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庵图片古风:新版金庸小说和老版区别都有哪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5/09 11:53:40
谢谢各位了,越全越好啊
感谢各位给予解惑,关于电视剧之争,我有所耳闻,我不是那个年代的人,从今天往回看,无法认同83版射雕,但同时,也无法认同03版射雕,因为我心中的黄蓉恰好不是翁美玲,周讯,也不是朱茵...
不过,很无奈的一个问题,我是想问金庸的新版“小说”与老版有何区别..而不是电视剧....
汗.......

二楼说的很好,观点鲜明,丝丝入扣,合情合理,令人深为信服,可是从所周知83版的《射雕》至今无人能出其右,翁美铃、黄日华版的郭靖、黄蓉深植人心,虽然老版画面粗糙多用假景,可是至后来几部《射雕》即使拍的再好,剧情再完美都不能够填补这个空白。这就是先入为主。人们都容易怀旧,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新版播放时大家却要争着去租旧版《射雕》的碟。

如同老版《西游记》,虽然新西游拍的画面精美,故事更鲜明,人物造型更完善且场面庞大,特技镜头比老版不知逼真多少倍,可是为什么大家都喜欢看老版的呢?这就是怀旧,这就是先入为主。

何况,新射雕里的周迅黄蓉真的是很不受大家欢迎,大家都知道金庸老先生是个喜欢美女的人,从他当年暗恋的大美女夏菁就可以见一斑。
周迅漂亮是够了,可是缺少翁美铃黄蓉的灵气。书中说,二八芳龄的俏黄蓉说话声音如出谷黄莺,婉啭动听,清脆悦而,八三版黄蓉声音虽然不如想像中好听,可是大家回想一下周迅的声音,说好听的是低沉性感,可是黄蓉是这样的声音吗?真的是你们大家想的声音吗?
再者说,黄蓉应该有灵动的大眼睛,至少有少女的活泼和韵味,翁美玲版黄蓉的大眼睛大家至今无法忘怀,虽然她有兔子牙,虽然她不完美。可是大家再想周迅的眼睛,大是够了,有神吗?善用眼神很重要对一个演员来说,你们说呢?
还有《绝代双娇(古龙)》旧版也比新版好看。

不过,的确,有些新版比旧版好,比如:
《神雕侠侣》:旧版主演:刘德华饰杨过,陈玉莲饰小龙女。新版古天乐饰杨过,李若彤饰小龙女。杨过饰演者就可较高下,可是小龙女就不同了,书中小龙女应该如出尘绝俗,美的不像人间女子,若她不美,至少应该清雅如空谷幽兰,这一点,淡施粉黛的李若彤要比浓妆艳抹的陈玉莲要好,因为一部戏里的女主角总是倍受关注。
还有诸如天龙八部,也比黄日华版的好。还有鹿鼎记、倚天屠龙记也比旧版鲜明。

  找全我也做不到,但是可以给你一部分改动比较大的:

  (1)书剑,碧血之改动

  改动一: 删改情节丰富人物
  能够克服旧有武侠小说人物单薄、观念狭隘的缺点,是金庸小说获得人们好评的一
  大因素。和金庸后期作品相比,《书剑恩仇录》、《碧血剑》在人物和观念上都有很多
  不足,这次金庸的改动主要是通过对情节的改动,使两部小说中的人物更加丰满。

  在新版《书剑恩仇录》中,新增加了结尾部分“魂归何处”。增加了陈家洛在香香
  公主死后悲痛自责,不能自已,霍青桐深为忧虑,托阿凡提前往劝导,并称如他自杀,
  自己也将随他同赴九泉,陈家洛与香香公主在冥冥中相会等情节。通过这样的改动,使
  得原先为了“大业”而牺牲爱人性命的陈家洛的人性化色彩进一步加强。

