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到80年代英纳格手表:爱好诗词的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5/01 03:48:17
大家帮忙,快!
因为我要讲课,讲的是--纳兰性得写的<<长相思>>.
希望大家帮忙,找一下教案,要明确点的.谢谢大家了.
要从头到尾的!
我看这里人气望就道这来了!如果有人找找的话我将另外加分!
注意::::新课改的 高二语文选修5
我是宁夏的!
谢谢!!!

长相思(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注释】
  榆关:山海关的别称。那畔:那边。指关外。帐:指护卫皇帝军队的营帐。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聒碎:搅碎。聒,嘈杂。
  一、教学目标(字幕)
  1、 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及生活时代。
  2、 掌握词的内容,体会词的意境。
  3、 领会词中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
  二、导入(字幕配图)
  王国维曰: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澄江静如练、山气日夕佳、落日大旗中、中天悬明月、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此等境界可谓千古奇观。求之于词,则纳兰容若塞上之作,如《长相思》“夜深千帐灯”……差近之。(配图)
  三、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满洲正白旗人。清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官一等侍卫。生平避谈世事,故词也主要写离别相思及怨夏悲秋等个人生活感受。词的风格直抒胸怀,婉约清新;但过多哀思,情调消沉。(配图)
  四、配画面朗读
  山水、山海关、风雪、千帐灯、故园。(配图五六幅)
  五、预习指导
  1、 作者在词中描绘了什么样的景物,你能确定是哪里的景物吗?
  2、 体会出这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六、感知理解(字幕)
  纳兰性德推崇南唐李煜,词风清丽自然,缠绵悱恻,反映到这首《长相思》上,虽然写旅途思乡,也写得悠长动情。
  词的上片从“山一程,水一程”的叠用,来说明身离故乡之远。下片以“风一更,雪一更”气候上的转变来渲染作者此时孤寂情怀。风雪打断了他思乡之梦,懊丧之余,他更加怀念故园的宁静详和,作者于清丽哀婉之中又不乏边寨之雄奇风情的描述,这两者结合到一起,就升华了羁旅怀乡的主题。
  七、赏析加点字(字幕)
  1、“一”字赏析:上下片的前两句均用“一”字,不但对仗工整,使文字呈连续不绝之势,词风更加缠绵。
  2、“身”字赏析:点明身处之地及方向,“身”与心相对,身向榆关,而心却在关内,表明作者心系故园。
  八、知识归纳(字幕)
  长相思,词牌名。内容多写男女或朋友久别思念之情,故名。双调三十六字,平韵。
  九、拓展练习(字幕配图)
  长相思
  李白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李白此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感情基调与纳兰词有何不同

http://www.ruiwen.com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马爽 2005-02-28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注释】
榆关:山海关的别称。那畔:那边。指关外。帐:指护卫皇帝军队的营帐。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聒碎:搅碎。聒,嘈杂。
一、教学目标(字幕)
1、 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及生活时代。
2、 掌握词的内容,体会词的意境。
3、 领会词中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
二、导入(字幕配图)
王国维曰: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澄江静如练、山气日夕佳、落日大旗中、中天悬明月、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此等境界可谓千古奇观。求之于词,则纳兰容若塞上之作,如《长相思》“夜深千帐灯”……差近之。(配图)
三、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满洲正白旗人。清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官一等侍卫。生平避谈世事,故词也主要写离别相思及怨夏悲秋等个人生活感受。词的风格直抒胸怀,婉约清新;但过多哀思,情调消沉。(配图)
四、配画面朗读
山水、山海关、风雪、千帐灯、故园。(配图五六幅)
五、预习指导
1、 作者在词中描绘了什么样的景物,你能确定是哪里的景物吗?
2、 体会出这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六、感知理解(字幕)
纳兰性德推崇南唐李煜,词风清丽自然,缠绵悱恻,反映到这首《长相思》上,虽然写旅途思乡,也写得悠长动情。
词的上片从“山一程,水一程”的叠用,来说明身离故乡之远。下片以“风一更,雪一更”气候上的转变来渲染作者此时孤寂情怀。风雪打断了他思乡之梦,懊丧之余,他更加怀念故园的宁静详和,作者于清丽哀婉之中又不乏边寨之雄奇风情的描述,这两者结合到一起,就升华了羁旅怀乡的主题。
七、赏析加点字(字幕)
1、“一”字赏析:上下片的前两句均用“一”字,不但对仗工整,使文字呈连续不绝之势,词风更加缠绵。
2、“身”字赏析:点明身处之地及方向,“身”与心相对,身向榆关,而心却在关内,表明作者心系故园。
八、知识归纳(字幕)
长相思,词牌名。内容多写男女或朋友久别思念之情,故名。双调三十六字,平韵。
九、拓展练习(字幕配图)
长相思
李白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李白此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感情基调与纳兰词有何不同?

