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猫的经典台词:何谓“忧郁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4/29 16:00:50
什么是忧郁美!?~
忧郁美是什么样!?~
你在浏览就是缘,借这机缘,先对您问声好!有扰您!~
我知道忧郁很美,却不知道忧郁美是什么?也就是不知道为何视忧郁为美?
也许是每个人都有忧郁的特点,所以喜欢忧郁的人和事物.就象英雄惜英雄!~

就象人活在世上却不知为何而活;人活在物质文明里却不知为何有物质的问题一样难!~

不知您对忧郁美的见解,能答到什么样的深度?拭目以待!~

提起忧郁,往往会使人想到消极颓废与悲观绝望。然而,人类文明史上许多伟大人物都与忧郁结下了不解之缘。孟子就曾说过:"君子有终生之忧",亚里斯多德也说:"一切伟人都是孤独、忧郁的。"①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也始终未能摆脱忧郁情绪的缠绕,她用整个生命与毕生的心血所精心构筑的艺术世界也被浓浓的忧郁情调笼罩着,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李清照词全集》中49首词,几乎都写到了"愁"。但是,忧郁情调对于李清照及她的词的创作来说,并不像有的论者所指摘的那样,是给她的词作成就带来某种损害的。我认为,李清照词中的"愁",正是她复杂情感的全部人格的真诚袒露。她那由乡关之思,身世之苦,丧失亲人的悲哀和理想破灭的失望等等交织而成的"愁",并由此而带来的沉痛而凄厉,深刻而感人的巨大审美力量,正是李清照终身追求的美学理想。

一、忧郁情调的构成
李清照词的忧郁是一种高层次聚合的结构形态,至少可以包含以下三个层面:生离死别的惆怅感,国破家亡的民族忧患感,伤春惜春的生命短暂感。

(一)、生离死别的惆怅感
李清照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十八岁时嫁给太学生赵明诚。

赵爱好金石之学,也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婚后,他们过着美满而和谐的生活。无奈,"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结婚不久,明诚即负笈远游。女词人从她女性的心理出发,真挚细腻地写下了自己对丈夫的深深思念:"红藕香残玉簟秋。清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上阙虽没有一个离情别绪的字眼,却句句包孕,极为含蓄。下阙"无计"、"才下"、"却上",把思念之情渲染到了极点,浓得化不开了。细细品味,读者的心都禁不住绞痛起来。"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重阳佳节,无法排遣对丈夫的思念。西风乍起,卷帘而入,使人愁思更深。自己因相思而憔悴,就如眼前这黄花一般。一个"瘦"字,把"愁"字推向了最高峰,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震撼力。"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唯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凤凰台上忆吹箫》)与丈夫分别,真是无限凄悲,比起病酒悲秋而更苦,道尽了女词人心中的愁绪。

以上这些词,是表现"生离"之愁的。再来看看词人又是如何表达她的"死别"之愁的。"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这是词人避乱金华时所作。只因"物是人非",所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化抽象为具体,表达了心中悲愁之多。"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拈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 听人笑语。"(《永遇乐》)今非昔比,叙尽了南渡后辗转流离、坎坷不尽的经历带来的哀恸。到后来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已是一字一调,缠绵哀怨,把词人失去丈夫的孤寂无依点染透了。

(二)、国破家亡的民族忧患感
如果李清照词的"愁"仅仅只停留在个人的生离死别之上,那么她的"愁"当然也只能算是一般的"闲愁"了。但是,我们透过字面细细品味,就读出了词人对山河破碎的叹息,对故国乡关的深思,对离乡背井、骨肉分散的状况的不满。从靖康元年起,李清照连续遭到国破、家亡、夫死的苦难,过着长期的流亡生活,写出了更为动人的词篇。其中如"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菩萨蛮》),"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念奴娇》),"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添字采桑子》)等句,表达了南渡初期许多离乡背井、骨肉分散的人的共同感受,在当时有它的现实意义。《永遇乐》更是含蓄而深沉地表现了她对现实的不满和关心。"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 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拈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在元宵佳节的融和天气中,人们都在诗酒庆祝。女词人此时心中有着愈发难言的痛苦。友伴来相召,一一被词人委婉谢绝。词人此时所想到的却不是个人的及时行乐,不是醉生梦死地求解脱,而是勾起她国家破碎、身世飘零之感,不能不思念"中州盛日"、金瓯无缺的旧时盛况。因为她是经历了中州的盛日,也尝到了如今的憔悴。这就正好说明她在经过兵火之后对现实所怀有的深忧,使作品里这位女词人的形象同那些在东南半壁江山里香车宝马、寻欢作乐的人物有所不同。因此,李清照的"愁"不是从前词人们常写的所谓的"闲愁",而是由乡关之思,身世之苦,丧失亲人的悲哀和国破家亡的悲愤等等交织而成的。②

