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湘市儒溪镇旗杆村:谁能帮帮我找点有关呼啸山庄的评论资料,有急用,拜托哦,积分奉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5/02 09:00:09
英文精装版哦呵呵

关于《呼啸山庄》这部书,在世界文坛上多年来每谈及十九世纪西欧文学,必会涉及
  《呼啸山庄》的探讨。有不少著名评论家及小说家都曾有专文论述。如:英国著名女作家弗
  吉尼亚·伍尔夫(ViginiaWoolf,1882—1941)⑨在一九一六年就写过《〈简爱〉
  与〈呼啸山庄〉》一文。她将这两本书作了一个比较。她写道:
  “当夏洛蒂写作时,她以雄辩、光采和热情说‘我爱’,‘我恨’,‘我受苦’。她的
  经验,虽然比较强烈,却是和我们自己的经验都在同一水平上。但是在《呼啸山庄》中没有
  ‘我’,没有家庭女教师,没有东家。有爱,却不是男女之爱。艾米莉被某些比较普遍的观
  念所激励,促使她创作的冲动并不是她自己的受苦或她自身受损害。她朝着一个四分五裂的
  世界望去,而感到她本身有力量在一本书中把它拼凑起来。那种雄心壮志可以在全部小说中
  感觉得到——一种部分虽受到挫折,但却具有宏伟信念的挣扎,通过她的人物的口中说出的
  不仅仅是‘我爱’或‘我恨’,却是‘我们,全人类’和‘你们,永存的势力……’这句话
  没有说完。”
  英国进步评论家阿诺·凯特尔(ArnoldKettle)⑩在《英国小说引论》一书中第三部分
  论及十九世纪的小说时,也有专文为《呼啸山庄》作了较长的评论,他总结说:“《呼啸山
  庄》以艺术的想象形式表达了十九世纪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的精神上的压迫、紧张与矛盾冲
  突。这是一部毫无理想主义、毫无虚假的安慰,也没有任何暗示说操纵他们的命运的力量非
  人类本身的斗争和行动所能及。对自然,荒野与暴风雨,星辰与季节的有力召唤是启示生活
  本身真正的运动的一个重要部分。《呼啸山庄》中的男男女女不是大自然的囚徒,他们生活
  在这个世界里,而且努力去改变它,有时顺利,却总是痛苦的,几乎不断遇到困难,不断犯
  错误。”
  而英国当代著名小说家及创作家毛姆(William Somer Eset Maugham,1874—19
  85)⑾,在一九四八年应美国“大西洋”杂志请求向读者介绍世界文学十部最佳小说时,
  他选了英国小说四部,其中之一便是《呼啸山庄》,他在长文中最后写道:
  “我不知道还有哪一部小说其中爱情的痛苦、迷恋、残酷、执著,曾经如此令人吃惊地
  描述出来。《呼啸山庄》使我想起埃尔·格里科⑿的那些伟大的绘画中的一幅,在那幅画上
  是一片乌云下的昏暗的荒瘠土地的景色,雷声隆隆拖长了的憔悴的人影东歪西倒,被一种不
  是属于尘世间的情绪弄得恍恍惚惚,他们屏息着。铅色的天空掠过一道闪电,给这一情景加
  上最后一笔,增添了神秘的恐怖之感。”
  总之,《呼啸山庄》是一部伟大的作品,也有誉之为“最奇特的小说”的。但是正如阿
  诺德·凯特尔所说:“希刺克厉夫的反抗是一种特殊的反抗,是那些在肉体上和精神上被这
  同一社会(指维多利亚时期的社会)的条件与社会关系贬低了的工人的反抗。希刺克厉夫后
  来的确不再是个被剥削者,然而也的确正因为他采用了统治阶级的标准(以一种甚至使统治
  阶级本身也害怕的残酷无情的手段),在他早期的反抗中和在他对凯瑟琳的爱情中所暗含的
