文集)1941,香港光华出版社
《瞬息京华》(长篇小说,又名《京华烟云》)张振玉译,1940,上海若干出版社
《文人画像》1947,上海金屋书店
《啼笑皆非》1947(5版),商务
《林语堂散文集》1954,香港世界文摘出版社
《无所不谈》(1一2集,杂文集)1969,文星书局;1—3合集,1974,开明
《平心论高鄂》(杂文集)1966,文星书局
《语堂文集》1978,开明
《林语堂经典名著》(1— 35卷)1986,台湾金兰文化出版社
《文人剪影》(散文集)与人合集,1986,重庆人民出版社
《中国人》(杂文集)1988,浙江人民
《赖柏英》(长篇小说)1988,湖南文艺
《人生的盛宴》(散文集) 1988,湖南文艺

林语堂语录

两脚踏东西文化

两脚踏东西文化
一心评宇宙文章
——《我的话》

彻悟与痛苦

一个人彻悟的程度,恰等于他所受痛苦的深度。

——《吾国吾民》

稀罕

人类之足引以自傲者总是极为稀少,而这个世界上所能予人
生以满足者亦属罕有。

——《吾国吾民》

倘无幽默

没有幽默滋润的国民,其文化必日趋虚伪,生活必日趋欺诈,
思想必日趋迂腐,文学必日趋干枯,而人的心灵必日趋顽固。

——《一夕话》

倘无女子

没有女子的世界,必定没有礼俗、宗教、传统及社会阶级。世
上没的天性守礼的男子,也没的天性不守礼的女子。假定没有女人,
我们必不会居住千篇一律的弄堂,而必住在三角门窗八角澡盆的房
屋,而且也不知饭厅与卧室之区别,有何意义。男子喜欢在卧室吃
饭,在饭厅安眠的。

——《金圣叹之生理学》

人之渺小

人生在宇宙中之渺小,表现得正像中国的山水画。在山水画里,
山水的细微处不易看出,因为已消失在水天的空白中,这时两个微
小的人物,坐在月光下闪亮的江流上的小舟里。由那一刹那起,读
者就失落在那种气氛中了。

——《苏东坡传》

悠闲的情绪

享受悠闲生活当然比享受奢侈生活便宜得多。要享受悠闲的生
活只要一种艺术家的性情,在一种全然悠闲的情绪中,去消遣一个
闲暇无事的下午。

——《生活的艺术》
快乐哲学

只有快乐的哲学,才是真正深湛的哲学;西方那些严肃的哲学
理论,我想还不曾开始了解人生的真义哩。在我看来,哲学的唯一
效用是叫我们对人生抱一种比一般商人较轻松较快乐的态度。

——《生活的艺术》

笔和锥

作家的笔正如鞋匠的锥,越用越锐利,到后来竟可以尖如缝衣
之针。但他的观念的范围则必日渐广博,犹如一个人的登山观景,
爬得越高,所望见者越远。

——《生活的艺术》

与古人面谈

一本古书使读者在心灵上和长眠已久的古人如相面对,当他读
下去时,他便会想象到这位古作家是怎样的形态和怎样的一种人,
孟子和大史家司马迁都表示这个意见。

——《生活的艺术》

警醒迟钝

艺术应该是一种讽刺文学,对我们麻木了的情感、死气沉沉的
思想,和不自然的生活下的一种警告。它教我们在矫饰的世界里保
持着朴实真挚。

——《生活的艺术》

可怜的世界

……如果我们在世界里有了知识而不能了解,有了批评而不能
欣赏,有了美而没有爱,有了真理而缺少热情,有了公义而缺乏慈
悲,有了礼貌而一无温暖的心,这种世界将成为一个多么可怜的世
界啊!

