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罗的红色记忆歌曲:地貌定义是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5/06 06:11:31
与地形定义有什么区别?

什么是地貌?
所谓地貌,就是地面高低起伏的样子,如高山、丘陵、平原、谷地、冲沟等都是地貌。

先从地形谈起。所谓地形,是指地势高低起伏的变化,即地表的形态。诸如山脉、丘陵、河流、湖泊、海滨、沼泽等均归属之。假如以图形表示,也就是用等高线绘制出来的地形图。

如果要进一步追究,这里的山岳为什么如此高耸?那里的山丘为什么显得低矮?为什么河流会从这里通过,而且弯弯曲曲?湖泊的边岸为何如此平直?诸如此类的问题,仅仅停留在地形的观察上是解答不了的。而必须进一步研究高山和低山内在的岩石特征和差异,或者研究地质构造有无控制之类;湖岸的平直,是否有巨大的断层通过;河道的弯曲,是否在流域范围内有软硬不同的岩层控制所致。总之,我们研究了地表形态的差异原因或成因以后,才能解答这些问题,这就是地貌的具体内容。所以,地貌是在地形的基础上再深入一步,须探究其前因后果。总之,地貌学乃是研究地形成因的科学。

一, 地貌及地貌学

1,概述

固体地球表面是起伏不平的,因此他可被分成多个规模不等,起伏各异,高低有别的形态单元。就地球上最大规模的形态单元而言,是大陆与海洋的分异。在大陆上叠加着山地,平原,丘陵,高原等次一级的形态单元;而在海洋中又有大洋盆地,大洋中脊,海沟和岛弧等,在大陆的山地中,地表起伏又可被分为冲沟,河谷等小级别的形态单元。地球表面上这些各种各样的形态单元就构成了千差万别的地貌。

地貌学是研究地球表面起伏形态及其发生,发展,分布,动态规律的科学。

2,地貌与地形的差异

不同地貌有着不同的成因,如大陆和海洋,它们与整个地球内部物质构成和运动有关,确切的讲,与地壳组成和岩石圈运动相关联;而冲沟和河谷的形成和发展又与气候控制的流水相联系。因此要研究地貌的成因,演化与分布,仅分析地球表面的起伏,高低是不够的,还应注意固体地球较深部位的构成和运动规律,固体地球表面以上的大气圈的运动和气候带展布规律。所以说,地貌不仅是地球表面起伏的形态,而且还包括构成这些起伏的地壳和岩石圈物质以及作用于其上的大气和生物过程。仅研究地球表面起伏的是地形学,这就是地貌与地形的差异所在。较科学地说,地貌学是研究地貌及其成因,发展和结构的科学。

二, 地貌学的研究内容

1,地貌的形态特征及物质组成

2,地貌的形成

不同地貌有着不同的成因,但概括地讲,地貌是由两种原因造成的。一是地球的内力作用,二是外力作用。所谓内力作用是指由地球内部的热能,化学能,重力能及地球旋转能引起的作用,它主要包括地壳运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火山和地震等。外力作用是指地壳表面以太阳能,重力能,日月引力能为能源,通过大气,水,生物等形成一系列地表作用过程。外力作用按外力性质主要分为如下几类:流水作用,地下水作用,波浪作用,冰川作用,风沙作用。这些外力作用在地貌形成上主要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外力作用造成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四个方面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地貌是内外营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造就地表的起伏,外力作用使地表原有的起伏不断降低变缓,因此地貌形成过程中的内外营力是一对矛盾。地貌的形成不仅取决于内外营力作用类型的差异,而且还取决于内外营力过程的对比。

3,地貌的发展

地球表面所有的地貌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总是处于发展变化之中。因此地貌学不仅研究的地貌特征,还研究过去的地貌和推测未来的地貌发展趋势。

① 古地貌:形成于地质历史时期,并与现代的构造和气候条件不相符合的地貌。

② 历史地貌:形成于历史时期的地貌

③ 地貌演化的基本特征

继承性 趋向性 不可逆性 变异性 阶段性

各种类型和成因的地貌在地球上的分布不是杂乱无章的,它们具有其内在的规律性,就内力为主形成的地貌来说,地貌的分布与一定的大地构造格局,构造活动相联系。以青藏高原大地构造格局来说,自南而北以次分布有喜马拉雅山脉-印度河雅鲁藏布河谷地-冈底斯山脉-藏北高原-唐古拉山脉-羌塘高原-昆仑山脉-柴达木盆地-祁连山脉。它们的形成与青藏高原自南向北的大地构造格局有关,各山脉都位于不同时期板块碰撞带上,构造相对活动,而主要的高原为具有较老结晶基地的地块,构造相对稳定并具有整体性。

各种外力作用深受气候和自然条件的影响,气候和自然环境的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决定了以外力为主形成的地貌也具有水平和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例如,在热带湿润地区,外力作用主要为流水作用和喀斯特作用,地貌主要为流水地貌,喀斯特地貌和坡地地貌。而在雪线以上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终年积雪,形成的地貌主要是冰川地貌。在寒带和雪线与林线之间的亚高山地区,虽不能终年形成冰川,但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较大,地表经常处于冻融状态,形成的地貌主要是冰缘地貌和各种冻土现象。在副热带高压控制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地表裸露,风沙作用盛行,形成的地貌主要是荒漠地貌。

综上所述,地貌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是地球表面的各种形态特征,形成地貌的内外营力作用,地貌的形成机制,演化规律,内部结构和空间分布特点。

1.地形:地壳表面的外部特征,如高低起伏、坡度大小、空间分布等。
2.地貌:地貌学就是研究地球表面的起伏形态、分布及其发生和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固体地球表面是起伏不平的,因此他可被分成多个规模不等,起伏各异,高低有别的形态单元。就地球上最大规模的形态单元而言,是大陆与海洋的分异。在大陆上叠加着山地,平原,丘陵,高原等次一级的形态单元;而在海洋中又有大洋盆地,大洋中脊,海沟和岛弧等,在大陆的山地中,地表起伏又可被分为冲沟,河谷等小级别的形态单元。地球表面上这些各种各样的形态单元就构成了千差万别的地貌。
不同地貌有着不同的成因,如大陆和海洋,它们与整个地球内部物质构成和运动有关,确切的讲,与地壳组成和岩石圈运动相关联;而冲沟和河谷的形成和发展又与气候控制的流水相联系。因此要研究地貌的成因,演化与分布,仅分析地球表面的起伏,高低是不够的,还应注意固体地球较深部位的构成和运动规律,固体地球表面以上的大气圈的运动和气候带展布规律。所以说,地貌不仅是地球表面起伏的形态,而且还包括构成这些起伏的地壳和岩石圈物质以及作用于其上的大气和生物过程。仅研究地球表面起伏的是地形学,这就是地貌与地形的差异所在。较科学地说,地貌学是研究地貌及其成因,发展和结构的科学。

地球表面的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