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感动中国人物名单:访写抒情段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4/29 04:13:59
大哥哥大姐姐帮忙找一下拉!
有关与访写 借景抒情的段落

记叙文中的抒情和议论
韩敏 作于 2005年11月8日

--------------------------------------------------------------------------------

记叙文中的抒情和议论

一、重点提示
1. 什么是记叙文中的抒情和议论,为什么记叙文中要有抒情和议论?
记叙文中的抒情是作者在记叙过程中对所记叙的人和事抒发感情。这种感情,有时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有时在叙述和描写基础上直接抒发。记叙文中的议论,是作者对所记叙的人和事发表意见,进行议论。有时以叙为主,偶发议论;有时边叙边议。
之所以要在记叙性的文章中加入抒情和议论,是为了更鲜明地表现中心意思,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这就如我们在做菜一样,常常是把几样菜在记叙中 还常穿插一些议论和抒情。混合在一起,才会更有味道,同样,在文章中,也应该注意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这样,文章看起来才不会干巴巴,才会觉得有味道。
2.记叙文中的抒情类型及要注意的问题:
记叙文中的抒情是作者在记叙的过程中对所记事物抒发自己的感情。它一般可分为两大类: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它是直接抒发作者内心情感的手法。作者由于受到现实生活或历史事件的激发,于是打开心扉,直接诉说自己的感受。间接抒情是作者凭借所描述人、事、景、物来传情达意。最常见的间接抒情方法有因事缘情、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三种。好的抒情能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抒情的基础是:第一,要抒发感情,必先有情可抒,无情就谈不上抒情。第二,抒情要以记叙为基础,记叙得具体,充实,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让人对所记事件或人物有了深入的理解,产生了深深的情感,抒情才能打动人心。一篇文章抒情的语句不能多,在关键的地方点一句或几句即可。抒情的语言最忌空洞也忌夸张。
例如,在杨朔的《荔枝蜜》一文中“多可爱的小生灵啊……”那一段,在叙述、描写的过程中,恰当地进行议论、抒情,这就是“锦上添花”。因为它能引起读者联想,激起读者思想的共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记叙文中的议论及要注意的问题:
记叙文中的议论是作者在记叙中对所记事物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赞扬,为什么赞扬;或反对,为什么反对。议论在记叙文中的作用是有利于更鲜明地表现中心思想,加深读者对所记事物的理解。
议论的基础是:第一,要议论得好,首先要对所记叙的事物有比较深入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明确地说出你的看法,不然,就说不到点子上。第二,议论要以记叙为基础。只有记叙得具体、充实,然后发表议论,这议论才显得有根有据。只有读者从记叙的内容中也明白了一些道理,议论才能与读者的想法合拍,才真正起了作用。
议论的分寸,记叙文是以记叙为主,议论只是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记叙文中议论的成分不能多。一篇记叙文,什么部位发表议论为好,要依文章的具体情况而定。有的可先在文章的开头有一点议论,以引起读者对下面将要记叙的事物的重视;有的可在记叙的过程中一边记叙一边议论,在关键处趁热打铁,加深读者的认识;有的在文章的结尾发表议论,以点明文章的中心思想。
议论的语言。记叙文中议论的语言最忌空洞无物,大而不当,也忌词语用过头,动不动说成是“伟大”,“崇高”,这样写,常常显得不真实,起到了相反的效果。另外,议论的语言要注意选用恰当的句式,使用一定的修辞方法。一个道理,用反问的方式来写,常常显得更有力量;而排比句的使用,则不但加强了语势,具有折服人的力量,而且能使所讲的道理更加鲜明,给人留下更清晰的印象。
例如,在鲁迅的《藤野先生》一文中:“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是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着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这一段由议论引出叙述,一开头就用“东京也无非是这样”的议论,表现了对东京的失望情绪。然后以冷嘲热讽的笔触描写了“清国留学生”附庸风雅、思想腐朽、不学无术的种种丑态,表达了探求救国救民之道的鲁迅对他们的思想行为十分厌恶的感情。可以说,议是中心,叙是材料,二者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再比如:在曹雪芹的《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中:……雨村便徇情枉法,胡乱判断了此案。冯家得了许多烧埋银子,也就无甚话说了。雨村便疾忙修书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不过说“令甥之事已完,不必过虑”之言寄去。此事皆由葫芦庙内沙弥新门子所为,雨村又恐他对人说出当时贫贱时的事来,因此心中大不乐意;后来到底寻了他一个不是,远远地充发了才罢。
这段文字叙述了案子的结局。先记叙贾雨村徇情枉法,胡乱判案;最后记叙“远远充发”门子。中间插入议论,明确交代对门子处置的原因:一是因为“此事皆由葫芦庙内沙弥新门子所为”,门子把握了贾雨村徇情枉法的把柄,二是因为门子了解贾雨村的底细。显示出小说刻画人物形象的艺术真实性和故事情节的完整性。
4. 记叙文中的抒情和议论的要求综述:
(1)抒情和议论要少而精。
叙述中的议论与抒情应是“点睛之笔”,所以话不在多而在精。它是叙述与描写的总结与升华,应一语破的,能启迪读者的思考,或引起读者的共鸣,切忌不要长篇大论或肆意抒情,以至喧宾夺主,影响了记叙文体。
(2)抒情和议论要贴切、自然。
记叙文中的议论与抒情是建立在叙述与描写的基础上的,必须使所议之题,所抒之情紧扣叙述与描写的内容,力求做到不突兀、不生硬,不虚假,使读者有水到渠成之感,有情真意切之感。议论部分还应特别注意力求角度新颖,含义深刻。
(3)抒情与议论密不可分。
在记叙文中,有时议论的过程中不仅表明了作者的观点,同时也表明了作者的好恶喜怒,洋溢着感情色彩,这种和抒情密切结合的议论,既要“以理服人”,又要“动之以情”,这样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二、例文点评
友爱在我们心中
望着我们班的毕业照。我心中不禁流露出深深的依恋感。三年了,在这个充满友爱的集体里,不知不觉已过去三年了。而今,即将毕业的我们,虽然以后要各奔前程,但我们的友爱会仍然珍藏在我们心中。
记得有一次,班上转来一位女生,叫李永馨。她初来乍到,操着一口普通话,很腼腆,又不大和我们交谈。日子长了,我们觉得她学习很吃力,老师也担心她跟不上。于是,在一天下午放学后,我和班长悄悄走到她桌旁,开玩笑道:“这么近看书,准有一千度吧!她被逗笑了。当她听到我们问她学习吃力,要不要帮忙时,脸又红了:“我想问又不好意思。同桌想帮我,可他很急躁,我又特别笨。”“没关系,我来帮你!我讲话历来啰嗦。”我大大咧咧地说。于是,我们便常聚在一起读书、思索、讨论,咬着笔杆子做题……在我们的互助下,在我们的友情中,她的成绩提高了,性格开朗了。看到这种情景,谁能不高兴呢?在这样的集体里,无论是帮助人的,还是被帮助的,都会感到温暖和喜悦的。
是的,在生活中,有谁不需要支持和关怀呢?不仅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家庭中,社会上……还有许多互不相识的人也需要友爱。
有这样一件事:别班的一个同学的父亲突然去世了,他家里有四个兄弟姐妹,生活非常困难,团组织听到了这个情况,立刻组织募捐。我们当然响应了。令人感动的是,我们班不少非团员也纷纷拿出自己的零用钱交给组织,他们只说了一句:“钱不多,表表心意,一定要收。”那位生活有困难的同学和我们虽然素不相识,但是,他有困难,我们就要关心他。我们的爱心应该献给每一个共同前进的人,应该献给这个温暖的集体。
在回忆这点滴往事时,不禁又想起一首歌:“……同唱友爱友好之歌,欢乐歌声冲九霄,让人人和睦相处,甜甜相对笑……”是的,愿友爱充满我们的生活,愿友爱在我们心中永驻。
点评:
在这篇文章的1、3、5自然段,很好地运用了议论抒情的方法,把记叙的内容推向深入,把情感推向深入。较好地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可以说,正因为这三个段落的存在,才使得另外的两个重在叙述段落不至于无所依傍。
当然,这篇文章中的选材是有一定的问题的,选材不够典型,相对来说,材料上有一些陈旧,缺乏新鲜感,不太能够引起人的共鸣。因此,如果在保留议论和抒情恰到好处的基础上,能够替换一些新鲜的材料,可能会出现更好的效果。

