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观数据库:关于镇江的传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4/28 12:47:38
越快越好

镇江焦山上的《瘗鹤铭》举世皆知,古今闻名。传说这个碑上的字是我国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写的,它和陕西的"石门铭"一起被称为全国的两大名碑。宋代的文人黄庭坚说碑上的字是"大字之祖"。

  相传,有一年春天,老树抽芽,百花吐艳,王羲之出门有事,路过镇江,登上焦山游览。他在焦山南麓一座小庵里,看到有一对仙鹤,嘴尖颈细,眼蓝顶红,扇动双翅,迈开长腿,显出冲霄凌云的姿态,心里非常喜欢。王羲之看呆了,随着仙鹤的舞姿,手指不停地划来划去,嘴里喃喃地说:"要是写字个个都像这样灵活,那就好了。"

  当家和尚看到王羲之这副模样也呆了,过了好一会儿才开口:"檀越莫非喜欢这对仙鹤吗?"

  "哦!哦!喜欢,喜欢,喜欢得很咧!"王羲之一惊,好象从梦中醒过来一样,"不知大法师肯卖吗?"

  当家和尚答道:"既然檀越喜爱,我就卖给你吧。"

  "那太好了!"王羲之爱鹤心切,笑着说:"不过我现在不能带走,等我办完事回来,再带它们,现在还要你费心照管。"

  "你放心吧!"当家和尚点点头。

  过了几个月,王羲之办完事回来得知仙鹤已死,并葬后山。

  王羲之挥动羊毫写下了《瘗鹤铭》三个大字和一百多字碑文,倾吐了王羲之对死去仙鹤的思念。那碑上的书法真是神来之笔,近看字字笔势开张,远看个个像仙鹤翩翩飞舞。

  从此,这座无名的小山就有了名字,叫做"鹤山"。

  不知过了多少年,有一天夜晚,矗立在鹤山的石碑,受到雷的轰击,掉进斯龉龃蠼??lt;/P>

  不知又过了多少年,有一年冬季,水落石出,这块碑竟露出头来。碑上的字迹模糊,很难辨认,有的字几乎边一点痕迹也没有了。来看碑的,人人摇头叹息。就把这块碑改叫雷轰石,又叫无字碑。

  不久,又是一个风雨交加、雷声轰鸣的夜晚,忽然飞来一群仙鹤,停在无字碑上,抖动着被雨淋湿的翅膀。渐渐地,渐渐地,仙鹤不见了。第二天,风停雨止,游人上山游览,惊奇地发现这块无字碑不仅有了字,而且字字清晰,仍然是疏密相间,变化万千,遒劲有力,神采飞扬。

  于是,人们传开了,说这是仙字,是仙鹤变的,字体和原来的一模一样。

  直到现在,还有从江里捞出来的王块残石,被连成整块,嵌在焦山的宝墨轩里的正中墙上,几个潇洒纵横、浑厚奇妙的大字,每天吸引着络绎不绝的书法爱好者和兴致勃勃的游客。

  作者:华夏
  -- 发布时间:2005-3-23 23:26:51

  “白蛇传”的故事和水漫金山这句成语,可说是家喻户晓,但金山在哪儿?却未必世人皆知。

  金山位于镇江市的西北部,临江而立,山不高不足百米,但古语说的好,“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金山自古就是镇江的标志。

  金山寺的传说
  金山寺始建于东晋,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寺庙建筑把金山山体包裹住,从远处看,只见寺院,不见山,因此,也就有了“金山寺裹山”之说,寺依山而建,山以寺闻名,走进去,你会发现,包裹着 的不仅是金山寺,还有这座江南名山古刹的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

  历史上有不少文人墨客与金山寺高僧结友,留下许多佳话,据说,当年苏东坡与佛印长老,友情甚合,金山寺内的藏经楼、妙高台、愣枷台,都留下苏东坡与佛印的故事。

  金山四宝之一白玉带,原是苏东坡身上之物,何为收藏在金山?这里有段故事:一曰佛印正与众僧讲经说法,东坡走了进来,佛印见东坡进来便说,学士从何处来,此间坐处”苏东坡自恃才高,引经据典答道,“暂借四大为坐”佛印听罢笑道:“学士有意论佛,我有一问若学士能答,我便让坐,否则,留下腰间玉带以镇山门,东坡欣然允诺,佛印问“四大皆空,五蕴非有,学士何处坐?”苏东坡一时答不出来,只得把玉带交给佛印,佛印回送一件衲裙,为此苏东坡写了《以玉带施元长老,元以衲裙相极次韵》以记其事,诗云:“病骨难堪玉带围,纯银仍落剑锋机。欲教乞食歌姬院,故与云山旧衲衣。”

  白蛇传,是我国著名的四大民间故事之一,它以丰富的想象力,大胆奇妙的艺术构思,生动曲折的传奇情节,塑造了娘子、许仙、小青、法海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白娘子水漫金山”是白蛇传中最精彩的一折可简述故事内容,从此,便有了“水漫金山”之说,使金山名扬天下,不论是人以物传世,还是物以人扬名,“白娘子漫金山”故事里多次描绘了金山寺、白龙洞、法海洞、保和堂等镇江的名胜古迹,使镇江城和金山与“白娘子漫金山”的故事结下了不解之缘。

