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梅花三姐妹真的吗:介绍一下奥古斯丁,谢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4/29 13:56:43

奥古斯丁生活在罗马帝国走向衰落的年代,是当时最伟大的神学家。他的著作在整个中世纪对基督教学说和观点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事实上他的影响至今仍然存在。

354年奥古斯丁出生在距沿海城河马以南45英里的塔加斯特城(现在阿尔及利亚的苏格艾赫拉斯)。他父亲是个非基督教徒,母亲则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他在襁褓时未受洗礼。

奥古斯丁甚至在少年时期就显露出了非凡的才华。十六岁前往迦太基学习。在那儿他找到了一位情妇,生了一个私生子。十九岁时他立志攻读哲学,不久便开始信仰摩尼教——由先知摩尼约在204年创立的宗教。在年青的奥古斯丁看来,基督教天真单纯,而摩尼教哲理深奥。但是在随后的九年中,他逐渐对摩尼教感到失望。他二十九岁时来到罗马,不久又到了意大利北方的米兰市,在那儿担任雄辩术教授,通晓了一门经过修正的柏拉图哲学——新柏拉图主义,该学说是蒲鲁太纳斯在公元三世纪发展的。

当时米兰的主教是圣·恩布路斯,奥古斯丁听了他的一些说教,对基督教有了新的更为深刻的认识。到32岁时他改信基督教,由一度是基督教的怀疑者转变为基督教热情的支持者。387年奥古斯丁接受恩布路斯的洗礼,随即返回家乡塔加斯特。

391年奥古斯丁成为河马市主教的助手,五年后主教去世,当时42岁的奥古斯丁成了河马市的新主教,在随后的余生中一直担任此职。

虽然河马不是一个重要城市,但是奥古斯丁才华卓越,很快就成为基督教界最受尊敬的领袖之一。虽然他体质孱弱,但是却在速记员的帮助下写出了大量的宗教著作。至今尚存的他的布道约有500篇,书信200多封,他的最著名、最有影响的两部著作是《论上帝之城》和《忏悔录》。后一部是迄今为止最著名的自传之一,是他在四十多岁时写成的。

奥古斯丁的书信和布道中有许多是批驳摩尼教派(一个从基督教中分离出来的教派)和贝拉基教派(当时另一个主张异端的基督教派)的。他同贝拉基教派的辩论是他的教说的一个重要部分。贝拉基是一个修道士,他约在400年来到罗马,讲解几种有趣的神学学说。贝拉基声言:我们谁都没有犯过原罪,我们谁都有选择行善或作恶的权力,一个人若一生正直,取得功绩,就会得到拯救。

由于在一定程度上受奥古斯丁的影响,贝拉基的观点被宣布为异端,他本人(已被驱逐出罗马)被开除教籍。根据奥古斯丁的说法,所有的人都犯有亚当之罪,仅仅通过个人努力取得的成就是不能得到拯救的,要获得拯救必须靠上帝的恩典。在此以前就有过类似的思想,但是奥古斯丁使先前的论说得到了加强,他的著作通过这些论点巩固了基督教的地位,随后又成为千古不变的信条。

奥古斯丁认为上帝已经知道谁会得到拯救,因此我们当中有些人是命里注定会得到拯救的。这种命中注定的思想大大地影响了后来的神学家如圣·托马斯·阿奎奈和约翰·卡尔文。

也许比命里注定的思想甚至更为重要的是奥古斯丁的两性关系的观点。当他改信基督教时就已下定决心放弃性生活(他曾写道:“回避两性关系比回避什么都重要。”)。但事实表明放弃性生活对奥古斯丁来说是相当困难的,他在《忏悔录》中对自己有关这方面的斗争和观点都做了一定的论述。因为他名声鼎鼎,所以在该书中所表达的观点强烈地影响着中世纪人对性的态度。奥古斯丁在他的著作中还把原罪和性欲的概念联系在一起。

在奥古斯丁的一生期间,罗马帝国正在迅速衰落。事实上在公元410年罗马市遭到了艾拉瑞克①所率的西哥特人的洗劫。留在罗马的异教徒自然想要借此机会惩罚罗马人,因为他们为了基督教的利益而抛弃了古代的众神。圣·奥古斯丁最著名的一书《论上帝之城》在一定程度上就是针对这种指责为基督教所做的辩护。但在该书中还包含着一种完整的历史观,一种后来对欧洲发展有巨大影响的历史观。奥古斯丁表述的观点认为罗马帝国无足轻重,罗马市和地球上的其他任何城市都是根本不重要的,真正重要的是“上帝之城”的发展——换言之即人类精神的进步。基督教理所应当是实行这种进步的媒介(在基督之外不存在着拯救)。因此可以这样说,无论皇帝是异教徒、基督徒或是野蛮人都没有罗马教皇和基督教重要。

虽然奥古斯丁没有采取决定性的措施,但是他提出的论点很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现世的统治者应从属于罗马教皇。中世纪的罗马教皇为从他的教说中所得出的这个结论而感到高兴。因此他的教说为教会和国家之间的长期斗争打下了根基,欧洲历史在许多世纪中都有这一斗争的特点。