纳兰性德《长相思》
——课件脚本

参考资料:http://www.ruiwen.com/news/23734.htm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注释】
榆关:山海关的别称。那畔:那边。指关外。帐:指护卫皇帝军队的营帐。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聒碎:搅碎。聒,嘈杂。
一、教学目标(字幕)
1、 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及生活时代。
2、 掌握词的内容,体会词的意境。
3、 领会词中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
二、导入(字幕配图)
王国维曰: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澄江静如练、山气日夕佳、落日大旗中、中天悬明月、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此等境界可谓千古奇观。求之于词,则纳兰容若塞上之作,如《长相思》“夜深千帐灯”……差近之。(配图)
三、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满洲正白旗人。清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官一等侍卫。生平避谈世事,故词也主要写离别相思及怨夏悲秋等个人生活感受。词的风格直抒胸怀,婉约清新;但过多哀思,情调消沉。(配图)
四、配画面朗读
山水、山海关、风雪、千帐灯、故园。(配图五六幅)
五、预习指导
1、 作者在词中描绘了什么样的景物,你能确定是哪里的景物吗?
2、 体会出这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六、感知理解(字幕)
纳兰性德推崇南唐李煜,词风清丽自然,缠绵悱恻,反映到这首《长相思》上,虽然写旅途思乡,也写得悠长动情。
词的上片从“山一程,水一程”的叠用,来说明身离故乡之远。下片以“风一更,雪一更”气候上的转变来渲染作者此时孤寂情怀。风雪打断了他思乡之梦,懊丧之余,他更加怀念故园的宁静详和,作者于清丽哀婉之中又不乏边寨之雄奇风情的描述,这两者结合到一起,就升华了羁旅怀乡的主题。
七、赏析加点字(字幕)
1、“一”字赏析:上下片的前两句均用“一”字,不但对仗工整,使文字呈连续不绝之势,词风更加缠绵。
2、“身”字赏析:点明身处之地及方向,“身”与心相对,身向榆关,而心却在关内,表明作者心系故园。
八、知识归纳(字幕)
长相思,词牌名。内容多写男女或朋友久别思念之情,故名。双调三十六字,平韵。
九、拓展练习(字幕配图)
长相思
李白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李白此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感情基调与纳兰词有何不同?

纳兰性德《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纳兰性德的祖籍,便是现在的吉林省梨树县叶赫乡。今人多称纳兰氏为叶赫那拉氏。

纳兰性德(1655-1685):清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明珠之子。康熙进士,官一等侍卫。善骑射,好读书。词以小令见长,多感伤情调,间有雄浑之作。也能诗。有通志堂集。词集名纳兰词,有单行本。又与徐乾学编刻唐以来说经诸书为通志堂经解。(辞海1989年版)

蝶恋花

辛苦最怜天上月
一夕如环
夕夕都成决(换玉旁)
若似月轮终皎洁
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
燕子依然
软踏帘钩说
唱罢秋坟愁未歇
春丛认取双栖蝶

长相思

山一程
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
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如梦令

