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控制记录表:B超检查完,胆囊有息肉,请问有问题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4/30 18:35:46

胆囊息肉不可怕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教授张伯和
谢雨是上海市某公司的会计,今年29岁。前几天在单位组织的体检中,医生告诉她,在她的胆囊上发现长了胆囊息肉。检查结果让谢雨感到很担心和无所适从:胆囊息肉是否需要手术?会不会癌变? 随着b超技术检查的普及,像谢女士一样被提示患有胆囊息肉病的人越来越多。这种提示给予人们的概念是模糊的,不分真假,的确让人担心。 胆囊壁良性肿瘤的命名比较混乱。以往的医学书籍中,将胆囊的良性肿瘤笼统地称为乳头状瘤,或息肉。近年来习惯称为胆囊息肉样病变。到目前为止,有关胆囊良性肿瘤的命名和分类尚有争议,并未统一。我们还是以自己的实践经验习惯,将胆囊的隆起样病变分为良性肿瘤性病变和非肿瘤性病变(或称为假瘤)两种,前者以腺瘤为主,后者以胆固醇息肉为最多见。 胆囊良性肿瘤(腺瘤)是来自胆囊上皮的良性肿瘤,约占胆囊良性病变的23%,约占同期胆囊切除的1%,女性比较多见。部分病例会同时伴有胆囊结石。胆囊腺瘤大多数为单发,少数多发,可发生在胆囊的任何部位,平均直径5.5士3.1毫米,大多数腺瘤小于10毫米,此类腺瘤有较高的癌变率,随着腺瘤的增大恶变率增高,也有人将其称为胆囊癌的癌前病变。 胆囊的假瘤又称为非肿瘤性病变,主要包括息肉、增生性病变和组织异位病等,其中胆囊息肉最多见。胆囊息肉分为胆固醇息肉和炎性息肉两种,其中胆固醇息肉占67%。胆固醇息肉是胆固醇代谢紊乱的局部表现,此类息肉并非真性息肉,而是胆固醇结晶粘附在胆囊壁上形成类似息肉样的表现,可发生在胆囊任何部位(少数病例可能有胆囊结石)。其外观呈黄色分叶状或呈桑椹样,柔软而易脱落。息肉大小不等,一般为3~5毫米,绝大多数直径小于10毫米。炎性息肉可单发,也可多发,直径约3~5毫米,常伴有胆囊的慢性炎症。 临床对真性息肉(腺瘤)或假性息肉(胆固醇性)的诊断并不困难,有经验的医师根据b超、ct等影像学资料可以做出准确的判断。一般认为,息肉的直径大于10毫米时(特别是单发的息肉),患者可接受手术治疗,因为切除病变胆囊是目前唯一有效预防胆囊癌发生的措施。 对于那些小于10毫米、又无明显临床症状的多发病变,可暂不手术,但要定期做b超观察随访。如果认定是胆固醇性的息肉,可服用有利于胆固醇代谢,有利于胆囊排空的药物,如肝得健、普拉固、益肝灵、熊去氧胆酸(优思弗)等,可能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同时,患者还要忌油腻饮食。
一般来说单发的胆囊息肉只要3~6个月定期复查B超就可以了,只要短期内没有突然增大的趋势是不用特殊处理的。而多发性胆囊息肉有一定恶变的可能,要密切随访,一般直径超过1cm,会建议手术治疗。

乘其还小赶快切掉
不然,会癌变的
当然,每个人身体条件不同.
建议切掉,并控制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