  人性价值也就消失了。在凯瑟琳与希刺克厉夫的关系中所包含的一切,在人类的需求和希望
  中所代表的一切,只有通过被压迫的积极反抗才能实现。”希刺克厉夫与凯瑟琳的社会悲剧
  就在于凯瑟琳意识到他们的社会地位悬殊,却幻想借她所羡慕的林敦家的富有来“帮助希刺
  克厉夫高升”,使她哥哥“无权过问”。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从后来希刺克厉夫再度出现
  时,林敦建议让他坐在厨房而不必请到客厅里坐,就可以看得出来。这就铸成了大错,她陷
  入自己亲手编织的罗网。而在她已经答应嫁给林敦后分明还说:
  “在这个世界上,我的最大的悲痛就是希刺克厉夫的悲痛,而且我从一开始就注意并且
  感受到了,在我的生活中,他是我思想的中心。如果别的一切都毁灭了,而他还留下来,我
  就能继续活下去,如果别的一切都留下来,而他给消灭了,这个世界对于我将成为一个极陌
  生的地方。我就不像是它的一部分。我对林敦的爱像是树林中的叶子:我完全晓得,在冬天
  改变树木的时候,时光便会改变叶子。我对希刺克厉夫的爱恰似下面的恒久不变的岩石,虽
  然看起来它给你的愉快并不多,可是这点愉快却是必需的。耐莉,我就是希刺克厉夫!他永
  远永远地在我心里……”而这样她竟背叛了她最爱的人,也就是背叛了自己,那么她就只能
  在自己编织的罗网中挣扎着死去,在死去以前,希刺克厉夫悲愤地责备她:“你为什么欺骗
  你自己的心呢……你害死了你自己。……悲惨、耻辱和死亡,以及上帝或撒旦所能给的一切
  打击和痛苦都不能分开我们,而你,却出于你自己的心意,这样作了。”又说:“我爱害了
  我的人——可是害了你的人呢?我又怎么能够爱他?”这就导致了希刺克厉夫的悲剧——不
  惜用残酷手段来进行报复。他被私有制社会所摒弃,却仍旧用私有制社会的斗争手段来进行
  反抗。他没有财产,却掠夺了财产,自己成了庄园主;他自幼被辛德雷嘲弄、贬低、辱骂,
  被人降到一个乡巴佬的仆人的地位,若干年后他又反过来以其人之道向其子进行报复,结果
  他的胜利必然等于他自己精神上的失败。当他发现林敦的女儿(也就是凯瑟琳的女儿)和辛
  德雷的儿子(也就是凯瑟琳的侄子)两人的眼睛完全和凯瑟琳生前的眼睛一模一样时,当他
  发现哈里顿(辛德雷之子)仿佛就是他的青春的化身时,他再也不想抬起手来打他们了。他
  自己承认“这是一个很糟糕的结局”,他已不想报复,因为这样的“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的复仇方式必然只能走向寂寞与空虚!
  无论如何,希刺克厉夫就那个时代来说,是值得同情的人物,他的复仇是可以理解的。
  十几年来,凯瑟琳的孤魂在旷野上彷徨哭泣,等待着希刺克厉夫,终于希刺克厉夫离开了人
  世,他们的灵魂不再孤独,黑夜里在旷野上,山岩底下散步……这当然都是无稽之谈,然而
  正如作者最后写道:“我在那温和的天空下面,在这三块墓碑前留连,望着飞蛾在石南丛和
  兰铃花中扑飞,听着柔风在草间飘动,我纳闷有谁能想象得出在那平静的土地下面的长眠者
  竟会有并不平静的睡眠。”《呼啸山庄》中希刺克厉夫与凯瑟琳这两个主要人物在世界文学
  上给广大读者留下了难忘的深刻印象;他们那种不为世俗所压服、忠贞不渝的爱情也正是对
  他们所处的被恶势力所操纵的旧时代的一个顽强的反抗,尽管他们的反抗是消极无力的,但
  他们的爱情在作者的笔下却终于战胜了死亡,达到了升华境界。而这位才华洋溢的女作家艾
  米莉·勃朗特便由于她这部唯一的作品,在英国十九世纪文坛的灿烂星群中永远放出独特
  的、闪着异彩的光辉!