万帐穹庐人醉
星影摇摇欲坠
归梦隔狼河
又被河声搅碎
还睡
还睡
解道醒来无味
纳兰性德的词以凄婉、幽怨的美构筑了他充满情韵的诗歌世界。他的词虽承婉约风格,但摆脱了浮艳颓靡的词风,以真纯自然,清新超逸,有如清水芙蓉的风格,赢得了“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王国维语)的赞誉,确立了他在清初词坛上的巨擘的地位。
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它的产生首先有赖于客观的物象,只有当客观物象进入诗人的印象和记忆之后,上升为表象,并通过诗人的构思,带上诗人的美学理想和美学趣味,渗入诗人的人格和情趣,才形成染上诗人主观色彩的意象。一个成熟的、有个性的诗人,会将一些司空见惯的物象,通过巧妙的摄取、组接,形成自己的意象群体,纳兰性德就是如此。纳兰用来塑造意象的大多是传统诗词中常见的景物,如大自然中的夕阳、月亮、风雨,树中的杨柳、梧桐、枝叶,鸟中的燕、雁,花中的桃、梨、梅、落花,生活用具中的灯、烛等等,但通过融进他的独特的感情,构成了他词的特殊的意象。
纳兰词中出现最多的是“雨”的意象。自古以来,由于雨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从《诗经》开始,一直牵动着骚人墨客的情怀,诗人们或用其“知时节”、无声润物表达喜悦的情感,赋予雨的意象以生命的光泽;或用丝雨如愁、潇潇暮雨表达无边的愁绪,赋予其以悲凉无奈的韵味。因此古典诗词中的雨,经过不同的人融进不同的主观感情,而产生不同的雨意象,人们可以从“细雨”中感受其纤柔深长,从中引发出绵绵不断的愁丝;也可从“烟雨”中体会到它的迷离,用来抒发一种依稀飘忽的情怀;还可以从雨带来的凄冷,去体会一种凄清的意境,用来表达悲哀、忧伤、抑郁和怅惘的感情。当然也可以用雨的清润,赞颂它给人们带来的生机与希望。由于纳兰的词多以感伤的笔调写人生聚散,爱情悲欢,或追忆旧踪残梦,感叹兴亡,因此雨的意象在他的词里,有一种凄清哀婉的情韵和色调,成为他表达悲凄伤感、幽怨多苦感情的一个载体。他笔下的雨有:细雨、冷雨、伏雨、红雨、夜雨、寒雨、丝雨、秋雨、灵雨、微雨、泪雨、花雨、疏雨、零雨、烟雨、和雨、残雨、归雨、暮雨、暗雨、敲窗雨、三更雨、阑珊雨、萧萧雨、灯前雨、沉香雨、廉纤雨、霏微雨、轻薄雨等等,俯拾即是,出现了近百次。他写自己秋夜梦回无眠的愁情:“更夜深、细听空阶雨滴,梦回无据。”(《疏影》)他表达自己的客中的凄凉:“独客单衾谁念我,晓来凉雨飕飕。”(《菩萨蛮》)他抒发自己扈从的无奈:“明日客程还几许,沾衣况是新寒雨。” (《蝶恋花》)他抒发兴亡盛衰的伤感:“行人莫问前朝事,风雨诸陵,寂寞鱼灯。天寿山头冷月横。”(《采桑子》)他用雨的消逝,暗示繁华不可久恃:“夜雨几番销瘦了,繁华如梦总无凭。”(《浣溪沙》)但在纳兰词中,“雨”的意象最多地关联到他的爱情生活:“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减字木兰花》)少女艳丽娇羞之态可感;“新寒中酒敲窗雨,残香细袅秋情绪。”(《菩萨蛮》)妻子孤寂相思之情可见;“香尽雨阑珊,薄衾寒不寒”。对妻子的关切之意倍增;(《菩萨蛮》)“满地梨花似去年,却多了廉纤雨。”(《秋千索》)蒙蒙细雨凭添了芳踪难觅的惆怅;“衰杨叶尽丝难尽,冷风凄雨打画桥。”(《于中好》)抒发与妻子生死异途的感伤;“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山花子》)既哀叹自己的命运,又悲悼妻子的死去;“为伊指点再来缘,疏雨洗遗钿。”(《荷叶杯》)用温润秀洁的雨洗遗钿,表达再结来生缘的愿望。总之,他词作中的“雨”或柔、或愁、或悲、或怨、或凉、或渺,传达出丰富的“雨”的意象。