奥古斯丁的著作是使希腊哲学的某些方面传入中世纪欧洲的一个因素。特别是新柏拉图主义对奥古斯丁思想的成熟有很大的影响,后来又通过奥古斯丁影响着中世纪的基督教哲学。我们至今还会饶有兴致地注意到:笛卡尔提出过著名的论断“我思我在”,奥古斯丁也提出过隐含这一论断的思想,当然两者的说法各异。

奥古斯丁是黑暗时代之前的最后一位伟大的基督教神学家,从所有的主流方面来看,他的著作使基督教学说在整个中世纪基本上具有它所要保持的形式。他是一位杰出的拉丁教父②。他的著作在牧师中拥有广泛的读者。他的有关拯救、性、原罪以及许多其他观点都产生过相应的影响。许多后来的天主教神学家如圣·托马斯·阿奎奈以及新教徒领袖如马丁·路德和加尔文都受过他的强烈影响。

公元430年奥古斯丁在河马去世,终年76岁。当时一个侵略过摇摇欲坠的罗马帝国的野蛮部落——旺达尔人正在包围着河马市。几个月以后,他们攻克了该市,几乎把全城都焚为灰烬;然而奥古斯丁图书馆和大教堂却安然无恙。

注释:

①艾拉瑞克(370?-410):西多哥王。于410年成为日耳曼民族征服罗马的第一位人物。

②拉丁教父:基督教西派教会的教父,用拉丁文写作,故称。主要代表人物有奥古斯丁、安布罗斯和哲罗姆等。

摘自:湖北教育出版社《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

奥古斯丁是罗马帝国末叶第四及第五世纪的人,他生命最后卅五年,任职天主教主
教与教师期间,在罗马非洲属地的一个海边城市度过,故以希坡(Hippo)的奥古斯
丁闻名(与西元五九七年来自坎特伯里的同名者区别),希坡是现在阿尔及利亚的
亚拿巴(Annaba)。

那是一个变动的时代。奥古斯丁于430年离世时,汪达尔族(Vandals)围攻希坡,
并迅速占领这个迦太基大城(靠近现在的突尼斯),将罗马永久地逐出非洲各省。
汪达尔族是迁徙自东欧与北欧的「蛮」族之一,在第五世纪末叶,彻底剥夺罗马帝
国在西方的地位,西哥特族在410年大肆劫掠罗马,在后来有极惊人的影响。

奥古斯丁于354年生于塔迦斯特(Thagaste),一个希坡的内陆城市。母亲是虔
诚的信徒,父亲是异教徒。奥氏十几岁时,就与天主教信仰日形生疏。在哲学和宗
教领域上,他在许多主要和次要流派间漫游多年,直到386年,在意大利米兰重
回天主教怀抱。安波罗修(Ambrose)主教的讲道及新伯拉图主义的属灵异象,克服
了他的最后障碍,甘心臣服于基督轭下,在387年的复活节受洗。改信基督教后,
即放弃属世事业,过着苦修生活,终生奉献,追求基督教的智慧--承认信心在理解
之前。

回到非洲后,奥氏几乎是被强制徵召到希坡成为神职人员,并在数年后成了主教。
他的大多数著作都是为基督教各种职分的需要而撰写--曾任传教士、护教者、贫民
的捍卫者、教会财产管理者、教授基本教义者、排难解纷者、乡村教区的监督、反
对异端的斗士、顾问及牧养神儿女的神父。

奥古斯丁的「恩典主义」--反对伯拉纠主义

使徒时代以后,在西方基督教社会,无人比奥古斯丁更多教导下述专题:邪恶的难
题、信心与理智的关系、教会、宣教与圣礼、神秘主义及其他问题。此处我们专注
最重要的部分。

伯拉纠来自罗马帝国的不列颠,400年左右开始展现魅力,在罗马贵族圈成为极受
尊重的基督教教师与顾问。他倡导严厉的道德苦修主义,不容许以人性软弱作为藉
口。他认为神既要求人圣洁与完全,我们就必定行得出来,因为神的创造已经赋予
我们完成任务的本性。虽然亚当将罪恶带入世界,但不能传递给后代,除非经由模
仿及社会习俗的影响。神创造的道德力不受亚当堕落的影响,我们应藉着悔改与受
洗从过去罪恶中释放出来,然后基督的教训和榜样之恩典,能使我们自由成就父神
旨意直到完全。

这些教义是伯拉纠门徒于410年逃避哥特族进占罗马时带到非洲。奥古斯丁迅即
提高警觉,在411年发表了廿年中第一篇反对伯拉纠的讲道与著作。他的首先发
难,迫使伯拉纠派在431年受到全体教会谴责。

奥古斯丁的回应首重原罪,因此主张婴儿洗礼是必需的。伯拉纠派很难证明婴儿不
是从堕落的亚当,乃从更新的亚当诞生。奥古斯丁坚持原罪藉着亚当的肉体传递给
世界各族,故人人生而有罪和病,如同「在亚当里」犯罪,(奥古斯丁采用一罗马
书五12节的错误翻译,但藉希伯来书七10加以阐释),亦即人性的败坏和软弱,使
得人不能靠自己力量选择善和神。

