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稿:海洋中光是怎么分布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4/28 20:24:29
主要讨论光质对水生植物分布的影响!!

大洋区的水层可垂直划分为若干带。①上层带,下限为浮游植物的补偿深度,即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恰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相等的深度,其具体数值取决于光强和水的透明度,一般10~120米,平均约为50米。②中层带,起于上层带的下限,下至200~300米深处。③次中层带,水深可达600~700米。④半深带,水深由 600~700米至 2 000~2 500米,几乎无光。⑤深层带,水深 2 500~6 000米,无光。⑥深渊带,水深在6 000米以下,无光。

海洋水温通常由表层向下递减,到达一定深度,温度降低显著,即温跃层。深层带和深渊带水温一般是1~4℃。许多海洋生物往往只能在一定水层生活,如浮游植物生活在上层带。

-------------------------------

海水的性质决定了海洋生物的丰盛和特点,而它在海洋中的每个角落是不一样的。其水平变化要比垂直变化速度快得多。这一特点决定了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的生活环境。海水很快吸附了太阳辐射的光和热,由于海水中含有各种悬浮物质和浮游植物,阳光在开阔的海洋中辐射入海水的深度大于数百米,而在混浊的沿岸水域中,辐射深度只有数十米。在光层下面一直到数千米的海底则漆黑的一片。海水也是随着深度的增加而温度变低的。

生物的形态、习性和颜色随深度而变化是很明显的。所以,每一水层中的生物有共同的特性。在表层十几厘米的水层里,有食肉的蓝色甲壳纲动物、软体动物和管水母。往下是弱光层,颜色发红和发黑的动物取代了透明的无脊椎动物。再往下,是漆黑的深海区,它的光线来自底栖鱼类如鱿鱼、灯笼鱼的发光器官。生活在海底上的生物也是随深度变化而变化,从大陆架到大陆坡直到深海底。在泥质海底上议掘穴动物为主,而在深海软泥海底则以鱼、甲壳纲动物和海参为主。对于那些从海水中吸吮悬浮物质为生的鱼类来说,其数量与深度成反比;而对于那些从海底沉积物中觅食为生的鱼来说,则能生活在很深的海底。

分为有光带、弱光带、无光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