  提起梁红玉这位巾帼英雄,人们便会想到她击鼓战金山的历史故事。

  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金兀术率十万金兵,乘数百艘战船,朝镇江杀来, 浙西制置使南宋名将韩世忠,驻防镇江,他率八千水师,负责阻击金兵,夫人梁红玉与韩世忠订下了,利用有利地势,将敌诱黄天荡,然后围而歼之的方略,为了鼓舞士气,梁红玉在金山妙高台上,为将士们击鼓助威,这一仗韩世忠大破金兵金兀术损失惨重,败北而去,“梁红玉击鼓战金山”的故事家喻户晓,千古流芳。

  金山的后山有座石码头,因康熙皇帝游金山时在此登岸而得名,“御码头”据说当年,康熙皇帝由上岸,登临金山登顶峰,及目处,大江水天相连,气势雄伟,便即兴提起御笔,要留下“江天一览”四个字,但提笔忘字,竟一时想不起,览字怎么写,正当康熙御笔难收之时,一随行大臣急中生智,出班高声道:臣今见驾,康熙听罢省然,览不就是览字吗?遂落笔览字写出,这就是今凌云亭内御碑上“江天一览”四个字的来历。

  三山传说

  镇江紧靠长江边上,有三座著名的山,叫金山、焦山、北固山。

  三山,东一座,西一座,中间一座;有的横在江中心,有的靠在江边上,活象几个伢子沿着长江赶路。

  传说当年孙猴子大闹天宫,金箍棒一下子变大,上顶天,把西北角的天捣得漏了;下顶地,把东南角的地戳成了海。

  这下,可麻烦了。天上漏雨,地下涨水,怎咧办?后来,瓦木匠的祖师爷鲁班师傅,拿黄河里的冰冻块子补的天。所以,直到现在西北风一刮,人就感到冷飕飕的了。这地呢?就是小秦王补的。

  小秦王说:“山多了,不生粮;水多了,也不长粮,不如就吆山填海吧!”俗话说:山高水远。从前,山总在西北,这海在东南。山,那么大,那么重,手不能拿,肩不能担,怎咧办?小秦王有根神鞭,叫吆山鞭。这可是个宝贝,他只要把这吆山鞭举起来,使劲一抽,只听“叭”地一声,大山、小山、高山、矮山……都吓得跌跌爬爬,乖乖巧巧地跑了。

  小秦王沿着长江吆山填海,把一座座青山,天天往东海里赶,看着看着给他填起了一片。

  海龙王一望,不得了,眼看这大海要给填干了,我们鱼子虾孙,往后怎么生活呢?再这样填下去,恐怕连我逍遥自在的水晶宫也住不成了。他忙不迭喊三公主来商议对策……。

  这天,小秦王又举着吆山鞭,把金山、焦山、北固山……从昆仑山上,一路吆吆喝喝,赶到了镇江。

  这时,天已经擦黑。小秦王吆了一天的山,汗流浃背,精疲力尽,他把吆山鞭往怀里一收,只见焦山停在江中心,北固山靠在江边上,金山蹲在最后,一个个都不走了。

  小秦王抬头一看,江边上有座房子,门半掩着,他想敲门借宿。手刚举起,还没敲呢,只听“吱格……”一声,门自动开下来了,从屋里走出一个俊俏俏的年轻女子,脸上笑得象朵花。说:“客家,屋里请坐。”小秦王一看这年轻女子蛮客气的,这里既是客栈,他也就大大方方进屋了。年轻女子指着小秦王湿漉漉的衣服说:“啊呀!干什么事,累成了这个样子,多辛苦,快歇歇吧!”说着连忙打水递茶,十分殷勤。

  小秦王本来倒不觉得疲倦,听她这么一说,倒真觉得好象需要休息了。这年轻女子话说得多么甜蜜,他心里不由得产生了好感。当晚两人谈谈很是投机,越谈越有感情,互相都有了爱慕之心。小秦王也就忘记了吆山填海的大事。两人对着月亮跪下来立下山盟海誓,竟成了一见钟情的夫妻。

  第二天,天一亮,太阳升起来了。小秦王手一摸,好象脸上有露水,眼一睁,自己没睡在屋里,躺在江边的露天里哩。左边望望,右边看看,那俊俏的年轻女子早已不在了。原来,他和那女子做了一夜的露水夫妻(古话说,露水夫妻不长久。就是这么传下来的)。小秦王知道上当。这时,脑子也清醒得多了,自己还有吆山填海的大事呢,他再摸摸身边,总算还好,吆山鞭还在,他忙不迭举起神鞭吆山填海了。

  怪了,原来鞭子一举,使劲一抽,只听“叭”地一声,不管什么大山、小山、高山、矮山……都吓得乖乖巧巧地直奔。这下子不灵了,他连连抽了十七、八下子,手都抽酸了,抽肿了,焦山、北固山、金山还是纹丝不动。可是江里的鱼呀,虾呀,一个个一蹦多高的,虾子躬着身子往前蹦,鱼儿摆着尾巴向前赶……

  原来,那俊俏的年轻女子不是别人,就是龙王三公主变的,海龙王叫她来盗小秦王的神鞭的,他们一夜夫妻还没到天亮呢,龙王三公主就用吆鱼赶虾的鞭子换走了吆山鞭。所以,鞭子一响,山不动了,鱼呀、虾呀的倒直往前赶了。因为小秦王丢掉了吆山鞭,山就不再走了。直到现在还是当初吆山的老样子:焦山在前,停在江中心;金山在后,北固山夹在中间,靠在江边上。后人把这三座山打扮成秀丽的风景区,成了著名的“三山”游览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