浅说《呼啸山庄》与荒原

所属栏目 > 书刊评论
作者:颜会聪 发布时间:2005-9-6 9:54:02 点击数:3338
[发表评论] [关闭窗口]

摘要:《呼啸山庄》在思考,它探讨了人性的哲理。荒原是《呼啸山庄》的永恒背景和底蕴,它展现了人性中的刚劲、野性和激情,它是摆脱了社会文明的制约后的纯粹的人性,是一种狂放不羁、自由洒脱的性情,是人的本能的激烈释放。荒原赋予了《呼啸山庄》罕见的气势和魅力,透过它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大自然中呼啸的暴风雨,还能聆听到困于现实的灵魂挣扎着返回本真的凄惨而绝望的叹息。

关键词:《呼啸山庄》 艾米莉 荒原 呼啸

勃朗特这一姓氏,中国的读者并不陌生,尤其是小说《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许多读者更是耳熟能详。在勃朗特的姓氏下,除了夏洛蒂,还有艾米莉和安妮,人们把她们合称为“三姐妹星座”。这是文学史上的佳话,她们在文学的星空中壮丽璀璨,光彩夺目。
《呼啸山庄》的作者艾米莉.勃朗特,一生短暂,一生苦难。她1818年在约克郡的桑顿出生,比其姐夏洛蒂少长仅18个月;她出身于英格兰苦寒山地的一个多子女的教区牧师家庭。她不到两岁时就随全家迁到同郡的豪渥斯地区,不久以后(在她大约3岁时)母亲去世了。她从6岁开始在教会慈善性女子寄宿学校里接受过一些零星的教育,但一直没有条件接受完整的教育。她在二十七八岁时创作出《呼啸山庄》,并于1847年出版;在此前一年她还与姐姐夏洛蒂,妹妹安妮共同出版了一本诗集,艾米莉的署名是埃利斯.贝尔。艾米莉终生未婚,因患肺结核,年30而逝。艾米莉家境清贫,常需为个人求学和生活出路而忧心;她身为女子,幼失慈母,常遭性别歧视和家务之累;她一生贫困,身遭不治之疾而早逝。在如此惨淡的人生中从事文学创作可谓是劣势重重了。而正是苦难生活铸就了艾米莉的人生。她从多重的苦难中超脱出来,身具广博的苦难精神和新生力量;她以自己的生命体验为底蕴,向我们讲述了什么是深重的苦难中的人的本性。
艾米莉是一个奇女子,是“一个荒原哺育长大的孩子”。(1)她两岁时随全家搬到豪渥斯地区,并一直住在一个偏僻的旷野中,从未离开过。她也没有经济条件去作一些起码的交游和旅行,她只能在这个偏僻,荒凉的山乡,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亚里士多德说过,离群索居者非神明即野兽。然则,艾米莉二者皆不是。在这个与世隔绝的环境中,她铸就了一颗沉郁而孤傲的灵魂,而她的个性,气质也尽在于此。艾米莉的生活场境是狭窄的、有限的,但她的内心世界则是广博的、无限的。她的独特气质在现实生活中受到种种限制,但仍可以在她的内心里肆意流淌、纵情回荡。艾米莉天生体弱、外表沉静、性格孤僻、不擅交际。与这样的外表强烈冲突的是她的内心。她丰富的想象力受到父亲的文学修养和姨妈给她讲的故事的滋养,如同冰层下的沸水,她内心在激情澎湃,狂放不羁,时刻不停地滚动。她更像一个男子,一个荒原秋风中的刚劲少年,屹立在她的三千里荒原之上,发出苍凉,遒劲而质朴的美感。在那冰冷坚硬的岩石之下,呼啸而过的秋风之中隐藏着一种深沉的激情,它以一种磅礴的气势澎湃在艾米莉的胸中。当我们试图接近与体会这颗独特的心灵时,脑海中总是浮现出一幅粗犷的画面:她那无所畏惧,自由不羁的灵魂奔跑在阴郁的天空之下,而背景是秋风猎猎,一望无际的苍茫荒原。
