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饰演母亲的女演员:《福尔摩斯探案集》是什么时候问世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5/04 18:50:51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共有四部长篇及56个短篇:第一部长篇《血字的研究》完成于1886年,隔年与其它作品合集出版于《比顿圣诞年刊》。作为一个小说家,柯南道尔认识到他的主人翁必须有一个陪衬人物出现。就这样,《血字的研究》便以华生医生的回忆形式来进行描写,为今后许多侧面的评论埋下伏笔。

  《利平科特杂志》的编辑看到这篇小说后,邀请柯南·道尔继续写一篇关于福尔摩斯的侦探故事。1890年问世的《四签名》,客观上反映了对印度的殖民掠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逐渐地,歇洛克·福尔摩斯立刻成为英国文学的著名人物。柯南·道尔连续写了6个短篇故事:《波宫秘史》、《红发会》、《身分案》、《博斯科姆比溪谷秘案》、《五个橘核》及《歪唇男人》,这些故事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岸边杂志》约柯南道尔为他们写更多类似的故事。于是柯南道尔开始写第二批故事。第二批也是6篇,连同第一批,在1892年汇编成《冒险史》。与此同时,《海滨杂志》也向柯南·道尔邀稿,1892年以《银色马》为首的12个故事陆续发表,1894年汇集成《回忆录》出版。

  这时,柯南·道尔决心停止写作这类故事,因此在《最后一案》中,让福尔摩斯坠入深渊身亡。此举使读者大哗,有超过两万人取消订阅连载故事的《岸边杂志》(The Strand Magazine),连他母亲也提出抗议。

  1901年,柯南·道尔听到一个朋友讲述达特摩尔的传奇,于是构思了一个家庭遭受一只鬼怪似的猎犬追逐的神奇故事,这就是1902年出版的第三部长篇《巴斯克维尔的猎犬》,这个作品成功唤起了读者和出版者对福尔摩斯的希望;1903年44岁,柯南·道尔终于在《空屋》中安排福尔摩斯归来,并完成12个短篇,1905年结集成《归来记》。《恐怖谷》是他第四部长篇,于1915年完成;1917年结集的《最后致意》收录8个短篇,由于故事背景充分结合了当时政经情况,推出后轰动一时,许多人甚至以为真有其人其事。1927年发表的《新探案》是他晚年最后一部作品,共12个短篇;此后柯南·道尔“安排”福尔摩斯到“英国南部乡间隐居,专心研究养蜂事业了。”

  1900年,柯南·道尔以军医身份到南非参与布尔战争(The Bore War)。因在野战医院表现出色,获封爵士。1930年7月7日过世,享年71岁。

  所以,福尔摩斯全集诞生在1886——1927年。

看看下面这篇文章吧,对福尔莫斯大致有个了解,也会知道他的一些作品的时间,至于全集,肯定是后来整合的。

神探福尔摩斯的“前世今生”
大川 @ 2005-06-25 15:37

神探福尔摩斯的“前世今生”

查尔斯•麦克格拉斯 《华盛顿邮报》专栏作者

最近,有大批以歇洛克•福尔摩斯为主角的书籍问世。这位当之无愧最为人熟知的小说人物至今仍然活在人们心中。即令他的创造者,柯南道尔,在《最后一案》(写于1893年)中亲手将他“杀死”也无济于事。我们都熟悉这篇由华生医生讲述的故事的开头:“我怀着沉痛的心情提笔写下……。”

罔顾他妈妈的千般恳求,柯南道尔在《最后一案》中安排福尔摩斯与莫里亚蒂教授——“犯罪界的拿破仑”两人扭打着一起坠入莱辛巴赫瀑布(注:瑞士著名瀑布)下的万丈沟壑。实际上,因为福尔摩斯探案集深为公众喜爱,而他本人更看重的冗长的历史小说却无人问津,对此,柯南道尔一直耿耿于怀。他曾说过这样的话:“我早就不耐烦他的名字了,”还补充说在写完那么多以他为主角的侦探故事后,“我现在觉得,听到他我就像听到鹅肝酱馅饼一样。我以前曾吃过太多的鹅肝酱馅饼,以至于至今一听人说起鹅肝酱馅饼,就感到反胃恶心。”