“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纳兰的诗魂与冷月也有着解不开的情结。这其中固然蕴含着传统的“月”的意象的审美意趣,更因为“月”是触发他情思的直接物象。纳兰笔下的明月,可以跨越空间的隔绝,连结起两地的相思:“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虞美人》)“离魂何处,一片月明千里,两地凄凉多少恨。”(《忆桃源慢》)“晶帘一片伤心白,云鬟香雾成遥隔,无语问添衣,桐阴月已西。”(《菩萨蛮》)在这里月的情态孤独落寞,月的色彩凄冷迷离,很好地表达了他与妻子分离的悲凉与无奈,具有深邃绵缈、凄婉悠远的美学意蕴。纳兰还用月的意象感伤岁月的流逝:“肠断月明红豆蔻,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鬓云松令》)“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采桑子》)“凉月?西,点鬓霜微,岁晏知君归不归?”(《采桑子》)真是落月摇情,逝者如斯,在这周而复始永不止息的自然面前,愈显出人生的短暂,生命的脆弱,包含着一种悲怆的生命意识。他把月的团圆与人的孤独形成对照:“相思何处说,空有当时月,月也异当时,团?照鬓丝。”(《菩萨蛮》)他用月表达对侍卫扈从生涯的厌倦:“小楼明月镇长闲,人生何事淄尘老。”(《踏莎行》)特别是他突破了传统的以月作为抒情背景的模式,立象尽意,沟通了月亮与人生的形意关系,直接用月抒发自己的悼亡之情:“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 。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蝶恋花》)词人将满怀的情思兴寄于月,上阕写天上,围绕梦中亡妻所吟之诗“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以月的少圆,写自己爱情的缺失与孤独,并由月宫的凄冷联想到爱妻的凄冷,告诉她如若你真如天上皎洁的圆月,那么我不怕月中的寒冷,为你夜夜送去温暖。足见其心系亡灵,须臾不忘。词的下阕写人间,人间虽然仍是燕依然、双栖蝶,但自己却已是“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李贺《秋来》)写尽了妻子去世后,自己朝朝暮暮、月月年年的无尽的悲哀,在月的寒光下,词人的悲戚伤感落寞之情历历可见。可以这么说,在纳兰的词里,月的意象是生命的时间飞逝,是人生悲欢离合的演绎,是情爱的寄寓和沐浴,月被勾出的悲悯情怀和凄凄哀愁,已成为纳兰表达聚散离合之情的永恒背景。
“灯”在纳兰词中也是惯用的意象,三百多首词作中用了不下五十次,从这频频出现的意象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情感指向。
在古典诗词中,“灯”似乎常与“孤”字相连,灯下的情景也是相聚的少,离散的多,因此“灯”就成为表现相思离别之情的最好意象,离人们常用它来抒发幽怨之情。这在纳兰词中也历有所述:“夜寒惊被薄,泪与灯花落。”(《菩萨蛮》)“秋梦不归家,残灯落碎花。”(《菩萨蛮》)“因听紫塞三更雨,却忆红楼半夜灯。”(《于中好》)“乱山千叠横江,忆君游倦何方。知否小窗红烛,照人此夜凄凉”。(《清平乐》)“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采桑子》)“几时相见,西窗剪烛,细把而今说。”(《青玉案》)“只影凄清残烛下,离魂缥缈秋空里”(《满江红》)无形的思念,通过有形的灯光倾诉着或幽独、或念远、或伤逝、或期盼的感情。这夜不能寐的缈缈思绪,通过夜色中飘摇跳荡的灯火,连接着天涯路和小轩窗,连接着虚幻的天上和痛苦的人间,表现了一种无以名状的幽怨。相思的灯是凄凉的,而回忆的灯却是遥远而清晰的。“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虞美人》)回廊这个相思地,让词人回想起一次灯下的约会,因担心被人看见,背过了灯光,无奈还有月光,只好藏身于花阴之下,一晃十年过去,但此情此景却日日萦绕,难以忘怀。“红笺向壁字模糊,忆共灯前呵手为伊书。”(《虞美人》)“最忆相看,娇讹道字,手剪银灯自泼茶”(《青衫湿》)两件灯前小事,见出夫妇琴瑟和谐,当时何等甜蜜,如今伊人何在?“半月前头扶病,剪刀声、犹在银?。(《青衫湿遍》)妻子已逝,而银灯旁抱病裁剪之声仍历历在耳,这不灭的灯与逝去的人和事形成对比,使灯增添了不少沧桑感。