(三)、伤春惜春的生命悲凉感
生命是一种处于永恒展开的时间序列,是一个由低到高进化发展的无穷延展过程,其间必然伴之以自强不息的生命追求。然而,这种崇高的生命追求又必然要受到生命本身(终极意义上)的阻遏,产生最具永恒意义的深刻的生命悲凉感——青春易逝、生命短暂。李清照的词中,也包含了伤春、惜春的生命悲凉感的"愁"。"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一觉醒来,经过风雨的海棠花憔悴不堪,眼前的情景牵动了女词人的心弦——时序变迁,春色又减,青春易老啊。此外,如诗句"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人似春将老。"(《蝶恋花》)"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浣溪沙》)"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雕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临江仙》)都深深地体味到了青春易逝的无奈和悲凉。

二、忧郁情调的表现

(一)、典型意象的组合运用
李清照善于选用一些典型意象来传达她复杂的忧郁情调。对于词人来说,意象就是其艺术思维的语言,词人的情感必须借助意象这一语言载体才能获得充分有效的艺术传达。李清照词中常用的意象有"黄花"、"梧桐"、"落花"、"流水"、"凭栏"、"黄昏"等等。这些意象既富诗意,又富于形象性,常常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仿佛不是在吟词,而是在看一幅幅流动的画,因此而提供给读者一个很广阔的艺术空间。这些意象往往在她同一首词里组合出现,用以容纳或承载创作主体丰富的情感流量,从而获得最佳的表达效果。如《声声慢》的下阙:"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黄花"、"梧桐"、"细雨"、"黄昏"等意象组合出现,形成了一幅秋天黄昏的雨景。此情此景,不用读者多加体会,"愁情"早已涂满画面!词人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就那么自然地"点点滴滴"落进了读者的心中。值得注意的是,这类意象组合在李清照的词中并非个别现象,而是词人的自觉追求。如《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薄雾"、"浓云"、"黄昏"、"黄花"的组合,积聚的青烟,就如词人心中无尽的寂寞哀愁,再加上"黄昏"这个让人容易走进回忆的时辰,再睹眼前憔悴的"黄花",怎么不让人销魂?怎么不让人愁肠百转,孤独难堪?正是这些意象的组合运用,使李清照的词增加了情感力量,获得了极强的审美效果。

(二)、根据背景不同来选择愁态
晚唐五代及北宋词坛描写愁情的作品不少,象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相见欢》),秦观的"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江城子》),贺铸的"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青玉案》)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自有它们的高妙之处。但李清照写各种愁,则根据表现不同主题的需要,从不同侧面把握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及由之而产生出的特定情感,准确地多方面地抒写,给读者以强烈而新颖的感受。

如在《行香子》中写愁是:"正人间、天上愁浓",愁有浓度了;

在《点绛唇》中写愁是:"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愁有长度了;

在《蝶恋花》中写愁是:"独抱浓愁无好梦",愁有形体可以拥抱了;

在《生查子》中写愁是:"酒从别后疏,泪向愁中尽",愁竟成了一种容器,可以装盛泪水了;

在《一剪梅》中写愁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愁竟有脚,会爬行了;

在《武陵春》中写愁是:"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愁有重量,连舟都载不动了;

在《添字采桑子》中写愁是:"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愁竟有一股力量可以损伤人了。

......