但是读者们可不这样想。强烈要求福尔摩斯复活的信件潮水般涌来。不少“福迷”们竟然在伦敦大街上佩戴黑色臂章以示“哀悼”和抗议。开始柯南道尔还固执己见,毫不让步。但到了1901年,当时他手头极度窘迫,于是他写下《巴斯克维尔的猎犬》,福尔摩斯又回来了。这个故事假借回忆录的形式,讲叙了多年前发生的一些事情——这当然是柯南道尔有意为之。但到了1903年,他干脆连这种托辞也免除了。在当年写的《空屋》,一部堪称福尔摩斯系列中最复杂、最精心构筑的故事中,他透露说福尔摩斯其实还活着,他不过是佯死。在使用日本相扑制服了莫里亚蒂教授后,他布置了现场,留下死亡的假相,然后出国度假去了,几年后才又回到英国。

此后,柯南道尔一发不可收拾,一共又写下31个探案故事。其封笔之作写于1927年,距他逝世仅有三年。柯南道尔的去世非但没有终结福尔摩斯的“死后生涯”,反而大开方便之门。从此以后,各种题材的福尔摩斯创作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蔚为壮观的文娱王国。至少有100部电影,差不多同样多的话剧、广播剧以他为题材。至于受到福尔摩斯形象的激发而写成的各种书籍,更是多如牛毛,这些书如果堆积起来,就连图书馆也装不下。这其中包括无数的续篇和模仿作品。有名的有尼古拉斯•迈耶的三部曲,书中让福尔摩斯与弗洛伊德、王尔德以及歌剧院幽灵搭上关系。

与此同时,大量的摆出研究派头的“福迷”作品也不断被抛出。许多这些作品都是源于沉迷于“以假当真”游戏的“福迷”们的狂热。这些虔诚而狂热的“福迷”们坚持相信福尔摩斯和华生实有其人。为了解决柯南道尔原著中某些地方互相矛盾的问题,这些拥趸们写出大量论文甚至专著。(比如说,将弄错的日期和火车时间纠正过来,或者,华生一生究竟结过几次婚,他在阿富汗战争中受伤的伤口究竟在何位置,他们都一一辨明说清。)他们还补充上原作中遗漏的东西:比如,福尔摩斯的生日在什么时候,或者他上的是剑桥还是牛津,诸如此类。

有些作品不免过于异想天开,比如C. Alan Bradley 和 William A. S. Sarjeant竟然认为福尔摩斯的原型其实是个女人。而肯尼思•兰扎暗示说,福尔摩斯和艾琳•艾德勒(《波希米亚丑闻》)不仅发生过恋爱,还生下一个私生子,就是后来的“安乐椅神探”尼罗•沃尔夫。不管怎样,在提出这些推测和猜想时,他们个个都是认真的。这给福尔摩斯谜团又增添了一个疑问:为什么总是围绕着福尔摩斯?为什么是他,而不是别的小说人物,激发起人们如此狂热的忠诚和热爱?

福尔摩斯,照柯南道尔的话来说,“简直是世界上一架用于推理和观察的最完美无瑕的机器”,事实上并不是一个十分讨人喜欢的人物。说起来,现实中很难找到像他这种人。雷蒙德•钱德勒(美国当代侦探小说大师)曾这样说过,福尔摩斯“除了他说过的某些令人难忘的对白,更多地只是代表一种姿态。”他是个匮乏活力、冷漠而又傲慢的家伙,目空一切,还是个瘾君子。《四签名》中就写到了他为了克服疲乏一天吸食三次可卡因的情形。除华生医生外,他一个朋友也没有。并且,尽管有人不认同,我们可以相当肯定他还是个处男。所有这些都是福尔摩斯不近人情的证明,不过这反倒增添了他的魅力。他令我们着迷,可能正是因为他是个谜一样的人物,与我们所知所读到的任何人物都迥然有别。他是一个我们无法破解的密码。