《呼啸山庄》是艾米莉唯一的小说。在知名度上,《呼啸山庄》较之夏洛蒂的《简.爱》稍逊一筹。但《呼啸山庄》的神秘性和奇特性却是《简.爱》和其它小说所难以比拟的。正因为如此,它也就比其它小说更难让人理解,更难让人接受。关于这一点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一方面,《呼啸山庄》所表现的是一种荒原之美,饱含刚劲,野性和激情。《呼啸山庄》的每一章都肆虐着山呼海啸,狂风暴雨,以其撕心裂肺的情感力度震撼着读者的内心。而常人所喜欢的温婉,雅致,娇柔在这里都成了一种苍白孱弱,毫无价值的东西。另一方面,《呼啸山庄》直接指向人的灵魂。读者无法从《呼啸山庄》中感受到情感的美妙,愉悦,扑面而来的是灵魂的激烈震荡与冲突。爱与恨以超越了人类极限的强度展现出来。这种展现突破了人类社会文明的界限,几乎是人性中炽烈的激情的再现。艾米莉这种不同寻常的表达方式和价值取向确实是不容易理解的。
《呼啸山庄》真实再现了艾米莉的心理状态,几乎就是她内心世界的一个副本。可以说,《呼啸山庄》就是艾米莉,艾米莉就是《呼啸山庄》。理解《呼啸山庄》的不容易正如理解艾米莉的困难。艾米莉是一个外表沉静孤僻,内心充满激情的女子。她渴望爱但得不到爱,她离群索居,寡朋少友,终身未婚,唯一的小说《呼啸山庄》出版后还备受非议,“遭到普遍的冷淡和严厉的贬抑”。(2)而早夭的生命也使之未能侧耳一听身后鹊起的文名。当单调冷漠的生活和现实已经盛不下这样一颗丰腴的灵魂的时候,叛逆精神和自由精神便滋长起来,寻求着更为强大的灵魂的栖息所。
那么,何处是艾米莉的精神家园呢?和风细雨不是她的皈依,垂柳浮云不是她的归宿——这些都太柔弱矫情了。只有荒原才能与她互相呼应、对答,只有苍凉、质朴的荒原才衬得上这样一颗灵魂。艾米莉对生活着的约克郡荒原产生了狂热的迷恋,如同找到灵魂的归宿。这里的石楠天然生成,生命力顽强,这里的空气纯洁自由,振奋精神,这里的天空和大地苍茫广阔,可以容纳任何一种奔跑和思想的狂放不羁,自由洒脱。无论什么季节,艾米莉都经常独自到荒原上,惟有这里,才能摆脱俗世的一切羁绊,才是人在现实中喜悦的源泉。她跑出了现实世界的沉闷空气,向着荒原大地呼喊,在呼啸而过的狂风中听到了灵魂深处的回应。这样的呼喊与回应,这样的野性与激情,就是荒原气质,也正是《呼啸山庄》的精神内核,它如利箭贯胸般穿透全书,又像花蕾绽放般扩散开来,震撼读者的身心。《呼啸山庄》是一曲气势磅礴的交响乐,而这种精神内核就是一具伴随雄壮的音乐在荆棘上舞动的灵魂。
《呼啸山庄》的主题是常见的爱情与复仇,情节也很简单。主人公希刺克厉夫是利物浦街头的弃儿,老恩萧先生收养了他,把他带到呼啸山庄,并对他宠爱有加。老恩萧的宠爱引起了其子辛德雷的嫉妒和仇视。老恩萧一死,辛德雷便对他进行了残酷的折磨,剥夺他受教育的机会,把他撵出客厅,沦为奴隶。但老恩萧之女凯瑟琳却始终同情他,站在他一边,与他联合起来反抗辛德雷的暴政,并在共同的反抗中孕育出一种根植于生命最深处的爱情。然而这种感情在凯瑟琳见到画眉山庄舒适而体面的生活的时候起了变化,最她以一念之差嫁给了画眉山庄的少爷,英俊、富有、温文尔雅的埃德加.林顿。
于是,希刺克厉夫离家出走,三年后发财回来,对恩萧和林顿一家实施了残酷的报复,从此,全书蒙上了一层“黑压压的恐怖感”。(3)感情上的激烈冲突和折磨使凯瑟琳病入膏肓,早产而死去。她死后,希刺克厉夫夺取了辛德雷的财产,并使之酗酒堕落,还把辛德雷的儿子哈里顿贬为奴仆和文盲,如同当年辛德雷对他一样。接着,他引诱林顿的妹妹伊莎贝拉和他结婚,并逼迫林顿和凯瑟琳的女儿小凯瑟琳同自己的儿子结婚,从而成功地将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的财产都据为己有。