作为词界高手,纳兰词的意象蕴含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他也正是用这些意象构成词的基本材料来唱出自己心灵的悲歌。纳兰出生于贵族之家,而且只活了短短的三十一年,但他却体味了人生大半生的苦涩。他的挚友顾贞观在祭文中说:“吾哥所欲试之才,百不一展;所欲建之业,百不一副;所欲遂之愿,百不一酬;所欲言之情,百不一吐。”他自己也说,“予生未三十,忧愁居其半。心事如落花,春风吹已断。”(《拟古》)妻子的早逝,引发他对世间万物终将消逝的悲愁,其淡泊功名富贵的天性,又使他厌倦了扈从入值的仕宦生活,再加上有“是娥眉便自、供人嫉妒,风雨飘残花蕊。”(《瑞鹤仙》)的担忧,抑或还有人们所说的,带有时代先行者的悲剧气质,使他内心深处积郁着一层难以言状的隐怨深悲,他把这种对人生的遗憾、失望、哀伤和悲痛全部重重融合在词作中,使词中的物象融入了某种典型性的主观情味,也使他的词作总是缭绕弥漫着一片凝重的、难以掩抑的、剪不断、理还乱的伤感意绪,包含着许多无法回避的、无法改变的人生缺憾所触发起的无可奈何的悲怆凄凉。因此他始终以悲眼观物,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世路人情,是闺阁粉黛,还是塞上风烟,似乎都融进了其俯仰人生的叹息与不尽的家国身世之感,使他词作的意象所表达的感情更加朦胧悲凄。如《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萧萧雨夜,孤灯无眠,风声雨声和着凄凉的乐曲声伴着寂寞难耐的心情,由这些意象组合成的意境,显得凄惋悱恻,哀怨动人,有人认为这是一首爱情词,而梁启超先生却认为此词有“时代哀音,”“眼界大而感慨深。”他的塞上曲也是如此。《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边塞的风雪、聒碎乡心的边塞之声及壮观的千帐灯火,几个意象构成的壮阔场景,显得无比凄清与悲壮,正如严迪昌《清词史》所评:“夜深千帐灯是壮丽的,但千帐灯下照着无眠的万颗乡心,又是怎样的情味?一暖一寒,两相对照,写尽了一己厌于扈从的情怀。”这说明在表面的“千古壮观”之外,还蕴含他的深层伤感痛苦的内心世界。而《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虽然撷取的边塞意象十分宏伟壮阔,但还是让人在感受到苍茫感、历史感的同时,被一种凄情所裹挟,包含着一些莫可名状的人生感喟。
纳兰词作所表现的美是一种凄清深婉伤感之美,这种风格的形成,应该说也得益于他对意象的选择。从上面分析可见,纳兰词中很少选择具有亮丽色彩的意象,他所选择的意象往往蕴含着悲凉、落寞、感伤的基调,笼罩着一层暗淡的色彩,以传达内心孤独抑郁和愁苦。即使有的意象,如“雨”具有的生机和鲜润,“灯”具有的光明和温馨,“月”具有的团圆和喜庆,在他的词作中都极少表现,一些充满生命活力的意象,如“梨花”、“桃花”等,也弥漫着伤感意绪:“新月才堪照独愁,却又照梨花落。”(《秋千索》)“到而今、独伴梨花影,冷冥冥、尽意凄凉。”(《青衫湿遍》)“梁上燕,轻罗扇。好风又落桃花片。”(《天仙子》)浸染着沉重的生命迟暮的叹喟与浓郁的感伤情调。至于在他的词中还有一些常见的意象,如“黄昏”、“残秋”、“暮春”、“落花”等,更是掩抑着一种无可排遣的感伤。如《相见欢》:“落花如梦凄迷。麝烟微,又是夕阳潜下小楼西”。落花、麝烟、夕阳使人顿生迟暮之感,构成了闺中人伤春念远的形象。再如《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黄叶、疏窗、残阳,一派萧疏凄紧冷落,引发出对逝者的感念及生者的悲凉。他的《蝶恋花·出塞》:“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全词用景语写凄怀,尤其是当年的金戈铁马,与如今的青冢、黄昏、夕照、秋雨,构成的意象苍凉感慨,意蕴良多,似有人生短暂的生命觉悟,也包含生命忧患与社会忧患的多个层面,确如毛泽东所评:“看出兴亡”。因此,可以这么说,纳兰用他词中的意象,不仅表达了难言之情,也为自己、为时代、为社会唱了一曲深情哀怨的挽歌。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水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