最近出版的几部书可能为我们理解福尔摩斯魅力之谜提供了一些线索。其中有《新评注本福尔摩斯探案全集》,厚厚的两大册,由莱斯利•克林格编辑。书页上留有宽宽的眉边,用来点评、注解每一个故事。还有三本小说:卡勒布•卡尔的《意大利秘书》,迈克尔•恰班(小说家、普利策奖获得者)的《最终解决》,以及密奇•卡林的《小诡计》。

卡尔笔下的福尔摩斯,可以说,是一个维多利亚时代人物的典型代表——他极度理性化、反感性欲,还有些迷信。书中含蓄地提到,我们所以这样爱看福尔摩斯的故事,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这些故事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世界:那些火车、两轮双座马车、马厩、小巷、店主、街头顽童,等级森严、尊卑有序的维多利亚时代社会,在那个社会里,你简直可以从一个人穿的靴子或是衬衫袖口的样式看出这个人的职业来,所有这些莫不勾起人们的怀旧思绪。“福迷”们的队伍能如此壮大,一个原因是,这些探案故事提供了如许之多的可供挖掘的有趣细节和文本。

福尔摩斯勉强算一个波希米亚式人物,但他同时也是维多利亚时代秩序的卫护者。所有的福尔摩斯故事都起因于一件威胁到社会秩序,威胁到存在的合理安排的事件,并且无一例外地以福尔摩斯成功恢复世界的有序运转为结局。故而,看到恰班和卡林的小说将福尔摩斯拔离那个维多利亚时代世界,投入到我们这个时代,确实是令人惊异而又饶有兴味。此时,福尔摩斯成了一个有些迷惘的人。

这两本小说背景都设在一九四零年代。此时的福尔摩斯,年迈体衰,有些发傻,早就在苏塞克斯郡过起了养蜂人的退隐生活,年纪大概有80多岁,或90出头了。二战的阴霾在小说中徘徊不去,提醒我们也提醒福尔摩斯:稳定的维多利亚时代已永远一去不复返了。在恰班的小说《最终解决》中,福尔摩斯回到德军空袭后的伦敦。而在卡林的《小诡计》中,其时间背景要晚上几年,福尔摩斯和他的一位日本友人来到已成废墟的广岛。在这两种场合下,福尔摩斯都陷入了无比巨大的失落当中,但他同时又对生命的绵绵不绝,那种以崭新、不可预知的方式展现出来的生命活力感到惊奇不已。

这两部小说有巧合之处,都写到了福尔摩斯依恋一个小男孩的事情。小说中的福尔摩斯都不得不忍受孤独和隔离的煎熬,这是拜他以前过于崇尚理性、目标单一的生活之所赐。

两本书中的福尔摩斯形象都不那么高大,但却很感人。卡林的小说尤其如此,写得更让人满意。小说甚至没有费心安排一个悬疑情节,而是呈现上一幅迟暮英雄的感人形象。这个福尔摩斯能力日渐衰减,他的信仰和他曾经拥有的世界,正在崩溃。他意识到,尽管他有天才的能力,他从来就没能明白什么是爱。

这是个充满人性的福尔摩斯,完全不是以前那个超人。在书中他经历了命运的种种曲折安排。有一点我们无法否认,尽管我们同情此时的福尔摩斯,我们却无法真正喜欢上一个酷似我们自己的福尔摩斯。在我们看来,这样一个我们感到面熟的人物应该是华生医生才对。实际上,华生就是读者的替代人。而真正的福尔摩斯——那个只有在“把戏开始上演时”才迸发出全部活力的福尔摩斯——是一个维多利亚时代的超级英雄,一个子虚乌有的人物。问题倒不在于我们是否认同他,而在于,当他冲出贝克大街221B号,从那充满烟熏味的、乱糟糟的市民琐碎生活中脱身而出时,他一定要捎带着我们一起前去,投入那伟大的冒险,那才是我们为之心醉神迷的。(李海 希声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