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毛概论文在那里找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4/27 14:30:22
毛泽东思想概论论文,救救我吧

http://www.zs123.com/2005/6-25/192016-5.html

中国革命的斗争实践和经济建设过程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长期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为我们党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的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他的理论和实践,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其影响广泛而深刻地存在于我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渗透在人们的灵魂深处。
近几年,许多学者认识到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同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思想有相通之处,因而逐步重视研究新民主主义理论。认为新民主主义是指像中国这样一个落后国家,在由民主革命胜利转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经济发展时期,以便补上资本主义生产力高度发展这一课。有些学者认为,过渡时期总路线不该超越新民主主义社会这一历史时期。
有一种观点认为,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还是有一些欠缺的。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对经济发展要达到什么程度才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这个问题缺乏深入的思考。毛泽东考虑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条件时更多地注重政治因素,不太注意全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毛泽东忽视经济基础的认识倾向导致建设新民主主义事实上仅被看作是一个短暂的过渡的阶段。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似乎表明了政治矛盾的尖锐化和敌我力量对比对于革命起因和过程有决定性影响,不是经济高度发展才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可以推动经济高度发展。这种认识给了中国共产党人以直接的影响。还有学者在谈到毛泽东缘何放弃了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时,认为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本身有缺陷,尤其是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社会主义革命的起点等几个重大理论问题上存在模糊性和不确定性。
另一种观点认为,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具有政纲和政策两重性质,是以“我们的力量”和“力量对比”为尺度来制定和决定政策的。这是新民主主义论的重要特点。新民主主义可以是较长的时期,也可以较短;可以说它是一种稳定的社会或者国家制度,也可以说它只是一个时刻,在变动之中的过渡而已。关键是要看其时的政治形势,要看“我们的力量”和“力量对比”是否对我们有利。
二、关于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的比较研究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比较研究方兴未艾,成为毛泽东思想研究中的跨世纪课题。对社会主义社会来说,如何认识和利用资本主义,是一个非常敏感而又关键的问题,也是一个关系到社会主义成败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近年,学者们围绕毛泽东、邓小平当年“如何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这一重大问题,进行比较研究。
有学者探讨了毛泽东和邓小平在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时体现的共同点和历史继承性,认为毛泽东和邓小平都认识到资本主义经济应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毛泽东和邓小平都主张全面学习和借鉴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为我所用。邓小平对毛泽东认识的发展,或者说两者的差异则体现在:与毛泽东完全否定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可以长期共存、最终把二者对立起来不同,邓小平则根据时代的特点提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和平共处,平等互利。
有些学者对此更深入地进行了探讨。有的认为,毛泽东片面地夸大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从矛盾论的角度来看,是片面地夸大了矛盾双方斗争性的一面,忽视了矛盾双方同一性的一面。只想通过斗争性来实现矛盾双方力量的彼此消长,逐渐形成矛盾双方主次地位的转化,最后一方克服另一方,使整个矛盾发生转化。这种矛盾转化发展到“斗争哲学”,就导致实践中的惨痛教训。而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对立统一规律有了新的认识,在处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关系时,纠正了毛泽东夸大斗争性忽视同一性的错误。邓小平认为同一性是矛盾双方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把同一性放在首位,强调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斗争性中把握同一性,寻求社会主义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邓小平抓住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共同点,提出“和平共处、共同发展”。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不仅是互为存在条件,而且相互渗透、相互吸收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
这位学者还进一步指出,“一分为二”是毛泽东对辩证法的通俗表达。到了晚年,毛泽东有把“一分为二”简单化、绝对化的倾向。而邓小平把系统论的思想引入了辩证法,他要求我们要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来考察问题,他发展了毛泽东“一分为二”。邓小平又根据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强调事物的相关性、有序性、整体性。邓小平不仅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矛盾论,而且纠正和超越了毛泽东晚年的矛盾理论。正因为这样,他才能正确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辩证关系。三、关于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研究
我国学术界长期有一种流行看法,即对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颇有微词,或认为毛泽东只重视生产关系的改变,不注重生产力的发展;或认为毛泽东经济建设的理论未能变为现实而无指导价值;或者将其归入晚年思想,而又未能将其与晚年错误思想作出明确区分。近年,有不少学者并不囿于成见,而是注重在关于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始于毛,成于邓”这一看法基础上,对毛泽东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尝试、看法的理论价值和重要贡献,发表了大量论文,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尤其是对毛泽东的“新经济政策”思想,表现出极大的关注。