希刺克厉夫这种灭绝人性的复仇行为在凯瑟琳死后持续了十多年。直到最后他从年轻一代的行为中看到了自己胜利的虚幻性。希刺克厉夫悲惨的死去,死后与凯瑟琳的灵魂一起游荡在荒原。
《呼啸山庄》确实是一部奇书:阴郁,神秘,狂放,超凡脱俗,全书洋溢着的非凡的激情向每一个翻开它的人挑战。荒原赋予了《呼啸山庄》罕见的气势和魅力,合上书本,我们仿佛听到主人公在荒原中踽踽而行的脚步声,掠过荒原呼啸的风声,还有困于现实的灵魂挣扎着返回本真的凄惨而绝望的叹息。
《呼啸山庄》不是一部静谧的小说,在它里面你看不到秋月,春花之美,它从头到尾都呼啸着千军万马般的狂风暴雨,伸展着苍凉野性的石楠荒原,它全书弥漫着一股浓郁的荒原气息。荒原气质正是《呼啸山庄》的魅力之所在,概括起来,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讲:一方面是人性的呼啸,另一方面是大自然的呼啸。
《呼啸山庄》在思考,它探索了人性的哲理。《呼啸山庄》中人物身上都充满了刚劲,野性和激情,这是摆脱了社会文明的制约后的人的自然本性,是一种狂放不羁、自由洒脱的性情,是人的本能的激烈释放。这正式人性的呼啸,它无所谓善恶,无所谓美丑,却是一种真实的存在。在《呼啸山庄》中,激情是关键,正是人性的呼啸把我们到入高潮,向我们展现人性中的荒原。
我们先看一看凯瑟琳对爱的忏悔的一幕。在一个星期天,凯瑟琳和希刺克厉夫到了画眉山庄林顿家,那是一个漂亮,辉煌的地方。凯瑟琳在画眉山庄住了五个星期,正是这五个星期将她和希刺克厉夫永远地分离了。在那里,她获得了体面和虚荣的全部装备——漂亮的衣服,文雅的语言,有教养的风度和举止。当这位端庄的小姐再次见到她的野人般的童年伙伴的时候,当她第一次觉得希刺克厉夫野蛮,粗鲁的那一刻起,他们原本同一的灵魂就有了天堑之隔。“做这一带最有钱,最了不起的女人”的虚荣心使凯瑟琳在明知道自己错的情况下嫁给了林顿。她和希刺克厉夫本来是精神上的“同类”,她此时“疏离了自己的本性,出卖了自己”。(4)而当她最终试图摆脱异化的生活,回归本真的自我和属于自己的世界时,她已经付出了整个青春和生命的代价。
凯瑟琳很少用“爱”来形容她和希刺克厉夫的关系。而在她亲手决定了两个人悲剧命运的那个晚上,她敲着自己的前额和胸口叫到:“在这里,在这里!在凡是灵魂存在的地方,在我的灵魂里,而且在我的心里,我感到我是错了!”(5)接着,她对着管家耐莉由衷地吐露了自己的心曲。这些来自灵魂深处的文字里蕴藏着一种最为深沉,最为真挚又最为痛楚的激情,它的每一句话都是一个人的心里所能流出的最真的自我和最深的伤痛:
“在这个世界上,我的最大的悲痛就是希刺克厉夫的悲痛,而且我从一开始就注意并且互相感受到了。在我的生活中,他是我思想的中心,如果别的一切都毁灭了,而他还留下来,我就能继续活下去,如果别的一切都留下来,而他却给消灭了,这个世界对我将成为一个极为陌生的地方,我就不象是它的一部分。……耐莉,我就是希刺克厉夫!他永远永远地在我心里。”(6)
没有山盟海誓,没有生死约定,在质朴中道出了心灵最深处的秘密。当凯瑟琳喊出“耐莉,我就是希刺克厉夫”的时候,这声音穿越了一切虚浮的时空,刺破了一切娇柔和虚荣,而发出了对最本真的自我存在的坚定呼唤。不是“我爱你”,这意味着两个对象的分裂对立;而是“我就是你”,你我原本消融弥合,浑然一体。“耐莉,我就是希刺克厉夫!”一句话,简单,但带有来自生命根处的力度,堪称英国文学中表达爱情的绝唱。