以上种种,都是女词人对生活感受入微而又善于精炼准确地加以表达的结果。各种愁态,可谓细、全、准,写出了不同背景情况下的不同愁态,确有独到之处。

(三)、在起伏回环的语脉中传情
作为一个女词人,李清照的词在描写心理和情感的活动方面有其特别的长处。她不仅善于捕捉那些细小而生动的形象来表达难以言传的感受,而且善于表现情感的微妙变化,在起伏回环的语脉中层层剖露复杂的心境。象《永遇乐》的下阙,在追忆"中州盛日"元宵佳节的繁华气氛之后,先是说"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因为现时的人语欢腾的景象,是内心寂凉的主人公所不敢面对的,她宁可把自己留在孤独之中;接下来却又说"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因为这意象勾起她的旧梦,令她低徊不能远去。两层之间承接得自然顺畅,同时又翻过一层,愈入愈深。末句的开场把那种孤独悲伤的心情表现得非常生动,令人感到酸楚。再如《武陵春》的下阙,先说双溪春好拟泛舟,接下来又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也是在一回一转中,以委婉曲折的笔调写出了复杂的心情。

三、忧郁情调的美感特征
李清照的词情调忧郁,有些词的题材也比较单调,情绪也偏于感伤。但是,在她抒写生离死别、国破家亡、伤春、惜春的惆怅等悲痛时,并非是"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更不像有些论者所说的是"浸透了没落颓废的情调","起着瓦解,麻痹人心的作用。"③在她的忧郁词行里始终隐藏着敢爱敢恨,敢于抒发内心呼声的勇气,渴求生活的热情以及对现实的敏锐感受、深层思索。我认为这些恰恰是李清照词忧郁情调的美感特征。

(一)、抒发内心呼声的勇气
李清照生活于北宋末期和南宋初期,当时这个社会利用理学对人们进行封建道德思想的禁锢,扼杀人性,蹂躏人们的精神。理学,这个以新形式出现的变相的僧侣主义,禁欲主义学说开始活跃。程颐提出"饿死事小,失节事极大"这种"以理杀人"的封建道德。④朱熹则进一步明确提出极其反动的"存天理、无人欲"的礼教思想。作为妇女,在这种封建纲常和理学思想的禁锢下,比男子遭受着更多、更重的思想压抑和情感摧残。李清照的许多词篇委婉而含蓄地表达了闺中的寂寞和离情,如《一剪梅》、《醉花阴》、《凤凰台上忆吹箫》等。作为一个妇女作家,她在词里揭示了自己的内心世界,流露了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别致而强烈地歌唱自己的豪迈,这就违反了封建社会为妇女所规定的教条,因此,她的词在当时就被斥为"无顾藉"、"无检操"。⑤而实际上,这恰恰表现了她敢于抒发内心呼声的勇气,也正是她词的价值所在。

(二)、渴求生活的热情
李清照也有部分描写自然游兴的作品,如《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自然景物和季节变化在词人心灵里常常引起的是一种留恋、惆怅之情,是一种对美好景物易逝和生命过程短暂的感叹。又如《妇人娇》:"玉瘦香浓,檀深雪散,今年恨、探梅又晚。江楼楚馆,云闲水远。清昼永,凭栏翠帘低卷。坐上客来,樽中酒满,歌声共、水流云断。南枝可插,更须频剪,莫直待西楼、数声羌管。" 这类词纵然总是带着一层轻淡的感伤情绪,而无疑的,这种怅惘感伤之情,是由对生活的肯定出发的,她引起我们的不是对自然,对人生的绝望性的破坏情绪,而相反的,是一种出自内心的对于"美"的珍惜。这种惜花饮酒,行乐及时的思想情绪,与那出自没落阶级习性的对于人生的绝望,对于生活的放纵性的颓废是绝不相同的。而且我们完全可以相信,一个以仇视态度对待生命、践踏生命的人,一个名利薰心,庸俗趣味的人,我们是无法期待他对自然的美,对自然生命的感受会有这么深刻和浓挚的。一些写离情别绪的作品,大都是写自己与丈夫之间的思念的。如《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等作品对于离人情思的刻画都是相当深远感人的。这里边体现出来的是一种对于亲人的真挚的爱,一种发自内心的深厚怀恋。无疑地,对"美"的珍惜,对亲人的爱,都表现了词人对生活的热情。

