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左右箭头的多图轮播:评述“古文运动”对后世作家的创作影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5/05 04:59:36

http://sun.cmgsh.tp.edu.tw/~s3350383/

http://shs.tngs.tn.edu.tw/essay/post/upload/9310/9310_632344001879062500_%B0%EA%A5%DF%AA%EA%A7%C0%B0%AA%A4%A4_%C1%FA%B7U%B9%EF%A5j%A4%E5%B9B%B0%CA%AA%BA%BCv%C5T.pdf

古文运动的影响

1、推翻了骈文长期对文坛的统治,开创了散文的新传统。
2、出现了一批散文家,并直接影响了晚唐小品文的产生。而远则宋、明、清的散文,都是对唐代古文传统的发展。
3、解放了文体,直接促进了唐传奇小说的发展。
4、古文运动理论对散文的写作,具有指导意义。

唐代中叶及北宋时期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因同时涉及文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这一运动发起于中唐,但它的成功却在北宋。除韩愈、柳宗元外,唐宋八大家中的其余六人,即,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都是北宋中期人。

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认为自己的散文继承了先秦两汉文章的传统,所以称“古文”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这种复古主张在当时得到广泛的响应,成为一种社会运动,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
以骈体文为代表的形式主义文风,肇始于东汉,风靡于六朝,至唐代又有发展;在此期间,玄学兴起,佛、老盛行,儒学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地位下降。由于形式主义文风的兴盛与儒家思想的相对衰落互为表里,因此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也就成了相辅相成的运动。早在隋朝初期,李谔已提出反对骈体文。到了唐代,武周时的陈子昂效法西汉古体文作政论,对当时的文风发生了很大影响。唐玄宗开元及天宝以后,萧颖士、李华、元结、独孤及、梁肃、柳冕等人摈斥文坛浮艳之风,主张以三代两汉古文为法,以儒家经典为依归,创作上亦力变排偶为散体,成为韩愈之前古文运动的先驱。

韩愈继承前人主张,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发扬儒道,排斥佛、老。他说:我所以致力于古文,不只是好其文辞,而且好其道。所谓道,就是与佛教、道教相对立的儒道。文道合一,以道为主,这是韩愈倡导古文运动的基本观点。就文本身而言,他主张“文从字顺”,“惟陈言之务去”,强调既要博极群书又不蹈袭前人,做到推陈出新。韩愈不仅在文道合一和文体改革方面提出了比先前更为明确具体的主张,更重要的是他还将自己的主张贯彻于实践,写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大大提高了古文的水平。他是古文运动公认的领袖。

柳宗元在古文运动中的地位仅次于韩愈,其论文亦提倡文以明道,他写出大量散体文,取得与韩愈相当的成就。他的理论和实践同样是古文运动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由于韩愈、柳宗元以及韩门弟子李翱、皇甫等人的宣传倡导和创作实践,唐后期古文写作蔚然极盛,质朴流畅的散体终于取代骈体,成为文坛的主要风尚。

唐代古文运动提出的“文以载道”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个观点不只是把“文”归结为传“道”的手段,而且指文章要言之有物,文学要反映现实生活,要有充实的思想内容。古文运动所说的“道”,固然指的是封建主义的儒家伦理,但韩、柳等人的创作也表明,他们主张的“传道”、“明道”并不排斥对于社会现实的评议、批判和揭露。正因为如此,“文以载道”的主张为后世文人普遍接受。古文运动提倡散体文同样影响深远。它不仅结束了骈文的长期统治,恢复了古代散文的历史地位,同时还把散文的实用范围从著书立说扩大到抒情、写景、纪游等反映日常生活的广泛领域。这种散文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而同诸子散文、史传散文和政论散文相区别,韩、柳起了关键作用。再者,韩、柳所写的人物“传记”,大都出于虚构,亦有别于传统史传,推动了传奇小说的发展,对后世戏剧亦有间接影响。北宋以欧阳修为首的文学改革运动,其主张与韩愈完全一致,实为唐代古文运动的继续,并涌现出更多的有成就的古文作家,形成了以后世所称唐宋八大家为代表的新的古文传统。

古文运动的影响

1、推翻了骈文长期对文坛的统治,开创了散文的新传统。
2、出现了一批散文家,并直接影响了晚唐小品文的产生。而远则宋、明、清的散文,都是对唐代古文传统的发展。
3、解放了文体,直接促进了唐传奇小说的发展。
4、古文运动理论对散文的写作,具有指导意义。

唐代中叶及北宋时期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因同时涉及文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这一运动发起于中唐,但它的成功却在北宋。除韩愈、柳宗元外,唐宋八大家中的其余六人,即,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都是北宋中期人。

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认为自己的散文继承了先秦两汉文章的传统,所以称“古文”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这种复古主张在当时得到广泛的响应,成为一种社会运动,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
以骈体文为代表的形式主义文风,肇始于东汉,风靡于六朝,至唐代又有发展;在此期间,玄学兴起,佛、老盛行,儒学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地位下降。由于形式主义文风的兴盛与儒家思想的相对衰落互为表里,因此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也就成了相辅相成的运动。早在隋朝初期,李谔已提出反对骈体文。到了唐代,武周时的陈子昂效法西汉古体文作政论,对当时的文风发生了很大影响。唐玄宗开元及天宝以后,萧颖士、李华、元结、独孤及、梁肃、柳冕等人摈斥文坛浮艳之风,主张以三代两汉古文为法,以儒家经典为依归,创作上亦力变排偶为散体,成为韩愈之前古文运动的先驱。

韩愈继承前人主张,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发扬儒道,排斥佛、老。他说:我所以致力于古文,不只是好其文辞,而且好其道。所谓道,就是与佛教、道教相对立的儒道。文道合一,以道为主,这是韩愈倡导古文运动的基本观点。就文本身而言,他主张“文从字顺”,“惟陈言之务去”,强调既要博极群书又不蹈袭前人,做到推陈出新。韩愈不仅在文道合一和文体改革方面提出了比先前更为明确具体的主张,更重要的是他还将自己的主张贯彻于实践,写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大大提高了古文的水平。他是古文运动公认的领袖。

柳宗元在古文运动中的地位仅次于韩愈,其论文亦提倡文以明道,他写出大量散体文,取得与韩愈相当的成就。他的理论和实践同样是古文运动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由于韩愈、柳宗元以及韩门弟子李翱、皇甫等人的宣传倡导和创作实践,唐后期古文写作蔚然极盛,质朴流畅的散体终于取代骈体,成为文坛的主要风尚。

唐代古文运动提出的“文以载道”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个观点不只是把“文”归结为传“道”的手段,而且指文章要言之有物,文学要反映现实生活,要有充实的思想内容。古文运动所说的“道”,固然指的是封建主义的儒家伦理,但韩、柳等人的创作也表明,他们主张的“传道”、“明道”并不排斥对于社会现实的评议、批判和揭露。正因为如此,“文以载道”的主张为后世文人普遍接受。古文运动提倡散体文同样影响深远。它不仅结束了骈文的长期统治,恢复了古代散文的历史地位,同时还把散文的实用范围从著书立说扩大到抒情、写景、纪游等反映日常生活的广泛领域。这种散文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而同诸子散文、史传散文和政论散文相区别,韩、柳起了关键作用。再者,韩、柳所写的人物“传记”,大都出于虚构,亦有别于传统史传,推动了传奇小说的发展,对后世戏剧亦有间接影响。北宋以欧阳修为首的文学改革运动,其主张与韩愈完全一致,实为唐代古文运动的继续,并涌现出更多的有成就的古文作家,形成了以后世所称唐宋八大家为代表的新的古文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