  在新版《碧血剑》中,袁承志也不像以前那样对爱情非常专一,而是变得摇摆不定
  ,作者着力描写袁承志对阿九的矛盾心理,以期表现一种“为爱受伤”的感觉。在新版
  中,阿九并未落发为尼,依然对承志充满期盼,在不得不离开袁承志随师父去藏边练功
  时,深情款款地表露自己的爱恋,与他相约在藏边相会,而承志更是信誓旦旦,恨不能
  办完大事后马上飞去藏边相见;焦宛儿对承志暗恋在心,愿化作碗儿、碟儿长伴承志身
  边;而何铁手目睹师父袁承志为情所困,为讨得师父欢心,更是为师父大出主意,自告
  奋勇代师父去藏边见阿九,未得首肯,又劝其服“出窍丹”诈死,再远走高飞,去和“
  阿九小师娘”相会。对这一部分的改动,金庸先生自己非常得意,认为能够这样处理人
  物感情是自己的一大进步。

  改动二: 历史观念更加进步
  能够和历史相结合,是金庸小说吸引读者的一大要素。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金
  庸对历史的态度也在不断变化。因此,这次的修改也在某些历史事件上进行了增删。例
  如在《碧血剑》中,增加了袁承志立志以父亲为榜样,以民族大义为己任,建立了“金
  蛇王营”;李自成大胜之后召开会议,众人为是否应制止部属抢掠展开激烈争论,结果
  却演变为一场内讧,李自成杀罗汝才,排挤张献忠、“左革五营”及其他同伴,使得自
  己元气大伤;青青眼见承志对阿九柔情深重,一怒之下跳崖;袁承志在目睹义兄李岩惨
  死后并未放弃志向,率领部属奋力抗击清兵,兵败后无可奈何,去国远赴海外,开辟新
  天地等情节。同时,在增加对李自成内心世界的描写中,充分反映了这一人物复杂多疑
  的性格特征,他既想各路豪杰归服自己,又怕别人夺了自己的位;他既想听从李岩等人
  的劝告,行王道,严军纪,护百姓,又对刘宗敏等老兄弟烧杀掳掠予以默许甚至理解,
  心理上的天平最终倒向了后者一边。通过这些情节,金庸也在探讨古代农民起义之所以
  不能取得成功的原因。

  改动三: 字斟句酌提炼文字
  在上一次修订作品时,金庸把最主要精力放在提炼文字上,但这一次金庸依然对文
  字不能完全满意,进行了进一步修订,将书中某些文化素质不高的角色的对话由书面语
  改成了口语。例如:袁崇焕旧部朱安国传授袁承志武功,在讲到自己已尽其所能,为承
  志前途着想,应当另请明师时,旧版中朱安国的原话为“我们三个已经倾囊以授”,新
  版改为“我们三个已掏完袋底身家,真的没货色啦”。改动后体现口语特色,更符合对
  话人物的身份。
  此外很多江湖上帮派的名字也改了,如石梁派改为棋仙派,龙游帮改为游龙帮等。

  改动四:过分神奇通通拿掉
  虽然是虚构的武侠小说,但是金庸似乎不愿意让自己的小说在描写自然现象上显得
  过分神异,因此在新版《碧血剑》中,“张朝唐一行初遇袁承志”部分、“华山修习《
  金蛇秘笈》”部分、“大破温氏五行阵”部分、“五毒教”部分、“山东道上群盗劫宝
  ”部分、“玉真子”部分都进行了比较大的改动,去掉了原来小说中若干不自然的处所
  ,使情节更加合理,衔接更自然、紧凑。

  (2)《射雕英雄传》之改动:

  在情节方面,最大的改动是改写了黄药师与诸弟子的关系。黄药师不仅收梅超风为徒,并且还爱上了她。黄药师的乖僻、黑风双煞的狠厉也有所弱化,性格中增加了更多人性化的成分。

  其次,为了顺应史实,金庸改动了某些情节。一般来说,武侠小说是否和史实有出入本不应苛求,但金庸对历史研究颇深,也颇执著。如将“吕文焕守襄阳”一节,改为“李全、杨妙真夫妇领‘忠义军’守青州”,以符史实;全书所涉及的地理名称、行政区域划分,完全依照宋元时代有关文献所载,一一对应更改。

