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汽车外观设计:有没有哪位大虾知道航天史的事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4/29 12:22:21
越详细越好!

1.新华网北京12月30日电记者采访手记:中国航天史上新的里程碑

新华社记者徐壮志曹智田兆运

中国人,从未像今天这般靠近太空。

正如航天专家所指出的,“神舟”四号的意义是里程碑式的——对我国全面掌握和突破载人航天技术具有重要意义,为实施载人航天飞行,把我国的航天员送上太空奠定坚实的基础。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四号,短短3年内,“神舟”连续4次遨游太空,创造了我国航天史上的奇迹。

载人航天,是中华民族攀登现代科技高峰新的标志性工程,是新中国建设成就新的重要象征,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新的里程碑。如果说“两弹一星”向全世界展现我国的科技实力,奠定了我国在国际舞台上不容轻视的重要地位,那么,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则进一步向世界展示了我国强盛的综合国力。如果说“两弹一星”曾经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民族精神,那么,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则将进一步增强我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信心与勇气,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进步伐。

从远古时代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到明代万虎造箭的悲壮实践,中国人对神秘太空的好奇和探索从不曾止息。但是,只有在共和国建立以后,中华民族向太空的远航才真正开始。1958年5月,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1970年4月24日,随着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顺利升空,一曲“东方红”响彻寂寥的太空;1986年3月,邓小平亲自启动“863”计划,载人航天被醒目地写进了计划中。1992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启动。

飞天,这个千百年来遥不可及的目标,第一次被写进国家科技发展的战略中。

团结在一个崇高的目标下,我国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开始了又一个更高、更艰苦的攀登:火箭、飞船,甚至宇航服和食品,一个个关键技术先后被攻克,一套套令国际同行刮目相看的先进设备被研制出来……10年辛苦铸辉煌,“神舟”飞船连续4次发射成功,特别是“神舟”三号和四号在全载人状态下连续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已具备了把航天员送上太空的能力。

“神舟”四号发射期间,记者在对载人航天所涉及的火箭、飞船、发射场、空间应用、航天医学工程保障和航天测控、着陆场等七大系统有关负责人和科技人员的采访中,深切地感到,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已经在一次次的发射中成熟壮大:规范的协作程序,科学的管理方法,严格的质量标准,一支朝气蓬勃、充满奉献精神的航天技术队伍……

伟大的事业产生伟大的精神。在为“两弹一星”事业进行的奋斗中,广大研制工作者培育和发扬了一种崇高的精神,这就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在载人航天工程中,我们看到了这种精神的继承和发扬,看到了中华民族站在世界科技进步前列的勇气、信心、智慧和力量。(完)
2.发射日纪念封一览表

序号 发射日期 发射场 卫星
发射日纪念封
种类 数量
1 1987-08-05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第9颗返回式卫星 1 15000
2 1988-09-07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风云1号气象卫星 1 2000
3 1988-12-22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东方红2号甲通信卫星 1 400
4 1990-02-04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东方红2号甲通信卫星 1 98
5 1990-04-07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亚洲1号通信卫星 7 21950
6 1990-07-16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模拟星,巴基斯坦1号 5 30000
7 1990-09-03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风云1号,大气1号A、B 2 20000
8 1990-10-05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第12颗返回式卫星 1 1500
9 1991-12-28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东方红2号甲通信卫星 2 5700
10 1992-03-22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澳星B1通信卫星 5 50000
11 1992-08-09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第13颗返回式卫星 2 15000
12 1992-08-14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澳星B1再发射 4 31130
13 1992-10-06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瑞星+第14颗返回式卫星 3 20000
14 1992-12-21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澳星B2通信卫星 11 124000
15 1993-10-08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第15颗返回式卫星 5 32000
16 1994-02-08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实践4号 8 44500
17 1994-07-03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第16颗返回式卫星 5 77000
18 1994-07-21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亚太1号通信卫星 10 59000
19 1994-08-28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澳星B3通信卫星 7 58000
20 1994-11-30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东方红3号通信卫星 10 60500
21 1995-01-26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亚太2号通信卫星 7 40500
22 1995-11-28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亚洲2号通信卫星 9 43500
23 1995-12-28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回声1号通信卫星 9 47500
24 1996-02-15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国际708号通信卫星 9 49000
25 1996-07-03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亚太1A通信卫星 9 47000
26 1996-08-18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中星1号通信卫星 9 45000
27 1996-10-20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第17颗返回式卫星 9 34873
28 1997-05-12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东方红3号通信卫星 11 48000
29 1997-06-10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风云2号气象卫星 9 40500
30 1997-08-20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马步海通信卫星 8 43000
31 1997-09-01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铱模拟星 6 19585
32 1997-10-17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亚太2R通信卫星 8 46500
33 1997-12-08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铱星(双星) 6 46800
34 1998-03-26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铱星(双星) 8 49000
35 1998-05-02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铱星(双星) 12 42450
36 1998-05-30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中卫1号通信卫星 6 35600
37 1998-07-18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鑫诺1号通信卫星 9 66100
38 1998-08-20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铱星(双星) 11 34550
39 1998-12-19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铱星(双星) 7 30050
40 1999-05-10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风云1号+实践5号卫星 15 98300
41 1999-06-12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铱星(双星) 11 105000
42 1999-10-14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中巴1号资源卫星 9 93500
43 1999-11-20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神舟号飞船 7 90900

