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佳能电子做什么的:为人民服务,三个有利于与三个代表的关系是什么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5/14 06:44:44
鸡毛问 急需 谢谢谢谢谢了

三者关系是一脉相承的继承创新关系。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追悼八路军战士张思德的悼词中第一次提出来的。其后把它作为党的宗旨重申,并写进了党的章程,成为共产党员的座右铭。
三个有利于,是邓小平关于中国发展道路、发展方向、检验标准的重要论述,在中国的改革开放过程中,为中国经济的繁荣发展和民生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根本主旨也是为人民服务的。
三个代表,是江泽民提出的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也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实质上是对为人民服务的继承与创新。

都是从生产力水平和社会主义综合国力,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说起的

“三个有利于”和“三个代表”思想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都具有巨大的理论容量和理论创新,都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光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意义。
第一、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小平同志南方谈话中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江泽民总书记阐述的“三个代表”思想,从根本上说,都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三个有利于”指出,判断是非得失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既体现了国家、党和人民利益的统一,也体现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生产力是社会发展最终源泉的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
第二、都具有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特质。“三个有利于”标准,适应当时改革开放发展的要求,针对羁绊人民手脚的姓“资”姓“社”的两极思维的樊篱,根据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地提出和解决了许多重大理论问题。如社会主义本质的揭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论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发展是硬道理等观点,都是巨大的理论创新。
第三、都发挥了解放思想、推动历史前进的巨大功能。“三个有利于”思想对改革的深化、开放的扩大、经济的腾飞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远的不说,就我们所见所闻,从农村到城市,从机关到学校,面貌真正发生根本改变的还是92年以后。为什么南方谈话有如此巨大威力呢?从根本上说,南方谈话符合中国人民的心愿,顺应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社会发展的大势。从具体内容上说,就在于南方谈话具有巨大的思想解放作用,使人们卸下了包袱,放开了手脚。
“三个代表”和“三个有利于”在总体上是一致的,同时又有区别。
它们的一致表现在:第一,基本内容一致。“三个有利于”标准首先讲发展生产力,最后归结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是首先讲生产力,最后落脚到人民的根本利益。

论“三个代表”的理论特色

王炳林

[摘要] 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具有鲜明的理论特色: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是时代性与先进性的统一;丰富了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理论,是阶级性与群众性的统一;丰富了党的建设总目标的内涵,进一步明确了评判党的历史和党的建设的标准,是目标与标准的统一;是在坚持党的建设基本理论基础上的创新,是继承与发展的统一。

[关键词] 江泽民;"三个代表";理论特色;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理论创新成果,具有鲜明的理论特色。本文主要从"三个代表"所体现的时代性与先进性、阶级性与群众性、党建目标与标准、继承与创新等关系方面,阐述其理论特色,以期有助于深入学习和领会"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一、 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保证,"三个代表"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是时代性与先进性的统一

党能否始终保持先进性,能否"代表先进",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时刻关注的重大课题。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工人阶级的本质决定了党的先进性,但是,这种先进性的保持和发挥,最终必须通过党的实践活动来体现。党的先进性应体现在党担负什么任务、怎样执行和完成任务的实践之中,并不是出身先进就自然而然地保持着先进。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担负的具体任务是不一样的。现阶段的任务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党要履行自己的使命,必须靠正确的路线和纲领,而要提出和贯彻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归根到底在于党能否把握时代脉搏,认识历史发展规律和当代中国实际,不断提高运用规律指导实践的水平。所以,只有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党才能始终保持先进性。

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就应把党的建设放到整个时代大背景中考察,放到时代赋予党的任务和自身建设的新要求中来思考,放到回答时代发展带来的挑战中来研究。进入新世纪,在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下,世界多极化趋势继续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东西方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加紧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斗争日益复杂,机遇与挑战并存。我国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各项改革的深入发展,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多样化日趋明显,而且还将进一步发展。面对这些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就不能仅从书本上找答案,而应该以更宽阔的时代眼光和敢于创新的理论勇气,探索研究新时期党的建设规律。"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正是适应这一时代发展变化而提出的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纲领。

党要"代表先进",保持先进性,就必须关注生产力、文化和人民群众利益的新变化、新要求。在马克思的时代,先进的生产力反映在传统的工业产业,如钢铁、铁路、机械工业等等,而当今时代,先进的生产力则要包括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新材料等为基础的高新技术产业,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更是一刻也不能放松的。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集中体现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同时也要看到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人类精神文明和文化的内涵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丰富过,文化的科技含量大大增加,文化载体、传播媒体也更加多样化,文化观念的碰撞不断加剧。面对这些变化,只有站在时代前列,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党才能保持先进性。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生活的要求也比过去更高了,更丰富了,更多样化了,如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这种需要,也是需要执政党必须时刻关注的问题。"三个代表"的思想正是着眼于时代的新发展、新变化而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总之,适应时代发展,站在时代前列,党才能保持先进性。"三个代表"的理论特色之一就是时代性与先进性的统一。它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保证党能够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从而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理论基础。它回答了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遇到的新课题,为新世纪加强党的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方法论指导。