  第三,情节安排更加合理、紧凑,前后照应更明显。尤其是“江南五怪之死”,从桃花岛发现五怪尸体到铁枪庙中黄蓉剖析事因,环环相扣,合情合理,引人入胜。

  第四,对一些细节问题以及读者指出的一些纰漏,进行了修改更正。如人物年龄问题,修订版为此特别编制了人物年龄表格,将主、次人物的年龄按情节的发展一一计算,并在相应情节中体现。再如,有读者提出疑问:陈玄风如何能将一部洋洋万言的九阴真经刺在自己不足一平方米的胸膛?修订版删除了陈玄风“刺经于胸”这一情节,改为“陈玄风临死前将真经下卷抄本塞在妻子怀里”,弱化了二人的残忍冷酷形象。

  除文字和情节改动外,修订版还增加了一些评论性的注释,多是根据“金庸作品研讨会”的成果和读者意见,有感而发。其中,对爱情主题,特别针对有些读者难以理解的“完颜洪烈对包惜弱的爱”,作者也有独到的点评。

  (3)新版《神雕侠侣》修改重点:

  1.将尹志平一化为二,玷污小龙女的角色改为虚构人物“甄志丙”。

  2.第六回中,大幅补写小龙女和杨过在古墓中修炼《玉女心经》的过程,龙杨二人习练后由此产生心情变化,杨过情不自禁欲吻小龙女。

  3.增补李莫愁对小龙女说出当年陆展元如何抛弃她的言语。

  4.解释了郭靖黄蓉夫妇何以对穆念慈母子不闻不问、何以对投入全真教的杨过不闻不问。

  5.大幅度增加杨过与小龙女谈情说爱的对话场面。小龙女在新补稿中,对杨过更加热情、更爱撒娇,喜乐不禁。

  6.以长达数页的篇幅,批注本书的中心主轴“师生恋”。

  7.增补郭襄与金轮国师之间的互动:如在蒙古军中,国师如何待之如亲女,疼爱有加;郭襄也正式拜国师为师,学习瑜伽密乘;国师见郭襄跳崖,伤心落泪;国师本不忍将郭襄绑赴高台,最终舍命救了郭襄。大幅改变金轮国师对郭襄的态度,也改变了国师的结局。

  8.增补郭襄对杨过的感情心理描述:如希望自己是“大龙女”,在终南山先遇到杨过……

  还有,对情感戏的重大调整:

  新版《神雕侠侣》对杨过与小龙女之间的一些重要情感戏做了比较大的修改,并以长达数页篇幅,批注本书的中心主轴“师生恋”。

  例如,旧版中,杨过与小龙女在古墓的生活始终“守之以礼”。新版里,金庸安排杨过在梦中练捕麻雀、蝴蝶的“柔网式”(旧版中为“天罗地网式”),在练习的过程中,杨过手中抓到一只蝴蝶,他猛然惊醒,发现手中握的竟是小龙女的玉足。这是两个人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这之后是“玉女心经”一章。旧版中,两人出了古墓、迎战金轮法王时,才悟到合使玉女剑法和全真剑法的诀窍。新版中,两人在古墓中便参透《玉女心经》,并练起“双剑合璧”,因此感情大增。金庸还新创一招“亭亭如盖”,安排杨过练习时,双手紧紧抱住小龙女,看到小龙女娇艳欲滴的樱唇,忍不住低头欲吻。

  再其后是杨过与小龙女在英雄大会久别重逢的那一段,金庸在旧版中只形容两人坐在台下“喁喁细语”,新版中则仔细描述“细语”内容。这些对话显得相当直接。

  小龙女问杨过:“你一天想我几次?”杨过说:“一天至少想两百次。”小龙女道:“两百次不够,我要三百次。”杨过说:“我一天想你四百次,上午两百次,下午又两百次。”小龙女接着道:“你吃饭时也想我,就多一百次,一天想五百次。”这样一直算下去,到最后杨过一天必须想小龙女一千次。

  除此之外,旧版中杨过对妙龄美女皆嬉皮笑脸,惟独对红粉知己程英敬重有加。但在新版里他对程英也恢复“浪子”本性,称她为“姑姑”(因为程英是黄蓉的师妹)。而金庸形容老成持重的程英表面生气,却是暗喜不已。至于郭芙对杨过若有似无的情愫,新版中保持原状,还是点到为止。