1.新华网北京12月30日电记者采访手记:中国航天史上新的里程碑

新华社记者徐壮志曹智田兆运

中国人,从未像今天这般靠近太空。

正如航天专家所指出的,“神舟”四号的意义是里程碑式的——对我国全面掌握和突破载人航天技术具有重要意义,为实施载人航天飞行,把我国的航天员送上太空奠定坚实的基础。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四号,短短3年内,“神舟”连续4次遨游太空,创造了我国航天史上的奇迹。

载人航天,是中华民族攀登现代科技高峰新的标志性工程,是新中国建设成就新的重要象征,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新的里程碑。如果说“两弹一星”向全世界展现我国的科技实力,奠定了我国在国际舞台上不容轻视的重要地位,那么,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则进一步向世界展示了我国强盛的综合国力。如果说“两弹一星”曾经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民族精神,那么,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则将进一步增强我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信心与勇气,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进步伐。

从远古时代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到明代万虎造箭的悲壮实践,中国人对神秘太空的好奇和探索从不曾止息。但是,只有在共和国建立以后,中华民族向太空的远航才真正开始。1958年5月,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1970年4月24日,随着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顺利升空,一曲“东方红”响彻寂寥的太空;1986年3月,邓小平亲自启动“863”计划,载人航天被醒目地写进了计划中。1992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启动。

飞天,这个千百年来遥不可及的目标,第一次被写进国家科技发展的战略中。

团结在一个崇高的目标下,我国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开始了又一个更高、更艰苦的攀登:火箭、飞船,甚至宇航服和食品,一个个关键技术先后被攻克,一套套令国际同行刮目相看的先进设备被研制出来……10年辛苦铸辉煌,“神舟”飞船连续4次发射成功,特别是“神舟”三号和四号在全载人状态下连续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已具备了把航天员送上太空的能力。

“神舟”四号发射期间,记者在对载人航天所涉及的火箭、飞船、发射场、空间应用、航天医学工程保障和航天测控、着陆场等七大系统有关负责人和科技人员的采访中,深切地感到,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已经在一次次的发射中成熟壮大:规范的协作程序,科学的管理方法,严格的质量标准,一支朝气蓬勃、充满奉献精神的航天技术队伍……

伟大的事业产生伟大的精神。在为“两弹一星”事业进行的奋斗中,广大研制工作者培育和发扬了一种崇高的精神,这就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在载人航天工程中,我们看到了这种精神的继承和发扬,看到了中华民族站在世界科技进步前列的勇气、信心、智慧和力量。(完)