然而,凯瑟琳对希刺克厉夫发出整个灵魂的呼唤之时,便是真爱遁去之际。希刺克厉夫在风暴之夜毅然出走,凯瑟琳成了林顿夫人,每个人都表现得温顺,被动,娇弱,举止文雅。当来自荒原高地,浑身散发着原始野性的凯瑟琳压抑自我而包裹在这样一团柔弱拘谨的空气里的时候,她就陷入了异己化生活的沉沦的深渊,她的生活从此就像一棵橡树种在了花盆里,日渐枯萎消逝了。在凯瑟琳将死的一幕,回来复仇的希刺克厉夫闯入画眉山庄和她见面。这是全书最粗暴也最感人的一幕,两人之间超现实力度的激情彻底迸发,带着仇恨,疯狂和破坏力,把凯瑟琳引向死亡。面对奄奄一息的凯瑟琳,希刺克厉夫显得十分残忍。他没有给她柔情和安慰,而是对她的所作所为进行了血淋淋的剖析:
“你现在才使我明白你曾经多么残酷——残酷又虚伪。你过去为什么瞧不起我呢?你为什么欺骗你自己的心呢,凯蒂?我没有一句安慰的话。这是你应得的。……你爱过我——那么你有什么权利离开我呢?因为悲惨,耻辱和死亡,以及上帝和撒旦所能给的一切打击和痛苦都不能把我你分开,而你,却出于自己的心意,这样做了。我没有弄碎你的心,是你弄碎了的;而在弄碎它的时候,你把我的心也弄碎了。……我还要活吗?那将是什么样的生活,当你——啊,上帝!你愿意带着你的灵魂住在坟墓里吗?!”(7)
这是一切爱情的描写中最令人心寒的文字,粗暴残忍而又感人至深。希刺克厉夫一眼就看出凯瑟琳已经没有生的希望了,在这最后的时刻,任何廉价的安慰都会使生命毫无意义,只有一件事能使死亡更具价值,那就是他们两人之间关系的全盘由衷的宣布,承认和接纳。在小说中他们有了第一次的紧紧拥抱,疯狂的接吻和爱抚。在这生离死别之际,极度的绝望,燃烧的痛苦,旷野的爱情,刻骨的仇恨都在相互亲吻和指责中全盘迸发,如同地狱之火,滚滚而来,焚化一切。
我们看多了爱情小说中温情脉脉的甜言蜜语,林间树下的优雅散步,却从未见过哪部小说中爱与恨的冲突,情感的张力以如此激烈的程度展现出来。在凯瑟琳苍白的双颊,失血的嘴唇和闪烁的眼睛里都显示出一种狂野的,渴望复仇的恶意:“但愿我能抓住你,直到我们两个都死掉!”(8)
狂野的人性在爱与恨中呼啸着,炽烈的语言,暴烈的行为,疯狂的复仇,激荡,燃烧,电闪雷鸣——我们无法尽述这样的爱与恨,它所蕴涵的激情像风暴一样考验你的接受力。他们的爱是那么强烈,但有的只是互相咬牙切齿,互相愤怒地指责,撕扯,这爱情仿佛和仇恨一样,是一点也不温柔的。这样的激情——粗犷,野性,带着荒原的气质,它没有“杨柳岸晓风残月”的缠绵,有的只是“大江东去”的魄力。它如狂风吹过你的心灵,永远刻骨铭心的是其不可抗拒和无所阻挡。
《呼啸山庄》全书都透着一股浓烈的大自然的气息,我们仿佛感受到荒原上吹过的大风,倾盆而下的暴雨,甚至体味到四季的变化。爱米莉巧妙地借用大自然之力作为更有力的象征,来表达人性中那些巨大的沉睡的激情。全书人物,情节的永恒背景是荒原,这里有天空,小溪,石楠。在一望无际,阴郁低沉的天空下面,小溪自由歌唱,潺潺流淌,黑黝黝的石楠漫山遍野,天然生成——一切都充满了野性和活力。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的主人公纵情奔放,性格粗犷,如同荒原上两个自由不羁的灵魂,充满了原始野性和自由精神。天堂为他们所不齿,只有苍茫的荒原才识他们灵魂的归宿。经历了回归路上的痛苦挣扎之后,他们的灵魂终于不再羁留与人间,而在荒原中相依相伴,进入了一种永恒。