  大龙女扑朔迷离 金庸迷难以接受

  在新版《神雕侠侣》中,除了对杨过与小龙女的情感调子做了方向性的调整,金庸还增补了许多“节外生枝”的情节。例如,增补了李莫愁对小龙女说出当年陆展元如何抛弃她的言语。增补解释了郭靖与黄蓉夫妇何以对穆念慈母子不闻不问、何以对投入全真教的杨过不闻不问。将尹志平一化为二,玷污小龙女的角色改为虚构人物“甄志丙”。在这些增补和改动的情节中,对郭襄的改动最令金庸迷感到意外和震动。

  金庸先是增补了郭襄与金轮法王之间的互动:如在蒙古军中,法王如何待之如亲女,疼爱有加;郭襄也正式拜法王为师,学习瑜伽密乘;法王见郭襄跳崖,伤心落泪;法王本不忍将郭襄绑赴高台,最终舍命救了郭襄。大幅改变金轮法王对郭襄的态度,也改变了法王的结局。

  其后,金庸重点增补郭襄对杨过的感情心理描述,并明确细腻着墨于郭襄爱慕杨过,增补了郭襄内心盼望自己是“大龙女”,能早小龙女一步先遇到杨过的内心独白。这一情节改动立刻在众多金庸迷中引发争议

人前人后,
你提出的问题都很好,可是也很大。我个人才疏学浅,大概不能给你满意的答复。不过我们可以试着讨论讨论,天涯网友高明者甚众,也许我可以抛砖引玉。

首先电视剧拍给谁来看,这不会有一个简单的完全正确的答案。只能说是给人看。人又有分那么多种,很难想象有一部电视剧符合所有人的胃口。以我个人而言,可能20年前的 西游记 可以说是老少咸宜,但是考虑到那时娱乐项目的确有限,所以它拿到现代来,也未必就敢说能赢得所有人的眼球。所以电视剧拍的时候就是有定位的,是有比较明确的受众归类的。流星花园 定位在 青春偶像剧,受众是青少年;康熙帝国,雍正王朝很明显就不会是定位在相同的受众群上;同样,渴望,签手,中国式离婚都有与他们不同的定位。所以说,一部电视剧不可能是拍给所有人看的。所以我们只能争对特定的作品来讨论它的受众群,或者进一步讨论这部作品的价值。我们最近的焦点是 武侠电视剧,或者更狭窄一些,是根据金庸小说改编的武侠电视剧,这作为一个特定的种类,我们才有了讨论的平台。不过不幸的是,金庸作品的受众面是很宽的,我们依然有很大的难题。

有的观众也许是喜欢离奇的情节,有的观众也许是喜欢有个性的人物,有的观众是要有趣吸引人的对白,也有的观众想多看到一些俊男美女,一些很酷很炫的打斗镜头,当然还有一批人想看到的是原汁原味的金庸小说的电视版本,想得到一些回味,想有一些韵味。 我想这批人就不会满足于简单的故事陈述,平板的人物刻画,毫无意境的情节的罗列,btw, 配合小说的情景描绘的外景也是需要被拿上台面的。 那么争对这么不同的受众面,你认为这部电视剧该怎么办?很显然这些人要的东西是不同的,为了商业考虑当然要在尽量经济的成本下赢得所有的观众,--可是他们有时候又是相冲突的,如果不想那么商业化的,就需要牺牲掉一批人,牺牲谁呢?作为一个真正的金庸迷, 我是会很自私的希望宁可牺牲掉其他的潜在观众群。

然后说谁来定义哪部作品有着更高的审美趣味,又是如何定义的。我个人不敢妄论这个“定义”,但是我相信每个人心中肯定是有自己的理解和倾向的。而且我想同时,这是有客观的标准的,这个标准既可以应用于同种类的电视剧,也可以应用于不同的种类的作品。 如果延伸我上面的想法,我个人的倾向是“真正的金庸迷的希望中的这部电视剧”的审美趣味是较之于其他的 如“有的观众也许是喜欢离奇的情节,有的观众也许是喜欢有个性的人物,有的观众是要有趣吸引人的对白,也有的观众想多看到一些俊男美女,一些很酷很炫的打斗镜头”----其中的这些观众所要看到的那部电视剧的审美趣味要高一些的。我不敢说这就是一个公认的正确的论点,我只能说,这是我个人在看了这么些电视剧之后得到的想法和结论。