2.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于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在宇宙太空向全世界播送东方红乐曲,庄严宣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用自己研制的运载火箭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三十年来,我国长征系列火箭发射69次,先后把我国近50颗科学试验卫星、通信卫星、气象卫星、对地观测卫星分别送入了近地轨道、太阳同步轨道和地球同步轨道,还为瑞典、澳大利亚、巴基斯坦、菲律宾、美国和部分地区性组织发射了20多颗通信卫星和科学试验卫星。特别是去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神舟号飞船首次无人试飞成功,标志着我国正在继俄、美以后逐渐成为一个航天强国。
对于航天成就,各界人士有不同的记载和庆贺的方式。在集邮界主要是用卫星发射日的当地邮政戳记来记载航天发射事件。专门销盖发射场发射日邮戳的纪念封称为航天发射日纪念封。它们是航天类集邮的重要素材。世界各国的航天集邮爱好者都十分重视收集销有发射场发射日邮戳的封片。
由于我国早期航天发射活动处于严格的保密状态,事先不宣布发射日期和地点,因此早期的22次发射均没有专门制作发射日纪念封,寻找当时戳记的自然封片也很困难,只能用后来发行的周年性纪念封去追忆这一段珍贵的早期航天史。例如,为了记载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进入太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在1990年4月24日制发了一枚发射20周年纪念封(图1),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在1995年4月24日制发了一枚发射25周年纪念封。有趣的是美国东靶场、西靶场在我国第1颗和第2颗卫星发射时,均专门制发了纪念封(图2)。遗憾的是它们不是销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邮戳的发射日纪念封,只能以监测纪念封的地位作为补充性素材使用。
在这早期的22次发射中,除上述第1颗卫星发射以外,已发现制发过周年性发射纪念封的只有四次发射事件:酒泉卫星发射中心1990年11月26日制发的第1颗返回式卫星发射15周年纪念封,1991年9月29日发行的一箭三星发射成功10周年纪念封;西昌卫星发射中心1989年1月29日发行的同步通信卫星发射5周年纪念封,1989年4月8日发行的通信卫星发射5周年纪念封。
1986年2月1日我国发行T108《航天》邮票,四川凉山州邮票公司制发了一枚首日封,销盖四川凉山州所在地西昌的邮政日戳。而当时正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东方红2号通信卫星,因此集邮界也把这枚首日封兼作发射日纪念封使用,但实际上该封并不是专门为发射而制发的。
我国第一次真正为记载发射事件制发的发射日纪念封是1987年8月5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第9颗返回式卫星(中国第23次发射卫星)的纪念封。该封正式面世的日期是8月10日,即新华社正式发布卫星返回成功新闻以后。因此绝大部分封销的是8月10日回收日的邮戳,只有极少数封销盖8月5日发射日邮戳。而实际上,只能把销8月5日戳的封认可为发射日纪念封。
在80年代中后期,对发射日纪念封制发的重要性仍认识不足,因此接下来的3次发射(1987年9月9日酒泉发射第10颗返回式卫星,1988年3月7日西昌发射东方红2号甲通信卫星,1988年8月15日酒泉发射第11颗返回式卫星)均没有制发发射日纪念封。从1988年9月7日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4号甲发射风云1号气象卫星开始,每次发射均制发了发射日纪念封,但开始时数量很少。例如1990年2月4日西昌发射东方红2号甲通信卫星时,只制发了98枚发射日纪念封。这些封片已成为中国航天集邮的珍罕素材。
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和航天集邮队伍的壮大,为发射制发纪念封的单位越来越多,封片数量也越来越大。1992年12月21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澳大利亚奥普图斯2号通信卫星时,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中国航天集邮协会、长城工业公司、中国航天报社、四川凉山州邮票公司、中国航天邮友会西昌分会、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等8个单位制发了11种发射日纪念封片,总数达到124000枚。
据不完全统计,从1987年8月5日正式制发纪念封以来,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中国集邮总公司、太原市集邮公司、忻州集团公司、四川凉山州邮票公司、航天基金会、航天集邮协会、长城工业公司、宇航学会、中国航天报社、上海航天局、航天邮友联谊会、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空间技术研究院、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等近20个单位先后为43次发射制发了约187万枚发射日纪念封,具体情况见表所示。
发射日纪念封数量众多,良莠不齐,差距较远。从航天集邮评审规则要求来看,有些已成为珍罕的集邮素材,有些正在逐渐成为垃圾。那么在收藏发射日纪念封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首先是邮政戳记问题。同样的发射日纪念封,销盖的戳记却多种多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制发的发射封上,有西昌日戳,有冕宁五所日戳,还有西昌航天城风景戳等。而离发射场最近的邮局是冕宁五所(邮政编码615606)。因此销盖冕宁五所日戳或冕宁615606编码戳的封应该是首选封,只有在没有这种戳记的纪念封存在的情况下,才选用其它戳记的纪念封。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在1993年10月8日发射第15颗返回式卫星时启用了专门用于销盖航天事件纪念封的30毫米大直径邮戳“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兰州27支局”。自此以后的历次发射,应该注意选用销有这种戳记的封片作为集邮素材。对于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的发射日纪念封来说,苛岚四支戳要优于神堂坪戳。
第二是发射日纪念封的数量问题。每次发射制发的纪念封数量差距较大。在500枚以下的发射日纪念封基本上成为珍罕品。对于制发单位来说,重要性不在于单位本身在航天业中的地位,而在于制发的数量。例如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集邮协会制发的发射日纪念封,一般只有几百枚,而卫星发射中心制发的发射日纪念封往往有数千枚,最多达3万枚,搜集难度大不一样。在邮戳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应该重视制发数量较少的封片。
我国为其它国家搭载或发射卫星时,他们也往往制发一些纪念封,销盖我国卫星发射场邮戳。一般来说,这些封片的数量较少。例如1988年10月5日德国在我国返回式卫星上搭载试验装置,MBB公司为此印制了1500枚纪念封,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只为其盖销了100多枚。1992年10月6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瑞典FREJA卫星时,国外制发了198枚发射日纪念封。搜集这些发射日纪念封就有较大的难度。
第三是发射日纪念封上的附加图案和戳记。应该重视收集有邮局副戳和航天部门官方戳印的封片,它们的地位要远远高于没有这类戳记的私制封片。但是官方戳记不是指单位公章,而是专门为航天发射活动刻制的有单位署名的戳记。例如1998年7月18日发射鑫诺卫星时,鑫诺卫星通信有限公司加盖在发射日纪念封上的戳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