二、"三个代表"思想丰富了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理论,是阶级性与群众性的统一

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要求党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工人阶级为阶级基础并由其中的优秀分子所组成。那么这一性质与"三个代表"是什么关系呢?很明显,两者是相互统一、相辅相成的,后者是对前者的丰富和发展。

理解"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需要明确"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基本内涵究竟是什么,这样才能考察党能否"代表"和怎样"代表"的问题。

应该看到,生产力发展水平与生产力发展要求是有区别的,前者是指生产力的发展程度,主要用经济指标衡量,后者则是指生产力获得发展的条件,包括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等多种条件。生产力最终决定作用的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石。代表先进生产力是工人阶级本质的基本要求和集中体现。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党自然应该站在先进的社会生产力水平上,但仅如此并不能保证社会生产力就会持续健康发展,关键要看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符合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否为先进生产力发展开辟了道路,创造了条件。即使在某些方面一时尚未处在最先进的生产力水平上,但只要党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致力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就能够体现出来。比如在革命战争年代,有时还不得不暂时破坏一些生产力,如为了战争需要而拆毁铁路、桥梁等,但这是服务于解放生产力这个根本目标的,是符合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因而也是正义的行为。所以,这里强调的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不仅仅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只要党的纲领符合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立党、执政就有了根本。

所谓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最根本的是生产力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要求,是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要同经济基础相适应,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所以,党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仅要考察生产力的基本状况及其发展趋势,而且要考察社会生产关系、社会政治制度和文化发展,分析制约生产力发展的因素,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对生产关系进行变革或调整,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同的历史时期,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不一样的。过去党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打破落后的、腐朽的制度对生产力的束缚,建立先进的生产关系、政治制度和先进文化,从而使生产力获得解放和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领导人民成功地进行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消灭了剥削制度,初步建立起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要求,仍然是正确处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水平,并随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自觉调整生产关系。实践证明,不仅生产关系落后于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超越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也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当代中国,我们党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最根本的途径,就是坚定不移地实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自觉地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之间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目的是更好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现在议论比较多的问题是,许多职工下了岗,工人阶级是否就失去了先进性呢?实际上,由于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中国工人阶级状况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变化,某些不符合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行业逐步被淘汰,而那些符合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行业则进一步发展。在这样的变化中,工人队伍中某些部分难免遇到一些困难。这当然不是说整个工人阶级由此失去了先进性,更不意味着工人阶级已经不再是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恰恰相反,正是在当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所带来的先进取代落后的过程中,中国工人阶级的整体素质和整体优势正在进一步提高起来,有利于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实现的改革开放,归根到底是有利于整个工人阶级利益的。这正是阶级性和群众性的有机统一,是工人阶级先锋队在新的历史任务面前的必然追求。

文化,是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什么?在当代中国,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中国共产党无疑是它的提出者和代表者,这也是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又一体现。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可以说是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题中应有之义。因为工人阶级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其历史使命是致力于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而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科学、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人们思想道德建设和崇高精神的培育。工人阶级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同时也创造了与之相适应的先进文化。中国共产党就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广泛传播马列主义的背景下诞生的,并且一开始就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新时期,党强调要在马列主义指导下,努力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一切优秀文化传统,努力创造和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做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这是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必然要求和具体体现。

"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有不同的内涵,民主革命时期主要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在社会主义时期,是尽快摆脱贫穷落后面貌,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当然也包括民主等方面的要求。在这些方面,工人阶级的利益与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她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工人阶级最大公无私,作为它的先锋队,立党为公是最基本的要求。这与抹杀阶级性的"全民党"是有本质区别的。我们党始终都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全部事业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一贯强调党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所以,始终做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也是党的先锋队性质的本质要求,"三个代表"是一个辩证统一的的科学体系,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它与党的先锋队性质不仅不矛盾,而且是赋予了先锋队性质理论以丰富的科学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精神,为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如何保持和发挥党的先锋队性质和作用指明了方向。

三、"三个代表"丰富了党的建设总目标的内涵,进一步明确了评判党的历史和党的建设的标准,是目标与标准的统一

党的建设目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和要求。在战争年代,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强调要把党建设成为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推翻反动阶级统治的战斗队。党执政后,则要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核心力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提出,要把党建设成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核心。中共十五大进一步提出了面向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强调"要把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个总目标是从六个方面来具体说明我们要建设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含义,其中三个方面有明确的内涵,另有三个方面需要作进一步说明:我们党怎样才能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怎样才能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怎样才能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三个代表"的提出,实际上对这些问题作了鲜明具体的回答。只有正确把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坚持代表中国社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正确把握物质与精神的辩证关系,坚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正确把握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才能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才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才能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所以,"三个代表"是在坚持邓小平的建党思想和十五大的建党总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了实现总目标的方向、途径,明确了朝总目标前进的基本任务和要求,从而丰富了建党总目标的内涵。只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建设党,党的建设总目标的实现才有更可靠的保证。