心中的歌
记忆中,母亲有一头黑油油的长发,母亲很喜欢它,常精心地将它编成一条粗粗的麻花辫,一晃一晃的,似母亲一样活泼,一样年轻。
那时,我家很穷,父母日夜操劳,也仅够糊口而已。
我天天穿着满是补丁的衣裤提着个“小布袋书包”上学。人们常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贫穷让我过早地知道体贴父母。我从不向家里提什么要求,即使我的“小布袋书包”总让有钱人家的孩子笑话。虽然,我当时极其渴望能得到一个像样的书包,但从没敢奢望真正的拥有。
上学的路旁有个商店,挂有各式各样的书包,其中有个草绿色的我特别喜欢。每次经过那里,我总会不由自主地瞟上几眼,然后,带着淡淡的惆怅匆匆走过。
终于有一天,我的“小布袋书包”受嘲笑的事让母亲知道了。那天夜里,我第一次听到母亲低低的啜泣声。
第二天放学回家经过那个商店时,我又习惯地瞧瞧那个书包。咦,怎么回事?它不见了?!肯定被别人买去了,多漂亮的一个书包……想到再也看不见它了,心里竟空虚起来,一种强烈的失落感蔓延向心灵深处……
回到家里,母亲看见我好像分外高兴,还没等我放下“小布袋书包”就含笑说:“华仔,来,娘给你样东西。”
啊,书包!是那个草绿色的书包?!原来,买走它的是母亲!我捧着那个梦寐以求的书包,一时不知怎样表达自己的快乐,怎样感谢母亲。
——抬起头,只见母亲短发齐耳,粗心的我,顿时泪涌如泉。
……从此,母亲再没蓄发,贫困与劳累使她告别了年轻的心情。那条飘逸的麻花辫在她的留恋与记忆里越来越淡,淡得悠远,淡得不起一朵浪花。待到家境好些,我谈起了那条麻花辫,母亲只轻轻地叹息。
这以后,我到百里外的县城求学,在一个寒冷的冬夜里,听见一段优美的音乐如潮般却又轻盈地涌来:“你那美丽的麻花辫……”我的灵魂震颤了,心融化了,全身升腾起独特的浓醉的思绪,我不禁泪流满面。我想起流逝的童年,母亲那飘逸的发辫……
往事如歌,母爱如歌,花开花落几度秋。草绿色的书包早已被岁月漂白,宛如母亲的头发。可在我的心里,母亲那条粗粗的麻花辫黑亮黑亮,一晃一晃的,一如年轻时的母亲。
“你那美丽的麻花辫,缠呀缠住我心田……”听着这熟悉的旋律,眼又潮了。
点评:
这篇文章以母亲的辫子为叙述的主要对象,在关于辫子和书包的置换这样的一件事情中,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深深的爱。在结尾的两个段落中,适时的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深化了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
在选材上,如果我们有很多的阅读经验,你就会发现这个选材是取自于欧亨利的小说《礼物》当中的一个情节,但是,对这个情节进行了很好的改造,为我所用,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同时,能够做到不留太多的斧凿的痕迹,既说明了阅读对于写作的重要性,也表现了作者在语言运用方面的能力。