——《生活的艺术》

最美的时候

一个女子最美丽的时候是在她立在摇篮的面前的时候;最恳切
最庄严的时候是在她怀抱婴儿或搀着四五岁小孩行走的时候;最快
乐的时候则如我所看见的一幅西洋画像中一般,是在拥抱一个婴儿
睡在枕上逗弄的时候。

——《生活的艺术》

乘船的旅客

人生真是一场梦,人类活像一个旅客,乘在船上,沿着永恒的
时间之河驶去。在某一地方上船,在另一个地方上岸,好让其他河
边等候上船的旅客。

——《生活的艺术》

热情加智勇

人生是残酷的,一个有着热烈的、慷慨的、天性多情的人,也
许容易受他的比较聪明的同伴之愚。那些天性慷慨的人,常常因慷
慨而错了主意,常常因对付仇敌过于宽大,或对于朋友过于信任,
而走了失着。……
人生是严酷的,热烈的心性不足以应付环境,热情必须和智勇
连结起来,方能避免环境的摧残。

——《生活的艺术》

死了三次

凡是谈到真理的人,都反而损害了它;凡是企图证明它的人,
都反而伤残歪曲了它;凡是替它加上一个标识和定出一个思想派别
的人,都反而杀害了它:而凡是自称为信仰它的人,都埋葬了它。
所以一个真理,等到被竖立成为一个系统时,它已死了三次,并被
埋葬了三次了。

——《生活的艺术》

旷达的幽默家

那些有能力的人、聪明的人、有野心的人、傲慢的人,同时,
也就是最懦弱而糊涂的人,缺乏幽默家的勇气、深刻和机巧。他们
永远在处理琐碎的事情。他们并不知那些心思较旷达的幽默家更能
应付伟大的事情。

——《生活的艺术》

刻板

一般人不能领略这个尘世生活的乐趣,那是因为他们不深爱人
生,把生活弄得平凡、刻板,而无聊。

——《生活的艺术》

想做另一个人

一位现代中国大学教授说过一句诙谐语:“老婆别人的好,文
章自已的好。”在这种意义上说来,世间没有一个人会感到绝对的
满足的。大家都想做另一个人,只要这另一个人不是他现在的现在。

——《生活的艺术》

老年之美

古教堂、旧式家具、版子很老的字典以及古版的书籍,我们是
喜欢的,但大多数的人忘却了老年人的美。这种美是值得我们欣赏,
在生活是十分需要。我以为古老的东西,圆满的东西,饱经世变的
东西才是最美的东西。

——《生活的艺术》

不近人情

我所以反对独裁者,就因为他们不近人情。因为不近人情者总
是不好的。不近人情的宗教不能算是宗教;不近人情的政治是愚笨
的政治,不近人情的艺术是恶劣的艺术;而不近人情的生活也就是
畜类式的生活。

——《生活的艺术》

旅行家

一个真正的旅行家必是一个流浪者,经历着流浪者的快乐、诱
惑,和探险意念。旅行必须流浪式,否则便不成其为旅行。旅行的
要点在于无责任、无定时、无来往信札、无嚅嚅好问的邻人、无来
客和无目的地。一个好的旅行家决不知道他往那里去,更好的甚至
不知道从何处而来。他甚至忘却了自己的姓名。

——《生活的艺术》



一个学者是像一只吐出所吃的食物以饲小鸟的老鹰;一个思想
家则像一条蚕,他所吐的不是桑叶而是丝。

——《生活的艺术》

和土壤相亲

让我和草木为友,和土壤相亲,我便已觉得心满意足。我的灵
魂很舒服地在泥土里蠕动,觉得很快乐。当一个人优闲陶醉于土地
上时,他的心灵似乎那么轻松,好像是在天堂一般。事实上,他那
六尺之躯,何尝离开土壤一寸一分呢?

——《生活的艺术》

温饱黑甜

我曾经说过,中国人对于快乐概念是“温暖、饱满、黑暗、甜
蜜”——即指吃完一顿丰盛的晚餐上床去睡觉的情景。一个中国诗
人也曾说:“肠满诚好事;余者皆奢侈。”

——《生活的艺术》

过客

我们对于人生可以抱着比较轻快随便的态度:我们不是这个尘
世的永久房客,而是过路的旅客。

——《生活的艺术》

美人鱼

如果我自已可以自选做世界上作家之一的话,我颇愿做个安徒
生。能够写女人鱼(The Mermaid)的故事,想着那女人鱼的思想,
渴望着到了长大的时候到水面上来,那真是人类所感到的最深沉最
美妙的快乐了。

——《生活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