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114怎么加盟:牡丹亭的又名叫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5/03 10:09:20

《牡丹亭》,一名《还魂记》,全名《牡丹亭还魂记》。传奇剧本。明汤显祖作。刊本极多,明吕玉绳、沈璟、
臧懋循、冯梦龙、硕园等人都有改编本,沈改本名《同梦记》(今佚),冯改本名《风流梦》(今存),改本曾引起
汤显祖极度不满,但后来的演出对汤本原词多少都有些改动。刊本中以清晖阁、冰丝馆和“三妇合评”(清吴人的“三妻合评”)本等最著名。解放后有《汤显祖集》本,又有单行注释本。照汤显祖原词制曲的曲谱以清叶堂《牡丹亭曲语》最著名。

写南末时南安太守杜宝延师陈最良教女丽娘读经书,丽娘感到封建礼法的拘束,在侍女春香的怂恿下,游园散闷,梦中与书生柳梦梅相爱,醒后感伤病死。三年后,柳梦梅到南安养病,拾到丽娘自画像,深为爱慕,朝夕对面呼唤,丽娘鬼魂与柳相见,并复生与柳结为夫妇,最后以柳中状元,丽娘也得到封赠为结。

明嘉靖时晁栗《宝文堂书目》小说类有《杜丽娘记》,传奇可能即据以改编。剧本写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揭露了封建礼教对青年男女精神的摧残,讽嘲陈最良的迂腐,歌颂了社丽娘、春香追求自由幸福的愿望和斗
争。曲词优美,人物刻画细致而深刻,并有突破南北曲旧格律之处。剧本对当时和后来都有极大的社会影响,特别在被压迫的青年妇女中引起很大的共鸣,如传说娄江女子俞二娘因读此书,断肠而死;杭州女演员商小玲因演此剧,伤心而亡等。万历以后一百余年内,许多传奇作家都摹拟此剧的构思和文字风格,某些戏曲史论著称之为“玉茗堂派”。

昆剧常演出的有《闺塾》(通名《学堂》或《春香闹学》)、《游园》(通名《游园惊梦》)、《抬画》《玩真》 (通名《拾画叫画》)等出。

《闹学》,也叫《春香闹学》、《学堂》。昆剧传统剧目。明传奇《牡丹亭》之一出,原名《闺塾》。写南安太守杜宝聘请陈最良为其女丽娘讲授经书,并命侍女春香伴读。春香天真活泼,不愿受塾规的束缚,对陈的迂腐加以嘲弄。京剧按昆曲本演出。川剧、楚剧均有此剧目,楚剧名《闹黉门》。

《游园惊梦》。昆剧传统剧目。明传奇《牡丹亭》之一出。写杜丽娘与侍女春香至后园春游,触景生情,陡兴伤春之感;游倦归房,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在花园相会,园中花神皆出护佑,旋为其母之唤声所惊醒。京剧按昆曲本演出。徽剧、秦腔、豫剧均有此剧目。现一般都在《游园》后夹演群舞性质的《堆花》。

《拾画叫画》,昆剧传统剧目。明传奇《牡丹亭》之一出。写柳梦梅寄宿太守杜宝旧园,于太湖石畔拾得杜丽娘自画像,深为爱慕,频频呼唤,自言自语,仿佛与真人对话。

《牡丹亭》又叫“还魂记”,白先勇希望借牡丹还魂,把近两个世纪式微的中国文化找回来。他想能有更多,更年轻的同行者。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赣剧名旦潘凤霞主演了赣剧《还魂记》(又名《牡丹亭》),毛泽东
观看后曾为潘凤霞写下“美秀娇甜”四字赞语

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共五十五出,《牡丹亭》(又名《还魂记》《还魂梦》《牡丹亭梦》)是剧作家在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记》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它鲜明地体现了反礼教、反理学的进步倾向,在“情”与“理”的冲突中成功地塑造了具有叛逆色彩的杜丽娘形象。壮丽娘的一生经历了四个阶段、三种境界,即从现实到梦幻,再到幽冥,再回到现实,基本上是由生而死,又由死而生。

又名《牡丹亭还魂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