------仅限于电视剧。若论电影还要另作讨论。------------------------------------------------

忘了说了,重要的是,到现在为止,我认为大陆的张纪中制作的金庸武侠剧是最符合我这么一个金庸迷所期待看见的金庸剧。象我这样想法的人在天龙之前在人数上是较为劣势的----我个人是在看完射雕后成为比较坚定的张派的; 笑傲播出的时候, 由于种种原因,我没有看到,所以也没有加入论战。 而与之相反的, 认为张纪中金庸剧是毫无价值的或者是远远不如原来制作的金庸剧的—被引为代表的就是香港无线的作品—就是与我们论战的, 与杨不及和杜车几乎“势不两立”的, 其中一些极端分子被称作“港(剧)奴”的这么一批人。

所以应用我的看法至此实际状况,我明白的说,就是,张纪中金庸剧的审美趣味要高于港产的金庸剧。当然他的弱点也还是很多的,情节有时候不够流畅,人物表演有时候不够让人十分满意,但是的确,他的方向是更promising的,不知道能否越做越好,缺点越来越少。相反港产金庸剧80年代是顶峰,以后更是逐步没落了。而当时的顶峰时期的作品也是在有限的时期内可以接受的作品而已。除去初恋情节和怀旧情绪,它们拿到现代来是无法容忍的。而且这不是时间的问题,默片时代的电影,40,50年代的电影有很多就是克服了时代的鸿沟的经典。--也就是说,真正的经典是不会受时间影响的,如果时间会影响到它,那它就毫无疑问是 伪经典,没有资格称作经典。评判经典与否就这么一条。 港剧迷 却很多根本认识不到这点,动辄称经典,这两字也用的太cheap了。

关于为什么认为张纪中金庸剧审美趣味高于港版金庸剧,这也是很大的问题,我个人没有能力把这个问题系统性的说清楚,只能凭借个人的体验来简单说一说几个细节,
1. 画面与摄影。最简单的细节是,只有张版中会有相当数量的空镜头或是人物--哪怕是主角--只占到画面的一个小角落的镜头,参看射雕的草原章节,太湖章节,天龙的萧朱湖边漫步, 少林寺大战前面一节里 慕容复擒获段正淳及诸女,还有萧峰的一些草原戏。这些镜头经常会在不经意的时候触动我心灵的某一个角落。对比于一般电视剧里,唯恐观众看不清人物的表情把几张脸塞到镜头跟前的做法,只能说,张纪中的确是想把电视剧作的象电影。我很浅薄的说,没有这种追求,“ 意境”二字无从谈起。
2. 对配角的注重。只有在张版里面,你能看见那么贴近原著的 江南七怪,全真七子,别具一格的完颜洪烈,豪气逼人的铁木真,天龙的配角则是以天山童姥,李秋水最为耀眼。 四大恶人,段氏诸位夫人尤其是刀白凤和甘宝宝也相当出色。在港版中,谁能分得清哪个是哪个?全是些面目模糊的万金油人物。
3. 对主角处理的反通俗化。终于看见了不摇头晃脑玩小辫子做聪明状的黄蓉,我真的是松了一口气,尽管周迅处理的稍稍随意了些;终于看见憨厚中不失 坚定的郭靖,而不再像个受气包;终于有了一个真正敢与命运,敢与天下人抗争的悲剧英雄萧峰,不是那个时时刻刻不忘自己是大侠的被命运玩弄的悲情人物。也许后者的处理方式更通俗,更简单,更易于赚到师奶们的赞赏和眼泪,感谢老天,张纪中不喜欢那种“通俗”。 那种处理更有审美上的深度,我个人认为是无可置疑的。

张纪中是试图在作 电视版 的金庸小说,而港版金庸剧是在做 简单化,弱智化,简陋化的电视版金庸小说。如果金庸小说有望成为经典的话,只有张纪中的金庸剧有望成为经典的电视剧,而绝对绝对不可能是港版金庸剧。

没有什么区别。武狭小说,就是把这一篇换成另一篇都不会有区别。何况是重重版。

旧版射雕英雄传里黄容的年要实际要比郭靖大很多很多,
所以新版就更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