在这荒原之上,大自然时常在呼啸,它是有人性的。在凯瑟琳嫁给林顿的那个夜晚,希刺克厉夫出走。凯瑟琳真正的自我失落了,她痛哭希刺克厉夫。这时大自然有了灵性,暴风雨来临了。“暴风雨来势汹汹地在山庄上隆隆作响,起了一阵狂风,打了一阵霹雷,不知是风还是雷把屋角的一棵树劈倒了。”(9)凯瑟琳在隆隆的雷声和四周哗啦落下的暴雨中呼唤希刺克厉夫,她内心的恐惧,悔恨和巨大悲痛外化为自然界的狂风暴雨,带着千军万马,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把小说推向情感的高峰。
在希刺克厉夫死去的那个夜晚,“倾盆大雨一直下到天明……窗子开着摆来摆去,雨都直打进去了……他的脸和喉咙都被雨冲洗着。”(10)又是在一场大雨中,希刺克厉夫终于结束了悲剧的一生,这段暴风雨似的爱情终于也在暴风雨中突破了死亡的门槛,希刺克厉夫和凯瑟琳的灵魂一起回归到了荒原。
这些悲剧情节建立在“艾米莉对于生活的悲剧性的理解”之上。她是荒原哺育长大的孩子,《呼啸山庄》“不可避免地要带有荒原气质”,(11)主人公命运之路上的暴风雨仿佛是来自荒原的神秘力量。它总是在人物命运的每一个关头响起,以其摧枯拉朽,毁灭一切的气势盘旋在悲剧人物头上,作为情节的惊心动魄的背景。这声音响彻时空,我们似乎听到荒原上呼啸的风雪的声音,它到现在仍然在那里呼啸,并将永远呼啸下去。
然而,当主人公不在场的时候,当主人公的激情缺席的时候,人世间的一切也没有了刚劲和野性,显得那么恬静,那么悠闲。这是对荒原的背叛,还是对荒原的新的引申?我也说不清楚,我其实也不知道。当小希刺克厉夫和小凯瑟琳相爱的时候,大自然也露出了温柔、多情的面容:
“旷野中间一片草地上,蜜蜂在花丛里梦幻似的嗡嗡叫,头顶上百灵鸟高高地歌唱着。还有那蔚蓝的天空和明亮的太阳,太阳没有云彩遮挡,一个劲地照耀着。……西风在吹,晴朗的白云在头顶上一掠而过;不止有百灵鸟,还有画眉雀、山鸟、红雀和杜鹃在各处婉转啼鸣。……长长的青草迎着微风形成波浪的起伏,还有森林和潺潺的流水,而整个世界都已苏醒过来,沉浸在疯狂的欢乐之中。”(12)
在这里,呼啸声已经远逝,荒原也不再归来。这个欢乐的世界是激情之后的沉寂(但不是死亡),当然了,新的激情在其中酝酿,新的荒原有待垦殖。平静是一个希望,也是一个梦。

注释:
(1):郑克鲁 主编 《外国文学史》(上)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
(2):郑克鲁 主编 《外国文学史》(上)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
(3):杨静远 编 《勃朗特姐妹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3年
(4):杨静远 编 《勃朗特姐妹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3年
(5):艾米莉 著,杨苡 译 《呼啸山庄》第一卷第九章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80年
(7):艾米莉 著,杨苡 译 《呼啸山庄》第一卷第九章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80年
(8):艾米莉 著,杨苡 译 《呼啸山庄》第二卷第一章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80年
(9):艾米莉 著,杨苡 译 《呼啸山庄》第二卷第一章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80年