(三)、对现实的敏锐感受、深沉思索

李清照的愁和泪,正是她作为社会的一个清醒者的可贵标志。深刻的思想痛苦远比浅薄的欢乐更有人生价值,更有思想意义。南宋统治集团在那"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林升)的醉生梦死之中花天酒地,而李清照则痛切国破家亡、始终为此而愁思郁郁,不肯去追欢取乐(《永遇乐·元宵》:"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她是那个一摊烂醉的社会中忧郁、思考的灵魂。这个灵魂始终在敏锐地感受、深沉地思索,暗暗流着她的哀国之泪。按照她的才华、教养和身份,是完全可以一步踏入贵族小圈子,去谑浪于桂堂上,拚它个人生—醉。但她没有这样做,而是持着严肃的人生态度,在这灯红酒绿、达官皆醉的生活氛围里独自一人,躲到—边去默默思味,去度着自己忧郁的内心生活。她决不是自私自利、只图个人享乐去填补精神空虚的贵妇人。她心灵固然有些空虚,但这是探索者找不到人生道路的一种迷悯,完全不同于那种纸醉金迷者的灵魂空白。在人生道路和内心历程上,李清照走着自己严肃、独特然而却显得孤独的路。我认为,这也正是李清照词忧郁情调中表现出来的难能可贵的美感特征。

你忧郁吗?你美吗?
你见过 忧郁的美人吗?

没见过的 我们说死也白说. 你自己 去 找一个忧郁的美人 就知道了.

附带一句:忧郁,理解为一种气质,那么就是这种气质与某人结合成一种美感.
单纯的忧郁怎么会美丽呢?
不是吗?

闲的 花钱找罪受
呵呵 我是语文老师 但我很通俗
是人在心灵空虚的时候做出的无聊举动
美的东西分为喜悦和忧郁
忧郁引起回忆
我们为什么不活的快乐一点呢

忧郁是一种和谐优美的至纯意境。
每每独入静室,聆听马斯奈的《沉思》,眼前变幻化出一个美丽的少女,低垂着秀发,紧抱着双膝,端坐在百叶窗下,黄昏的阴影一点一点的滑过她光洁的额头,滑过她微翘的鼻头,滑过纤纤素手。浓密的睫毛拢住两颗晶莹的星子,不知道是眸光还是泪影……
忧郁便是轻轻拥围着少女的那一团氤氲、迷蒙的气息,是那一缕缕绕梁三日不绝的绵长音韵。
忧郁,是一泓微波不澜的碧水,清澈见底幽幽映光。避开了轰然撞击的巨响,也避开了琐细繁冗的嘈杂;弃绝了惊涛拍岸的辉煌,也弃绝了源远流长的宏阔。或者又如一抹自然舒卷的轻云,不属于任何人工雕琢的形式,不掺杂任何外部矫情的装饰。
忧郁,缓缓地放逐沉重的伤感,——拆开折叠的心事,深尝每一层次的深忧浅愁。不曾忧郁过的人,大概终不会懂得那份空灵虚静的思绪,不会悟得那份不足与外人道的心境。
忧郁,是心灵之蕊散发的一脉暗香,一如雪里梅花,淡香悠远。“数点梅花天地心”。那种沐了天地间之灵气的清香令人久而不忘。
忧郁,不是痛不欲生哀哀欲绝,更不是纵声呼号雷雨滂沱;忧郁是由痛苦、悲惝、哀怨、贫困、无奈等等淬砺而成的人生情感,是由种种际遇酿就成泪,在将泪慢慢沉淀入心底的过程。
不曾忧郁过的人不会体验到人生的丰厚与深沉。
忧郁,也是一份浪漫的情致。
总难忘记芭蕾舞《天鹅之死》中舞者那舒缓、柔曼的姿态,难忘圣.桑那首无比优美的名曲,它将其间的忧郁之美挥洒之极境:美丽的天鹅缓缓地倒在了湖面上,慢慢地垂下高贵的头,与生命作最后揖别。
你从不轻易唱歌。
只把绝响在心中隐藏。
而对死亡,
你才放声歌唱!
这是神圣的忧郁。雪一样洁白,水一样清明,雾一样飘逸,梦一样淳美。长歌短句不足以道其幽渺,浓墨重彩不足以绘其隽永。
忧郁美所在,正是这种高贵的生命情感的升华。
生命的光华该是洒有一路欢歌笑语的无期之旅。然而,少了忧郁的点缀岂不是缺少些韵味,缺少些灵性吗。
忧郁是美。

`哦
哈```很美 ``忧郁```很美 ``
`但假装的就不美了`
`对不对`
``我觉得``
``世界``没有什么比``忧郁更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