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推广用户名:谁知道W.Szymborska的生平简介以及精彩作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5/09 05:50:36

诗人简介:
  维斯瓦娃·希姆博尔斯卡于1923年7月2日出生于波兹南省库尔尼克的布宁村。她和同时代的其他波兰人一样,刚刚步入豆蔻年华,就尝到了法西斯战争的折磨和痛苦。战争结束后,她进入克拉科夫的雅盖沃大学攻读波兰语言文学和社会学,同时开始显示出了她的诗歌才华。1952年出版了她的第一部诗集《我们为此而活着》,1954年出版了她的第二部诗集《向自己提问题》,并获当年的克拉科夫城市奖。这两部诗集反映出她早期诗歌的特色:反对冷战、反对帝国主义、呼唤和平、歌颂党和国家、歌颂新的建设事业。

  1956年是个转折的年代,波兰文学不仅在政治思想上,同时也在创作内容上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希姆博尔斯卡的诗歌创作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957年出版的诗集《呼唤雪人》反映出女诗人的转变——从政治诗过渡到哲理诗;从韵律诗转向自由诗,节奏也更加明快。

  60年代出版的诗集《盐》和《一百种乐趣》标志着希姆博尔斯卡的诗歌创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1968年开始,希姆博尔斯卡还为《文学生活》的《推荐读物》专栏撰写书评。她后来出版的诗集《任何情况》《大数目》《桥上的人们》和《结束与开始》,在题材和主题上都更加宽广,在形式和技巧上也更臻完美。人与历史、人与自然、人在历史上和生活环境中的位置,都成了她后期诗歌创作的重大主题。

  希姆博尔斯卡还常常在自己的诗歌中,通过个别事物和特殊境遇,去表现个人与现实社会的矛盾和冲突,并力图在平凡和偶然的事件里表现出当代人的内心感受,使人感到人与人之间是无法理解、无法调和的。她还在自己的一些作品中揭示了当代社会中的一些丑恶现象,如吸毒、暴力和恐怖活动。但是,她的诗和她的为人一样:关心政治而不卷入政治斗争,关心妇女的命运,但不强调女性的问题。它对于所描写的客体,既不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又不完全采取超然的态度;对于所描写的主题,既深切关注,又保持了一定的距离。

  希姆博尔斯卡很喜欢采用提问和对话的形式,通过对话和提问,提出一些极富哲理性的问题,并且用简洁的语言和形象的画面展示出来,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她的诗歌中的这种哲理性,深受当代波兰青年诗人们的推崇和喜爱。

  诗歌创作给希姆博尔斯卡带来巨大的声誉。其诗歌已被译成几十种外国文字。除诺贝尔文学奖之外,她还先后于1990年获瑞士齐格蒙特·卡伦巴赫奖,1991年获德国歌德文学奖,1995年获德国赫尔德尔文学奖,1995年获波兹南大学荣誉博士称号,1996年获波兰笔会诗歌奖。
  1996年瑞典学院把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了波兰著名女诗人维斯瓦娃·希姆博尔斯卡(又译作维·申博尔斯卡),她是继显克维奇、莱蒙特、米沃什之后,获得此项殊荣的第4位波兰作家。瑞典学院称颂她的诗“通过精确的嘲讽将生物法则和历史活动展示在人类现实的片断中。她的作品对世界既全力投入,又保持适当距离,清楚地印证了她的基本理念:看似单纯的问题,其实最富有意义。由这样的观点出发,她的诗意往往展现出一种特色——形式上力求琢磨挑剔,视野上却又变化多端,开阔无限。”
  漓江出版社诺贝尔获奖作家译丛有她的作品集《呼唤雪人》,她的诗不多,一共也就2、3百首,但她是我个人很喜欢的诗人,另外她写的书评也不错,强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