许多学者指出,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价值和贡献,表现在以下方面:
1.关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毛泽东始终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应该是一个生产力快速发展、经济高速增长的社会。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毛泽东是重视发展生产力的,他更重视依靠社会主义制度来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就把发展生产力、实行工业化作为整个工作的中心,这就是常说的“一化三改”。毛泽东说: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制度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突飞猛进的发展。党的八大第一次较为科学地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提出了工作重心转移的问题。八大后,1957年2月,毛泽东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进一步从理论上阐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指出疾风暴雨式群众阶级斗争已基本结束,我们的根本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于是,全党工作重心在八大后曾开始努力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可惜后来中断了。2.关于中国的工业化道路。毛泽东以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工业化的经验教训为借鉴,提出要找到一条符合自己国情的中国工业化道路。毛泽东指出:中国的“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我国是一个大农业国,……发展工业必须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毛泽东提出中国工业化道路问题,是要“寻找一条与苏联不同的、可以避免苏联体制弊病的中国式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可以说,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的开端。毛泽东探索出的这条工农业同时并举的工业化道路既不是通过“羊吃人”的方式把农民逼为雇佣劳动者来发展工业化的西欧式工业化道路,也不是通过损害农业和农民利益来实现工业化的苏联、东欧式工业化道路,而是一条既能实现工业化,又能发展农业的新型的工业化道路。这条道路不仅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而且还开创了世界上第三条工业化道路。
3.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毛泽东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的过程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社会(即“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这需要15年左右的时间;第二步是把我国建成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即“发达的社会主义”),这需要50 100年时间。毛泽东把社会主义分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发达的社会主义两个阶段,而中国处在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从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到建成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
4.关于经济体制的改革。毛泽东是社会主义改革的先驱。他曾针对苏联模式的弊端,提出了一些经济体制改革的新构想。主要表现在,他提出过保存和发展一些私营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当毛泽东得知上海、天津出现一些“地下工厂”、“地下商店”后,明确指出:只要社会需要,地下工厂还可以让它合法化,可以增加,可以开设私营工厂,华侨投资一百年不要没收,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毛泽东曾把他的这个设想称为“新经济政策”。
关于毛泽东“新经济政策”思想的形成和基本内容,有些学者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其含义有三个方面:(1)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2)资本主义,只要有原料、有销路,就可以搞;(3)新经济政策的时间不能太短。毛泽东为什么在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又提出了“新经济政策”?有些学者认为,自1956年起,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时,苏联的道路暴露出不少弊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迫切问题,是如何探索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毛泽东的“新经济政策”思想,是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理论而来的。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对于“新经济政策”就给予了相当的关注和研究,并肯定了“新经济政策”理论所具有的普遍意义。
毛泽东对列宁“新经济政策”理论,是从以下几点来理解的:(1)“新经济政策”时期是过渡时期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在无产阶级专政下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容许资本主义成分的相当发展借以发展生产力。(2)“新经济政策”时期既有资本主义,又有社会主义,但社会性质属于社会主义;“新经济政策”既容许资本主义发展,又促使社会主义发展,二者缺一不可;“新经济政策”的主要矛盾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3)待到消灭富农农业和资本主义残余的任务提出之后,两种成分的并存就成为不可能;而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只有工业化与农业社会化。
当然,也有很多学者在研究中指出了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一些失误,以及在这些问题上导致失误的原因。这主要有:一是在社会主义建设速度问题上急于求成,大大压缩了我国建成社会主义所必需的时间。二是在生产关系的变革上急于过渡到社会主义以至共产主义。总之,多数学者认为,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的理论,由于各种错综复杂的原因,没有能在毛泽东时代开花结果。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应当用最浓的笔墨记载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寻找一条与苏联不同的、可以避免苏联体制弊病的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进行的艰辛探索。因为他们的探索不仅使中国在一些方面,一定程度上开始摆脱了苏联模式的影响,避免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带来的更大冲击,而且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关系。无论这些探索和尝试包含多少失误和造成多少损失,其思想内涵的深远意义,它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都为我国后来继续探索提供了宝贵指南和借鉴。(马列所课题组)

你不要搜索毛概这个词,具体一些,比如要写什么方面的,把主要词输入进去.或者主要的句子,输入1,2个就行,然后后边写上论文两个字就OK了,百度或者GOOGLE