另外,奥古斯丁主教认为受洗不能除罪,「淫欲」在我们一生追求更新期间始终支
配着我们。教会是罪人的医院,不是完全人的团体。伯拉纠的教导,破坏了奥古斯
丁在希坡天主教的牧会策略,奥氏主张教会应包含「各色各样的人」。他长期反对
多纳徒派(Donatists)(在非洲最顽强地反对教会),奥氏认为教会在大审判之前,
必然是麦子和稗子共处的园地。

没受洗的婴孩若死了,就必下到地狱里(虽是较宽容的阴间),人们对这点看法分
歧,奥氏认为我们需要深层的原理,而不是靠父母变幻莫测的行为,和在危急关头
有无受洗的机会。奥古斯丁常在罗马书九至十一章的经文上挣扎,现在则利用它大
力反对伯拉纠派,辩护神的恩典与拣选主权之深奥神学。

他最喜欢的经句是林前四7:「你有什么不是领受的呢?」没有神的预恩(prior grace),
人连「起首的信心」都不可能,有了神的恩典,人的「意志才能预备好」(箴言八
35,奥古斯丁版本)转向神。恩典赐给受洗又蒙拣选的人,不是凡受洗的都是蒙拣
选的。有些受洗的后来又堕落了,因为他们没有承受蒙拣选者的「恒忍之恩」。
「确定数目」的蒙拣选者(只有神知道),全是出于神白白的爱,没被拣选的都要
留在公义的旷野。您或许会抗议神任意而行,但「你是谁,竟敢向神强嘴呢?」
(罗九20)。我们唯有敬畏地站立在难测的审判台前,注目他丰盛的怜恤!(罗十
一33)。

奥古斯丁系统阐述的「恩典教义」,加上少许限制条件后,同被天主教及更正教的
神学家遵从。他不得不设法摆脱「神愿意万人得救」的肯定意涵(如提前二:四),
但是他并未否定圣经完整的思想概要。自奥古斯丁以后,这些议题或正或反地为笃
信圣经的基督徒所主张。如果我们全盘或部分反对奥古斯丁的教义,我们应先确定
自己已全面衡量神在圣经中的教导。

奥古斯丁的作品

奥古斯丁的作品在我的书架上占有两立方尺的位置,此处仅选择几本介绍如下:

《忏悔录》(The Confessions):相当著名,是奥古斯丁初为主教时写的,属赞美
之歌的属灵自传。对原罪忏悔只是颂赞副带产生的结果,关于神怜悯主权如何吸引
浪子归回,因着奥氏对这点快速的顿悟,他得以藉此重新诠释自己的过往。书中最
突出的是报导他虔诚的母亲莫妮卡,这是古代文献中最迷人的母子关系。这是一部
深富灵性之美的作品,《忏悔录》让我们看到一副强有力的头脑和丰富的心思、如
何辛苦地迎向信心之光。

《天主之城》(The City of God):是本钜着,写作期间超过十二年,首先奥氏护
教性地答辩基督教应为411年罗马之耻负责的控诉,他认为基督徒太看重地上的城
市,对苦难与天命感到困惑。本书展现世俗与神圣、帝国与圣经,从创造到最后审
判的历史全景。《上帝之城》的信息偏重来世,真正的平安与公义社会只在天上寻
见,这是一群爱神之人的命运。他们在地上的朝圣之旅,认同感及财富,与「地上
之城」的人们无分别地混杂着,在教会与社会均无区别。奥古斯丁充分警觉人类生
存的模棱两可。

这部书最有影响力的部分,是奥古斯丁重新诠释启示录廿章的千禧年论,认为基督
与众圣徒在苦难中统治的教会,也就是现今的世代。奥古斯丁特别指明上帝之城与
教会的区别,此区别却在中古时代被误解为赞同教会的神权统治。事实上,不论在
教会或在基督教社区,天主之城不认同胜利主义。

《三位一体论》(The Trinity):这是奥古斯丁唯一不涉及当时代争议性话题的钜
作。他致力于探索默想教义,是自拉丁教父以来一套极具分量的三一论神学作品。
与希腊早期长老的教导相反,他非常重视神圣的「三位」是完全平等的,只在彼此
的「关系」上有分别。他认为圣灵是「爱」,使父与子联合,因此也把三位一体与
教会结合在一起。藉着新柏拉图主义及圣经的启示,他探讨三位一体在人身上的类
比(人是神按三位一体神之形象造成),即记忆、理解力与意志的内部关系。

《信、望、爱手册》(The Enchiridion on Faith, Hope and Love):与前者不同,
这是奥古斯丁撰写最接近袖珍书的基督教基要真理,对近世有极大的魅力,代表了
他以文字教导的最短记事。

《基督教要旨》(Christian Instruction):是阐释与理解圣经的指南。这本书讨
论基督教教师属世训练的价值,如修辞学,因此提供了人文(「大学文科(Liberal
Arts)」,古典的人文训练)与基督教神学(神性)结合的严谨原理。从中古到近
代,这看法长期影响西方教育。

there is 12months in one year,the 8th month named Augest because of h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