三、强化训练
1、我最喜爱的一首歌
2、难忘的初中生活
3、仿照《妈妈的手》这个段落,以“妈妈的手”为题目,写200字左右的短文。要求在仔细观察,认真记叙的基础上,通过简练的议论和抒情表达出对妈妈的爱。
妈妈的手
妈妈的手,大而粗糙,在冬天时上面还布满很多细细的小口子,妈妈的手,从没停下过,种完了麦子,又把围裙拿起。我真想轻轻地把它捧起,放在我的心窝上,在我眼里,它是世界上最美的一双手。

四、课外补充材料
1.诗歌欣赏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注释]
①赤壁:汉末东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即赤壁之战的战场,在湖北蒲圻县,而苏轼所游的是湖北黄冈城外长江北岸的赤鼻矶,故有“人道是”一语。
②小乔:东吴有乔公,有两女,大嫁孙策,小嫁周瑜,事在建安三年,赤壁之战在建安十三年,说“初嫁”,意在以美人衬托英雄。
③纶(guān)巾:配有青丝带的头巾。
④神游:想象。
⑤酹(1èi):将酒浇在地上表示祭奠。
[赏析]
这首词是词人谪居黄州游赤鼻矶时所写。上片一开始勾画赤鼻矶边大江奔涌的宏伟画面,把壮丽河山和为之奋斗的英雄人物联系起来。接着点明赤鼻矶传说是三国时期周瑜击败曹操的古战场。然后连用三句,描写赤壁景色:石壁陡峭峥嵘,直插云天,江水汹涌,狂涛拍岸,浪花飞溅。最后用江山如画对上面描写的雄伟景色做总评价,用“一时多少豪杰”赞颂历代英雄,并引出下文对周瑜的描写。下片怀古抒情,先是形象地描绘了赤壁之战的主将周瑜潇洒儒雅的风度和临战沉着的性格,显示出作者对这位风华正茂,战功赫赫的英雄的钦慕、赞赏之情。“故国神游”以下几句,因怀古而产生感慨,想到自己年近半百,两鬓已霜,却壮志难酬,内心分外痛苦和愤懑,于是产生了“人生如梦”的感叹。结尾“一尊还酹江月”,把人带到了苍凉而深沉的意境之中。这首词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
2. 推荐课外阅读
欧亨利 《礼物》

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