(10):艾米莉 著,杨苡 译 《呼啸山庄》第二卷第二十章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80年
(11):郑克鲁 主编 《外国文学史》(上)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
(12):艾米莉 著,杨苡 译 《呼啸山庄》第二卷第十章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80年

转载本站文章请自觉注明:“转引自文化研究网(http://www.culstudies.com)”

匿名 发表时间:2005-11-16 19:15:34 IP地址:218.62.30.*
人性方面挖掘的还不够深
回复本贴 回复数:0

匿名 发表时间:2005-10-5 19:47:01 IP地址:222.212.211.*
很耐读的文字,同样有着荒原气息.
回复本贴 回复数:0

匿名 发表时间:2005-9-29 21:15:25 IP地址:220.163.13.*
确实是这样的。我想呀,对内容的解读固然好,然则其难度也很大。若对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文学背景了解甚深的话,很难准确传达作者的意图。这部书不好懂。
[原贴]
似乎太多笔墨耗费在介绍作者生平以及故事情节之上了,且对故事的解读没有什么新意。
回复本贴 回复数:0

匿名 发表时间:2005-9-28 19:20:46 IP地址:61.144.54.*
似乎太多笔墨耗费在介绍作者生平以及故事情节之上了,且对故事的解读没有什么新意。

小说描写吉卜赛弃儿希斯克列夫被山庄老主人收养后,因受辱和恋爱不遂,外出致富,回来后对与其女 友嘉瑟琳结婚的地主林顿及其子女进行报复的故事。全篇充满强烈的反压迫、争幸福的斗争精神,又始终笼 罩着离奇、紧张的浪漫气氛。它开始曾被人看做是年青女作家脱离现实的天真幻想,但结合其所描写地区激 烈的阶级斗争和英国的社会现象

《呼啸山庄》出版于1847年,是英国女作家埃米莉·勃朗特唯一的一部小说作品,初问世时,它颇受冷落;但随着岁月的流逝,其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征服了越来越多的读者。而今,在西方文学的经典书单中,它已堪与像《战争与和平》这样的巨著分庭抗礼了。
《呼啸山庄》讲述的是爱情与复仇的故事,弃儿希斯克利夫被呼啸山庄的老肖恩先生收养,与老肖恩先生的女儿凯瑟琳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后受凯瑟琳之兄欣德利的虐待,被贬为农场伙计,凯瑟琳受世俗的荣华之诱,应下画眉山庄主人埃德加·林登的求婚。希斯克利夫愤而出走,三年后衣锦还乡,开始大施报复。凯瑟琳旧情复萌,伤心而死,遗下一女凯西。希斯克利夫为谋画眉山庄的产业,强娶埃德加·林登之妹伊莎贝拉,得子取名林登;又与欣德利赌博,赢其家产,在其死后又收容其子哈里顿,以其当年侍己之道而侍之。十几年后,三个孩子渐已长大;希斯克利夫又施计谋,胁迫凯西与病势沉重的林登成婚,不久凯西即父丧夫亡,希斯克利夫终于将两家财产夺于手中。但此时他对凯瑟琳多年的思念已压过了他的求生欲望,终于在一场暴风雨中神秘地死去。而哈里顿与凯西则前嫌尽释、共结同心,预备婚后移居画眉山庄,而曾经风雨的呼啸山庄则将沉入寂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