"三个代表"是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80年的奋斗历史表明,什么时候坚持了"三个代表",当好了"三个代表",党就前进,就发展,党之所以能够成功和胜利,根本原因就在于坚持了"三个代表";什么时候如果偏离了"三个代表",或没有完全当好"三个代表",就会走弯路,遭受挫折,党在不同时期曾犯过一些错误,根本原因也在于不同程度地违背了"三个代表"。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总结党的历史经验,不仅有利于更好地认识过去,更重要的能够深刻地汲取党的宝贵经验,在新世纪更好地开辟未来。所以,"三个代表"为我们深入研究党的历史、总结历史经验提供了新视角、新标准。

用什么标准来检验和评判一个政党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党自身建设的成败得失,是我们党一贯重视的基本理论问题。毛泽东早在民主革命时期就明确指出了生产力标准,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新时期,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生产力标准,提出了"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改革开放和其他各项工作成败得失的标准。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的思想,在理论基础、指导思想、价值取向上充分体现了"三个有利于"的基本内容: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与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本质上是一致的;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实际上包含着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内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更是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所以,"三个代表"与"三个有利于"在理论上是一脉相承的,本质上是一致的。同时,也应看到"三个代表"和"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区别。"三个有利于"主要检验改革开放以及其他各项工作的效果,而"三个代表"主要检验作为社会政治生活主体的政党及其行动本身。江泽民指出:"推进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都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ˉ所以,"三个代表"是突出体现党的自身建设特点和要求的检验标准,是"三个有利于"标准在党的建设方面的运用和发展。总之,"三个代表"既丰富了党的建设的总目标,又进一步明确了检验党建成果的标准,是目标与标准的有机统一。

四、"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理论创新,是继承与发展的统一

如同搞社会主义,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一样,建设党,也要首先搞清楚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我们党成立80年来,党的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的认识和措施如果仅停留在过去的水平上是不够的。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三个代表",就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基础上,结合时代条件对党建理论作出的新发展,是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性课题,作出的更加集中和深刻、富有新意和时代特色的回答,为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社会实践在发展,党的理论也必然要创新发展。"三个代表"贯穿的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体现的是勇于开拓、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江泽民反复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包括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以及其他创新。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邓小平理论,同时又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这个理论,实现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比如,对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进行了科学概括,为全党全面系统地掌握并在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这一理论奠定了基础;丰富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第一次明确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回答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构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确立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确立"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方略;等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理论的创新成果。这一成果,是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一系列理论创新的内容之一,又是这个集体不断进行党建理论探索的集中体现,关于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的思想,关于既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又强调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思想,关于继续探索和推进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思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想,关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思想,等等,都贯穿着"三个代表"这一主线。"三个代表"思想的提出就是集中体现、科学概括了上述一系列基本思想的结果。"三个代表"的内容,老祖宗都有涉及,有的还是我们过去一直强调的基本思想,但"三个代表"不是简单相加的组合,而是一个严密的、有着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是把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中的有关思想进一步加以提炼,根据新的历史条件,集中而鲜明地提出的面向未来建党治国的战略思想。所以说,它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基础上的实现的理论突破和发展,是继承与创新的统一。只有把"三个代表"的思想,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中关于建党的思想相结合,与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理论创新相结合,与新时期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相结合,才能够更深刻地把握"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更全面地理解其伟大意义,更自觉地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党的建设。

"三个代表"是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的产物,学习研究和贯彻"三个代表"也要有解放思想的精神和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党的历史表明,党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理论创新不容易,同样,创新的理论成果被党员干部理解、掌握,并用以指导实践,则更难。众所周知,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理论创造,而在它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也是一波三折,起初并没有被全党所接受,甚至还被"左"倾教条主义者斥责为"山沟沟出不了马列主义"。在革命失败与成功的比较之后,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才终于确立下来。改革开放之处,对邓小平理论中的一些理论观点也有这样那样的疑惑和议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使人们渐渐消除了疑虑,人们在思想上进一步解放,并从社会的巨变和切身感受中深深体会到,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可见,党员干部要接受创新理论成果,一方面要经过实践的检验,一方面又要有解放思想、正确对待创新成果的科学态度。坦率地说,目前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有这样那样的议论,这也属正常现象。疑惑和问题可以促使人们思考,理论就是在回答种种问题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相信"三个代表"的落实,将会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促进党的各项事业的发展,从而进一步为全党所掌握。同时,我们又应该以解放思想、敢于和善于接受新生事物的科学态度认真学习、研究和贯彻"三个代表",从而把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全面推向前进。

小熊作品!

望采纳!回答不好,可补充,我再帮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